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8762922       资源大小:149.60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概述1.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县某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主管单位:某县某镇人民政府(4)项目实施单位: 某县某镇人民政府(5)项目法人代表: (6)项目单位联系地址: 某县某镇人民政府(7)项目建设地点:某县某镇集镇规划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旁(8) 项目建设标准: 三级游客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9)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功能:旅游信息咨询、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及设施。2、停车场:标准停车位3

    2、0个。3、配套建设水、电、气及环境基础设施。4、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700平方米(4.05亩)。旅游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用地1500平方米。(10)建设工期:1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11)项目估算总投资:461.74万元,其中工程费344.6万元,土地使用费60.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1.19万元,预备费25.2万元。 (12) 资金来源:其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3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1.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某镇位于某县南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

    3、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某南大门”之称,是某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一)自然环境某镇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阶梯状递降,土壤多为岩溶碎石、红壤及红棕壤,土质疏松,土层浅薄,地形复杂。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7公里,最高海拔4017.3米(乌蒙山脉主峰),最低海拔2277米。境内属于南温带气候,气温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季节反差现象明显,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全年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量1076.3毫米,年日照时间1970.9小时。 (二

    4、)人口和社会经济某镇辖15个村(居)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3054户51575人。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285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562.8万元,财政收入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0元。(三)集镇发展定位及发展现状集镇发展定位:某镇小城镇建设按照打造特色、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要求,围绕“一带两轴三片六区” 的发展格局, 将某逐步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研发培育、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加工为主,服务滇东北、辐射滇川黔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农业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和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打造成以特色农业为载体和统筹城乡山坝结合的某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

    5、农业示范镇集镇发展现状:集镇地处某镇中心区域,是镇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始建于80年代,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集镇规划区现有常住人口9800人,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建成了3条主街道,集镇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19%,集镇建成区内有个体工商户410余户,机关单位30家,中学2所,完小1所,集镇覆盖15个村委会及周边六乡镇和县、市等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年来,政府在完善规划、强化基础、扩大规模、健全功能上下功夫,不断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提升集镇品位,促进了集镇的快速发展。一是

    6、不断完善规划,使集镇规划更趋科学合理。二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了3条主街道,完成了某水厂、集镇主饮水管路、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强化管理,全面提升集镇品位。按照“共住共建、共住共管”的原则,加强镇容镇貌的综合治理,大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把集镇的卫生和绿化管理社会化、责任化,切实改变城镇区域内乱堆放、乱设摊、乱停车等现象;使集镇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被列为市级中心集镇。集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某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某镇集镇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某镇集镇规划总面积控制为5.0平方

    7、公里,规划面积将扩展到2.5平方公里,控制性修建详细规划为1.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5万人,规划区内含某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的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四)主要产业现状1.马铃薯:2009年种植脱毒马铃薯3.07万亩,种薯产量5240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马铃薯商品率达60%。2.畜牧业:2009年末生猪存栏42956头,出栏肥猪67439头;牛存栏13425头,出栏5421头;羊存栏25321只,出栏肉羊21247只;肉类总产量 8276吨,蛋类产量296吨,实现畜牧业产值7345万元,畜牧业收入647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71%,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为1296.7

    8、8元。3.特色产业:以蔬菜、花卉、中药材、林果业为主。近年来,某镇采用“外引内联”的方式,引进北京昕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分别在野马、新发、歹咩、咩则等村种植生菜、青花、大白菜等,2009年种植蔬菜1.45万亩,产值1961万元,注册了“野马川”商标;种植花卉3600亩,产值4320万元,花卉产业后续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中药材1000亩,总产量(干品)2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目前种植花椒10000亩,形成了以某某鸿远农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的加工企业,在花椒系列产品上注册了“夹马石”商标,包装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五)主要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围绕“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

    9、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某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57亿元,年递增12%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达40%;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5万亩,占土地经营总面积的60%,农产品商品率达80%,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80%;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率达100%;农民人均有粮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00元,年递增18%。基本建立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以集镇带农村、以农村促集镇、镇村互补的发展格局。(五)近期规划主要集镇建设目

