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10(66)~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0928Word下载.doc

    • 资源ID:8382251       资源大小:635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10(66)~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0928Word下载.doc

    1、8.1 建筑物218.2 电缆及光缆敷设219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219.1 电气照明219.2 采暖、通风229.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29.4 变压器冷却系统229.5 排水2210 高级应用2210.1 状态检修2210.2 顺序控制2210.3 无功电压自动调节2310.4 智能告警及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23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24附录B 规范性附录25条文说明264 总 则15 电气一次部分15.1 智能一次设备15.2 互感器35.3 设备在线监测55.4 照明系统66 二次部分66.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66.3 其他二次系统126.4二次设备组柜136.5 二次设备布置136.6

    2、光/电缆选择和敷设146.7 防雷、接地和抗干扰157.1 建筑结构157.2 电缆敷设设施157.3 设备支架157.4 采暖通风158 高级应用158.1 状态检修158.2 顺序控制168.3 无功自动调节168.4 事故异常专家分析系统168.5 集中式处理装置168.6 顺序控制168.7 协同互动应用17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1附录B 规范性附录1附录C 资料性附录1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和定义14 总 则35 电气一次部分45.1 智能一次设备45.2 互感器55.3 设备在线监测66.1 一般规定66.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731前 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信息化、自

    3、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体现智能电网的的特征,执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避免技术导向多样化,防止无序建设、重复研究和资源投入浪费。在国网公司基建部组织下,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的密切配合下,自2009年7月以来,组织各地网省公司和设计院的专家及设计人员,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编制完成了110(66)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规定”)。设计技术规定充分吸收了前期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反复总结和提炼,择优传承了部分通过实践

    4、验证、相对完善的技术方案,并紧密围绕“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发展智能高级应用,以实现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与自诊断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与设备利用率、改善供电质量与可靠性。鉴于目前智能变电站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技术和方案尚待实践的检验,故技术规定应以指导为目的,并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成熟,逐步修订和完善。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归口并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110(66)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1

    5、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试点建设的交流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其它相同电压等级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GB 1207-1997 电压互感器GB 1208-1997 电流互感器GB/T20840.7-2007(IEC60044-7(1999) 互感器 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208

    6、40.8-2007(IEC60044-8(2001)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 14285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术规程

    7、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NDGJ 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YD 981.2-1998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第二部分:中心管式YD 981.2-1998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第三部分:松套层绞式Q/GDW *-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2009 IEC 61850工程应用模型IEEE 1613 Standard Environmental and Testing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

    8、cations Networking Devices i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IEC 6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IEC 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2271-3 High-Voh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3:Digital Interfaces Based on IEC 61850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9、.0.1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3.0.2 智能一次设备智能开关设备 primary smart device由电力功能元件与智能综合组件构成,具备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功能的实体。3.0.3 电力功能元件 electric function unit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完成输送和分配电能功能的实体部分。3.0.4 智能综合组件 smart c

    10、omprehensive component对电力功能元件相关信息、信号进行采集、计算和数字化、标准化传输,实现对电力功能元件进行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状态监测等功能的物理装置;是由通信、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多个单元组成的综合组件,与电力功能元件共同构成一台(套)完整的设备。3.0.5 智能单元 smart unit一种智能综合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电力功能元件(如:断路器、刀闸、主变等)的测量、控制、状态监测等功能。3.0.6 电子式互感器 electronic instrument transformer 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

    11、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3.0.7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EC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转换器的输出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流,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3.0.8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EV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电压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压,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3.0.9 合并单元 merging unit 用以对来自二次

    12、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以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3.0.10 设备在线监测 on-Line monitoring of equipment通过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特征参量并结合一定算法的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设备的剩余寿命作出预测,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3.0.11 状态检修 state maintenance 状态检修又称预测性检修或主动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测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3.0.1

    13、2 MMS 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是ISO/IEC9506标准所定义的一套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MMS规范了工业领域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智能控制设备的通信行为,使出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3.0.13 GOOSE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是一种面向变电站事件通用对象服务,它支持由数据集组织的公共数据的交换。主要用于实现在多个具有保护功能的IED之间实现保护功能的闭锁和跳闸。3.0.14 互

