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南博物院解说词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455983       资源大小:43.8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南博物院解说词Word文件下载.docx

    1、伴随着农业的出现,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相继产生,先民的开拓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基础。人类从打制石器也逐渐的向磨制石器是转变,磨制石器更加锋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也表明了人类有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这里我们展出了石斧、石镰和石铲,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石斧、石镰和石铲的作用与我们今天的几乎是一样的,石磨盘长68cm,石磨棒长58cm,主要用于稻谷的脱壳,1978年出土于新郑裴李岗。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陶鼎,叫做乳钉纹红陶鼎,1977年出土于新郑裴李岗,它表面的这种纹饰叫乳钉纹,在以后很多的陶器和青铜器上都有应用。定的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锅的应用,这个鼎通高22cm,口径23cm,它的价值就

    2、在于它是手工制作的,首先搓泥成条,盘制成胎,烧制而成。接下来我们将要看到一件非同一般的展品,这就是我们刚才在模拟场景中看到的“骨笛”,这件文物1978年出土于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它是用仙鹤的腿骨制作而成,长23.1cm,因为是仙鹤的腿骨,所以它的两端粗细不一,这样就导致了音调的难以调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它的二、四两个孔旁边还有两个小孔,以调节音阶,1987年11月3日,经中国音乐研究院测音发现,它可以吹奏出六个音阶,甚至有可能是七个音阶。骨笛的出现表明了古老艺术的出现,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形象表述,在河南出土的原始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品,也包含着神秘的宗教色彩,透射出原始人类对世界的

    3、理解与畅想,有些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震惊中外。这件展品叫做双连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1972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市大河村,通高20cm,以泥质红陶作成两壶并联,连腹处有一圆孔相通,两壶体近似于橄榄型,通体施红衣,绘黑彩平行线条纹。是一种饮酒器皿,使用时两人共执此壶,同时饮用。这种饮酒习俗在现在的少数民族中仍有沿用,它是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紧接着我们看到的都是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多为彩陶,器物身上的花纹各不相同有鱼图腾、鸟图腾、植物崇拜、动物崇拜、生殖崇拜和天文崇拜。从这些图腾崇拜中我们不难看出,仰韶彩陶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其绘制出的图案,有许多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

    4、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接下来这组展品是仰韶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组,这是1987年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蚌壳龙虎图案”,因为它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濮阳也因此称为“龙乡”。这是一组仿制品,出土的时候,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1.84米,在其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左侧为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右侧为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如下山猛虎。在其脚的下方,还有用蚌壳摆放的北斗七星的

    5、图案,这一组展品的摆放位置正好与我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相吻合,这也正体现了古老的星象和方位意识。此后我们看到一件很是不起眼的文物,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块儿铜渣,这块铜渣出土于周口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长1.3厘米,断面近正方形,铜绿色。证明在四千三百年前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冶铜技术,这是人类物质文化由石器向青铜转变的物证。和铜渣紧挨着的是两节陶制管道,这就是当时的排水管道,和今天的排水管的外形和相似,每节长3545厘米不等,直筒状,一端有榫可以套接。出土时成北高南低状,易于向外排水。如果说铜渣的出现划开了陶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那么这两节排水管道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将有穴居生活走向了城邦

    6、生活。人们便告别洞穴生活,建立起最早的村落。从半地穴式房子到原始城邦,居住条件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建筑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婚姻及组织结构的发展。走出这个展厅,我们就走出了原始社会,下面我们来到下一个展厅,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历史时期三代辉煌夏、商、周。上一个展厅我们说到人类有穴居走向了城邦定居生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宫殿模型,原址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占地一万平方米,四周有长廊相接,形似我们现代的四合院。在二里头的遗址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其中也有一部分青铜器,也体现了青铜工艺的逐渐成熟,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叫做铜铃,据考证,它是当时的一件乐器。此后我们

    7、间接触到下一个奴隶王朝商朝,商朝历经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四百余年,由于受到政治、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频繁迁都,多在河南境内,郑州也是当时的重要建都之地,现在还可以在商城遗址上看到当时的土城墙,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郑州的二里岗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器和青铜器,因为商朝饮酒成风,这些文物也多为酒器。商朝后来建都于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地区,在安阳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商王朝宫殿遗址,同时在安阳的小屯村也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现象的无穷变化,就迷信于占卜,首先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孔,把要占卜的内容刻写在上面,然后放在火上烧

