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参考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429220       资源大小:24.9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参考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Word下载.docx

    1、A刺激图中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B当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C刺激图中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D刺激处,神经兴奋传导方向是刺激图中点,在上方的同一神经元上,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由于中间两个突触的存在,信号可以传递到下方两个神经元,可知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当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负内正,B错误;刺激,由于突触不能逆向传递,信号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刺激处,神经兴奋只能传到,D错误。A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2、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无Na内流。4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到BB和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或腺体细胞分别表

    3、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都具有膜结构,因此一定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处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它和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不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细胞中;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或腺体细胞(属于效应器部分)。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

    4、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6(2017烟台月考)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7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若兴奋

    5、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而传递的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刺激S处,在A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D错误;兴奋在突触处是通过递质的形式传递的,C正确。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

    6、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D9下图中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1)图甲装置A测得

    7、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_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段。(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的刺激后,下图丙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_。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所以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神经细胞外膜电位变

    8、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1)A静息C动作(2)通透钠内B(3)D10(2017大连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4)结构的名称是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填“内”或“外”)为正电位。(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

    9、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正常情况下被酶催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肌肉会_。(6)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1)甲图中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突触、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图乙为突触结构,为轴突、为线粒体、为突触小泡、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2)神经元间传递兴奋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4)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5)发生

    10、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肌肉持续性收缩。(6)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针刺手指取血化验时,手指不缩回,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1)传入神经d(2)神经递质(3)兴奋或抑制(4)轴突外(5)传出电位变化持续性收缩(僵直)(6)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B组能力提升练11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

    11、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曲线a可以表示正常海水中膜电位变化;由图可知两种海水中的静息电位是相同的,均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Na浓度都是膜外高于膜内。12下图中左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右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

    12、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B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细胞收缩,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发生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会出现痉挛现象D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从而阻止兴奋的传递乙酰胆碱能引起肌肉细胞收缩,但首先需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否则肌肉细胞无法收缩。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影响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所以当发生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会出现松弛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是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基础,所以当肉毒毒素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后,会阻止兴奋的传递。13如图

    13、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观象B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由图知B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C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14如图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

    14、流表的指针将偏转两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刺激肌肉,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项正确;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由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的一个电极,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D项正确。15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

    15、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d受损。(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此过程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2)因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而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b刺激骨骼肌,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d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注意事项

    本文(参考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