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 资源ID:8749383       资源大小:335.7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1、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酸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酸雨属于水体污染 B. 酸雨会破坏土壤肥力C. 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D. 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盐酸【答案】B【解析】【分析】酸雨的危害:不仅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而且还能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同时还能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详解】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

    2、属于大气污染,A错误;酸雨会破坏土壤肥力,B正确;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造成的,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C错误;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D错误。故选B。【点睛】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和酸雨的危害便可解答本题。2.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所有的生物都能合成自身蛋白质C.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四类有机大分子 D. 所有的活细胞均能进行需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都能繁殖。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5、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和

    3、影响环境。【详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能合成蛋白质,B错误;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核酸、蛋白质、糖类和脂质这四类有机大分子,C正确;并非所有的活细胞均能进行需氧呼吸,例如乳酸菌只进行厌氧呼吸,D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在某种植物杂交实验中,发现雄的纯合紫花与雌的纯合红花交配所得到的第一代植株均为紫花。反交得到的第一代也均为紫花。如果杂种第一代自交,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A. 410 棵均为紫花 B. 305 棵为紫花; 103 棵为红花C. 105 棵为紫花; 310 棵为红花 D. 205 棵为紫花; 206

    4、棵为红花【答案】B【解析】【分析】纯合紫花与纯合红花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植株均为紫花,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紫花是显性性状,红花是隐性性状。【详解】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紫花的基因是A,控制红花的基因是a,则亲本的基因为AA和a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子一代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紫花:红花=3:1,因此最可能是305 棵为紫花:103 棵为红花,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准确判断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及显隐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关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患者中

    5、男性多于女性 B.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C.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D. 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详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父亲正常,父亲中带有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会传递给其女儿,其女儿一定正常,B正确;女儿患病,其中一条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故其父亲一定患病,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便可解答本题。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英国人虎克首先用

    6、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并建立了细胞学说B. 德国人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 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的的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D. 德国人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发现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665年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838年德国的施莱登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的施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英国人虎克首先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且是细胞的命名者,A错误;德国人施莱登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提出所有植物都是

    7、由细胞组成的,B正确;德国人施旺受到施莱登的启发,通过研究提出所有的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C正确;德国人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活细胞,D正确。故选A。【点睛】了解细胞学说的发现历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某种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人体细胞存在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C. 这种方式转运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 D. 在细胞质中出现的小泡可与溶酶体融合【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细胞膜内陷将外来物质包围成分泌小泡,然后脱离细胞膜,将物质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为胞吞。【详解】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人体细胞

    8、存在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如吞噬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吞噬抗原,B正确;胞吞和胞吐也会转运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C错误;在细胞质中包裹着衰老细胞器的小泡可与溶酶体融合,D正确。故选C。【点睛】能够对题图分析,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质网由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B. 溶酶体膜破损,水解酶逸出,将导致细胞自溶C. 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 白色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具有贮存脂质和淀粉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内质网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

    9、细管组成的细胞器,这些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2、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溶酶体中有60种以上的水解酶,能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降解。【详解】内质网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细胞器,这些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而由扁平小囊和由这种小囊产生的小泡组成的是高尔基体,A错误;溶酶体膜破损,水解酶逸出,将导致细胞自溶,B正确;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中心体,C错误;白色体储存脂质和淀粉,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细胞的结构及各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宫颈癌疫苗可有

    10、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病,由此推测引起宫颈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A. 物理因素 B. 化学因素 C. 生物因素 D. 遗传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大致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详解】宫颈癌疫苗通过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病。由此可知,宫颈癌是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引起,故引起宫颈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生物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细胞癌变的因素,了解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便可解答本题。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体B. 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

    11、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 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 粗糙型( R)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答案】C【解析】【分析】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才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详解】肺炎双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病原体,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毒性的S型活细菌,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 D

    12、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光滑型(S)菌株是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D错误。故选C。【点睛】熟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密封是因为氧气对乳酸细菌是有毒的B. 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 低温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种子的贮藏D. 人体骨骼肌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1、制作泡菜时利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2、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电子传递

    13、链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乳酸菌是厌氧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密封可避免氧气抑制其生长、繁殖,A正确;在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发生在质膜上,B错误;低温和干燥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有利于种子的贮藏,C正确;人和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觉,D正确。故选B。【点睛】注意: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11.某同学进行了“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所用枝条要用不同种的植株枝条B. 用不同浓度 2,4-D 处理的枝条比蒸馏水处理

    14、的枝条生根更快C. 实验结果测量的指标只能用根的数量D. 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相同数量的侧芽【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因变量是枝条上根的数量或枝条上根的总长度,每个枝条上侧芽的数量、植株的种类、枝条的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详解】实验所用的枝条应来自同一植株,且长势相同的枝条,A错误;2,4-D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的2,4-D处理枝条会抑制枝条生根,比蒸馏水处理的枝条生根慢,B错误;实验结果测量的指标可以是枝条上根的数量或枝条上根的总长度,C错误;每个枝条上侧芽的数量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探究 2,4-D

    15、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 由于肺能从外界得到氧气,所以肺细胞均比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C.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D. 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A错误;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从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肺泡细胞比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B错误;血管中的药物溶解在血浆中,而肌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16、,因此药物需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C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所以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3.下图为 DNA 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表示脱氧核苷酸,其与磷酸基团一起形成基本骨架B. DNA 聚合酶能催化和键形成C. 只有在解旋酶作用下,图中的才能断裂D. 若该 DNA 分子中 G-C 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高【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是脱氧核糖,是磷酸二酯键,是氢键。【详解】图中表示脱氧核糖,其

