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659500       资源大小:27.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1、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

    2、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据前些年对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为13%,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19%,大学生为25%;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16.53%;1989年对杭州地区7所大中学校296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有16.79%的大中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所做的调查表明:14

    3、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1(一)学生的不良行为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等等,是中小学生常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异常行为,而厌学则是中小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有多种表现,例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无故缺课,顶撞老师等,其中的极端性表现就是逃学,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近几年日益严重。据调查,某大城市初中生有厌学情绪者达1/3,某中等城市约有24%的中小学有厌学心理和表现,逃学的高峰年龄为1416岁,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危机”的阶段。2(二)学生的性格方面的不良倾向1.小学儿童的性格

    4、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任性、固执、不能自我控制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和娇宠,会使得儿童很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表现,做事固执己见,要求即时满足他的需要,稍有不满,便会大吵大闹,大发脾气,这样的儿童一般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两方面结合进行矫正。(2)孤僻、冷漠、自卑造成这样的个性特点,既有儿童自身内在的生理、心理原因,一般也会有相应的外部原因,比如,儿童具有一些生理上的缺陷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儿童的气质类型属于内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儿童就会不愿与人交往,形成孤僻的性格。2.中学生性格发展容易出现的不良倾向(1)自我意识障碍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日益复杂,对许多事情开始关注

    5、,但是,最为关注的还是“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的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如果人在人格结构中能自我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称为“二级过程思维”。他们经常关心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是什么,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现在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等等。他们对自己感到困惑,觉得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对别人的批评非常敏感。只要稍微被批评,就反应强烈,感到非常难过。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

    6、认识和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也不敢与人交往,这样就得不到同伴和教师的反馈信息,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也难以被别人发现,从而更加缺乏正向积极的反馈信息,导致自信心的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2)不良性心理和性倾向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和性愿望,如何适应文化道德的要求,是中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班杜拉认为,儿童常常通过观察学习两性的行动,只是因为在社会强化的情况下,他们通常所从事的仅仅是适合他们自己的性的行为。有这种社会强化影响观察过程本身。一是性别角色统一的问题。每个中学生的生理性别是早就决定了的,但在行为方式和心理上,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产生不同的要求,形成各自的

    7、性别角色,这种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角色的统一是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二是形成对性行为和性心理的正确认识的问题。随着性心理的成熟,一些中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手淫、早恋等现象。由于性意识的觉醒,部分中学生为了消解性欲望而采用手行为,形成习惯,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更多地是体现在心理上,长期的手淫使中学生感到羞愧,形成罪恶感。也有的中学生过早的与异性产生感情,出现早恋,这些就其本身来说,都有其自然性,但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会对中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中学生不良的性心理和性倾向。(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受阻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

    8、,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由于不同学生受挫折后引发的反应不同,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心理障碍。(1)焦虑心理表现为动机强度过高,急于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形成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冲突,常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造成精神压抑。某重点学校初三的20学习成绩优秀者中,就有五、六名在初三后期变得发展迟钝,连解决最简单的问题也困难,这是求胜心切,欲速则不达的焦躁情绪导致的后果。(2)依赖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倾向。一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但由于不能适应

    9、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第一学期考试六科不及格。(3)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学习中的烦恼常压在心里,引起消极的情绪经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羞怯,退缩。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让老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据报载,有一同学不听老师讲课,自己买了很多课外书自学,印象最深的是他书上的自题:闭门造车。闭锁心理阻断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4)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着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会导致学生

    10、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5)自安心理表现为安于现状,心理上的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知难而退,随波逐流。某学生在制定目标时保持现状,不后退。一位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讲:“平时学习中我只是随大溜儿,见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没有自己的计划,一旦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泄气了。”(6)抗拒心理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有的学生将课余爱好拿到课堂上来,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心爱的物品被没收,便产生“你越我学,我越不学”的抵触情绪。(7)嫉妒心理表现为对成绩或学习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满,憎恨情绪,极力排斥比自己强的同学,以贬低和诽谤的手段寻求心理上的快慰。部分

    11、学生在考试前将同学的复习材料藏起来,嫉妒心理不仅有损他人,而且也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内伤”更大。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分析(一)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因素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发展(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特征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体的基本形成。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的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A自我概念发展有人对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在量和质的两方面进行了分析12,结果认为,小学儿童自

    12、我概念的发展趋势视性别而定。男的自我接受度与自我谐和程度并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而女生的自我接受程度表现为随年龄的增大而渐减的趋势。研究者认为,这种性别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对男女性有不同的评价和待遇。B自我评价达蒙和哈特尔(1982)认为,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系统包括四个自我的范畴,即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儿童关于这四个方面的认识是其能力感的基础。成年人的自信心与小学时期的成功经验有关,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与其学业经验的关系比其与非学术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自我评价与儿童的交往也有相关。库珀斯密斯的研究发现,高自我评价的男孩更为自信,坦率,愿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业成绩也较好

    13、。而低自我评价的男孩往往比较孤僻,有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好。(2)社会性认知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具体的特征,如姓名,身体特征,财产及公开的行为。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和人格品质的影响。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来了解其特点,并进行评判。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加强,儿童更加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3)社会性交往随着儿童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出现富有批判性的怀

