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566664       资源大小:830.28KB        全文页数:17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

    1、相较于语言,文字也便于长久保留,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a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b传送方式高速化;c覆盖范围全球化; d传播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世界所有的传媒技术和传播内容(话音、图像视频和数据等)都将被数字化,这使得多媒体通信和综合业务网络(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

    2、etwork,ISDN)相互渗透和融合,“三网合一”将是大势所趋, 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的发展。2.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已经建立起自己不同于其他传播手段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并在综合其他传播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新闻与信息、娱乐、商业、社会公共服务等奇妙的混合形式。3.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1)我国在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3 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建设方针。(2)结果广播电视自身也在经历着从传输技术、手段到行业结构及传

    3、播理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a.调频电台的出现使得类型音乐电台成为广播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第一次使得青少年流行文化成为商业广播电视重要的市场推动力量。b.有线电视从社区共用天线发展到光缆入户传送上百套节目,不但使电视的分众“窄播”成为可能,也使得因为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稀有性而将广播电视业视为公共信托这一传统信条的基础受到动摇。c.卫星技术加快了文化全球化的步伐,强势变化通过无远弗届的卫星电视信号“长驱直入”。广播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情状、思维框架和文化景观。在广播电视对受众接触信息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受众的接受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方式。二、

    4、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声音的特性声音广播(radio)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是诉诸人类听觉的传播媒介。广播的听觉元素是指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的声音表达感知的声音信息内容的要素。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媒介,广播电视对声音的研究需要认识声音的如下特性:(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即声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声波通常可以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三个主要变量加以描述:a.波长是沿着声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质点间的距离,通常以相邻两个振动密部中央或疏部之间的测量距离。b.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引起的质点的振动次数。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即声波的波长

    5、和频率数值的乘积。声音振动的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振动的次数越多,其频率的数值也越高。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一般在 16Hz 到 20000Hz 之间,而频率低于 16Hz 的次声波和高于 20000Hz 的超声波,人耳一般不能听见。(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能判定声音来自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的信息。声音空间感信息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渐次反射声、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定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度的信息。立体声广播的声音要比传统单声道广播的声音效果更具有现场感、真实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数字式技术在广播领域的使用,

    6、立体声广播的空间感、方位感越来越逼真,对现实声音场的还原程度进一步提高。(3)声音的心理性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特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2.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世界各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相继成功,并一步步推动了广播的发明与诞生。无线电波的传输与接收真正从科学原理到应用于人类的传播领域最初的发明是无线电报。3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无线电之父”李德福雷斯特1899 年,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解检波器和交流发电机。1902 年,他公开表演了用于商业、新闻、军事的无线电报通信装置。1906

    7、年,他发明了三极真空管,这种真空管的功能是:检波、产生振荡、放大电信号、改变电信号频率等。1912 年他开始用多个三极管连续放大微弱的高频无线电信号,这对无线电和长途电话通讯是个重大发展。他在纽约高桥自己的实验电台做实验广播,用纽约美国人报提供的简讯,广播了 1916 年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字。这次广播被视为美国的第一次新闻广播。(2)弗森登1900 年,弗森登调制了无线电波的波幅,发明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话很灵敏的电解检波器。1902 年,费森登于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发射台。1906 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试验,声音广播从此宣布诞生。(3)1916

    8、年,美国无线电报务员萨尔诺夫提出制作“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的设想,经过几年研究, 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最初的收音机。(4)1920 年 11 月 2 日,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 KDKA 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这座电台是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为了商业利益筹建起来的电台,其目的是以稳定的广播节目来推销收音器材。(5)1920 年代开始,各国广播站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到 1930 年,无线电广播(语言广播)几乎遍及世界。三、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1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视、听、读的三位一体,已经成为现代电视表达的重要特征。(

    9、1)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的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2)在接收端按相应的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3)目前电视技术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电视(HDTV)已经进入实用阶段。2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电视广播的关键首先在于解决光电转换的问题,即把图像的光影转换成电信号传播出去,接收时再把电信号复原为图像的光影信息。(1)1817 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又译贝采利乌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2)1873 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证实了硒元素的“光电效应”,从而为电视的发明奠

    10、定了理论基础。(3)1884 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夫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尼普柯夫圆盘”。(4)1906 年,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出放大的三极电子管,这对无线电信号放大技术和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5)1907 年,俄国教授罗津格得到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的特许权;1911 年,他研制成功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用它显示了简单的电视图像。(6)1925 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兹沃尔金获得光电摄像的专利权,它可以取代由许多光电管组成的摄像屏和笨重的机械转盘。同一年,在纽约和费城之间用电视播映了一部影片。(7)1925 年 10 月 2 日,苏格兰科学家

    11、约翰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夫发明的机械扫描盘,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成功“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贝尔德也因此被称作“电视之父”。3.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第一座实验台出现于 1928 年,到了 1937 年已经增加到 17 座实验电视台。1928 年,仅在美国就有 30 多个公司在从事电视研究,有 12 家无线广播电台在做实验性的电视广播。1931 年 9 月,贝尔德应纽约市 WMMM 和 MDJ 电台之邀,帮助建立电视广播。1939 年 4 月 30 日,NBC 所属的 WZXBC 实验电视台实况转播了罗斯福总统在当年美国世博会现场的开幕

