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美术第一学期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360146       资源大小:31.2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美术第一学期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专题划分专题一:回味古老都市(1课时)专题二:感受现代城市(3课时)专题三:畅想未来城市(1课时)专题一 回味古老城市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古老城市建筑的主要特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中西古老城市建筑特色,探寻其文化渊源。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激发追求生活美的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古老城市建筑的主要特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导入观赏:世博中国馆3D清明上河图引入古老城市话题二、欣赏与感受1、提问:世界上著名的古城有哪些:雅典、罗马、西安、北京、2、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雅典、和北京这两座古城3、游览希腊-雅典卫

    2、城、帕蒂农神庙4、游览北京故宫建筑群三、启发与引导1、比较中西方这两大古城建筑群的的建筑特色,及布局特色雅典卫城 :建筑布局:巧妙利用地形布局和宗教祭祀的仪典密切相关整体与个性的统一建筑特色:围柱式建筑 黄金比例北京故宫建筑群:辨正方位、注重风水、讲求对称、突出中心。建筑特点:木构架结构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四、思考与感悟:讨论:从地理环境、历史及文化的角度思考造成这种建筑特色的原因1、希腊:兼有山、海、平原复杂地理环境的城邦;公民参与轮番而至治的民主政治; “神人同形同往” 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2、中国:封建礼教的儒家思想 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 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五、回味与感悟古老城市中的

    3、建筑用他独特的语言,铭刻着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专题二感受现代城市3课时第一课时上海印象知道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了解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通过对上海这座城市建筑特色的学习和了解,感受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通过学习,感受自己所生活的的城市的建筑美感,激发热爱城市家园的情感。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感受现代城市建筑的规划原则参考文献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徐迅雷一、谈话与导入城市的一切和我们休戚相关。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有着他们各自的感受,各自的生活体验。有的人津津乐道于城市的繁华,也有的人在这种繁华中,向往着原野,向往着那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今天,我们请同学

    4、们互相交流对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上海的印象。二、交流与感受第一组:上海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海的自然地理情况冲积平原、黄浦江、苏州河建筑体现:外滩、跨江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外白渡桥第二组:上海城市建设与历史、人文背景的关系上海的历史石库门建筑、外滩万国建筑群、豫园第三组:上海城市建设与高科技的关系东方明珠、八万人体育馆、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组:上海城市建设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城市雕塑三、归纳与总结现代城市建设的规划原则:现代城市应注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现代城市应注重保护历史人文景观现代城市应注重提升人们的人文精神现代城

    5、市的美学风格、审美特征注重浸润、陶冶、涵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以提升城市品位。四、感悟与升华感悟: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的理解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完成一幅或一组摄影作品升华:人类文明,结晶出城市。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精神。城市的遗产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有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城市的人文品质比生活品质更为重要。人文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学习评价1、 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合作互学2、 摄影作品主题明确、构图完整,富有创意二、三课时上海名片石库门1、知道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了解石库门建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

    6、情怀。2、运用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石库门情怀”明信片。1、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了解石库门的主要建筑特点, 感悟石库门建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2、通过自制“石库门情怀”明信片,学会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段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方法。1、通过了解与感悟石库门建筑及其人文情怀,感知多元文化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2、通过“石库门情怀”明信片的创作 ,体验自制具有上海特色的世博纪念品的乐趣,激发作为世博东道主的参与热情。了解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及成为上海城市名片的原因感悟石库门建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老上海石库门娄成浩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一、走近石库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

    7、入课题 以世博上海馆石库门设计元素导入课题(二)探究学习1、学习任务:石库门是从什么时候在上海出现的?石库门的名称是怎么来的?石库门建筑的内部布局是怎样的?石库门的外观有何特色?2、学习形式:分小组,分专题进行探究学习。3、学习途径:查阅资料、上网浏览、实地考察、采访居民二、感悟石库门(第二课时)(一)感知石库门的基本建筑特色。知识竞答:“世博石库门旅游大使选拔比赛”现场(二)感悟石库门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1、创设情境:老师扮演外籍游客对石库门旅游大使提出心中疑惑问:为什么不把风情万种的外滩作为上海的名片,而唯独采用陈旧的、居住环境局促的石库门来作为城市的名片呢?2、给出视频资料:石库门博

    8、物馆馆长的访谈片段:石库门弄堂老居民谈石库门的生活:3、讨论:为什么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的城市名片?4、感悟:石库门建筑孕育的城市人文情怀: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磨砺出融汇中西、海纳百川的城市人文精神。它的精致空间曾养成了一代上海人细腻的生活方式。和谐融洽、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是上海人永远的心灵家园。三、表现石库门创作具有石库门元素的世博纪念品(一)创设情境:外国游客要离开上海了,赠送一份具有石库门元素的世博纪念品(二)讨论方案:“石库门风情“明信片(三)启发思路:(四)构思、创意:(五)展示、评价:每小组推选一件作品进行展示,给出推荐理由。(七)教师总结1、对探究学习充满兴趣,态度积极2、 学习过程规

