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州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

    • 资源ID:85740       资源大小:148.71KB        全文页数:1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

    1、苏州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训练日期2007年5月10日)1夏朝建立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CA 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 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C 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 奴隶主占有土地与奴隶2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A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日趋完善 B 奴隶们创造出大量财富C 奴隶的劳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 D 周武王的杰出领导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B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4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了 DA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

    2、部落之间的战争 B 大禹治水C 夏朝设置了监狱 D 夏朝为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5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基础是CA 纣的暴政引起人民反抗 B 牧野之战奴隶倒戈C 文王整顿政治与军事,使国力增强 D 商兵力不足6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与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7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因为与前代相比AA 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完善 B 疆域更加辽阔C 周王的权威地位更加稳固 D 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8如图是“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通过这一出土文物,我们可知当时的B生产场面杂技表演场面人们的服装、发型歌舞及乐

    3、器演奏活动A B C D9秦汉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当时的画种不包括 ( C ) A壁画 B帛画 C油画 D木刻画10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这是因为CA 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青铜器 B 青铜产品制造比较精美C 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D 青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11传说夏朝时“仪狄作酒”“少康秫酒”,反映了夏朝BA 人们酗酒 B 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C 不爱惜粮食 D 不注意节约12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C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 B C D 13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廉洁,正确的是CA 打击奴隶制度,推

    4、广封建制度 B 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C 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 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1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体现在CA汉族政权“尊王攘夷”抵制边地各族的进攻 B犬戎破镐,推翻了西周政权C 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接触频繁 D 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普遍1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CA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与掠夺财富的私欲 B 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C 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与掠夺财富的私欲 D 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16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形成的政治新格局是CA 春秋争霸 B 分封诸侯 C战国七雄争霸 D楚汉之争17史载:孔子的学生子贡“废(发,卖出)著(买

    5、进)鬻财于曹、鲁之间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对这种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DA 春秋时商业经济已较为活跃 B 商人政治上非常活跃C 部分工商业已逐渐摆脱政府控制,开始转为私营 D 商人社会地位普遍提高1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们不包括C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9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BA 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 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D 农本思想基本确立20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BA 铁

    6、器使用 B 牛耕使用 C 桔槔的使用 D 水利工程的兴修21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A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 B 人口聚集了很多C 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D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22战国时期致富的大商人主要经营BA 丝织业、陶瓷业 B 冶铁业、煮盐业 C 丝织业、农业 D 冶铁业、青铜制造业23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D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 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C 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24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代结束。判断奴隶社会

    7、在此结束的主要依据是BA 各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 B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占了上风C 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经建立 D 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2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形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A 井田制度逐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 从诸侯割据混战逐渐走向全国统一C 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的变法运动26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CA 分封诸侯的争权夺利 B 周王室的腐败衰落C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 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27吕氏春秋载:“公作

    8、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A 春秋时期合用铁器与牛耕 B 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 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2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发展,根本原因是A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各诸侯因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29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BA 铁家具与牛耕的推广 B 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C 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30战国时期封建制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BA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 新兴地主经济实力强

    9、大C 各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D 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3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B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 废除奴隶制,建立县制32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CA 内容相似,性质相同 B 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 都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D 都局部改变了社会性质33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CA 发展农业生产 B 限制商业活动 C 增强秦国实力 D 废除旧贵族特权3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BA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 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 新兴地主

    10、阶级的利益3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DA 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 奴隶主贵族与封建地主斗争激烈C 代表不同阶级与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 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36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CA 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 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C 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 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37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C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38墨子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

    11、者寡,以谓进贤。”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CA 倡导建立地主阶级政治与道德规范 B 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C 按照小生产者的意愿建立理想的国家 D 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39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的是BA 制天命而用之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0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DA 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 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 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4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A

    12、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4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B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43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B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4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CA 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 儒家主张节约的思想C 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 D 法家实行法制的思想45. 下列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属于形式朴实自

    13、然,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的是 ( A ) A陌上桑 B子虚赋 C两都赋 D上林赋4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与浮力原理、声学与光学知识的著作是AA 墨子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天工开物47春秋时期,鲁国在天文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的直接原因是CA 不参与诸侯争霸,社会相对安定 B 经济发展需要天文历法的进步C 天象观测的进步 D 学术风气的浓厚48下列属于战国时期文学成就的是C诗经 逍遥游 离骚甘石星经A B C D 49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CA 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B 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C 墨水经光学八条 D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50春

    14、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B 统治者礼贤下士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诸侯割据混战 法家思想影响A B C D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2)(训练日期2007年5月11日)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C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 秦在统一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 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与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朝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种“有利”主要是指 BA 推广了农业经验 B 创造了安定环境 C 减轻了人民负担 D 促进了各地交流3秦朝修长城,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CA 创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5、B 显示了秦朝的先进与强大C 保护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 D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D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5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在于DA 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度中央集权制度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 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 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 是

    16、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7下列著作中,既有地理价值同时又具有很高历史文学价值的是CA 缀术 B禹贡地域图 C水经注 D抱朴子8秦朝地主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D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与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9对秦始皇的评价着重于DA 开拓疆域 B 统治残暴 C 南攻越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 统一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地点在BA 大泽乡 B 陈 C 张楚 D 咸阳11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不正确的是DA 迫使汉高祖“反秦之弊

