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642534       资源大小:25.6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1、 必须对50copies/ml的病毒核酸的检出率95%。相当一部分国产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或许能在某些标本上获得20copies/ml的灵敏度,但一般都很难满足95%检出低病毒载量标本的要求。相信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早日研发并注册成功我国自己的NAT血液筛检用试剂也是国内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目标。2.2转录介导的扩增方法包括转录介导的扩增系统(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和核酸序列依赖扩增系统(nucleic acid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TMA是一种利用M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

    2、逆转录酶和T7 RNA多聚酶2种酶的共同作用,在等温条件下来扩增RNA或DNA的反应系统,主要扩增原理为: 目标序列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引物为引导进行逆转录, 逆转录酶的RNA酶H活性将杂合链上的RNA降解以后,合成双链的DNA,并在T7 RNA多聚酶作用下,转录出成千上万个目标RNA序列,这些RNA又可以作为模板进行下一个循环,整个反应是一个自催化过程。NASBA的原理与TMA相似,只是在核酸提取和扩增产物检测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条件简单,扩增效率高,无需专门的扩增仪器,且因整个反应在1个试管中进行,也减少了污染。2.3 其它NAT技术包括支链DNA检测技术

    3、(branched DNA signal amplification assay,bDNA)、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连接酶链技术(ligase chain reaction, LCR)和链置换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等。这些技术或因为自身原因,或因为刚研发出来尚未进入临床,均未在血液筛检中应用。如bDNA技术,在1995年左右推出,其信号放大是通过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探针杂交结合到一个树枝状核酸枝状体上而实现的。bDNA技术对待测DNA无扩增,

    4、特异性较好,能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动态地揭示病毒滴度水平的变化,不仅在预测干扰素疗效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还可作为丙肝病人对干扰素完全应答的标志反应。但也正因为bDNA技术没有扩增待测核酸,其检测灵敏度远远低于PCR,故该项技术实际上不适合用于血液筛检,目前国内主要将bDNA技术用于HBV或HCV病毒滴度的定量分析。3.NAT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3.1 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所用的技术NAT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许多国家及输血机构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血液筛检12,例如,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对血液进行HBV、HCV、HIV NAT筛

    5、检的国家13,新加坡、中国香港也已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血液进行NAT筛检; 德国和荷兰从1997年起就开始NAT筛检的尝试,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也从2000年起开始了NAT血液筛检; 美国则从1999年3月开始在FDA新药审核程序下使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常规血液筛检。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其所采用的技术见表1:表1.开展NAT检测的国家及所用技术汇总国家或地区技术混合检测单检 Germany德国(1997年起部分,1999年月起,全部) Netherlands荷兰(1997年起) U.K. 英国(2000年起) Switzerland瑞士 Japan日本(1997年月起对原料浆;1999年初起献

    6、血者) Canada加拿大 USA美国(1999年3月起) New Zealand新西兰 Australia澳大利亚 Singapore新加坡 Portugal葡萄牙 France法国(2000年起) Spain西班牙 Italy意大利 Hong Kong香港 台湾(2005年准备中) 韩国(2005年1月起) PCR TMA/PCR TMA TMA TMA / PCR Pool pool pool/IDT IDT pool / IDT Pool / IDT各国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参见表1)。日本使用的方法为罗氏公司与日本红十字会共同开发的全自动的Ampli NAT NPX系统(为荧光PCR技

    7、术,可同时联合检测HBV,HCV和HIV),目前正在考虑使用Chiron公司的TMA技术;美国ARC和新加坡使用的是Chiron公司的TMA技术;美国血液中心(ABC)系统则使用罗氏COBAS Ampli Screen; 荷兰及部分欧洲国家将荷兰阿克苏公司推出的Nucliesens全自动核酸提取方法同罗氏的COBAS Ampli Screen扩增体系结合起来使用;而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在2000年采用的是Qiagen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与罗氏的COBAS Ampli Screen扩增体系结合起来的方法, 随后部分血站又更换成Chiron的TMA技术。各血站根据自身特色, 正在对各种不同的技术组

    8、合进行评估, 目的是寻求一种最适合的NAT技术,既保障血液安全,又能保证血液的及时供给,还要做到省时省力。3.2 国外献血员中NAT检测结果从各国公布的NAT检出的阳性标本资料总结中可以看出,尽管世界发达国家的血液安全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EIA“窗口期”所致的漏检概率仍然有几百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表2国外献血员中NAT检测结果汇总国家试剂检测方式血清学阴性、NAT单独阳性检出情况文献美国Chiron Procleix TMA HIV-1/HCV assay;RocheCobas AmpliScreen HIV-1 and HCV testsChir

    9、on: 16人份,TMA, 化学发光检测;Roche:24人份混合,PCR-ELISA1999.03-2002.03:HCV NAT+:170/39,721,404,即1/ 23万;HIV-1 NAT+:12/37,164,054,即1/310万文献14 日本Multiplex HBV/HCV/HIV-1 reagent( Roche 与日本共同研制) 1999年7月1日-2000年1月31日,500人份;2002年2月1日起,50人份混样;合格血液检测1999.72000.4:HBV NAT+:262560977,即1/9.8万;HCV NAT+92560977,即1/28.4万;0256.