    9、范有序,体现合作3、作品富有创意,能表现石库门的主要外部特征,表现上海城市人文情怀。专题三畅想未来城市1、通过浏览世博网站,了解2010年世博会相关城市对未来城市的设想方案。2、运用多种艺术表现途径,根据自己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描绘未来上海城市风貌3、通过对未来城市的思考,描绘,培养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根据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畅想未来城市风貌如何从城市建筑的角度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考资料参考:教学环境可提供每位同学上网功能的的多媒体教室一、回顾与复习二、谈话与导入现代城市中最美的不是建筑和风景,而是人的生活。未来将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

    10、好将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三、自学与思考1、浏览网站2、阅读文章:2010世博未来建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四、畅想与创作1、 讨论交流:我心中的未来上海城市风貌2、 创作表现:运用手绘、电脑绘画、文字描述等形式描绘未来上海城市风貌。3、 交流展示五、总结与升华走进未来之城,美好而全新的生活方式将近在咫尺。1、自主学习充满兴趣,态度积极、学习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2、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能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思想都市印象明信片里的城市设计思路:教师节、中秋节将近,学生用他们表达美好情感的方式很多,而明信片是一种既经济又优雅的表达方式,所以把这节课安排在这个时间点。学生对于城市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他们生活

    11、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里。通过明信片的学习,了解到国内外的很多著名的城市,学生的视野会更宽广。了解和珍视人类文化遗产,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明信片的概念、形式和历史,并画出一张明信片的格式图。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来了解明信片。认识明信片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明信片的历史和构成要素。教学难点:明信片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准备:教师:一套关于城市题材的明信片和奥运城市的明信片。学生:一张硬卡纸、铅笔、直尺和红、黑色水笔各一只。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提问,导入课题。解析:大家寄过信吗?分几个步骤来寄?又有谁寄过明信片?它和寄信的区别在那里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

    12、究明信片。二、介绍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的产生过程和中国第一张明信片的发行时间。小故事:在1865年10月的一天,一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可是到了邮局信封装不下,没有这么大的信封。正在为难时,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等写在画的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寄到了朋友的手里。这样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从这一点说明,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共同发明的。后来国家专门印制这种卡片,在1869年10月1日把这种卡片称为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中国第一张明信片的相关信息课后学生自己在网络上

    13、查找。三、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学生简要概括什么叫明信片,讨论回答。1、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有信息的卡片。 2、在一面上有一种装饰(如一幅画)等这类的卡片。 3、贴上邮票,或者邮局已盖章了的卡片上面注明邮资已付(老师出示一张明信片讲解会更好)四、明信片的组成形式:书上第5页左上角小字里面有注解,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五、欣赏“城市风景明信片”。以老师手中“中国十大著名水彩画家以朱家角为主题的风景”明信片来欣赏。再欣赏奥运发行的明信片,如以鸟巢等为主题的明信片。六、明信片的构成要素和格式。拿一张明信片为范本来解析它的构成要素,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跟着画出一张明信片的格式。主要图案先留着,接着下一节课的

    14、课题明信片的创作。教学反思:一节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完成明信片的学习,没有时间来学习邮票,是把邮票的学习穿插到一起学还是另外再用一节课来学习,希望提出宝贵意见。给的祝福教师节、中秋节将近,学生用他们表达美好情感的方式很多,而明信片是一种既经济又优雅的表达方式,通过本课的学习,制作明信片,为尊敬的老师,亲友或家人送上节日的祝福。了解明信片的制作方法,并完成一张明信片的制作。运用收集、剪、贴、画等手段设计并制作明信片。通体验制作明信片的乐趣,在寄托祝愿的同时学会感恩。明信片的制作方法,学会感恩。剪、贴、画等艺术形式以城市为主题有创意的设计明信片。打印好的明信片框架样本,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收集的

    15、图片资料、铅笔、橡皮、水彩颜料、彩色纸等。一、复习导入通过明信片欣赏回顾明信片的构成要素。熟知明信片构成要素,为自己设计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设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作明信片呢?有没有信心?如何能设计出很精彩的明信片呢?二、教师演示制作步骤(教师分发复印好的明信片框架样本)1、绘制草图工具:铅笔、橡皮。注意构图的美观、图案的精美。设想如何从我们生活的城市风景提炼精彩的图案呢?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交流想法、互相促进。2、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老师的建议:1、组合、粘贴,要求注意疏密、对比和外形是否美观。2、可用任何适用材料制作设计等。3、也可用撕等适合自己的制