    17、,与民休息” B 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C 使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的局面 D 使汉初废除了郡县制,实行了封国制12下列关于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是B 没有正式户籍 具有独立身份 承担国家赋役 超役现象严重 A B C D 13以下各项,不符合魏晋南北朝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是DA 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佛教对于思想文化与艺术具有重大影响C 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D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14下列政治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BA 实行刺史制度 B 设置西域都护 C 实行察举制度 D 颁布“推恩令”15汉朝建立与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为了

    18、BA 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 B 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 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做官 D 遏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16刘邦实行的治国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不符的是D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郡县制 C 战和并用的民族政策 D 分封建同姓王17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的重要依据是DA 门第 B 声望 C 财富 D 品德与才能18下列“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CA 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B 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D 推恩只

    19、是一种欺骗,是封建帝王愚弄臣下与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19对两汉政府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BA 两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的反侵略战争B 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 两汉政府与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20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CA 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B 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 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 打通“丝绸之路”21下列对于“两汉与匈奴的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D 两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之举 汉同匈奴关系以“和”为主 双方战争都不带有侵略性 匈奴南下带有掠夺性A B C D 22对西域都护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AA 汉朝派

    20、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 B 前60年西汉设置的地方机构C 丝绸之路上保护商旅往来的军事首领 D 汉朝管辖西域各族政权的中央机构23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DA 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 有利于中国同西亚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C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24下列对于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于前2世纪由张骞开辟 曾经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 丝与丝织品是主要贸易货物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A BCD25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DA 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 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与欧洲地区C 甘英出

    21、使大秦,为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 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26两汉丝绸之路兴盛,其主要原因是CA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 经济文化先进 D 使用提花机,丝绸好27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不包括DA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 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甘英对西亚的地理与风俗从情的了解28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AA 应用性技术 B农作物良种 C 手工业产品 D 书画艺术品29下列史实,在史记、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DA 城濮之战 B 班超出使西域 C 设西域都护 D 刘邦建立汉朝30下列与甘石星经属于同类的古代著作

    22、是AA 周髀算经 B 九章算术 C 缀术 D论衡31下列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张衡制造地动仪 C 华佗发明麻沸散 D 甘石星经问世3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与荀况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是CA 认为精神随肉体死亡而消亡 B 人能战胜自然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C 特异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人间祸福的征兆 D 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33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年的我国科学家是AA 张衡 B 祖冲之 C 僧一行 D 郭守敬34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佛教盛行所造成的后果有B麻痹了人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

    23、到发展 统治者促使佛教思想取代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A B C D 35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 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C 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3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的原因有A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爱到破坏 南方相对安定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技术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A B C D 3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突出特点是BA 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 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

    24、泛种植38下列内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特点的有C江南经济开发,中原经济发展相对停止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 BCD39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CA 科技发展的结果 B 政策调整的结果C 民族融合的结果 D 阶级斗争的结果40齐民要术反映出的民族问题是DA 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基本一致 B 民族矛盾尖锐C 南方越族地区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 民族融合加强41自三国时期起,伴随着北方农民大批南迁BA 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转移C 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 D 对外贸易起步,与欧洲开始直接交

    25、往42三国时期,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C荆州 扬州 洛阳 襄邑A B C D 43下面能够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进步的史实有D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能用煤做冶炼燃料 出现了灌钢法 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A B C D 44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造纸中心有A 洛阳 扬州 长安 建业A B C D 45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C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以 佛教的盛行 统治者的重视A B C D 46魏晋南北朝时期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DA 天文与数学 B 天文与医学 C 农学与机械 D 农学与数学47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是汉字的一种进步,完成这一巨

    26、大进步的书法家是BA 蔡邕 B 钟繇 C 王羲之 D王献之48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是CA 阶级斗争激烈 B 民族矛盾尖锐 C 民族融合加强 D对外交流频繁49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B社会动荡 佛教的欺骗性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统治阶级支持A B C D 50兴起于东汉的道教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 吸收了儒家学说 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还吸收了佛教的不少教义与封建等级观念 建立起相对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A B C D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3)(训练日期2007年5月12日)1对隋朝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描述,正

    27、确的有 C擅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持开凿了广通渠 主持兴建隋朝大兴城与洛阳城 常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2隋朝统一的必然性是D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陈朝的腐败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CA攻打高丽 B 巡游江东 C 巩固统一局面 D搜括各地财富4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其中通济渠连接的是BA 海河与黄河 B 黄河与淮河 C 淮河与长江 D 黄河与长江5隋朝大运河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CA巩固隋朝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6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有出现了盛世,然而秦与隋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DA 周边少数民族

    28、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 C 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7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A 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与政策 B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 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8隋炀帝的暴政有D 滥用民力 三征高丽 奢侈腐化 严刑酷法A B CD9从秦末、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DA 实现了改朝换代 B 打乱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C 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D 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10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D 西汉 西晋 隋朝 唐朝A B C D 11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年间相比AA 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 社会秩序更安定 C 阶级矛盾更缓和 D 国家政权更巩固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善于纳谏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A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