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8716086       资源大小:39.60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

    1、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声音靠 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 、真空 能传声声音以 形式向外传播。声速 (1)回声定义: ,听到回声条件: 。(2)声音在固、液体中比在 中传播快。(3)声速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4)声音在150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m/s. 2、声音的传播声 现象 听到声音的过程: 。听到声音的两种路线: 传导、 传导双耳效应一应用于 。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音调 人身不能听到超声波:a、定义 次声波定义 (2)响度(3)音色定义: 大小与 有关。频率 a、定义: 、单位 符号 b、人的听觉范围: 。 4、声音的特

    2、征 :定义: 大小与 和 有关。定义: 大小由 决定(1)定义 (2)来源: 、 、 。(3)等级和危害: 20dB 、 90dB 、 150dB 。(4)控制途径: 、 、 。 物理角度: 环保角度 5、噪声危害 和控制(1) (2) 6、声的利用总复习提纲(1)定义: ;(2)分类:第二章光现象天然光源:例子: 人造光源:例子: 1、光源a、形成分b、按冷热分冷光源:例子: 热光源:例子: 光现象 (1)规律: (均与介质含义:同一种介质,这种介质密度均匀)(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解释: 小孔成像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 2、光 的 传定义: 播a、点光源: b、平光源: 两种

    3、光线的表示方法: (4)光线 定义: (5)光速a、真空式空气中:C= ; b、在水中:C= c、在玻璃中:C= ;光速大小:1光年=9.461012km (1)定义: ;法线: ;入射角 ;反射角 ; (2)相关概念3、光 的内容 ; ; ; 反 (3)实验: 射 (4)光的反射规律作用: ;计算: ;应用(5)可逆性: ;实例: ; ;实例 : ; (6)两种反射:凹面镜: 凸面镜: 平面镜球面镜 (7)反射元件 4、平 (1)实验:光现象 面 (2)特点: ; ; ;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作图: ;b、求距离 ;c、求速度; 成 (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4、定义: ;a、 b、 c、 5、光 (2)光的折射规律 的 折 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作作、 求角 解释现象 (4)实验: (5)可逆性:单色光: ;复色光: ;三基色: ;光的色散的方法: ;光的色散: ; (1)光的色散6、光的色 光的混合: ;三原光: ;三基色混合: ;(2)色光的混合散 透明体的颜色:不透明的颜色:(3)物体的颜色 (4)颜料的颜色: 7、 (1)光谱: 定义: 应用: 看 不 (2)红外线 见定义: ;应用: ;危害: ; 的 (3)紫外线 光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1)定义: ;(2)作用: ;(3)作图:

    5、(三条) 2、凸透镜(1)定义: ;(2)作用: ;(3)作图:(三条) 3、凹透镜(一)(1)主光轴: ;(2)光心: ;(3)焦点: ;(4)焦距: ;(测焦距方法:)(5)物距: ;(6)像距: ;透 4、相 关 概镜 念目的:器材:步骤:结论:注意: 1、实验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使像变大使像变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体在像跟VU=U2fU=2ffu2fU=fuf(二) 凸透镜 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两个分界点:a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 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

    6、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实像与虚像区别: 照相机原理: 投影仪原理: 放大镜原理: 4、生活中的透镜1、眼球的结构: 2、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3、眼睛的调节: 眼睛1、产生原因: 2、矫正: 1、 近视眼 眼1、产生原因: 2、矫正: 睛(三) 与 远视眼应 眼 镜用 眼镜的度数: 1、结构: 2、原理: 3、作用: 2、显微镜1、结构: 2、原理: 3、作用: 4、视角: 3、望远镜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四章物态变化1、 (1)温度:定义: 符号 a规定:00C规定: 1000C规定: 温 (2)温度两种 摄氏温度(C)度 表示方法b、单位: 符号 c、记录: 读法

