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蠡县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无答案06173.docx

    • 资源ID:8732599       资源大小:25.3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蠡县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无答案06173.docx

    1、河北省蠡县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无答案06173高一历史4月份月考题一、选择题(共计40题,每题1.5分。)1、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 C白渠B漕渠 D坎儿井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

    2、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与市场完全脱节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4、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5、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

    3、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6、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C需要政府合理作为B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

    4、投放市场8、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美丽的器皿。”文句描述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C铁器 B玉器 D瓷器9、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10、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

    5、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11、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不抑制土地兼并 B免除百姓的徭役 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D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12、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

    6、化 D外部竞争13、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14、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15、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

    7、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16、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17、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很多类似乔家大院的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1

    8、8、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晨曦中的汴河B商帮的兴衰C坊墙倒塌以后 D草市饮食大全19、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20、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厌恶司法纠纷的清政府不胜其烦。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乾隆

    9、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对西人制造事端恐惧 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2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A香港地区 C北京地区B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23、 “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

    10、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2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业 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业 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 A B C D25、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

    11、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26、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27、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对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资金短缺 C劳动力缺乏B购买力低下 D丧失国外市场28、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12、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29、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D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3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BCD31、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

    13、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D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32、1874年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该报道反映的本质是A“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 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C“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D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33、下列四项为中国近

    14、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B“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34、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35、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茶叶出口锐减,对此农学报在一篇议起闽茶的文章中称:“印度锡兰之茶,所以能胜于

    15、中国茶者,因有近来新机、新法制造之速效也。”由此可见A中国近代茶业欲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B国人对于引进先进技术的认识提高 C印度在国际茶业贸易中居主导地位D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机器大工业36、1908年,芜湖商办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据此可知,明远电力创立的有利条件是A.欧洲列强减轻了对华商品输出B.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的诱导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37、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

    16、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38、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19世纪六七十年代39、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 B民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民族企业才

    17、能健康发展4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计40分)41、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

    18、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

    19、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

    20、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4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材料二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以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摘自海关十年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6分) (2)上面三则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分)请写出两个具有上述企业性质的代表企业。(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影响该种性质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掌握该性质企业的阶级力量具有哪些特点?(4分)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蠡县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无答案0617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