    8、,根据骨表面烧裂的裂纹走向以断定事情的吉凶,最后把推测的结果也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中记录的内容的形式。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其中保存了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资料。甲骨文是较成熟的文字,基本反映了我国古文字的造字规则“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象征,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中原地区出土的瓷器花纹繁缛,形制美观,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以及火候较高、质地坚硬施有青釉的瓷器,为我们找寻瓷器之渊源提供了线索。现在我们看到这件文物叫做原始瓷尊,1955年出土于郑州商代墓葬中,它是用高岭土烧制,烧结温度

    9、高达摄氏一千度以上,表面施青色薄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瓷器,这也是把它称为“原始瓷尊”的一个原因。商周时期,河南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不仅有了瓷器的发端,。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文明物质象征,在祭祀、战争、宴飨等重大国事活动中也得到了大量使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庙堂祭器,而且还有纷繁多样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等。其冶铸技术、造型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国之重器鼎。相传夏铸九鼎,三代奉为传国之宝,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青铜礼器在中原的最早出现,证明中原地区率先跨入了青铜时代的大门。商代和西周时期,随着礼乐制度的完善,代表这一制度的成套青铜礼器也走向鼎盛,它以瑰异庄严

    10、的形象和繁多的品类,显示了商周贵族对上天和先祖的敬畏,对自身权势,财富的肯定和炫耀。这个方鼎乳钉兽面纹方鼎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这种商代前期的大型王族重器,提供了置帝都于中原的史实依据。此鼎深腹四足,沉稳优雅,简洁有力的阴线,在器物的上腹与四足刻画出兽面纹,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还有大量的商代青铜器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下面我们看到的这几件青铜器就是出土这里。妇好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并且参与国事,受到武丁得荣宠,在其死后,予以厚葬,其墓穴中出土的青铜文物就有468件之多,可见她的地位之显赫。这里还有一件和妇好有关的文物,它的造型非常的别致,名叫

    11、“妇好枭尊”,妇好枭尊是当时的盛酒器具,此尊的外形取一只昂首“”目的鸮鸟,双爪与下垂的尾翼形成三足支撑,器身各种繁缛勾连的纹饰达八种之多,鸮被商人视为神禽,商代青铜器纹饰中多有此类形象出现。至此商朝的青铜工艺已经达到一个鼎盛的时期,此后的青铜器大多是西周时期的,还有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展品的名字叫“玉柄铁剑”,由于在出土的时候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已经断为两截。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中,长20厘米,径长13厘米,剑柄是玉质,剑刃是铁质,剑柄和剑刃的连接处是绿淙石,这三种物质的结合在现在的冶铸技术中都不可能实现,可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之广。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件文物上

    12、可以考证,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冶铁技术,因为它的年代之早,所以它又被叫做“中华第一铁剑”。在铁剑旁边的是和“中华第一铁剑”一起出土的是“金腰带饰”,它是纯金质地,含金纯度大百分之九十八,其自身价值及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下面我们参观第三个展厅,是与上一个展厅相接的,同样是夏商周时期。青铜兵器在青铜文化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锐利的兵器为疆域的开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道路。这里首先为我们展出的是“国之利器”,其兵器的种类有铜戈、铜钺、铜剑和铜镟等。接下来我们将要认识一个古城遗址,它叫“郑韩故城”。郑韩故城位于河南新郑市城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都城,郑

    13、、韩两国先后在这里建都长达五百三十年之久。城内发现多处贵族墓地及铸铜、铸铁和刻骨作坊遗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展品就是出土于此,这是一组鼎和簋的组合,一共是九鼎八簋,大家知道,“九鼎八簋”这个规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而在这里,经专家考证,出土该组鼎簋的遗址是一个诸侯的墓葬,这是对天子的一种不敬,可见此时“礼崩国乱”,是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一种表现。与此组文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对“龙耳双壶”,也是分外显眼。这些都是诸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看了这些青铜器中的大物件,我们再看一下这件造型别致的生活用具跽坐人铜灯。跽坐人铜灯为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是青铜质地,它的下部分是一个奴仆跪俑,看上去非常的

