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8608158       资源大小:324.5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材料三 “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

    2、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政权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蜀吴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材料二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材料三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你是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的?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直击中考】

    3、1.(2015襄阳)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A.曹操 B. 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2(2015郴州)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A.曹操 洛阳 B.刘备 成都C.孙权 建业 D.曹丕 洛阳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右边的示意图是A.春秋争霸图 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 D.三国鼎立图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4、魏国220年曹丕洛阳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 B C D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8.(2013云南省昭通市)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直击中

    5、考】 18 C D C D D C A C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晋的建立三国后期_实力增强,_年,_灭_。_年,司马懿的孙子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为都,史称_。他就是_。_年,西晋灭_,统一了全国。三国建立的顺序_、_、_。三国灭亡的顺序_、_、_。知识点2八王之乱_恢复了西周的_制。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_,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影响: _、_。知识点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_、_、_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和_,由西向东迁入_。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和_,由北向南迁到_;而_迁到

    6、_、_及_。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_的_,总称为“_”。4世纪后期,_族苻氏建立的_统一了_,皇帝_任用汉人_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_,_,_,_,_,还大力_,_。缓和了前秦境内_之间的对立和矛盾。02基础过关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 B司马炎C司马昭 D司马睿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秦朝西汉东汉西晋A BC D4西晋的大臣石

    7、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7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A

    8、回族 B匈奴C蒙古 D女真8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羌族 B匈奴C氐族 D羯族1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_(2)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03能力提升11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皇族之间连年混战内迁少数民族

    9、反抗西晋的压迫A BC D12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A BC 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刘元海载记(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为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04直击中考14(烟台中考)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

    10、,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参考答案知识管理1司马炎洛阳吴2.晋惠帝八王之乱迁徙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十六国王猛基础过关1C2.B3.D4.A5.C6.D7.B8.C9.C10.(1)鲜卑族匈奴族羌族氐族羯族(2)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能力提升11C12.D13.(1)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曹氏孤立而亡;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

    11、,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2)八王之乱。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直击中考14A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1东晋的兴亡建立与统治:_年,内迁的_人灭亡了西晋。_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重建晋王朝,建都_,史称_。_当皇帝,得益于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政治上依靠_,军事上依靠_。时人称之为“_,_”。东晋在_中战胜_,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年,东晋灭亡。知识点2南朝的政治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四个

    12、王朝,这些朝代都在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_、_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_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知识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_时期,_是全国经济重心;_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原因: _, _, _,_。表现: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此外还发展_、_、_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手工业:在_、_、_、_、_、_、_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南朝时的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

    13、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影响: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晋的兴亡”。第二部分为“南朝的政治”。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阅读教材,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东晋在淝水之战中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局势稳定。420年,东晋灭亡。2.阅读教材,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的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

    14、都建康。2.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南朝前期,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期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南朝后期,政治败坏,叛乱不断。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阅读教材,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原因:(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2)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推广和使用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

    15、。(3)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草药等。(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5)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区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 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材料二 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材料三 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1)分析比较

    16、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社会环境:南方战争想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南迁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如

    17、文学、艺术、宗教等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东晋 西晋 西汉 南朝A B C D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3.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B土地肥沃C社会安定D北方人南迁4.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最应该当选的是ABCD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18、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南朝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促进了城市的繁荣1.D 2.A 3.D 4.D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1淝水之战背景:强大后的_与南方的_形成对峙的局面。经过:_年,_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

    19、_,_。东晋团结一致,在_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_以_胜_大败_。_以后,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_和_的状态。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_。_年,北魏统一_,结束了_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措施:北魏_力排众议,_年迁都_;推行_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以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 _。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_,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十六国北

    20、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_,民族关系趋于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A东晋前秦B西晋东晋C前秦西晋D前秦北魏2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1、A BC D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曹魏西晋东晋北魏C D4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5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6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北魏文官俑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C国家统

    22、一 D经济发展7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拓拔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造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8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D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9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将都城迁往咸阳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23、C D10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魏初年,有个姓拓拔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史记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材料三: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1)材料一中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北语”是指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4)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2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