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docx

    • 资源ID:8775897       资源大小:25.7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docx

    1、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摘要】: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的设计思潮。现代设计思潮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本论文主要通过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流派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为借鉴,详细阐述现代设计思潮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在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生态理论、建筑理论和艺术理论分别影响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思想,相应的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设计思潮。受生态理论的影响,产生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受建筑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和

    2、高技术景观相应出现;而大地景观和极简主义景观的出现又是在艺术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在世界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西方的各种景观设计思潮或风格通过各种形式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思潮或流派对国内园林设计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带来了生态技术、地域文化、文脉传承、环境艺术、高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思想。论文希望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的理论研究和这些思潮影响下的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调查研究,为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参考,促进景观设计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 西方景观设计 思潮 影响 【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3、:社会、经济、科学和艺术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科学的发展为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多种类型的材料、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科学的方法,使景观设计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艺术对园林的影响对其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人山水园、法国的巴洛克园林、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都受到了绘画、雕塑、文学艺术方面的极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而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动荡和转机。在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是园林史上的转折点。此时的西方园林艺术猛然进入一个探索、反叛、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各

    4、种文化、理念、艺术思潮迅速占领了景观设计的高地,许多景观设计师贴上各种主义的标签,来宣扬自身的设计理念。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景观设计师可以借助的手段比以往更为先进和新颖,无论从光影、色彩、音响、质感等材料方面,还是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构筑物的形体方面,都创造了更为丰富、更具视觉刺激感的景观。这个时期,生态理论、建筑理论和艺术理论分别影响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思想,相应的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设计思潮。受生态理论的影响,产生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受建筑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和高技术景观相应出现;而大地艺术和极简主义景观的出现又是在艺术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虽然西方景

    5、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但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西方景观设计仍然以其对传统和地方性的尊重,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各种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借鉴而在当代世界景观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潮流。在世界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西方的各个景观设计流派的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形式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景观设计流派的先进设计理念对国内园林设计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带来了生态技术、地域文化、文脉传承、艺术表达、形式创新等方面的新思想。国内许多景观设计,都或多或少采纳了国外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山岐江公园、厦门海湾公园、上海徐家汇公园、浙江黄岩永宁公园、成都活水公园、上海梦清园等

    6、等,其中一些作品也得到了世界景观界的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景观设计流派的产生、发展,研究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没计手法,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的创造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景观,对我们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的景观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状况与西方国家几十年前的情况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不同,研究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意味着全盘吸收、照搬照抄。但

    7、是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无疑会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少走弯路,有意识地吸取其中优秀的方面,促进我国景观事业的发展,我们便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下进行研究的。研究意义中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历程,但中国的城市发展极为迅速,到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6,沿海一些省份已达46。中国城市数量也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增加,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城市近700座。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景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景观设计作为人们精神生活和休闲活动方面的载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大规模的景观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设计师的设计任务变得繁重起来,他们的

    8、思维常常处于疲劳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西方景观的特色使我们的视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设计师“拿来主义”的思想便萌生出来,景观也因此就像批量生产的啤酒瓶一样,缺乏最基本的内涵。如果要从内容上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摆脱表面上的“摹写”,就要真正理解景观设计的理论。我国的设计师从形式上对西方景观设计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借鉴。虽然这些借鉴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但一般的沿用只能造成死板的模仿与形似,只有通过深刻研究其产生的实质,才能避免单纯的模仿。因此从理论意义上讲,研究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景观设计思潮,理清西方它们的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景观历史和理论,具有深远的理论

    9、指导意义。对西方景观的学习,并不是丢弃传统,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使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和民族骄傲,需要我们来继承和弘扬。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要求园林事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的综合需求,景观内涵的更加丰富,景观功能的多元属性和景观建设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特色、创作方式以及西方景观设计师们是如何将其传统的园林特色结合新的创作方法,创造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景观。3国内外研究现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建筑界以开始对西方的现代建筑设计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也涉及

    10、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景观,介绍了一些作品,但这些研究对于景观设计领域来说仍是零散的,他们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和城市。1991年,邹洪灿翻译了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其中部分简单介绍了西方主要的景观设计师极其作品。1998年,林箐在建筑师上发表了“欧美现代园林发展概述”扼要的介绍了西方欧美的现代景观发展历程和主要的景观设计师,拉开国内研究西方现代景观的热潮。200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王晓俊先生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其中介绍了很多西方景观设计的经典作品,该书中介绍了很多西方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作者也提出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个主要倾向(设计要素的创新、形式与功能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