    14、温顺,把对主人的那种恭敬的表情显示了出来;中间是支撑部分,最上端是放置蜡烛的托盘,盘中有三个尖状的凸起部分,用于插接蜡烛,这三部分可以拆分开,以便于清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家具、器物有了组合的形式,在使用、挪动或清洗时都方便了许多。前面我们看到如此种类繁多的器物,美丽多变的花纹雕饰,它们是如何被制造而成的,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当时的制作工艺。商周时期,人们在青铜器铸造的过程中,在青铜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入了锡、铅、锌等金属,总结出不同的合金比例铸造不同的器物,同时,失蜡、模印、嵌错、刻划等工艺也相继出现,使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失蜡法工艺。这里展出的是一种工艺流程,

    15、即失蜡法,这种工艺直至现在还在使用。首先在内模上涂上石蜡,塑成想要的模型,其次,在外面用泥附(做)“范”,称为“外范”(这里的“内模”、“外范”两个词语也正是“模范”一词的来源)。做完这道工序后放到火里烧,里面的石蜡溶化,留下空隙。然后,向里面浇注铜汁,待冷却,最后敲碎外范,取下内模,就完成了制作工序。在这里我们展出的工序有些简单,实际中的应用是很繁琐的。除了失蜡法,在这里我们还展出了使用模印法、嵌错法、刻划法工艺的几件代表展品有如此多的青铜器物,如何使用呢?在此,我们就其中的几件,摆设出一个场景来,以供大家参观,这个场景是参照春秋时期诸侯宴饮的场景进行设置的。这个场景表现的就是春秋时期宴饮的

    16、一个场景,上面的正坐让客人就坐,旁边是主人陪坐,下边是一组鼎,一共九个,可见这个主人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鼎的旁边都有一组簋,是和鼎配套使用的,一共八个。鼎里面盛放肉食,簋里面盛放稻米一类的素食,再鼎和簋的旁边还有一溜像小板凳的物件,这就是我们说的“案板”,在鸿门宴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里的“俎”就是这个形似板凳的东西。侍者从鼎里取出肉,在“俎”上切好,端上去供主人和客人享用,再上去的台阶旁,左边放着一个石案,用于放酒,右边放有用于洗手的器具。在整个场景的两边,还放有编钟,在宴饮的时候还可以听编钟的演奏,欣赏歌舞,这也是“钟鸣鼎食”这个成语的出处,也正说明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奢

    17、靡。(注:这里只参照院内解说员的讲解,不顾及其他资料的说法。)到此,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展览就结束了,下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展出,请到下一个展厅。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两汉时期的庄园文化。庄园经济是两汉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征,庄园之中亭台楼阁林立,人们相互拜谒,畅饮美酒,载歌载舞,在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彩的文化,这些内容我们可从出土的大量画像砖以及墓葬砖上看到。在这个展厅里展出的大多都是随葬品,也有一部分生活用品,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四层灰陶楼,这就是一件随葬品,古时候的人视死如生,以为人死了会升天,居住的离天越近,就越容易升天,所以就算是死了也要居住在高处。这座

    18、陶楼,四层相年叠,飞檐翘角,楼前双阙相对,从另外的角度也显示出了当时生活中的建筑风格,后面的这一展柜中,是一部分生活用具,不过是给死去的人在阴间使用的,如陶灶、陶灯、陶井等。这里还有一件当时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叫做“投壶”,就是把这个细颈、鼓腹的瓶状物放置于远处,用羽箭向里面投,看谁投进去得多,已决定胜负,这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另外,还有“六博”,这里展出的是“六博陶俑”,有六根筷子,两人按一定的规则对弈,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棋类。两汉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全新的境界,艺术家们一改三代艺术的神秘风格,以人文的精神观察世界,讴歌生活。文化艺术繁荣,舞乐和百戏蓬勃兴起,它是前代艺术的继承和

