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8476569       资源大小:45.5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中心城市的行业和每个县,都应该办好一两所示范性骨干学校或培训中心,同大量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相结合,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文革结束,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我省职业教育在改革中获得巨大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职业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职业教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66年5月至1970年6月的动乱和破坏阶段;二是从1970年7月到1976年10月在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艰难恢复阶段。一 动乱中的职业教育1966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两个文件即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

    2、决定把阶级斗争定格为当时党的工作中心,提出要彻底批判教育界和其他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夺取这些领域中的领导权,从而“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些规定否定了建国十七年的教育工作成就,造成了教育界思想的极度混乱,也使学校工作的中心由教学转变为“闹革命”,破坏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打倒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一文,错误地批判半工半读是资产阶级的职业学校,两种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双轨制教育的翻版。同年8月26日,浙江日报发表批判两种教育制度的文章,我省农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相继停办

    3、或改办为普通中学。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均停业招生,大部分学校学生毕业后被迫停办、合并或搬迁,校舍被占用,图书、仪器大量散失。至1970年,全省保留牌子的中等专业学校仅有37所,已没有一名在校生。二 艰难恢复中的职业教育1970年6月之后,国务院科教组成立,恢复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行政领导。周恩来也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教育。在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出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强烈要求恢复和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这些举措促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开始恢复。尤其是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之后,职业教育得到很快的恢复。这一期时

    4、,我省职业技术学校恢复情况如下:11970年,全省仅有37所学校保留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牌子,已没有一名在校生。8月,温州卫校、工校恢复招生;同年,丽水地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之后,诸暨五七农业学校、绍兴地区卫生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等先后恢复招生,招收对象为工农兵学员。至1976年,全省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恢复到47所,在校生1.58万人。1978年发展到73所,在校生1.29万人。此后,中等专业学校数逐年递增,从1977年到1984年,全省先后恢复和新建中等专业学校104所。在城镇职业学校发展的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村也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和大量初中级与管理

    5、技术人才。因此,全省农村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至1983年底,全省已办起独立设置的农村职业技术高中143所,其中县(市)办的农、渔技术学校50所,农村普通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116班,农村职业高中在校学生为15942人。21973年起,部分中等师范学校恢复招生。各县推荐工农兵学员入学,初高中毕业生混杂一起。分中文、数学、理化等科,学制二年,分科培养初中教师。1974年秋,金华师范学校等还办有“社来社去”(人民公社选送,毕业后回公社)师范试点班。1978年2月,省教育局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意见决定,将建德师范学校列为省重点师范学校,将基础较好的杭州师范、金华师范、湖州师范、宁波师范、绍兴师范、

    6、台州师范、温州师范、丽水师范和浙江少数民族师范、舟山师范等校改为浙江师范学院分校。6月,省革委会同意恢复和新建平阳、乐清、瑞安、临海、黄岩、诸暨、上虞、龙泉、遂昌等9所中等师范学校。10月,省革委会又同意恢复和新建奉化、余姚、慈溪、海宁、义等5所中等师范学校。为适应本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省教育局于1979年1月决定将浙江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3月,省革委会同意恢复和新建安吉、温岭、嵊县和宁波等4所中等师范学校。6月,省革委会同意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分开办校。7月,省教育局决定在湘湖等6所中等师范学校设立6个中师大专班,招收学生825名;在萧山等25所县教师进修

    7、学校设立25个中等师范教学点,招收学生1747名。至此,全省中等师范学校恢复发展到28所,学生15493人,学校数与学生数比1965年分别增长3.5倍和4.2倍。31970年开始,根据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一些县、公社创办了一批职业学校性质的工农学校、“五七”学校、“五七”工农兵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些普通中学开设了“五七”班。以宁波、金华地区为例,1972年,鄞县3所工农学校在校生777人,教职员43人。1976年,慈溪县有5个公社举办学制1年以上的“五七”中学、“五七”学校,在校生409人,办“五七”班的普通中学2所,在校生190人。同年,宁海县有农业中学性质的“五七”学校53所,

    8、共72个班,4070名学生。1970年9月,金华第一中学改称金华县工农兵“五七”学校。1975年,兰溪、浦江、义乌等地先后创办“五七”大学。41973年开始,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考虑到新职业上岗前职业技术培训的优越性,创办了一批半工半读学校。1974年底,宁波市区10个系统办起33所学校,1975年由于招工用人、劳动工资等政策没有跟上,这些学校相继全部停办。总的来看,这期间虽然我省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招生数、学生数恢复较快,但由于每届学员入学时间往往较迟,又常举行“学工”、“学农”的开门办学活动,教育秩序难以稳定,教育质量较低。职业技术学校总体上处于散乱的状态。三 职业教育受破坏后存在