    10、1万。2000.2.12002.12.31:HBV NAT+:308 16012175,即1/5.2万;46 16012175,即1/34.8万;616012175,即1/266.9万文献15,16 澳大利亚2个点单人份,3个点16人份,TMA, 化学发光检测;2000.06.07-2004.11.14:HCV NAT+-:9/4,489,550,即1/49.9万;1/4,489,5504,即1/449.0万4,489,550文献17及个人交流(文献18)中欧HCV PCR: Roche Cobas Amplicon; HIV PCR: 自己研制的PCR 96人份混合6/360万,1/60万;

    11、HIV NAT+:2/360万,1/180万 文献19 法国Chiron Procleix TMA HIV-1/HCV;或Roche Cobas Ampliscreen HIV-1 and HCV结合the Organon Nuclisens 核酸提取仪 单检,或8人份,或16人份,不考虑血清学2001.07-2003.12:3/614万,即1/205万;2/614万,即1/307万文献20 新加坡 单人份检测 2000.10-2004.10:4304,715,即1/7.6万;0304,715,即0/30.5万个人交流(文献21)韩国16人份2004.06.14-2004.12.03,前期评估

    12、:单采献浆者24599,献血者15597: HCV NAT+:1/40196;HIV NAT阳性:2005.01.01起,常规检测个人交流(文献22)南非单人份1999年:HIV NAT+: 2/19709,即1/1.0万;HCVNAT: 0/19709文献23 3.3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研究情况3.3.1 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我国有关NAT血液筛检研究的报道还比较少见。比较规范的血液筛检研究更少,有的单位利用国产PCR试剂加电泳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实验室交叉污染的问题很难控制。有关我国献血者及原料浆中NAT检测工作的情况总结于表3和表4。表3 国内血液中心开展NAT检测研究的情况单位NAT

    13、阳性深圳保安区中心血站美国Biotronics TechHBV,HCV AmpliSensor试剂盒20人份混合15000rpm离心浓缩,半自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NAT+: 1/8805(ALT 390U/L);HBV NAT+: 抗-HBc阳性中:1/946;单项抗-HBc阳性中:5/495(1)文献24 厦门血液中心自行设计引物,HCV50人份混合,NucliSensExtractor 提取核酸,NASBA技术,混扩增,ECL 检测 2/10000,即 15000文献25江苏省血液中心华美HCV RNA试剂盒单人份,PCR,电泳 2/750,即1375文献26 上海血液中心美国Ch

    14、iron Procleix HIV-1/HCV8人份或24 人份混合;TMA技术;化学发光检测 0103539;文献7 北京血液中心匹基HCV/HIV-1 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24人份混合,26000g离心浓缩,Roche核酸提取柱,荧光PCR 0/34373; 0/34373文献27多单位参加的国际合作美国Chiron Procleix HIV/HCV16 人份混合;无菌采血管EDTA抗凝,TEAN自动混样;2 /80259 (其中1个ALT 254 IU/ml) HIV NAT +:0/80259文献28深圳血液中心Roche Ampliscreen HBV/HCV/HIV24人份混合,

    15、STAR2000自动混样;Roche MPLC自动提取 核酸;Roche COBAS Amplicor 扩增和检测 0/16512; HIV NAT+: HBV NAT+: 8/16512,即1/2064文献29及个人交流(深圳血液中心,王良华,2005年月)沈阳血液中心匹基HCV 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 0/8.3万个人交流(沈阳血液中心,李剑平博士,2005年6月)中山中心血站及芜湖中心血站厦门长城,无锡三星,上海正业 HCV PCR 77/28098(1/365)文献30表4国内原料浆开展NAT检测研究情况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0/19196; 0/19196文献31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

    16、公司匹基HBV/HCV/HIV-1 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48人份混合,26000g离心浓缩,Roche核酸提取柱,荧光PCR 1/1401718 (1/140万); 31/1401718 ( 1/4.5万) ; 3/1250007 (1/41.7万)文献32Chiron Procleix HCV/HIV-1 Assay16人份混合,TMA技术;HCV NAT+ : 1/10032; 0/10032个人交流(检定所,白坚石博士,2005年1月) 3.3.2 我国核酸筛查技术应用工作小结:1)NAT检出率:有限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献血者血液NAT检出 率HCVNAT+检出率结果差异很大,从1/3