    11、对话、自然的精神、对意义的探索、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生态与设计等)。2002年出版的王向荣先生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脉络作了详尽的阐述,对西方现代景观的发展历程、主要的设计师及其作品作了系统的研究。但对于本文研究的60年代后的各种思潮,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李飞于2005年在城市规划学刊发表了题为(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的论文,认为当代园林流派大致分为五个方向:继承功能主义的园林,如解构主义园林等;反叛功能主义的园林,如后现代主义园林等:中立于功能主义之外的、利用技术回归自然的园林,如生态主义园林、高技派园林、新材料

    12、园林等;中立于功能主义之外的、重视艺术的园林,如雕塑艺术园林、大地艺术园林、极简主义园林、超现实主义园林、极多主义园林等;中立于功能主义之外的、立足继承文化的园林,如后工业景观园林、批评性地方主义园林、历史文脉主义园林等。因此,从整体上对景观设计思潮所做的系统研究还不是很多,研究也并不是很深入,许多方面的观点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不少学者对其中的某种设计思潮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在生态设计方面,早在2000年,骆天庆就在中国园林杂志上发表了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文,认为西方景观的生态设计包括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四种模式:王向荣2003年在中国园林上发表了从工业废

    13、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对西方今年的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作了阐述,指出了后工业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2004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贺旺在他的硕士论文后工业景观浅析中,也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西方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2004年,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娟娟所写的毕业论文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中,对中外景观设计的生态理论和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景观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陈晓彤2002年在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一文中对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景观发展脉络作了一定的研究,她指出:“景观建筑师尽管吸收了很多后现代设计概念和新艺术手法,如构图的隐喻、视觉的变化和色彩对

    14、比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抛弃树木、花草、水体、山石等传统设计元素,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场所意义。”对后现代主义与我国的景观结合也有一定的研究,吕明伟、赵鑫等人从后现代主义八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及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景观设计中的一些后现代主义表现。在极简主义景观方面,2000年,刘晓明、王朝忠在中国园林上发表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对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作品做了初步的研究,总结了彼得?沃克的设计特征,并对其设计作品进行了分析;2003年,刘滨谊、李开然在新建筑上发表了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大师皮特?沃克的艺术与作品,对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和

    15、理论再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彼得?沃克的生平、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和极简主义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张红卫、蔡如在建筑知识上发表极简主义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极简主义艺术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极简主义艺术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郑星、刘吻也于2005在中外建筑上发表了题为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的学术论文,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从研究的国家上来看,研究的重点国家包括了美国、德国、法国、瑞典、丹麦、荷兰、英国等发达西方国家,对这些国家的著名景观设计师和作品作了系统的研究。国内对西方现代景观的研究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单个的风格研究的较多,没有对设计思潮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16、;二是没有把国内外的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国外对景观设计思潮的研究相对有一些深入,美国著名设计师彼得?沃克曾著极简主义庭院来介绍极简主义景观设计风格。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包括以下六个:()20世纪60年代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20世纪60年代来的西方各种景观设计思潮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传入中国的途径;()20世纪60年代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景观设计;()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景观设训思潮的可借鉴之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展望。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对中国的景观

    17、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带来了生态技术、地域文化、文脉传承、环境艺术、高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思想。国内许多景观设计,都或多或少的采纳了国外的设计理念。本论文拟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进行实地调查。二战结束后,受二战影响的世界各国都投入到战后的重建中去,进行广泛的设施建设,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运动。西方景观设计师充分利用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复兴并壮大战争期间严重受创的景观设计事业。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在经历了战争时的大萧条后逐渐复苏,到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第一个经济繁荣期,景观设计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全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社

    18、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公众的审美取向,进而引起了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变化。由于经济和战争的因素而停滞的工业革命在战后得以继续发展,然而,机器工业带来的城市拥挤、交通混乱、景观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使景观设计师不得不对生态进行思考,景观设计于是自60年代开始又增添了科学的生态主义内容。年代,新兴的信息技术革命来临了。伴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公众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他们也产生了新的审美取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景观作品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后现代主义风格作品、解构主义风格作品、极筒主义风格作品、大地艺术风格作品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景观设计师们又一次开始了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和研