    7、 热力学温度(T):单位: 符号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1)制作原理: a、结构: b、测量范围: ;c、分度值: ;d、内装液体: e、使用前观察: 和 f 实验用温度计(也叫普通温度计)2、温 (2)种类度 及用法计(1) (2) (3) f、使用方法:a、结构: b、测量范围: ;c、分度值: ;d、内装液体: e、使用方法与普通温度计区别: f体温计a、分度值: ;量程: ;b、寒暑表为什么这样设计量程? ; 寒暑表:(1)物质的三种状态: ; a、定义: ;例子: ;b熔化实验:c、固体分类 熔化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 (2)熔化和 凝固熔点: 熔化条件: 规

    8、律: d、晶体熔化 e、非晶体熔化规律: g、熔化图像: 凝固点: 凝固条件: 凝固规律: a、定义: ;例子: ;b、晶体的凝固 凝固c、非晶体凝固规律: d、凝固图像: 熔化时 热,凝固时 热。应用实例: 。a、定义: ;例子: ;1、定义: ;例子: ;2、特点 ; ;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 ; 。4、蒸发 热,有 作用。应用例子: ;(1)蒸发 汽化b、方式:(3)1、定义: ;2、特点 ; ; ;3、沸腾实验: 4、条件 ;5、现象: 。6、不烫手的“开水”、纸锅烧水7、沸腾图像: ;(1)沸腾汽化和液化 c、吸热、实例:(1)定义: ;例子: (2)使汽体液化的方法 ; ;

    9、 各种方法生活中实例: (3)各种“自气”: ;(4)液化放热利用 ;危害: 。 液化(1)定义: ;(2)例子: ;(3)升华 热 ,应用: ; 升华(4) 升(1)定义: ;(2)例子: ;(3)凝华 热 ,应用: ; 华 和 凝华 凝 华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2)种类: 负电荷: ;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 ;a、结构: ;b、原理: ;c、作用: 验电器(1) ;(2) ;(3) ;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1、 ;定义: ;符号: ;单位: ;符号: ;公式 ;元电荷: ;1e=

    10、 C电荷 (5)电荷量 (6)中和: ;核式结构: ;中性: ;摩擦起电的原因 ; 摩擦起电实质: (7)原子的结构 (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定义 ;例子 ; 导电原因: ;导体: (5)导体与绝缘体定义 ;例子 ;不善导电原因: ;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6)单位及符号: 、 、 、 、 、 ; (7)1A= mA 1mA= uA织别: 电路符号: ( 8 )测量工具:a、 b、 c、 d、 使用方法2、 电流表电流a、 b、

    11、 c、 读数方法 (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定义: a、作用: b、种类: c、干电池的正极 ;负极 ;d、使用注意: 电源(2)四个部分的作用 a、作用: b、种类: 开关 用电器作用: 导线的作用: 开路: 通路: 短路: (3)三种状态:3、电定义: 电路符号: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方法: 根据电路连接实物图的方法: 设计电路图的步骤: 。路 (4)电路图a、定义: (1) (2) (3) (4)电路两b、特点:串联种基本联系方式c、生活实例: a、定义: 3、 电并联(1) (2) (3) 路b、特点:c、生活实例: a、电流法:b、断开法:c、节点法:串并

    12、联电路识别方法 (5)实验: (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 、 。(1)保持物质性质(2)直径用10-10m量度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六章电压 电阻(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 ;(2) 是捎供电压的装置; 1、概念(1)主单位: 符号: ;(2)其他单位及符号: 、 ;(3)换算关系:1Kv= V 1V= mV 2、单位:(1)一节干电池电压: V;(2)对人体安全电压: V;(3)家庭电路的电压: V;(4)1节铅蓄电池的电压: V; 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1)工具: V;电路符号: 一、电压(V)量程1: V;分度值: ;量程2: V;分度值: ;(2)三个

