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02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oc

    • 资源ID:8495295       资源大小:560.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2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oc

    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53:1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计标19884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

    2、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1月9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

    3、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冶金工业部1988年1月主要符号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E地下水的蒸发量 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4、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K渗透系数(m/d);1过滤器的长度(m);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Q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 R影响半径(m);r抽水井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m);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s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t时间;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 W(u)井函数;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 W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 X降水量(m);降水入渗系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第一章总则第1.0.

    5、1条 为了做好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正确地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评价、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注:矿泉水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本规范执行。第1.0.3条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勘察任务和要求,搜集分析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提出勘察纲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编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第1.0.4条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勘察阶段、地区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第1.0.5条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

    6、下水资源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5个阶段.不同勘察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成果,应满足相应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要求。第1.0.6条 勘察阶段的任务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地下水资源调查阶段,应粗略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地下水富水地段及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E级的精度要求,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提供依据。二、普查阶段,应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对可能富水的地段,估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为城镇的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三、详查阶段,应在几个可能富水的地段基本查明

    7、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为水源地的初步设计提供依据。四、勘探阶段,应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B级的精度要求,为水源地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提供依据。五、开采阶段,应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和专门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评价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的精度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第1.0.7条 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需水量、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8、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要求。第1.0.8条 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有资料较多、水源地已基本确定、少数管井能满足需水要求时,可直接打勘探开采井。对有使用价值的勘探钻孔,如不影响统一开采布局时,也可结合成井。第1.0.9条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2条 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如只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同时进行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第2.1.2条 在水文地质测

    9、绘的比例尺,普查阶段宜为1200000150000;详查阶段宜为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第2.1.3条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一、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二、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三、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四、沿含水层(带)走向。第2.1.4条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一、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二、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三、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第2.

    10、1.5条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2.1.5确定。第2.1.6条 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 表2.1.5 测绘比例尺地质观测点数(个/ )水文地质观测点数(个/ )观测路线长度(个/ )松散层地区基岩地区11000000.100.300.250.750.100.250.501.001500000.300.600.722.000.300.601.002.001250000.600.802.004.501.003.002.504.001100000.803.604.509.

    11、003.008.004.507.00 第2.1.7条 遥感影像资料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一、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二、陆地卫星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1250000的黑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它增强处理的图像;三、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第2.1.8条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一、检验判释标志;二、检验判释结果;三、检验外推结果;四、对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应进行野外补充。第2.1.9条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采用下列规定:一、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50;二、水文地质观

    12、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100;三、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60。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第2.2.1条 地貌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的界线和相互关系;二、调查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埋藏、补给、迳流、排泄的关系;三、确定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作用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第2.2.2条 地层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测制地层控制剖面,确定标志层;二、确定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三、测定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四、调查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第2.2.3

    13、条 地质构造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轴的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判定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并判定富水地段的位置:二、确定断层的类型、位置、产状、规模、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查明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判定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三、对节理进行形态测量统计。查明节理的力学性质、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确定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富水性;四、判定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和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查明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第2.2.

    14、4条 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二、测定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份和沉淀物;三、了解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第2.2.5条 水井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井的类型、深度和结构。调查井的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二、查明地下水的开采方式、用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三、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第2.2.6条 地表水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测定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和含砂量。调查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和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

    15、二、调查地表水利用现状及地表水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三、调查河床或湖底的岩性、淤塞和淤垫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第2.2.7条 水质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点和地表水水点,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易分析和专门分析。采取简易分析用的水样的水点数,不宜少于本规范表2.1.5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采取专门分析用的水样的水点数,不宜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二、水质简易分析的项目,宜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 值、总矿化度、总硬度等;水质专门分析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分别确定。对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生产用水,应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

    16、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分析项目;三、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查明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规律;四、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程度和危害情况。 第三节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第2.3.1条 对各类地区测绘的专门要求,应根据需水量、水质等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及其工作精度。第2.3.2条 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情况及其特点;二、查明阶地的表面形态、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第2.3.3条 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冲洪

    17、积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置和走向,沿扇轴方向的岩性变化规律;二、查明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第2.3.4条 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屿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海水的侵入范围、咸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二、查明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厚度和水位,及其动态变化;三、查明咸水区中淡水泉的成因、补给来源、出露条件、水质和水量;四、查明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第2.3.5条 黄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黄土层中所夹粉土、姜结石和砂卵石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和富水性;二、查明黄土柱状节理、孔隙、溶蚀孔洞的发育特征和含

    18、水性;三、查明黄土塬上洼地的分布、成因和含水性;四、查明黄土底部岩层的含水性或隔水性。第2.3.6条 沙漠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砂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关系;二、查明喜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埋深和化学成份的关系;三、查明砂丘覆盖的淡水层和近代河道两侧的淡水层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第2.3.7条 冻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多年冻土和岛屿状冻土的分布范围;二、确定醉林、冰锥、冰丘和冰水岩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三、查明多年冻土层的上下限、厚度、分布规律和多年冻土层中地下水的类型(冻结层的层上

    19、水、层间水、层下水);四、查明融区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水文地质特征。第2.3.8条 碎屑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岩层的互层情况,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深度,及其与地下水赋存的关系;二、查明可溶盐的分布和溶蚀程度,确定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第2.3.9条 可溶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二、查明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三、选择有代表性的岩溶水点进行连通试验,测定暗河的水位、流量,确定暗河或地下湖的位置、规模、补给条件和开发条件,对大型洞穴进行洞内调查。第2.3.10条

    20、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一、查明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含水性;二、查明岩脉的规模、穿插特征、岩性、产状,判定岩体、岩脉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的破碎程度和含水性;三、查明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孔洞的发育特征及其含水性。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第3.0.1条 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方法,应根据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测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第3.0.2条 采用物探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被探测体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二、被探测体有一定的规模;三、被探测体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第3.