    10、标-年限:2010-2015年。-规模:近期人口规模1.4万人。-近期规划居住用地 2726亩,人均 121.2M2。-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同时,应按居住区设计规范配置,调整、改善中学、小学,增设幼儿园,并增加绿化和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扩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盘活集镇现有资源,拆迁某铁业社与原菜市场连体成一体,新建商贸市场一个,占地20-30亩,建设商铺面积4900平方米。-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改善医疗卫生设备,增设妇幼保健,卫生防疫、急救等医疗服务设施。-新建垃圾处理厂一座,位于糯租村大石口子,距离集镇9公里,占地0.6公顷,面积4000平方米,日处理垃圾70吨。-为有利于

    11、某集镇对全镇的管理工作,在集镇西南部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占地面积144.59亩,同时规划用地10亩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六)某镇在滇东北旅游业发展中的区位云南省旅游业规划确定的六大旅游区分别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其中之一的滇东北旅游区:包括曲靖市北部地区、昆明市的东川区和昭通地区。在该区的南部有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在景区的中部和北部有其它自然和文化景点。该区应基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多样化资源来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包括保护和开发曲靖珠江源、某古城、昭通黄泥河等旅游区。某镇距某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

    12、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地处曲靖珠江源某古城昭通及昆明某古城昭通和昆明东川红土地某古城昭通等三条旅游环线节点。年承担较大的游客转接任务,地位特殊,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七)某镇在某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由于某镇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某南大门”之称,是某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

    13、镇”。 某镇的金牛村,可以直接沿陡峭山路直上大海草山的乌蒙主峰牯牛寨(4017米),仓房村沿红土山路步行1.5-2小时抵达东川红土风光片区,沿213老国道1小时抵达雨碌地缝观光体验和徒步探险两条主题游线组团,又是某旅游交通联动轴是以南北向贯穿全县的昭待(昭通-某)高速为交通主干,某县城为集散核心,拉动沿途乡镇打造特色节点,发展旅游综合服务重点乡镇。目前该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镇发展以青花、生菜为主的蔬菜种植11000亩,以百合鲜切花和种球为主的鲜花7000亩,全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000亩。可见某镇处于连接某旅游发展联动两轴、三片即文化体验

    14、旅游片区、高原生态休闲片区和珍禽保护观光片区、六大特色组团的大海草山度假组团和雨碌地缝体验组团的“核心节点”,又是某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的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1.1.3 编制依据本项目根据某县某镇游客接待工作的切实需要,受某县旅游局的委托,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主要依据如下:(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条例等;(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3)某县城市总体规划,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某县旅游局提供的某县某镇游客服务中心初步规划方案;(5)国家现行的专业法规、规范;(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7

    15、)某县国土局项目建设的土地证明。1.1.4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3、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发展原则4、运行经济、合理,投资节省,规模经济与实际相结合原则。1.1.5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通过对某县某镇游客服务中心的现状及综合其发展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需要分析确定建设规模,项目的选址,建筑方案的选择,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分析项目的主要能耗提出节约能源的措施,通过建设方案对投资进行了估算,分析社会效益,研究消防、劳

    16、动安全与卫生等。1.2 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通过某镇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某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以合理保护和开发某镇及周边旅游资源,推动某县某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简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游客接待中心平方米16601.2停车场平方米15002项目投资万元461.744资金来源万元461.744.1申请补助万元3004.2地方自筹万元149.68地方自有资金5新增固定就业岗位人151.4研究结论(1)某县某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符合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项目单位的实际需要。遵照国家相关建