    14、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来自同一或不同制造商的两个以上智能电子设备交换信息、使用信息以正确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3.0.15 一致性测试 conformance test检验通信信道上数据流与标准条件的一致性,涉及到访问组织、格式、位序列、时间同步、定时、信号格式和电平、对错误的反应等。执行一致性测试,证明与标准或标准特定描述部分相一致。一致性测试应由通过ISO9001验证的组织或系统集成者进行。3.0.16 顺序控制 sequence control 通过预先设定的序列,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系列化操作,在发出整批操作指令后由系统根据设备的状态信息变化情况判断每步操作是否到位,在确认

    15、操作到位的情况下自动进行下一步操作,直至执行完所有的预设步骤。3.0.17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指运行、保护和监视控制变电站一次系统的系统,实现变电站内自动化,包括智能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设施。3.0.18 交换机 switch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3.0.19全景数据 panoramic data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变电站稳态、暂态、动态数据以及设备状态、图像等全面反映变电站设备状态与运行工况的数据。4 总 则4.0.1 本标准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

    16、智能变电站设计所作的补充规定,与现行标准、规范不一致之处以本标准为准。4.0.2 智能变电站应体现设备智能化、连接网络化、信息共享化等特征,并实现高级功能应用。4.0.3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a)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应遵循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有关技术原则;b)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采用智能一次设备智能开关设备,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c) 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前提下,逐步推广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d) 全站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数字化、共享化,利用通信网络和光缆实现数据传输的数字化;e)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全站设备的在线监测功能宜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应综合在线监测技术

    17、的成熟度和经济性,对关键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检修效率;f) 优化设备配置,实现功能的集成整合;g) 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优化变电站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h) 技术适度超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对于现阶段不具备条件实现的高级功能应用,应预留其远景功能接口。5 电气一次一次开关部分5.1 智能一次开关设备5.1.1 智能变电站宜采用智能开关一次设备,智能开关一次设备宜由以下三种方式实现。a) 方式一:独立运行的电力功能元件加上外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综合组件;b) 方式二:电力功能元件加上内嵌的包含状态监测单元的智能综合组件加上外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综合组件;c) 方式三

    18、:电力功能元件加上内嵌的智能综合组件。5.1.2 现阶段可宜采用“电力功能元件+智能单元”方式实现(即方式一或方式二),并可试点应用研究方式三。5.1.3 智能单元配置原则a) 220kV变电站 1) 220kV智能单元宜冗余配置;2) 110(66)kV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3) 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若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不宜不配置智能单元;若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宜配置单套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4) 主变高压侧智能单元宜冗余配置,中低压侧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主变本体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5) 每段母线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6) 智能单元宜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b) 110kV及以下变电站 1)

    19、110(66)kV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2) 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若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不宜配置智能单元;若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3) 主变各侧、主变本体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4) 每段母线智能单元宜单套配置;5) 智能单元宜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5.1.4 技术要求a) 智能一次开关设备1) 电力功能元件应具有高可靠性,尽可能免维护。应留有与智能综合组件的接口。宜留有安装智能综合组件的空间;2) 数据采集宜数字化;3) 采集与控制系统宜就地设置,就地安装时应适应现场恶劣电磁、温度、湿度、沙尘、振动等运行环境要求;4) 宜具有完备的自诊断、自恢复功能,相关信息能以网络方式输出

    20、;5) 宜有标准化的物理结构及接口;6) 一台设备可对应一个状态监测单元智能组件,不同检测功能模块宜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上。硬件集成方案宜尽量统一设计;7) 对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风险预报等功能可分期实现;8) 电力功能元件可采用组合型设备。2) 高压设备外绝缘应选择采用复合化材料;3) 数据采集应数字化;4) 采集与控制系统应就地设置,就地安装时应适应现场恶劣电磁、温度、湿度、沙尘、振动等运行环境要求;5) 应具备异常时钟信息的识别防误功能;6) 宜具有完备的自诊断、自恢复功能,相关信息能以网络方式输出;7) 宜具备即插即用功能;8) 宜有标准化的物理结构及接口;9) 一台设备只对应一

