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441236       资源大小:25.7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

    1、”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 (节选自晋书)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4.翻译下列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四、读下面文言文。(

    4、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

    5、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6、。”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 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答: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

    7、种修辞手法)(3分) 答:(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

    8、乃大惊,问所从来。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3)诚不可缺 诚:(4)卒亡天下 卒: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

    9、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

    10、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

    11、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12、作者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寻 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 (2)便要还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14、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十、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 6给下列

    15、加点的字注音。(2分) 黄发垂髫 ( ) 甫行数里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阡陌交通 ( ) 悉如外人 ( )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自恨 不如远甚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16、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悉如外人( ) 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分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

    17、然:( ) (2)鸡犬相闻:( ) (3)咸来问讯:( ) (4)皆叹 惋: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问今是何世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设酒杀鸡作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2)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

    18、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十三、阅读分析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9、(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十四.阅读分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 (3) 。(3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

    21、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子之哭也: 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


    注意事项

    本文(《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