    19、究。因此,可以说,世纪年代后出现的各种景观设计思潮,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段、方法、艺术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生态设计思潮生态设计的发展西方景观设计的生态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十八世纪开始,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城市拥挤、肮脏、混乱的街道和沉闷、浑浊的空气令市民厌倦了单调、乏味的城市“水泥森林”,他们急需清新的空气、开敞的绿色空间和自由舒展的新鲜生命来释放心中的愁闷,一些景观设计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时充满浪漫

    20、主义风情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开始被渴求自由与释放的城市居民所关注。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婉蜒起伏的地形、开阔幽静的水面和潺潺的而流的溪水、碧绿的草坪、苍翠的林木如优美动人的伊甸园般打动着他们。人们开始意识到并由衷地欣赏起风景中充满浪漫情调的自然美。1857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更是深受其影响,并由此掀起了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序幕。此后,奥姆斯特德的生态思想使城市中心的大片绿地、林荫大道、充满人情味的大学校园和郊区、以及国家公园体系应运而生。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和波士顿公园都是他在其长达30年的职业生涯中对环境与自然充分理解的杰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21、,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居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愈来愈突出和严重。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一书的问世,使沉浸在工业带来的财富中的人们开始反思现实。在景观设计领域,对生态对环境的关注随着1959年伊恩?麦克哈格的经典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掀起了高潮。书中,伊恩?麦克哈格的视线跨越整个原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尺度的景观和环境规划上。他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地理学、地形学、地下水层、土地利用、气候、植物、野生动物都是重要的要素;他运用了计算机辅助地图叠加的技术,把对个个要素的单独分析综合成整个景观规划的依据。麦克哈格书中

    22、写道:“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尊重自然。人是唯一具有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他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可以说,设计结合自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将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景观设计的科学时代。哈格尊重基地现有的东西,从已有的出发来设计公园,而不是把他们从记忆中彻底抹去。工业设备经过有选择的删减,剩下的成为巨大的雕塑和工业考古的遗迹而保留。被污染的土壤的处理是整个设计的关键所在,哈格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引进能消化石油的酵素和其他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和化学的作用逐渐清除污染。这个公园不仅建造费

    23、用极低,而且维护费用也很少。这个设计在许多方面以生态主义原则为指导,不仅在环境上产生了积极的效益,而且对城市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在这里展开。可以说,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建造成功,是生态主义思潮在实践上的第一次尝试,掀开了景观生态设计的新篇章。它将生态景观设计在实践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为以后的生态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特别是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后工业改造中,设计师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完成了一批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景观工程。如彼得?拉兹设计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虽然对中国的当代

    24、景观设计产生了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目前还只表现在一些有国外留学经验的设计师身上,或者是通过国外设计师在华的作品中表露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行业所出现的各种设计思潮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是分不开的。世界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生态设计思潮涌现了出来。虽然全球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景观设计师就能解决的,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同时,景观设计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所关心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当景观设计注重功能,忽略历史文化的时候,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把对文脉、场所的关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

    25、高度也因其对历史文脉的关注而在设计领域独树一职。今日我们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必须洞察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人们的审美修养、国际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新的世纪伊始,审视未来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必须站在文化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把对中华历史文化挚爱,渐渐地从一种文化修养、文化情怀升华为文化责任感,加大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结构主义的严谨,或者说是呆板的设计语言不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时,解构主义充满表现欲望和视觉冲击而倍受青睐。设计形式的自由、造型与构图的创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要。景观是

    26、一种艺术,因此在形式上与艺术设计有很大的相似性。极简主义艺术通过简洁形式表达丰富内容的特点引起了景观设计师极大的兴趣,他们也试图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景观的认识。大地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大地艺术巧妙的地形设计、抽象性的设计形式,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确实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语言。【小结】: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的梳理和研究,不难发现,景观是艺术、生态、文化的综合。20世纪60年代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开创了现代景观设计新的思想和形式,是当代景观设计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西方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论文只是对主要的景观设计思潮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同时,对受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影响的中国部分景观设计作品进行了调查研究。【参考文献】:1.罗伯特霍尔特编著,龚恺等译新景观设计2.雷切尔詹尔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3.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


    注意事项

    本文(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