    19、创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生动的表现了这一时期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河南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以自由洒脱的风格显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追求。百戏是汉代对多种表演艺术的总称,它包括杂技、角抵、幻术、游戏等,大多源于民间,其特点是体现人的健美、技巧、活泼、勇敢,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壁画了解一下,这幅壁画为我们展示的就是“角抵”,表演着头戴独角,身佩弓箭,二人作相抵状,体现了表演者勇敢、活泼的性格特征和人们对勇者崇拜的心理,也是阳刚与柔美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接下来的这块画像装上为我们展示的是当时的一种宫廷舞蹈,名叫“七盘舞”,七盘舞又称盘舞,是汉魏时期著名的宫廷舞,

    20、舞者在覆攀上踏跳雀跃,需要难度较大的平衡造型技巧。在这个展厅里还有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的名字叫“黄釉舞乐扁壶”,黄釉舞乐扁壶是北齐武平六年制造,1971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高20厘米,宽18.5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胎质,通体施褐黄色釉,形状如同蒙古族盛水用的皮囊,壶身两面有相同的图案,名为“胡腾舞”,似为同模印出,中间一人举手,抬头,耸肩,提胯,翩翩起舞,左边而人各持琵琶和铙钹,正在演奏,右边一人挥动手臂,好像在是指挥,另一人吹奏横笛,一共五人,从其着装看,他们均为胡人,然而这是一件汉人用品,从此也可以看到当时汉文化和胡文化的结合。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画,并且是原版,河南博物院为了

    21、维护它可是不惜重金,这是一幅巨型壁画,它的名字叫“四神云气图”,1987年出土于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墓主人是梁王长子刘曼,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长550厘米,宽350厘米,画中有青龙、白虎、朱雀以及蛇形怪兽,其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其错落有致,布局得当,看上去气势磅礴,色形鲜艳,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壁画。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品题材丰富,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别致,许多珍品达到了实用与观赏、写实与夸张、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统一,例如后面展出的红陶欲飞鹅、五凤熏炉、陶狗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隶书在汉代定型

    22、,成为我国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魏晋的隶书、南北朝时的魏碑体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袁安碑、韩仁铭碑、受禅碑及龙门二十品等,在书法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在这里展出的几块石碑也正好说明了书法形成的一个顺序,即小篆、隶书、魏碑(此后就有了楷书、行书、以及草书)。袁安碑为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文物,明代万历年间出土于河南偃师县,残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中有穿,文为小篆体,计十行三十九字,碑文中所记司徒公其人其事,与后汉书袁安传所载基本相同。此后的两方石碑分别是用隶书和魏碑雕刻的,这样的一个陈列顺序也正好是文字字体形成的的一个过程。接下来我们参观河南文化之光的第五个展厅,第五厅

    23、和第四厅相接,依然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我们看到的实力与洛阳太学门前的一方石碑的碑拓。太学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国家最高学府,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洛阳太学始建于东汉光武五年(公元29年),后来几经修建,至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有240房,1850室,太学学生3万余人,洛阳太学历经东汉、曹魏、西晋,约300余年,规模之大,学生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这块石碑就是晋朝龙舆皇帝之太子三次到太学巡视而立,上面详细记录了当时太学的规模、学生人数,以及把儒学推崇至高的意义。从这块碑上我们还发现两个现代的名词:“博士”和“博士助教”,可见

    24、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这样的称呼,只是我们现代的人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误以为是从西方传入的。这里还有一个词语“辟雍”,这个词就是古人对太学的称呼,其意义和我们现代拔最高学府称为“大学”相似。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处在剧烈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儒学的德与礼,道学的天人观,以及初入国土之佛学的轮回转生等,多元杂糅,构成了一个自由竞放的世界,思想在冲突中升华,文化在交融中发展。下面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一些道家文化:这是一幅“升仙图壁画”,属汉代文物。壁画东西两端分别绘制伏羲和日象,女娲和月象,其两侧绘有持节仙人,在持节仙人的引导下,跟随于双龙、白虎、朱雀等仙禽神兽之后,墓主人夫妇二人称龙、凤升天