    12、词。1941 年 7 月 1 日,美国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NBC)的 WNBT 电视台才获准开播。1943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成功灵敏度和清晰度更高的电视摄像器件。1946 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了电子扫描时代。(2)英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929 年秋,英国开始实验性电视广播;1930 年,英国广播公司成功试验播出了有伴音的电视图像,并直播了实况电视演出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1936 年 11 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11 月 2

    13、日,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正式播送电视节目,使用的是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3)其他国家法国政府于 1932 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电视台,从 1938 年起开始每天定期播出。苏联从 1931 年开始实验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电视节目的发射与接收;1937 年,苏联莫斯科中央电视台建成并试验播出电视节目;1939 年起开始定期播出电视节目。德国于 1935 年开始试播电视节目,在 1936 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期间,也进行过电视转播。日本的电视研究工作始于 1928 年;并于 1939 年 5 月,由日本广播协会进行的电视的发射与接收试验成功。四、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14、1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作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由于广播载波和音频信号的不同变化关系,分为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1)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中波广播,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2)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称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载波经调频后成为调频波,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抗干扰性极好,用

    15、调频波传送信号可避免幅度干扰的影响而提高通信质量,广泛应用在通信、调频立体声广播和电视中。2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RGB 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红、绿、蓝三基色这三种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即 NTSC、PAL 和 SECAM。(1)NTSC 制(也简称为N 制)即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46 年研发成功“点描法彩色电视标准”(Dot Interlacing Color System),该制式于 1953

    16、 年年底被批准成为国家标准后,改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来命名。这种制式属于同时制,其色度信号调制特点为平衡正交调幅制,即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虽然解决了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广播相互兼容的问题,而且有着解码线路简单、设备成本较低的优点,但也同时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等不足之处。目前采用 NTSC 彩色电视制式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等。(2)PAL 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由联邦德国于 1962 年在综合 N

    17、TSC 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 1967 年开始正式广播。PAL 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NTSC 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PAL 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相应的 PAL 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 NTSC 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要高。采用 PAL 制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也采用 PAL 制彩色电视制式。(3)SECAM 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又称色康制)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属于同时顺序制,1967 年由法国研发成功并投

    18、入使用,SECAM 制也是为改善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SECAM 制式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SECAM 制式的特点是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兼容性较差。采 SECAM 制式的国家主要有法国、苏联(俄罗斯)、非洲大部分国家以及原苏东集团的主要国家等。3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1)电视的制式是从拍摄记录节目信号初期就已经开始,所以电视台、录像带、录像机及各种视频播放方式等通常也是有制式的。(2)黑白电视其实也是技术制式的,只是相较于彩色电视制式而

    19、言,黑白电视制式区别不那么大,因此比较少被明确提及。(3)随着数字电视、高清电视(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甚至高保真电视(Hi-Fi Television)的出现与普及,电视技术制式差异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即使是数字电视,也同样存在制式问题,而我国目前还没完全确定将采用的技术制式。1.2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广播系统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2.调幅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调幅对设

    20、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3.调频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是指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一种调制方式。4.NTSC 制NTSC 制,简称为 N 制,是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46 年研发成功“点描法彩色电视标准”(Dot Interlacing Color System),该制式于 1953 年年底被批准成为国家标准后,改以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来命名。

    21、5.PAL 制PAL 制,也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 1962 年在综合 NTSC 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 1967 年开始正式广播。PAL 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6.SECAM 制SECAM 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又称色康制,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属于同时顺序制,1967 年由法国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SECAM 制也是为改善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SECAM 制式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

    22、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 但兼容性较差。二、简答题1.请对广播进行分类。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1)按照传播信号划分广播:又称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只传送音频信号。电视:又称电视广播,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2)按照传输方式划分无线广播:又称开路广播,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有线广播:又称闭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

    23、卫星广播电视: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网上广播:通过因特网传送。(3)按照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4)按照技术标准划分可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2.简述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相较于语言,文字便于长久保留,同时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

    24、次革命印刷术的投入使用,使原来誊抄复制、少量流通的文字媒介得以实现大量印刷、大规模传播,而印刷成本也大为降低,使得更多普通大众能接触到文字作品,印数媒体称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利用电磁理论,将无线电信号以光速覆盖全球,极大地提高了传播速度、扩大信号覆盖的范围,无线电在通讯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等。(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传送方式高速化;覆盖范围全球化;传播形式多媒体化。3.简述声音的特性。声波在传播媒介引起的质点的振

    25、动形成的波,而这种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在同一直线上,即声波是一条纵波。波长是指沿着声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质点间的距离,通常以相邻两个振动密部中央或疏部之间的测量距离;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引起的质点的振动次数;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即声波的波长和频率数值的乘积。振动的次数越多,其频率的数值也就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来自周围不同的空间位置,除声音的音色、音调、响度等声音要素外,声音还包括方位感和空间感的信息。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能判定声音来自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的信息;空间感信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渐次反射声、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定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度的信息。立体声广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道的放音系统,在不同的放音系统之间形成一个声场,用以模拟现实环境中不同声源的发声位置,使声音场中的各部分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空间分布感,同时使声音源具有一定的几何宽度。因此,立体声广播的声音要比传统单声道广播的声音效果更具有现场感、真实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声音的物理特性与空间感,是声波的构成基础,但声音具体传达的内容与情绪,更有心理上的因素。4.简述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90


    注意事项

    本文(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