    17、65(国产试剂,电泳)1/4.0万0/10.4不等; HIV NAT+检出率 0/10.4万;HBV NAT+为 1/946(anti-HBc+ 献血者中) 1/2088。我国原料浆NAT检出率: 1/1.0万1/4.5万; HIV NAT+: 1/41.7万; 1/140万(48人份混合)。2)必须重视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 注重避免交叉污染: 检测方法:传统的电泳检测为开放式,不适合; 严格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设置和管理。 注重试剂质量:为适应血液混样检测对灵敏度的要求,一些国产血筛试剂在临床诊断试剂的基础上已做样品处理的改良,灵敏度(如匹基)在考察期间不错。但仍有待完善,表现在: 灵敏度、

    18、重复性、特异性:进口NAT血筛试剂质量稳定,各批质量波动小;国产试剂批间差异问题;特异性问题。 内标:进口试剂每个检测管均有内标,保证阴性结果的可靠性;国产试剂由于尚无法解决加入内标后灵敏度降低的问题,未加内标,因此存在假阴性问题。 自动化:进口试剂已有配套的检测系统和软件,便于大规模筛查;国产试剂尚在起步阶段,尚不能实现自动化,没有配套软件。 标本留样和处理:也是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否则在检测之前病毒核酸已降解,造成假阴性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用于NAT检测的标本应用无菌留样管采集。4. 血液核酸筛查发展趋势4.1 NAT检测先从原料浆开始实施,再在献血者中实施:NAT

    19、血液筛检方法总是从血浆制品的原料浆的筛检开始的,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后,才逐步应用到血站的采供血系统。例如, 日本从97年11月起在原料浆中进行NAT筛检,1999年7月在东京都试用于献血者中33;欧洲医疗产品规范委员会(CPMP)规定从1999年7月起所有的血浆制品的原料、中试产品和最终产品都应进行HCVPCR检测,当时NAT只在少数血站进行评估,而大部分血站供血系统至今仍未进行NAT筛检; 美国早在1994年FDA就曾提出血浆蛋白生产的原料浆必须进行NAT筛检,而血站系统则从1999年才开始全面进行NAT的可行性评估34。4.2自动化,集中化检测 以地域为单位建立几个大型的集中式的NAT血筛中

    20、心,既便于质量管理,又能节省检测成本。例如,全日本只设3家NAT检测中心,分区域对77家血液中心的标本进行HCV、HBV、HIV核酸检测和分析35。又如美国红十字会(ARC)在全美成立了3个NAT检测中心,每天将所有ARC血站采集的血液集中到这3个检测中心进行NAT检测,据测算,尽管血液标本的冷链运输消耗一部分费用,但集中检测的成本仍低于各个血站单独检测。我国香港地区将血液标本送到澳大利亚进行NAT检测也是这个道理。目前,欧洲各国的血站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整合,也正是顺应了集中化管理的潮流。4.3 混合样本数逐渐减少为降低成本,在保证灵敏度的前提下,NAT往往将一定数量的血液标本混合起来检测。N

    21、AT检测最初在欧洲普遍流行96人份样本混合检测,随后逐渐更换成48人份,直至目前的24人份混合。TMA刚开始在美国ARC进行评估时,将128份血液标本混合起来检测,随后改成16人份混合34。日本1999年7月起用于献血者筛查,2000年2月起由原来的500份混合检测改为50份混合检测33;新加坡从一开始就使用单人份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这样更改的原因一是可以防止低拷贝的病毒阳性血液的漏检,二是混合样品增多,一旦发现阳性检测结果,进一步拆分混合样品,最终找到阳性血液标本的工作变得复杂耗时,有时还会影响正常的血液供应。4.4 应考虑考虑成本效益比NAT对提高血液安全确实有帮助,从各国公布的NAT

    22、检出的阳性标本资料总结中可以看出,尽管世界发达国家的血液安全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EIA“窗口期”所致的漏检概率仍然有几百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虽然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为了保障每年如此少数几个人的安全而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NAT血液筛检,不太经济,然而对于受血者来说,一旦输入感染病毒的血液,被感染的概率就是100%。因此大多数国家从人权角度考虑,仍然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开展NAT血液筛检;但成本-效益的问题也是各国家所关心的36-39。4.5一些国家已在考虑加做HBV NATChiron 已开发Ultrio,可同时检测三项,初步临床试验数据表明,HBV NAT的检出率较高:在新西兰:检出HBV NAT+: 1/1991,单人份检测; 新加坡: 1/6000,单人份检测。而在国内,尽管由于混合检测使HBVNAT的窗口期加长,HBV NAT+检出率仍比较高,为1/946(anti-HBc+ 献血者中) 1/208825,29。 因此,如果在国内开展NAT临床服务工作,应考虑加做HBV NAT。


    注意事项

    本文(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