    17、与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A错误;D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无法催化氢键形成,B错误;在高温下,图中的氢键也能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中,氢键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好。碱基对A/T通过两个氢键连接,碱基对C/G通过三个氢键连接,DNA分子中 G-C碱基对比例较高,氢键的含量越高,故其热稳定性较高,D正确。故选D。【点睛】能够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太平洋上有一小岛,风景优美,居民迁入与迁出极少,其基因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某科学家发现当地 4 万人口中带有某基因的显性纯合子的人口有 400 人,该岛上居民中杂合子为A

    18、. 3600 B. 6400 C. 7200 D. 9600【答案】C【解析】【分析】哈迪-温伯格定律:设某种群中含有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有pq1,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q2,Aa的频率为2pq。【详解】由题意可知,AA的频率为400/40000=1/100,故A的频率为1/10。a的频率为11/10=9/10,Aa的频率为21/109/10=9/50,因此该岛上居民中杂合子为400009/50=72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便可。15.下列关于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

    19、是A. 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增加B. 只有自身是遗传病患者才有必要进行遗传咨询C. 羊膜腔穿刺不能用于确诊遗传性代谢疾病D. 畸形胎常在早孕期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咨询:了解家族病史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推算后代再发风险提供防治对策、方法和建议。2、产前诊断(怀孕后方可做):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和绒毛细胞检测、基因检查等。【详解】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A错误;并非自身是遗传病患者才有必要进行遗传咨询,例如亲属中出现隐性遗传病的患者时亦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羊膜腔穿刺除了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外,还可以用于确诊

    20、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C错误;畸形胎常在早孕期形成,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16.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肌肉做功,恢复原状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B. 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细胞中的 ATPC.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D.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为吸能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释放提供能量。2、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详解】肌肉收缩过程中,ATP水解释放提供能量使肌肉发生形状,为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释放能量,

    21、储存在ATP中,使肌肉恢复原状,属于放能反应,A错误;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可能来自于光能,B错误;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C错误;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故选D。【点睛】理清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图是同种生物 4 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 A 对 a、 B 对 b 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 F1 中出现 4 种表现型, 6 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A. 图 1 和图 3 B. 图 1 和图 4 C. 图 2 和图 3 D. 图 2 和图 4【答案】D【解析】【分析】图1所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只能

    22、产生ABd一种配子。图2所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可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ABD、AbD、abD、aBD。图3所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只能产生AbD一种配子。图4所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可产生Abd、abd这2种配子。【详解】图1和图3所示的个体杂交,即AABBddAAbbDDAABbDd,F1中出现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A错误;图1和图4所示的个体杂交,即AABBddAabbddAABbdd、AaBbdd,F1中出现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B错误;图2和图3所示的个体杂交,即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F1中出现

    23、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C错误;图2和图4所示的个体杂交,即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D。【点睛】利用自由组合定律逐对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18.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 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 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 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答案】B【解析】【

    24、分析】胚的活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无法通过细胞膜,细胞未被染色。而煮熟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红墨水可通过细胞膜,细胞被染成红色。【详解】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可增强种子胚的呼吸作用,使实验结果更清楚,A正确;应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B错误;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遗

    25、传变异均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 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均能遗传给后代C. 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 引起猫叫综合征的原因是五号染色体少一条【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A正确;以下情况的基因突变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产生在体细胞中,生殖细胞中不出现该基因;若父方细胞质内的基因突变,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后代,B错误;基因突变引起某些疾病也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6、,例如镰刀型贫血症,C错误;引起猫叫综合征的原因是五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并非所有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均能遗传给后代,例如基因突变产生在体细胞中或父方细胞质中。20.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需用 7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B. 马铃薯匀浆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如果有红黄色沉淀说明其含有还原糖C. 检测蛋白质时需先将双缩脲试剂 A 和双缩脲试剂 B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D. 成熟苹果汁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说明其不含淀粉【答案】B【解析】【分析】1、还原糖和本尼迪特试剂

    27、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3、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需用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A错误;还原糖和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因此,马铃薯匀浆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如果有红黄色沉淀说明其含有还原糖,B正确;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往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C错误;成熟苹果汁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说明其含有还原糖,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试剂的使用方法便可解答本题。21.下列

    28、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的性比率的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B. 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D. 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等。【详解】水稻属于两性花,无性别分化,故水稻的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针对的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应采用样方法,B错误;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C正确;保持替补出生率(即1个家庭生2个孩子),但这些孩子

    29、可能在成为父母前有部分死亡,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教材“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1个家庭生2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是准确判断D选项的关键。22.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组成),推测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有丝分裂中期 D. 有丝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详解】由题图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说明该细胞处于

    30、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便可解答本题。2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稀盐酸解离的目的是使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 用高倍镜不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C. 染色中所使用的醋酸洋红溶液为碱性染料D. 用水漂洗可防止解离过度和利于染色【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步骤:培养根尖解离(用10%盐酸解离1015min)漂洗(放入清水中漂洗约10min)染色(滴加龙胆紫染液,染色12min)制片(用镊子弄碎根尖,加载玻片压散细胞)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31、绘图【详解】用稀盐酸解离的目的是使根尖分生区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松散,使细胞彼此容易分开,此时细胞仍未分散开,A错误;解离时解离液已经杀死了细胞,所以实验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只能观察到某一时刻的形态结构,B正确;染色中所使用的醋酸洋红溶液或龙胆紫染液为碱性染料,C正确;放入清水中漂洗约10min可防止解离过度,同时可避免盐酸与碱性染液发生中和反应,利于染色,D正确。故选A。【点睛】注意:解离时已经杀死了细胞,所以实验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只能观察到某一时刻的形态结构。一个细胞完整的连续分裂过程是由不同细胞的不同时刻的图像综合分析得出的。2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B. 人体分泌的激素中性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不含碘,只有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