    17、设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指导思想明确,项目管理措施具体,建设资金有保障,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投资利润率6.73%,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46%,高于本项目设定的8%的基准值。财务净现值为12.36万元大于零,全部投资回收期9.81年,本项目经济分析可行,建设条件具备。(2)工程建设方案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实用、建筑美观、装修简朴的原则,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标准选取合适,建设区无不良地质水文条件,建筑材料供应充分,建设工程技术可行。(3)业主单位已向相关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政府证明文件、规划选址意见、环境影响登记表、土地预审证明等建设程序手续,建设程序手续条件

    18、基本齐全。(4)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某,有着十分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本项目以某县为资源基础,打造集旅游接待、住宿服务于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通过项目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为开发某县特色乡镇旅游资源奠定更好的基础,是对“某旅游”在人文景观方面的有益补充;通过项目建设,能有效提高某镇旅游承载力、服务能力,增强某镇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动某县某镇旅游业发展,并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可以实现某古城保护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地方乡镇旅游业发展与全县发展的有机统一,对于推动某县区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从项目实施的技术性和建设条

    19、件分析,本项目属普通的基本项目,有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 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项目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传统观点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旅游业不过低端服务产业、发展潜力不大”。其实不然,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日本政府2003年确立“观光立国”战略,举全国之力,促观光立国。又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大力发展旅游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

    20、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战略定位,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新的选择,从而把旅游业放到了重点培育、加快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继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2010年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足见我国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2.1.2 云南地方旅游发展政策背景早在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认真总结云南旅游业发展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作

    21、出了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以来,经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对省情特点和旅游产业特征与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开展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试点,把旅游产业培育为全省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的决定。云南省旅游局提供数据显示,云南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保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二五年至二八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一百五十万人次增加到二百五十万人次,持续保持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的地位;旅游外汇收入从五点三亿美元增加到十点一亿美元。2009年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全国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下降的情况下,云南实现了

    22、海外、国内两大市场的双增长。其中,接待海内外游客五千八百八十六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人民币三百六十七亿元。2009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经体【2009】1056号)批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2015),这标志着云南省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正式启动。规划提出云南省依托其旅游大省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围绕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整体品牌形象,提出打造六大旅游区,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六大旅游区分别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其中的滇

    23、东北旅游区:包括曲靖市北部地区、昆明市的东川区和昭通地区。在该区的南部有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在景区的中部和北部有其它自然和文化景点。该区应基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多样化资源来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包括保护和开发曲靖珠江源、某古城、昭通黄连河等旅游区。2011年7月22日,由云南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来自旅游、环保、国土、建设、林业、文化、交通、民族、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和领导组成评审专家组对规划进行评审并获得通过。2011年11月18日,“十二五”云南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11年11月为推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

    24、要)的实施,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提出2009年 2015年,建设40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按照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好、地处旅游交通节点、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昆明市为中心的一级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大理市、昭阳区、麒麟区等为二级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以及罗平县、某县、水富县等为三级节点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发挥其带动、辐射功能。要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突出重点、强化功能”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旅游城镇的功能,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配

    25、套服务设施;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着力以集群化方式推进一批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和新业态项目的实施,加快旅游产业要素的聚合,形成一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休闲度假基地和商务会展基地。进一步完善全省旅游小镇保护开发规划并加快实施,加大对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含某的金钟、娜姑等60个旅游小镇建设,给项目建设发展带来良好机遇。2.1.3 项目实施的某县政策环境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旅游发展战略是:将含某在内的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建设成为滇蜀古道雄关名城探秘、云贵高原珍鹤丽水观光旅游区。曲靖市旅游发展规划(2

    26、006-2020 年)对某县旅游发展的规划:以某县城所在地金钟镇为曲靖市的北门户;并以金钟镇为依托中心,打造北部文化生态旅游区。2009年9月完成云南省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当地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要认真贯彻国家、省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旅游业提质增效”要求,认真分析研究目前面临的困难,结合实际,强化和提高思想认识,开拓思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列入工作的重点,要在项目争取上多做努力,并做到领导分工明确,有专人开展项目建设管理。2.1.4某县旅游资源环境情况及发展情况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历史上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

