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绵城市理念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501265       资源大小:4.02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绵城市理念Word下载.docx

    1、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二、设计理念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近山松海绵透水铺装 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

    2、市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楼宇集水桶收集利用雨水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集水桶集水桶可用于雨水的收集、储存,以便日后用于绿化浇灌之用。据了解,该集水桶占地面积小,还配备净化过滤设备,可广泛用于公用建筑及住宅小区等区域,实现就地收集利用雨水,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渗、蓄、滞海绵城市-渗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

    3、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1.1透水景观铺装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1.2透水道路铺装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

    4、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1.3.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1.4.绿色建筑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海绵城市-蓄即把雨水留下来,

    5、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1.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配合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可以完成蓄水,排放,同时还需要在结构内设置好进水管、出水管、水泵位置和检查井。2.地下蓄水池 雨水收集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

    6、、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海绵城市-滞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1.雨水花园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其中浅坑部分能够蓄积一定的雨水,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土壤能够增加雨水下渗,缓解地表积水现象。蓄积的雨水能够供给植物利用,减少绿地的灌溉水量。2.生态滞留区概念上来讲生态滞

    7、留区就是浅水洼地或景观区利用工程土壤和植被来存储和治理径流的一种形式,治理区域包括草地过滤,砂层和水洼面积、有机层或覆盖层、 种植土壤和植被。生态滞留区在对于土壤的要求和工程技术上的要求不同于雨水花园,形式根据场地位置不同也较为多样,如生态滞留带、滞留树池等。2.1植草沟植浅草沟具有输水功能,具有一定的截污净化功能。适用于径流量小及人口密度较低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商业区、公园、停车场及公共道路两边,可以代替路边的排水沟或者雨水管渠系统。植草沟沟顶宽0.52m,深度0.050.25m,边坡(垂直:水平)1:31:4,纵向坡0.3%5%。可设置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前作为预防处理。2.2雨水塘雨水塘

    8、是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及地下水,雨水塘能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但雨水塘护坡需要种植耐湿植物,若雨水塘较深(超过60cm)护坡周边就要种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绿篱,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整个雨水塘系统还要形成微循环才能防止水体腐坏。 2.3雨水湿地雨水湿地人工雨水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将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的净化。而且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极其适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多出应用。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9、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低,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ID)。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利用雨洪、阶段污染、生态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将雨洪视为资源,使其及时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或利用这种设施积蓄起来再利用,如冲洗厕所、洗衣服、喷洒道路、洗车、绿化浇水、景观用水等。应采用各种手段,尽可能让更多的雨水进入城市,将被阻断的污染转化为资源,比如: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草地、草沟、公园以及各类雨水池、雨水沉淀池、植草沟、

    10、植被截污带、氧化塘与湿地系统等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建立,是指在满足城市安全、生产、植被是顺应地形的产物,也是地形、水和土壤的“守护神”。生活等需求的前提下丰富生物种类,形成生态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四个尊重即尊重水、尊重表土、尊重地形、尊重植被,其核心是尊重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天人合一,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和“融入自然”的思想,是对当代城市设计只注重建筑美学形态这种观念的完善与修正。城市设计应全面考虑城市与自然共生,让雨水、阳光、风、植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融合,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

    11、标。渗:减少路面、屋面、地面等硬化地表面积,雨水就地下渗。滞:延缓峰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雨洪风险。蓄:削减峰值流量,调节雨洪时空分布,为雨洪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净:对污染源采取相应控制手段,削减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用:实现雨洪资源化,雨水回灌、雨水灌溉及构造园林水景观等,形成雨水资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排: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1.2.3.4.5.6.7.8.9.绵城海绵城市的几大基础系统1.海绵城市常见做法和雨水收集几大系统2.海绵城市主要技术措施3.庭院雨水收集系统4.道路雨水系统5.景观水体雨水系统

    12、6.海绵城市细节处理方法海绵城市的技术核心海绵城市实践在不同层面有:庭院雨水系统、道路雨水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等。这些系统会利用一下几种技术或者综合利用集几种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植草沟、渗管/渠、人工土壤渗滤等。透水铺装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 如建筑与小区道路、 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

    13、机动车道。(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 150 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 600 mm。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顶建筑。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 可收集、 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 停车场等

    14、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草沟应满足以下要求:(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 1:3,纵坡不应大于 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3)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 100-200 mm。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作用是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

    15、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国外海绵城市案例案例一:波特兰雨水花园波特兰雨水花园位于俄勒冈州会议中心的延伸地带,此项目不仅巧妙地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空间。雨园和南面大楼的入口相连,游人能从室外观景台上观赏到园内的景观和雨水处理装置的构成。雨园中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水渠和池塘让游人和当地居民直观地了解到了雨水被收集和净化的过程。对于“雨园”来说也不存在雨水管道超负荷的问题,因为附近就是威拉河,雨水完全可以通过附近雨水管道通畅地排入河中。案例二: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雨水公园位于澳大利亚爱丁堡公园内,能为周围的树木等植被和运动场提供经过处理的灌溉雨水,即为美丽的公园增加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又提高了游客兴趣,还具有非凡的深刻意义。雨水公园的建设解决了当地饮用水和灌溉水的双重危机。公园里有各种水景景观和相应的设施,能收集储藏雨水,进行水体净化并通过分流管分流给需要的区域。水源经过过滤介质和各种植被的自然作用实现净化,公园里的四个平台方便游客欣赏景色,进行户外活动。


    注意事项

    本文(海绵城市理念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