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76764       资源大小:29.3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Word文件下载.docx

    1、运用了“。”手法,使用“。”意象塑造出“。”意境(或抒发了“。”情感),突出了“。”形象。 9.诗歌鉴赏题的表述术语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

    2、心迹;造就的情致。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三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写了什么(主要对象)2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3表达效果(表现景物怎样的特征,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表现力)四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1表现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比兴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化用典故、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2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逐层推进

    3、、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等。3语言特色: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华美、隽永、明快、凝练、简洁、幽默、诙谐、朴实无华、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沉郁中见豪放、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细节中见真情。4表达效果:别具匠心、脍炙人口、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细腻传神、见解独到、引起共鸣、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等。5诗人感情:愉快、欢快、激动、沉郁、悲愤、愤慨、哀伤、感伤

    4、、忧愁、沉痛、怨恨、徘徊、惆怅、壮志难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五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第一种模式: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第二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提问方式: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5、。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参考答案】(第一步)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二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三步)诗歌

    6、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诗情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要用描叙性语言表达,不能翻译诗句。语言要突出意象、意境和诗情特征。答题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

    7、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三是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四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答题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答题步骤三: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采用描叙性语言。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不要仅用几个概念性词语。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特别注意:一是描摹景物时不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

    8、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不能硬套某些术语,要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来分析。四是要结合诗歌文本,就诗论诗,不能随意发挥引申。答题示例 :例: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

    9、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的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例2: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湖北)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

    10、,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寒螿:寒蝉。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第四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

    11、动切入点:绘声绘色绘形绘态:活用修辞效果诗眼节奏音韵对仗平仄:省略句式变化佳句(1)用准确术语(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如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答题示例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五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

    12、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意象特点和怎样的意境,或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例1: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

    13、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例2: 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

    14、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第六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这是命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题型,十六套题中33个小题有十五处出现,涉及到了上面所提到的几乎所有知识点。知识面之广,内容的混淆成为答题难关。要明各种技法,辨析其作用效果,并用准确术语表达。答案的组织要结合

    15、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哪个地方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三)雨后池上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

    16、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福建)与夏十

    17、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七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式: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全诗分析某词的作用。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1)该词对突出意象意境特点和主旨所

    18、起的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键。(江苏)李 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19、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汪元量湖州歌(其六)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第八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前五种题型的综合,要注意前面讲的答题要点。回答哪一种更好都行,关键是要在这个词(句)怎样更好的突出意象意境特点和主旨上找到依据。答题步骤:步骤一:找到

    20、诗中这个词(句)与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以及上下文的联系,得出关键几点,步骤二:从怎样更好表现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特点方面分条作答。要用描叙性语言,不能用翻译的形式。答题示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第九种模式:创新开放型提问方式:你以为怎样?你以为哪个更好?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解题分析:这种题型看起来无

    21、处下手,实则还是从意象、意境、主旨及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主要是要找到在表达这些内容以及如何表达上的差异。从描写意象特征、表现意境特点和表达作者感情及所用手法的几个角度比较,找出哪一个(首)词句(诗)与另一个(首)相比的更突出。步骤二:组织答案时详细描叙各个(首)的突出之处,对另一个(首)只作简单否定。比较:李白望庐山瀑布(略)和徐凝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入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你是否同意苏对立、徐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1、同意。李诗更为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

    22、的余地。2、 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显得气势壮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请简要赏析。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犹有”更

    23、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 恰当?(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1)“

    24、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2)答案之一: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答案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

    25、,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第十种模式:分析结构型(1)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托物起兴(孔雀东南飞)孤峰突起(蜀道难)(2)过渡:承上启下,转接自然(3)照应:题文照应(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首尾照应(石壕吏独与老翁别)前后照应(4)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收结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设问留疑,启人想象寓含哲理,

    26、精警深刻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六诗歌鉴赏答题常见失误及矫正1简答题型:从诗词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某个角度来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常见的失误主要有: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2评价题型: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但前者失误是最主要的,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为的丢分;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


    注意事项

    本文(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