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37023       资源大小:145.2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隋朝: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4)农学著作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清: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生产技术。(5)农作物推广商朝:种植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后世的大部分

    2、作物。商周时“五谷”已种植。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农作物传入我国;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启示与点拨:重视农业、与民休息的惠民政策,是古代史上几次比较清明、得到史家肯定的封建盛世出现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封建统治者有无作为的一个主要标准,也常常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们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即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农学著作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初税亩”

    3、: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是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其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其实质也是承认土地私有。“编户齐民”: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租庸调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两税法”:唐后期(即780年)实行,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多少,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

    4、法”: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丁银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赋役制度沿革的特点: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古代史上赋役制度的变革,一是发生在社会转折时期,是生产力发

    5、展的结果,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是王朝建立之初,起着控制农民、维护统治的作用;三是社会动荡、出现统治危机的时候,起着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统治的需要。古代史上的农民起义,常常是不合理的赋役制度导致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因此,赋税制度的制定要公平、合理,且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我们今天在对待“三农”的问题上,应以史为鉴,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3、中国近代史上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或设想)(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

    6、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本身的空想性和落后性,不可能真正实行。(2)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其目的在于防止贫富悬殊过大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但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3)中国共产党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根据

    7、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巩固了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制定科学而又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革命成功的前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共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训。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朋友,孤立、打击敌人,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中国现代史上的有关“三农”问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95019

    8、52年的土地改革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到1952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9、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建国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或措施)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展开。这次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到1952年底,全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

    10、底废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6年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弊端,超越了中国生产力水平,违背了总路线所规定的“相当长”和“逐步实现”的要求。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脱离,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0年开始,党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

    11、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四川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到2008年共发布了10个“一号

    12、文件”。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亿万农民逐步从绵延数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中解放了出来,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了劳动力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开始参与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20042008年,党中央又连续五年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2006年在全国范

    13、围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新理念。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5、世界历史上的“三农”问题(1)土地政策及其影响英国:圈地运动。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发展成为新贵族;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到18世纪以后,英国农村的自耕农消失。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一步,实质是对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

    14、命作了准备。法国:确立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形成法国农村的小农经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承认并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导致了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使法国在19世纪后半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宅地法。为了扭转内战的形势,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了宅地法。这一措施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堵塞了奴隶制向西部扩展的道路,加速了北方的胜利。同时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国力的增强。日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

    15、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沙俄:废除农奴制。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可以得到一块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实质是地主阶级是对农民的“合法”掠夺。(2)苏俄(联)的农业政策为了保卫年青的苏维埃政府,确保卫国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列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导致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为此,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3)罗斯

    16、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罗斯福通过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措施,使农产品价格稳定下来,减轻了危机对农业的破坏,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启示与点拨:资产阶级有关“三农”的政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是解决农民的问题(甚至是对农民的掠夺),但它对农业所进行的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小农占优势、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必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通过发展生产,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做法,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命题动态分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三农”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每

    17、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07年的各套高考试卷中,涉及“三农”问题的有:全国卷的40题,北京卷37题第(3)问, 天津卷的18、21、37题第(1)问,江苏卷的1、3、20、25题,四川卷的13、16、17、第39题第(5)问,广东历史单科卷的1、19、30题, 重庆卷的14、16等。其中,全国卷、四川卷、江苏卷、广东卷的分值都高达20分以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如今,政府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把基础设施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文科综合提倡关注社会、学以致用的命题理念,可以肯定地说,“三农”问题仍将是08年高考的热点,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土地

    18、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与应用、屯田垦荒的利弊与经验教训、建国后农业的曲折发展与原因等。试题设计:由河南省广电局等6家单位联合摄制的八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皇粮国税,于2007年9月15日至9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七套黄金时间(每晚8点35分)隆重推出。该片总结了从古到今我国农业税税制演变的规律,揭示了税赋轻重与朝代兴亡的关系。回答15题。1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统治者为了增加税收,就把公田分给个人,然后按每个人实际耕种的面积征税,即“按亩而税”,春秋时期最先实行按亩而税的是 ( )A、秦国 B、鲁国 C、齐国 D、楚国2税收的实

    19、质,是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利益博弈,轻徭薄赋则国泰民安,横征暴敛则天下大乱。下列赋税制度中体现了古代轻徭薄赋思想的是 ( ) A、编户齐民 B、商鞅变法 C、初税亩 D、租庸调制 3人口税开始向土地税转化,并最早反映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特性的是 (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人亩 4下列赋役制度变革中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是 ( ) 均田制 两税法 一条鞭法 地丁银 A B C D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正确的理解是 ( ) 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说明联产承包责

    20、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表达了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A B C D6对右图生产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是古代农具改革的重大突破B西汉时期出现的牛耕法农具C曹魏时发明家马钧制造发明 D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农业是民生之本、治国之基,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晴雨表。回答78题。7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的原因是 ( )A、土地增多 B、精耕细作 C、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扩大海外贸易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1、是 (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战乱较少、环境相对安定 A B C D 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回答911题。9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 A奖励实业 B平均地权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1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 ) A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根据地经济的斗争 D推动民主革命的进展11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时,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问毛泽

    22、东对取得最后胜利有无把握,毛泽东不谈军事,却回答说,那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完成得好不好。其意思是 ( )A、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B、毛泽东不关心一时的军事胜利C、毛泽东只关心土地改革的进展情况 D、军事胜利不胜利无所谓下表是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历程。回答1214题。人均产量(千克)194920919572631962238197028919803291997400121949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较大的增加,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3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其下

    23、降的原因是 (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 自然灾害的影响A B C D141980年以后,粮食产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C农业互助使粮产量大大提高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5 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一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农

    24、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材料二 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阅读以下表格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原粮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年163.51.851.55(3)

    25、上表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表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材料四 下图是改革开放前通行的各种票证,试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分析票证制度取消的原因。【参考答案】1、C。鲁国是公元前6世纪初,齐国是前7世纪前期。2、D。轻徭薄赋思想一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二是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3、C。将人头税转入土地税始于一条鞭法将“赋银、役银合并,一半摊入地亩,一半按人丁征收”的规定,且最早出现用银良完税,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4、D。均田制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一种赋税制度,故排除项即可。

    26、5、B。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没有任何解决温饱的意思。故排除6、A。西汉耕犁上安装的犁壁是直的,曹魏发明家马钧制造的是翻车,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牛耕的运用。7、D。清朝是实行闭关政策。8、A。联系教材可知,选项中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9、B。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土地纲领。10、A。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1、A。土地改革搞得好,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积极性,人民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12、C。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主要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的主要原因是变革土地制度,一是土改,二是合作化运动。13、B。苏联背信弃义,

    27、撤走专家导致正在建立的工业被迫停下,所以其影响主要在工业领域。故应排除第项。14、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但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15、(1)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特点: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2)原因:反动统治和长期战乱;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 措施:打击投机活动;统一财政经济。(回答具体史实亦可) 影响: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结束物价暴涨局面,赢得人民的信任。 (3)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左”倾政策导致生产下降;其次,自然灾害的影响。 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回答具体史实亦可。)(4)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初我国经济底子薄,人口众多,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经济建设中长期推行“左”的政策,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长期短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取消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物质财富不断丰富;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和教训,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特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