    25、的景象。这幅画在某一角度看来,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向往成仙了道,长生不老的思想。也是一部分“圣贤”,在超凡脱俗中追求自然本性与享乐欲念的精神体现。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儿画像砖,上面绘制的是伏羲和女娲,取名“伏羲女娲画像砖”。为东汉(公元25220年)文物,出土于河南南阳市,高100厘米,宽33厘米。伏羲和女娲传说为人类始祖,相传伏羲发明了捕鱼、狩猎,始创八卦。女娲炼石补天,捏土成人。汉代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是人面蛇身,连体交尾,手持日月。如此反映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和文明奠基的观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则是自西方传入我国,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佛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是佛教在中国流传的

    26、重要区域,佛教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大家发现在走道的两边有两张照片,一幅是洛阳白马寺,另一幅是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是因为“白马托经而来”的传说而命名;少林寺则是因为寺院居于少室山的下面一片树林中而命名。这两处都是河南的佛教圣地,当然,此外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从此一斑,就反映出了中原腹地佛教盛行之风。下面我们看到的这块儿石碑名叫“刘根造像碑”,是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文物,清代光绪年间出土于河南洛阳,碑长144厘米,高37.5厘米,厚14厘米,此碑中部线刻释迦说法图,左右分别刻造像题名和题记,题名中的侯刚、乞伏宝等人于魏书中有传。了解了儒、道、

    27、佛三教,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当时的科学技术。思想的解放,文化的交融,为科技进步带来了契机,张衡等一批科技先师本着“求实疾虚”的精神,在天文,地理,医学、冶铸等领域创造出一批蜚声中外的科技成果,为物质文化的发展谱写了不朽的篇章。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闻名国内外的“地动仪”。地动仪是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个验震器,张衡制成地动仪后,将其放在洛阳城南的灵台上,进行观测。地动仪未能流传下来,可能是在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312年)之后失落的,自安在只能从后汉纪、后汉书等文献中推测它的原貌。我们下在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科学家王震铎先生按照长:宽:高等于1:1:2的比例仿制的,

    28、只供观赏,没有使用的意义。除了这件地动仪的模型,我们还可以从旁边的展柜中看到星象的画像砖,以及墙上照片上为我们展出的“药圣张仲景之墓”,这些展品都集中的体现了当时科技的发达,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了解了发达的科技,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先进的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河南出土的陶仓、陶风车、陶米碓的大量与农业有关的文物,证明中原地区汉代农业从生产、加工到贮藏都已相当先进。在这里我们展出了一部分汉代贮粮用的工具,都是一些出土的模型。汉代贮粮,根据不同的品种修建相应的粮仓,有仓、廪(lin)、囷(qun)之分,圆形仓称囷,存放谷物的方形建筑为仓,存放米类的方形

    29、建筑为廪,廪的顶部一般开有高窗,一共通风散热。这几件陶仓上标明的粮食作物有:粟、大麦、梁米、小豆等,证明两汉时期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类已经齐全。下面我们要看到的将是当时独领风骚的冶铁技术我国古代的的钢铁冶铸、加工技术,在汉代时已经成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河南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冶铁场地,迄今已经发现遗址近20余处,其中巩县、郑州古荥镇、南阳凡唐庄、温县等地都是最具特色的冶铁厂。在这里我们展出的有大泉五十石钱范、斧范和冶炼时用的铁钳,特别是这一组石钱范,和我们现在工厂利用的模具极其相似,这样的生产工具节省了工作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批量生产的速度。最后这一展柜中为我们展出的是白瓷,这里展出

    30、的这件白釉瓷尊是1973年出土于安阳北齐范粹墓,胎白细而坚,釉薄而透明。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其中的三系白釉瓷罐和长颈瓶在乳白色透明釉上施数道绿釉,这一道工艺开创唐三彩之先河。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河南文化之光的第六个展厅隋唐时期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洛阳城的沙盘模型,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先后在东都洛阳建都,故而又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东都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代依然沿用,由外郭城、嘉仓城、元壁城、濯仪城、黄橙、宫城、东城和上阳宫组成,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影响远及日本、朝鲜。这组沙盘十一局考古发掘和问下记载,复原的皇城和宫城。紧邻沙盘的展柜展出的是1970年洛阳隋唐宫城内出土的大臣杨国忠(贵妃杨玉环之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博物院解说词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