    16、作方法。结合示范进行讲解,并给出具体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激发创作欲望。3、写上祝福语、姓名、地址。说说你们的想法吧?互相交流,激发灵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课堂作业分小组,以给奥运选手的祝福、教师节的祝福、中秋节的祝福为主题,自选其一,结合我们生活城市、乡镇的风景制作一张明信片。要求:1、画面整洁、色彩和谐、制作精美、构思独特。2、组织小组成员为自选主题进行设计。3、分配任务,共同协作,积极参与。要求每位同学都参加,做到人人参与,避免有部分同学参与度不够。每位同学都要献计献策,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中来。四、作业展示评价1、小组为单位展示优秀作品。2、其他小组补充修改意见。3、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改

    17、意见。4、同学、朋友相互交流:互相赠送明信片和介绍明信片,激发和锻炼同学们自主交往的能力。挖掘学生作品中的创意,鼓励完善设计。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将明信片的样稿打印好,以方便学生创作。课上讲解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城市漫游本课涉及到城市风貌的知识,由于本校学生是位于青浦西面的农村学校,大多数同学连上海市区都没有到过,眼界非常狭窄,对于城市的理解也许还非常肤浅,因此本课要通过大量的图片或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古今中外部分城市的魅力。通过图片的欣赏,初步认识城市风貌特色。通过微观和宏观等不同视角,赏析城市风貌。感受都市风貌,品味城市建筑艺

    18、术之美,拓宽视野,提升对城市的向往之情。感受不同的城市风貌。理解不同城市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多媒体。收集的图片资料。一、 导入:你曾经到过什么城市?描述一下那里的风光。你心目中的城市是什么样的?二、 新课讲授:1、城市的概念根据字典记录,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确城市的概念。2、古老城市1) 、欣赏图片:清明上河图(或展示其复制卷)据考古发掘证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有城市。欣赏清明上河图,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通过对图画的简略分析,感受中国古代城市的繁华与浓厚的民俗民风。木架结

    19、构建筑、水壕、城墙等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象征。2) 、展示西安、南京、平遥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图片。补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图片,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只作简要欣赏和讲解,不用太过详细。3) 、观赏视频:帕特农神庙通过欣赏帕特农神庙的视频资料,更直观地了解其全景及历史,感受人类古代文明的伟大。4) 、展示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及罗马斗兽场的图片。通过欣赏古老城市中的古老建筑,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3、现代城市1) 、欣赏上海城市全貌及纽约城市全貌图片,感受城市气息。上海及纽约等大都市都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高楼林立等特点,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生活的进一步认识,形成了越来越人性

    20、化的现代都市,现代化建筑也成为它的典型标志。2) 、欣赏北京风景图片。北京既是东方文明古都,又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她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更拥有世界顶尖的现代化设施,既有古典风韵,又具时尚气息。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更是高科技的现代建筑。通过图片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我国首都的了解,加深爱国之情。三、 旅游小贴士在教师列出的城市名称中选择,最想去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教师再点击收集的图片资料,与同学们共同感受旅游的乐趣。列举出中国的几个城市:香港、大连、苏州、凤凰古城等,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向往的城市,并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与大家共享,教师再展示图片,并稍作讲解。本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可

    21、适当做些筛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气氛,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感受。走进特色街区街区对于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只是他们对此的认识不够全面。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街区切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街区的概念。再通过欣赏中西著名图片,了解其组成要素,并应用到家乡街区的建设中 。初步了解街区的文化特色及组成要素。学生通过欣赏和讨论,发挥想象力,为家乡绘制美好蓝图。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独特的街区的魅力,为自己家乡的街区建设作贡献。特色街区的组成要素。利用组成要素为家乡的街区出谋划策。多媒体课件。教科书。一 、导入:1、问题导入。问题:请学生谈一谈在家乡自己经常去逛的街区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从学生身边的街区入手,明确街区与人们生

    22、活的距离。二、新课讲授:1、分别播放朱家角、青浦桥梓湾的DV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挖掘本地资源,从朱家角的古典特色街区走到青浦桥梓湾的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街区,感受不同风格街区的独特魅力。2、街区的组成要素:建筑 、绿化、 商家 、雕塑等欣赏图片增强认识:上海新天地一角、北京天安门广场、法国蒙马特高地艺术街区、美国唐人街。欣赏中外著名街区图片,增强对街区的认识。三、讨论我们家乡的街区现状如何?如何利用街区的组成要素把家乡的街区建设的更好?把街区知识与身边环境合理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结。四、 拓展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绘画日记”。提

    23、醒学生可以运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本课主要以欣赏、感受与讨论为主,不设置操作环节,可将“绘画日记”作为课后拓展。街区剪影街区电话亭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的城市公共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

    24、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电话在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邮电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中。加上连年战乱,通信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战争需

    25、要和企图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改造和扩建了电信网络体系,他们利用当时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和政治制度的腐败,通过在技术、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的通信事业进行控制。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美术第一学期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