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强化训练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4世纪18世纪中期.docx

    • 资源ID:8737462       资源大小:21.7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强化训练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4世纪18世纪中期.docx

    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强化训练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4世纪18世纪中期课时强化训练5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4世纪18世纪中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材料表明()A宗教因素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B宗教神学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D基督教信仰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基督教在新航路开辟

    2、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其现实目标才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排除C;文艺复兴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排除D。2(2018四川省南充市高三诊断考试)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的雏形答案:B解析:材料“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转型,故B项正确,A项包含于B项之中

    3、;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故C、D两项排除。3(2018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西欧国家的商业革命,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英国积极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不断增加,从而成为资本主义霸主,故D项正确;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只是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意大利的文化传统与英国成为资本

    4、主义霸主无关,排除C项;B项是19世纪中期完成的,排除。4(2018广东省高三模拟)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答案:C解析:1585年到1604年,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A错误;英国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打败法国后,故B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竞争激烈,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尖锐,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而是强调殖民

    5、扩张的矛盾,故D错误。5(2018四川省广安高三诊断性考试)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大部分辉格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对英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宪政传统的恢复,而英国素来就有良好的政治秩序和宪政传统,英国自古以来就有“王在法下”观念及

    6、议会限制和监督王权制度的传统,表明当时英国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A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光荣革命的合理性,而非挑战光荣革命成果,B错误;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光荣革命是恢复历史传统,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于1760年上台,他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以至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被革命民主主义者骂成“掺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这表明英国()A君主仍保留有很大的专制权力B责任内阁制不能制约国王专权C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D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材料“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掺杂着

    7、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强调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但残留某些专制因素,这说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而非国王,故D项错误。7(2018九江市高三模拟)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

    8、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8(2018福州市高三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其目的是()A

    9、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关于众议院名额的分配以及各州人口统计的规定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故答案为A。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9(2018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答案:B解析

    10、: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C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错误。10(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模拟)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认为:“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主张将自由原则应用到财产上。”这些主张()A坚持自由平等的指导思想B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C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D树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

    11、的权利为限”反映了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利益、权利的思想,这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自由平等的思想,而是说明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妨碍他人权利,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护财产私有的主张,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未确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故D错误。11(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质疑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品行;他论及国王和贵族时态度轻蔑,同时批判言论众多。这反映出他对启蒙运动观念的贡献在于()A敢于挑战权威B理性地思考社会发展规律C倡导平等博爱D以激进行为唤醒社会良知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他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神圣不

    12、可侵犯的”来看,说明伏尔泰敢于挑战权威,提倡质疑,蔑视权贵,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伏尔泰的目的是倡导个人理性,而不是唤醒社会良知,排除D项。12(201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模拟)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这反映出()A牛顿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B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C牛顿的数学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D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答案:B解析:根据“需要人来

    13、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可知,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B正确;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物体运行的普遍规律,而不是人类社会,A错误;C表述错误,牛顿不可能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8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

    14、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

    15、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16、(1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1)同: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民间海外贸易发展需求都比较大。异:贸易政策不同:中国推行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即重商主义经济政策);贸易主体不同:中国海外贸易中官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欧洲海外贸易中民间贸易比重较大;贸易发展趋势不同: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渐趋萎缩,欧洲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2)主要原因:政治上,明清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而欧洲民族国家诞生并日益发展。经济上,明清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

    17、不断发展。思想上:明清中国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而欧洲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解析:(1)相同点依据材料一“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以及材料二“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的信息从政府和海外需求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一、二从贸易政策、贸易主体以及贸易发展趋势的不同归纳回答。(2)原因结合中西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14(2018宁夏银川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杂草已蔓延到了上帝的葡萄园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美国著名学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其著作黎明破晓的世界中

    18、,以优美的散文风格及严谨的历史叙述,带领我们领略了中世纪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的历史。结合材料与1417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围绕“黎明破晓的世界”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4分)答案:示例1:论题: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论述: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盛行,社会经济发展迟滞。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控制着欧洲社会。14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王权加强;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变

    19、,加强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上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变化,促进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示例2:论题:宗教改革推动西欧社会转型。论述: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控制欧洲社会,宗教改革倡导“信仰得救”和理性理解圣经,提出世俗化的主张,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促进了世俗权力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加速了以神权为基础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推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解析:根据“中世纪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的历史”“黎明破晓的世界”,结合1417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可拟出论题: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然后,根据所学进行论述,首先说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黑暗、经济停滞,再从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说明促进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也可拟出其他论题,观点必须明确,论据必须准确,史论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强化训练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4世纪18世纪中期.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