    14、疑和思考。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发展(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人的意见,但是在中学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中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在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2)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渐渐的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起来,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15、3)勇敢和怯懦 在有些情况下,中学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中学生们也常常表现的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人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 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而在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有人曾对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

    16、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善家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的百分数为13.8%,而健全家庭中有问题者所占百分数只有0.2%。3近年来得一些关于离婚家庭的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又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异常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社会行为。2.家庭教养态度与教育方式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

    17、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易使孩子形成缺乏竞争性,依赖、被动、胆怯的性格,在临床上表现为学习适应不良。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教育态度与方式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儿童的一切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向儿童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架”等不良教养方式的百分数显著高于正常中小学生,造成了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诸多心理障碍。3、成员的榜样作用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了家长的思

    18、想道德素质与孩子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长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当孩子发现父母品行不良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心理上会蒙上消极的阴影,产生怨恨、烦恼和自卑等心理,个性的消极使他们厌恶集体、厌恶家庭,一旦接触了坏朋友或不良思想,特别容易走上歧途。相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可以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应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暖迷人的。(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指导思想(1)在应试教学模式下,学校的大多数领导与教师还未认识到心理卫生工作与贯彻教育方针之间的重要关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致

    19、性,往往以教学任务重为理由,而将其搁置一边。学校采取的分快慢班的做法,加大了学生两极分化,升学无望的学生自卑与消极,降低了他们自身培养了良好性格的努力程度。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既不能正确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又不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而社会适应不良,造成心理痛苦与冲突。(2)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理解上的偏颇与错误,导致了这一工作在实践操作上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一方面,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少数学校同类教育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态,课程或讲座由多人独自

    20、开设,欠缺协调,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有不少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甚至要学生背大量的名词解释。缺少专业人员,现有心理咨询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出身科班的还少,大部分都是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不能自觉的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据了解,许多学校的心理教师聘任缺少编制,而且课时工资几乎为零

    21、。目前中学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心理专业,致使心理教师的职称问题无法解决,使许多教师因此离开学校。 2、学校的环境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这两种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起着熏陶作用,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学校的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催人积极上进,使人际关系和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校园大环境已经瘫痪,何言茁壮成长呢?教师素质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著名实

    22、验中,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从中随机选取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8个月后,再次施测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表现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尤其是一、二年级更为明显。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但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这无形中给教师和中学生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采取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等,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厌学、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等心理行为问题。(四)影响中小

    23、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与中小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一些中小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港台文化与大陆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地青少年的心理与了解,如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但是,部分青少年过分沉溺于港台影视、歌曲与小说,缺少学习热情,影响健康性格的培养。如有的青年迷恋港台歌星陷入幻想之中,影响其身心健康;有的学生逃避现实,企图像三毛那样死去等等。据江苏省公安专科学校陈德祥同志的研究,社会文化中不健康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率的密切相关。社会上传播的淫秽书刊、画报、录像、扑克、游戏厅等增多,

    24、青少年的强奸犯罪上升;传播的武打、凶杀方面的电影、电视、报刊增多,流氓滋扰,打架逗殴的条件就增多了。社区环境社区是指若干群体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内形成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如街道、住宅小区、村庄、小镇等。有研究发现,城乡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与人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如生活在城市的中小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大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了大量甚至过量信息的产生,使人们的心理严重“超负荷”,人口密度大拥挤使人们更产生矛盾,争吵。生

    25、活在其中的中小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紧张。而生长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则知识匮乏,一旦进入大城市,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三、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积极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1、大众传媒及学校自身要广泛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认识到,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预防违法犯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未来;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切实把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来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教育部建议中明确指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

    26、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我们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咨询工作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根据近年

    27、来一些高校和中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在学校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或新生入学时的适应不良,老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恋家、升学填报志愿与毕业分配的选择专业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的心理障碍,以及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与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等等。因此,学校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开展心理咨询,更好的为中小学生服务。(二)遵循健康性格形成的规律,抓好三个环节(1)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社会环境,是指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工作岗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等等。文化是指社会规范的价值体系的总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

    28、水准,增加大众传播媒介的思想性,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养,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2)激励青少年参加积极的,丰富的活动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其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的。青少年正是通过学校的学习、文体、科技、团、队等各种活动接受社会影响的、由于实践活动的深入,使他们的反映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性格是在具有积极影响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由于青少年精力充沛,爱好活动,只是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搞好学校的团、队活动,体育、劳动及各种课外活动,多参与实践活动,重视青少年社会活动的导向等

    29、,从而使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性格。(3)引导青少年自身努力,培养健康性格心理健康的人应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使他们懂得认识自己,自我期望的高低或者说人生目标的确定,对自我评价有很大影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常使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悲观失望,过低的估计自己。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认同感。三好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的性格已基本上被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因而产生了“自我超越”的独特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会主动

    30、寻找楷模,确定理想,经常自觉的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整体教育网络 由于学生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且很多的心理问题均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使人感觉到力不从心。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机构、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总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也离不开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来教育孩子,相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逐步走上正轨。参考文献:1 李华燕,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07月,p36.2 李钟山,中小学学习心理指


    注意事项

    本文(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