    21、个状态监测单元智能组件,不同检测功能模块宜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上。10) 对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风险预报等功能可分期实现;11) 电力功能元件可采用组合型设备。b) 智能单元1) 宜支持以GOOSE方式上传一次设备的信息量,同时接收来自二次设备的GOOSE下行控制量,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2) GOOSE信息处理时延应满足站内各种网络情况下GOOSE最大传输处理时延为4ms的要求;3) 宜能接入站内同步对时网络,通过光纤接收站内同步对时信号;4) 宜具备GOOSE命令记录功能,记录收到GOOSE命令时刻、GOOSE命令来源及出口动作时刻等内容,并能提供便捷的查看方法;5) 宜具有完善

    22、的闭锁告警功能,包括电源中断、通信中断、通信异常、GOOSE断链、装置内部异常等;6) 智能单元安装处宜保留断路器操作回路出口压板和操作把手/按钮;7) 宜具备在线监测功能,应能接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转换成GOOSE报文上传自动化监控系统;8) 主变本体智能单元宜具有主变本体非电量保护、启动充氮灭火、遥控/闭锁有载调压、起动风冷控制、上传本体各种非电量信号等功能,;重瓦斯保护跳闸宜通过控制电缆直跳方式实现,其余非电量保护跳闸可通过GOOSE方式实现。5.2 互感器5.2.1 配置原则a) 互感器互感器的配置原则主要兼顾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1) 220kV变电站110(66)220kV电压等级

    23、宜采用电子式互感器;35kV及以下宜采用常规互感器或模拟小信号输出互感器,可采用带模拟量插件的合并单元进行数字转换;主变差动保护各侧宜采用特性相同的电子式互感器;主变中性点(或公共绕组)宜设置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余套管电流互感器根据实际需求可设置或取消;线路、主变间隔若设置三相电压互感器,可采用电流电压组合型互感器;在具备条件时,互感器可与隔离开关、断路器进行组合安装。2) 110kV及以下变电站110(66)kV电压等级宜采用电子式互感器;b) 合并单元220kV各间隔合并单元宜冗余配置;110kV及以下各间隔合并单元宜单套配置; 主变各侧、中性点(或公共绕组)合并单元宜冗余配置;各电压等级

    24、母线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宜冗余配置。全站各间隔合并单元宜单套配置。5.2.2 技术要求1) 常规互感器应符合GB 1207-1997、GB 1208-1997的有关规定; 2) 电子式互感器应符合GB/T 20840.7 2007、GB/T 20840.8 2007的有关规定;3) 电子式互感器与合并单元间的接口、传输协议宜统一;4) 测量用电流准确度应不低于0.2S,保护用电流准确度应不低于5TPE;5) 测量用电压准确级应不低于0.2,保护用电压准确级应不低于3P; ;流用元应互感器;布置,智能单元应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6) 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宜采用直流;7) 对于带两路独立输出

    25、的电子式互感器,其传感部分、采集单元、合并单元宜冗余配置;对于带一路独立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其传感部分、采集单元、合并单元宜单套配置;8) 220kV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宜带两路独立输出,110kV及以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宜带一路独立输出;9) 220kV变电站主变各侧及中性点(或公共绕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宜带两路独立输出;110kV及以下变电站主变各侧及中性点(或公共绕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宜带一路独立输出;10) 对于220kV变电站,220kV出线、主变进线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全站母线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宜带两路独立输出,110kV及以下出线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宜带一路独立输出;11) 对于110kV及以

    26、下变电站,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宜带一路独立输出。1) 输出协议宜支持DL/T860.92或IEC 61850-9-2标准;2) 宜具备多个光纤以太网口,整站采样速率宜统一,额定数据速率宜采用DL/T860或IEC 61850推荐标准;3) 宜具有完善的闭锁告警功能,能保证在电源中断、电压异常、采集单元异常、通信中断、通信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情况下不误输出;4) 宜具备合理的时间同步机制和传输时延补偿机制,确保在各类电子互感器信号或常规互感器信号在经合并单元输出后的相差保持一致;多个合并单元之间的同步性能也须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5) 宜具备电压切换或电压并列功能,宜支持以GOOSE方式开入断路器或刀闸位置状态;6) 宜具备光纤通道光强监视功能,实时监视光纤通道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信息,提前预警;7) 需要时可接入常规互感器或模拟小信号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5.3 设备在线监测5.3.1 监测范围与参量a) 220kV变电站 1) 监测范围:主变、GIS、避雷器; 2) 监测参量:主变油色谱;220kV GISSF6气体密度、微水、局部放电;110kV GISSF6气体密度、


    注意事项

    本文(110(66)~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0928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