    21、0.3条 采用物探方法,可用于查明下列内容:一、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二、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三、地质剖面;四、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五、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咸水、淡水的分布范围;六、暗河的位置和隐伏岩溶的分布;七、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等。第3.0.4条 物探工作的布置、参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3.0.5条 对勘探钻孔宜进行水文测井工作,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第3.0.6条 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物探成果和相应的水

    22、文地质解释。 第四章钻探第4.0.1条 勘探钻孔,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布置。第4.0.2条 勘探钻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注: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除应查明边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外,勘察区内勘探钻孔的布置应考虑单元剖分的要求。第4.0.3条 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宜按表4.0.3确定。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 表4.0.3 类型勘探线的布置宽度小于5Km的山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垂直地下水流向或地貌单元布置,在傍河或在河床下取渗透水时,应结合拟建取水构筑物类型布置垂直和平行河床的勘探线冲洪积平原地区垂直地下

    23、水流向布置冲洪积扇地区先沿扇轴布置勘探线,选择富水地段,再在富水地段布置垂直扇轴(或垂直地下水流向)的勘探线滨海沉积地区先垂直海岸线布置,查明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然后在分界面上游选择一定距离(按咸水不能入侵到拟建水源地考虑),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甚探线黄土地区垂直和沿河谷、黄土洼地布置,平行(或垂直)黄土塬的长轴布置沙漠地区垂直和沿河流、古河道(包括河流消失带)和潜蚀洼地布置,或垂直沙丘覆盖的冲积、潮积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向布置多年冻土地区垂直河流布置,查明融区类型;并结合地貌横切耐寒或喜水植物生长地段布置,查明冻土与融区分布界限第4.0.4条基岩地区勘探钻孔的布置,宜按表4.0.4确定。基岩地区

    24、勘探钻孔的布置表4.0.4 类型勘探钻孔的布置碎屑岩地区布置在下列富水地段:(1)厚层砂岩、砾岩分布区的断裂破碎带(张性断裂破碎带、压性断裂主动盘一侧破碎带);(2)褶皱轴迹方向剧变的外侧;(3)岩层倾角由陡变缓的偏缓地段;(4)背斜轴部及倾没端等构造变动显著的地段;(5)产状近于水平的岩层的裂隙密集带和共轭裂隙的密集部位;(6)碎屑岩与火成岩岩脉或侵入体的接触带附近;(7)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带可溶岩地区除按碎屑地区规定布置外,还宣布在可溶岩与其它岩层(包括非可溶岩和弱可溶岩)的接触带,裂隙岩溶发育带和岩溶微地貌(如溶蚀洼地、串珠状漏斗等)发育处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布置在断裂破碎带、岩脉发育带、不

    25、同岩体接触带、弱风化裂隙发育带以及原生柱状节理和原生空洞发育层第4.0.5条 松散层地区勘探线孔距离,宜符合表4.0.5的规定。松散层地区勘探线孔距离表4.0.5 类型勘 察 阶 段勘探线间距(Km)勘探孔间距(Km)冲洪积平原地区详查勘探3.06.01.03.01.03.00.51.5宽度为15Km的山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详查勘探1.04.00.52.00.31.50.21.0宽度小于1Km的山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详查勘探0.52.00.31.00.20.40.10.3冲洪积扇地区详查勘探1.04.00.52.00.31.50.21.0注:普查阶段,当搜集现有资料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应布置少量勘探

    26、孔。第4.0.6条 勘探钻孔的深度,宜钻穿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带)或含水构造带。第4.0.7条 抽水试验钻孔的直径,应根据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确定。第4.0.8条 勘探钻孔应保持垂直,以保证过滤器顺利安装和抽水设备正常工作,在100m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宜大于1.5。第4.0.9条 基岩的勘探钻孔,应采用清水钻进的方法;松散层的勘探钻孔,根据含水层的情况和勘探要求,可采用水压或泥浆护壁钻进的方法。在下过滤器和填滤料前,应将孔内的稠泥浆逐步换为稀泥浆。当采用泥浆钻进的方法时,泥浆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在钻进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严禁采用粘土块直接代替泥浆护壁

    27、。第4.0.10条 当需要分别查明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层时,应进行止水工作。止水后应检查止水效果。第4.0.11条 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取出的土样宜能正确反映原有地层的颗粒组成;二、采取鉴别地层的土样,非含水层宜每35m取一个,含水层宜每23m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三、采取试验用的土样,在厚度大于4m的含水层中,宜每46m取一个,当含水层厚度小于4m时,应取一个;四、试验用土样的取样重量,宜大于下列数值:砂1kg圆砾(角砾)3kg卵石(碎石)5kg五、基岩岩芯的采取率,宜不小于下列数值;完整岩层70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30六、当有测井和井下电视配合工作时,鉴别地层的土样、岩样的数量,可适当减少。第4.0.12条 松散层土的分类,应按本规范附录四的规定执行。第4.0.13条 土样和岩


    注意事项

    本文(102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