    13、接线柱二个量程: 4、测量(3)使用前注意观察: 、 、 。 (3)使用前注意(4)使用方法: (5)读数方法: 5、实验:(探究过程)(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 ;公式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公式 (3)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多支路两端的电压 ;公式 6、电压特点: 1、概念: ;符号: 。(1)主单位及符号 ;(2)常用单位及符号 ;(3)进率:1M = K=; 1K= 2、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 决定, 而与具 无关。 4、一些导体的电阻:小灯泡 ;白炮灯 铜导线 。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 、 、 二、电阻(R)(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14、: a、种类: 、 b、读数法: ;c、优缺点: ;(2)可变电阻电阻箱 6、电阻的种类a、电路符号: b、结构: ;c、原理: ;d、铭牌: ;e、接线方法: ;f、使用注意: ;滑动变 阻器 7、探究实验: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七章欧姆定律 1、探究实验: 2、欧姆定律a、特点: ;b、公式: ;c、实质: ; 3、电阻的串 (1)串联 欧姆 定 律 联与并联 a、特点: ;b、公式: ;c、实质: ; (2)关联(1)原理: ;(2)电路图: ;(3)器材: ;(4)步骤: ; 4、伏安法 测电阻器材选取: ;连接电路时开关: ;变阻器 ;变阻器在电器中的作用: 、

    15、。(5)注意:只有电流表、没电电压表如何?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如何? (6)变形 (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定义: ;特点: ;(2)断路: 5、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定义: ;特点: ;危害: ; (3)短路: ; ; (4)灯泡种类: ; ;(5)雷电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八章 电功率 1、电能产生的过程,就是把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使用电能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的能。 2、计算公式:W= = = = = 常用单位: 符号: 其他单位及符号: 进率:1KWh= J 3、单位读数方法: ;a、“220V” ;b、“10(20)A” ;c、“50HZ” ;d、“600r

    16、evs/kwh” ;n个参数 6、测量小灯 泡的电功率 (有几种方法)二、电功率(1)电流的热效应: ;(2)电热的危害和预防: ;(3)电热的应用: (4)计算 7、电与热焦耳定律内容: ;公式: ; 1、家庭电路的组成: 、 、 、 、 、 、 、a、用电器,插座是 联;b、开关与用电器是 联;c、开关与保险丝要装在 线上。 2、家庭电路的连接(1)火线: ;(2)零线: ; 3、火线与零线三、安全用电(1)作用 ;(2)材料: ;(3)选用: ;(4)选用注意: ;(5)空气开关作用相当于: ;是利用 工作的。 4、保险丝 5、电路中电流过在的原因: ;作用 ;二孔插座的接线: ;三孔插

    17、座的接线:左 ;右 ;中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接地原因: ; 6、插座作用 ;结构 ;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注意: ; 7、测电笔(1) 、 ;(2)螺丝口灯泡的接线方法: 三、安全用电 8、灯泡的种类(1)原因: (2)种类低电触电的类型: 、 ;高压触电的类型: 、 ; 9、触电防止 破损;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 ;要注意保持绝缘部分 室外天线要注意: ; 10、安全用电的常识: 11、触电的急救方法: 。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磁性: ;磁体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磁化 第九章 电和磁1、磁现象a、定义: ;b、分类: 、 。a、定义: ;b、南极: 北极: 。c、磁

    18、极的指向性: ;a、定义: ;b、磁性材料 。 (1)定义: ; (2)基本性质: ; (3)方向: ; (4)强弱: ;定义: ;作图方法: ;疏密: ;特点: ;2、磁场 (5)磁感线 (6)磁场与磁感线区别和联系: ;定义: ;地磁北极在 附近,地磁南极在 附近磁针指南北原因: ; (7)地磁场定义: ;奥斯特实验 (1)电流的磁效应a、结论: b、磁场方向与 有关。 3、电生磁特点: ;磁场方向与 、 有关 安培定则 (2)通电螺线管磁场a、内容: b、作用: 、 、 、(1)定义: (2)磁性强弱因素: (3)电磁铁特点: (4)应用: (4)应用 电磁铁: a(1)结构: (2)实