    27、郡县之一。秦汉时为古夜郎属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设置堂琅县,唐置唐兴县,明设东川府,清置某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因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铜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堂琅铜洗是某早期文明的标志;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108 座会馆寺庙展现出明清时期文化昌明的繁华景象。 某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娜姑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娜姑镇白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斑铜制作技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洞经音乐进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养育造就了策动重九起义、领导护国运动、创办云南大学、创建第一所云南航空学校和

    28、云南第一支航空飞行队的唐继尧,民主革命先驱、打响重九起义第一枪的黄毓英,护国将领邓泰中,精通文学、书法、绘画的晚清名人张莹,自学成才、学识渊博、曾任云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刘尧民,通晓汉语古诗、英、法、日语的云南第一位女博士施莉侠。1935 年,罗炳辉将军、何长工政委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某,3000 多名某儿女踊跃参军,是红军长征史上扩红人员最多的一次,展示了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某优秀儿女革命觉悟最高,对革命的贡献最大。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是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同时某县地处乌蒙山系主峰地段,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褶曲和断裂十分发育,展布方向变化大,复合关系多种多

    29、样。断块强烈抬升,流水侵蚀下切,县域内山川紧密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状分布。县境内有大小山岭 300 余座,其中:大海梁子、老乌青山、老箐营山、火红梁子和马路梁子 5 座狭长高大的山岭,构成某山地的基本骨架,成为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硝厂河等河流的分水岭。大海梁子顶峰海拔 4017 米,是县境最高点;小江与金沙江汇合点,海拔 695 米,是县境最低点。阶地甚少,河口洪积泥石流发育,著名的小江泥石流,暴发频繁,危害严重)。境内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因地势地貌对某气候影响十分突出,县境内海拔相对高差 3322.30 米,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均有分布。各种气候要素差别较大,气温也随之变化。低海拔区年平

    30、均气温 20.8,而高海拔区年平均气温在 5以下,相差 15之多。小江、牛栏江河谷常常是赤日炎炎、暑气逼人;而大海梁子山区却是四季多寒,五月飘雪,七月飞霜。形成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的不同气候类型共存的立体气候。境内泉水分为热泉、冷泉,县城、金钟、者海均有热泉出露,冷泉出露泉点较多。某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大体分为 3 个类型:亚高山灌丛、草甸,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亚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主要植物 400 余种,珍稀植物有银杏、铁杉、黄衫、樟木、黄连、重楼、草乌等。某古树多生长与寺庙、坟地及风水区周围。距资料记载:百年以上古树有 14 科 20 属 21

    31、种。境内动物种类近 100 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颈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獐子、岩羊、灰鹤,以及麝、白颈老鸭等珍稀动物。是国家半细毛羊和黑山羊板皮基地县,省畜牧重点示范县,省肉牛羊基地县、生猪基地县,有大桥水库和长海子水库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某县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标准,某县拥有 8 个主类, 24 个亚类,48 个基本类型,人文资源以古迹建筑类和民俗风情类为主体,自然资源以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为主。据相关资料显示,某共有旅游资源单体 201 处。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嘉靖通宝 1 处,占总数的 0.50%;四级资源有江西会馆、大海草山、黑颈鹤保护区、湖广会馆、以礼河、白雾历史文化名村、雨碌地缝、唐继尧(含故居)、金钟山、水城扩红、斑铜 11 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 5.47%;三级资源有古城特色民居、伯格理、宝云局、云南会馆、贵州会馆、川陕会馆、堂琅古乐、小田坝营盘遗址、文庙、大佛寺、西来寺、财神庙、福寿寺、文昌宫、吕祖阁、圣若瑟堂、三元宫、金钟山、乌蒙山、毛家村水库、蒋家沟泥石流、黑山羊、小熊猫香烟、水城宝珠梨、盐水石榴、三乌胶、虹鳟鱼、彝族海腔、小唱灯、铜马古道、热水塘温泉等 31 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 15.4%。类型多样、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作


    注意事项

    本文(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