    9、的问题十年动乱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文革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1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几乎空白的局面1958年之后,除办有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外,我省创办了大量的农业中学,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些学校在十年动乱中全部停办。在文革后期,仅零星恢复了几所农业技术学校,农业中学一直未能恢复。2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十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职业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加上校舍大量被占,图书、设备保存下来的廖廖无几,导致办学条件异常困难。此外,学校教育制度混乱、学制缩短、招生条件降低,教学纪律废驰,这些因素造成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严重下降。3师资力

    10、量短缺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文革前5年全部停止招生。而农职业中学文革期间全部停办。学校的教师下放或转入其他行业,教师大量散失。文革后期一些学校恢复后重新执教的教师也多荒芜。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数据,我省中等技术学校的专任教师1965年是1019人,1971、1972年分别减为710人和703人,减少了三分之一强。4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文革期间我省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被摧残殆尽,造成全省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1965年浙江省半工半读中级职业学校学生数21813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总数为12595人,二者占当年高中阶段学生数4.02万人的85.59%。到1976年,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学生数为15809

    11、人,占当年高中阶段学生数53.59万人的2.95%。普通高初中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而各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又难以得到满足。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建设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头两年,在全国教育战线上广泛开展了揭批“四人帮”的活动,并着手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否定了1971年“四人帮”炮制的“二个计划”。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两个凡是”的影响,未能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只能在徘徊中前进。受这一社会

    12、条件的影响,与上一年比较,1977年浙江省职业教育在学校数和学生数方面都没有显著变化,但为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组织上、思想上和物质条件上的基础。1978年,随着职业教育制度的逐步恢复,职业技术学校教材恢复出版,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普通中学学生数的比例开始缩小,但仍然异常悬殊。统计数据见表3.1: 表3.1 1976-1978年浙江省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发展情况年份中等技工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普通高中学生数 (万人)学校数(所)学生数(人)学校数19763282531581953.591977912257572.85197844153662967350.26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

    13、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比例依然严重失调。一方面,大量的中学毕业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急需的中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中等教育结构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务院于1980年10月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规定,“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要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实行普通

    14、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并举,国家办学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的方针。”改革的内容和途径包括改革普通高中课程;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发展和办好技工学校;努力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在总结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础上,1983年5月,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出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对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作出了进一步规定。意见要求切实落实“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和择优录用的招工政策。职业中学学生毕业时,或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或由劳动服务公司帮助他们

    15、组织起来就业,或鼓励学生自谋职业;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按计划从社会招工时,要实行公开招工,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等办法。与此同时,面对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加快的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统筹规划,有步骤地增加一批农业高中和其他职业学校。除在高中增设职业技术课,开办职业技术班,把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农业中学或其他职业学校外,还要根据可能,新办一些

    16、各类职业学校。力争1990年,农村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或超过普通高中。”这些文件的颁布实行大大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初步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管理权限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管得过死;教育结构上,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依然过低;教育思想上,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观念依然存在。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改变我国教育结构中职业技术教育薄弱的状况,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成为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

    17、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决定是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今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正规学校教育与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发布,提出了90年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目标,规定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地方政府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责任。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职业技

    18、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针。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技工学校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新建和扩建企业培养新的技术工人,二是为老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补充技术工人,三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训紧缺技术工种的工人。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招收初中文化程度的,学制为3年;招收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制一般为2年。技工学校的课程分为文化、技术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两者比例为1:1,其中生产实习课是主要教学内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校内实习工场进行,另一种是到有关企业进行。 二 中等专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19、一)中等技术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中等技术学校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1978年开始,浙江省中等技术学校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统计数据见表3.2: 表3.2 19781990年浙江省中等技术学校发展情况年份 专任教师数(人)17231979471868020661980531936022551981551587025141983681882230641984762427433421990112477705761在学校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随着中等专业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中等技术教育的办学条件,如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