    19、质: (3)工作原理: (4)工作特点: 3、电生磁 b、电磁继电器(1)作用: (2)构造: (3)原理: c、扬声器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电动机(1)原理: (2)构造: (3)分类: (4)能转化: (5)优点: (6)换切器: (2)电动机定义: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方向: 发现意义: (1)电磁感应5、磁生电原理: ;结构: 能转化: 交流电: 频率: (2)发电机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1)组成: 、 、 三部分 联。(2)工作原理: (3)电话交换机作用: (4)模拟通信: (5)数字通信: 1、电话(1)产生: 2、电磁波a、

    20、波长分 、 、 、 、 、 、b、无线电波: ;(2)分类: 的海洋a、传播特点: ;b、波长频率、波速关系: ; (3)传播:信号发射: 信号接收: (1)发射和接收3、广播电视 和移动通信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1)微波通信: (2)卫星通信: (3)光仟通信: (4)网络通信: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网络1、宏观世界:宇宙 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质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亿)(十万光年)(九大行星) 夸克质子中子原子(1)保持物质性质(2)直径用10-10m量度物质分子原子核电子 微观世界电子 2、

    21、 a、固体: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在平衡位置振动 特征:有体积,有形状、很难被压缩b、液体:分子间距 ;分子作用力 ;分子运动 ; 特征: c、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作用力 分子运动 ; 特征: 结构 微观模型 3、纳米和纳米技术:1nm=10-9m1、定义: ,符号 2、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从大到小: ,进率 。3、属性:不随物质的 、 、 改变而改变。4、常见物体的质量:1个苹果0.15 ;一个鸡蛋50 ;一只鸡2 ; 一个成年人50 。生活工具: 、 、 、 实验工具:天平(分 、 )质量1、工具托盘天平: 学生天平: (1)结构5、测量(2)使用前注意几条: 、 、 (3

    22、)使用方法: 、 、 、 (4)测液体方法 (5)测微小物体方法: (6)测粉未状物体方法: 2、天平密度1、定义: 符号: 2、特性: 。3、公式: 理解: 。4、单位和符号: 、 。进率: 。5、单位的物理意义: 。6、找密度的规律: 记住水的密度: 。7、密度与温度关系: 。 多彩的物质世界(1)进行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求厚度、求长度、判别个数(4)判断空心、实心问题:(5)混合问题:8、密度应用(1)质量与体积关系(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3)测沉于水的固体密度:(4)测浮于水的固体密度:(5)测液体密度:(6)没有量筒如何测液体密度:9、实验(1)没有量筒,只有天平

    23、:A:(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方法:V水=V液 B:(测固体密度)方法:V固=V排=m排水/水(2)没有天平,只有量筒:测漂浮于水面物体的密度(固体) 方法:G物=F浮 物V物g=水 gV排 物=(水V物)/V物10、特殊测量方法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定义: 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1、机械运动运动知识网络参照物定义: 判断方法: 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运动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运动表示物体运动的 。定义: 。公式: ;理解: 变形 。单位: ;进率: 意义 进度表: 。进度实验: 。运动速度运动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 ;长度测量是 测

    24、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长度单位和符号:km m dm cm mm m nm进率: 。刻度大使用前注意:a. b. c. 运动a. b. c. d. e. 运动3、匀速 直线运动 刻度尺使用方法长度运动长度测量特殊方法拉长的皮尺测物体长度会 。单位: ;符号 。进率: 秒表续数: 。时间定义: 。产生原因: 。减少误差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 定义: 定例: 4、变速运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力的作用效果: 、 。2、力的单位: 。符号 。3、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 。4、力的三要素:内容: 力的示意图作图: 力的图示作图: 力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单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发生力的作用。解释现象: 。5、物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