    20、高。在1980年全国中等专业教育会议上,我省的浙江林业学校、金华农业学校、浙江供销学校、金华卫生学校、浙江艺术学校等5所中等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中等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省委、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市县和工厂、农村、学校,就如何加快改革和发展中等专业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与改革中等技术教育的措施。1改革中等专业教育的管理体制198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浙江省对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了必要的梳理。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由省教育厅和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共同总抓全省中专教育: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21、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省际和省内各部门、地区之间的协作。为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业务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性,明确规定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实行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国务院部委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有关部委直接领导,或由有关部委和省有关厅局双重领导,以部委为主;面向全省的,由省有关业务部门主管,或由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地)双重领导;面向市(地)的,由市(地)主管。在1984年全省76所中等技术学校中,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的学校6所,省有关业务部门主管的学校37所,省级有关部门与市(地)双重领导的学校18所,市(地)、县主管的学校15所。实行分级管理后,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22、是:编报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核定学校编制人员;审定教学计划;监督学校财务收支,负责学校基建和教学设备的添置;任命管理校级领导干部,师资调配以及管理学生的学籍。1979年6月和1984年1月,教育部分别发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件和关于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工作的几点意见。根据学校行政组织力求精简的原则和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精神,浙江省对中等专业学校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中等专业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主持全校的经常工作;学校一般设教导(或教务)处(科)、总务处(科)和学校办公室。在师资管理方面,198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确

    23、定与提升教师职务名称的暂行规定,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定为副教授、讲师、教员、实习教员4级。81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中等专业学校评定教师职称工作的通知。根据以上文件精神,浙江省于1981年起在省内40所中等专业学校中进行了首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此后又逐步扩大到全省所有中等专业学校。在中等专业学校师资的补充和培训工作上,我省采取了教育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办法。教育部门负责中等专业学校政治课和普通课教师的补充和培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配备培养,则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决。2 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办法1977年中等技术学校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制度以后,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

    24、和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8岁左右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也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22周岁以内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对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积极分子、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等报考对口专业,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25周岁,限未婚。1979年起,由于高中毕业生数量很大,中等专业学校开始同时招收高中毕业生。进入80年代后,高中毕业生的招生数量逐步缩小,至1984年,除公安、司法等系统的学校可继续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外,其他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文科专业和其他个别专业可定为三年)。1983年,为了使招生来源与毕业生分配适当结合

    25、起来,浙江省农业、林业、卫生等类型的中等技术学校开始试行部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改革措施;同时,一些学校陆续在国家招生计划外,招生委托代培、自费代培的学生。从1984年起,在中等技术学校试行收费走读,毕业生不包分配,由学校推荐,用人部门择优录用的办法;同时积极试行毕业生有偿分配。为了促进中等毕业生通向农村、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单位,1988年浙江省有13所中等技术学校进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试点,有16所中等技术学校招收自费生。试点表明,这些学生学用一致,动手能力强,为农服务的思想比较明确,能扎根农村,与乡镇企业共命运。1989年,浙江省进一步改革毕业生分配办法,规定按国家指令性任务招收的中

    26、专学生,毕业后可以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以分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可以当干部,也可以当技术工人,其身份随接收单位和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确定。决定对原由国家统包统配的8所中专学校纳入国家任务招收的新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试点。即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计划的指导下,由学校推荐,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考核择优录用或聘用。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逐步改变了毕业生统包统配的制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了学校的活力,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与社会的联系。1989年,省教委、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决定将原

    27、人民助学金制度改为奖学金和贷款制度。同时规定,中等技术学校新生入学一律交纳学杂费。这一改革改变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经费国家负担过多的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经费的紧张状况,同时也促进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勤俭节约的良好学风。3 改革经费分配办法为调动各部门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改变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浙江省对中等专业学校的事业经费采取综合定额加专项拨款的办法 ,由省财政厅按指令性招生计划核定的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将经费核拨到学校主管部门,专款专用。事业费的预算定额标准由财政厅、计经委、教育厅商定,使中等专业教育的事业经费与事业发展同步增长,实行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的分配与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挂钩,对多招生的学校,按标准增加教育经费,不招生或少招生的学校相应扣减教育经费。4 实行多渠道办学浙江省在改革加速中等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实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投资办学对中央有关部门来本省办学,省委、省政府、各地市各有关部门主动疏通关系,做好基础工作,尽量提供方便。如宁波、温州等沿海开放城市专门划出城市建设文教区,为中央各部门提供办学场所。对外贸易部投资260万元创办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国家建设总局投资100万元支持创办浙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