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09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329585       资源大小:44.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09Word下载.docx

    1、4.下列选项中,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有南到北的顺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春小麦、冬小麦、甜菜D.土壤:沼泽土、黑土、黑钙土、【解析】 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400)、中温带(积温16003400)、寒温带(积温1600;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农作物南部可种植冬小麦;土壤分布不具有规律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据此回答。 5.下列关

    2、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解析】 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气候可种植喜凉作物。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与周边国家相比,

    3、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解析】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 C7.关于东北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由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构成的肥沃土壤B.荒地多,但可利用的后备耕地不多C.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是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针叶林D.是全国最大的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长白山东侧和小兴安岭山地【解析】 东北区

    4、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分布有大面积的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和以落叶松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是我国的第一大林区,发育有较肥沃的黑土、黑钙土,地广人稀,宜农宜林,荒地较多。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下列89题。8.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解析】 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到北种

    5、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增多。9.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B卷(能力提升)(说明: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读中国某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完成1-2题。1影响图中A地与B地等温

    6、差线凸出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解析】 A处的等温差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区的年温差小于同纬度的两侧地区,依据地图信息可知,A地区为大兴安岭,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2图中A、B、C、D四地综合整治措施正确的是:AA处以营林为主,加强林业综合开发利用BB处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CC处防治土地荒漠化DD处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解析】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区营林为主,且要加强林业综合开发利用,草原区要合理放牧,防治土地荒漠化;沼泽地区要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平原地区,以农耕为主,但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要注意秸秆还田,提高

    7、土壤肥力。题中A为山区,B为松嫩平原;C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D为温带草原。故A正确。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3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灌溉用水量自1996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解析】 读图可知,东北三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在1996年之前增长比较缓慢,自1996年以后,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农

    8、田灌溉用水量在1998年以呈增长的趋势,但自1996年以后,则呈减少的趋势。故选A。4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南部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解析】 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8%,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4.01%,因此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资源则相对短缺;东北三省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东部为湿润区,西部则为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三省的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而东北平原地处东北的中部。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

    9、重。回答56题。5关于我国农业发展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B土地资源总量和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干旱地区面积较小,旱涝灾害多D水资源总量和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解析】 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我国土地资源的后备资源不足、干旱、洪涝灾害面积广,频度大。6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从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到停止围垦,并逐步实行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和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利于收集沼气建立新能源基地 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

    10、次生盐碱化A B C D【解析】 东北退耕还湿,是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调查蓄径流)从改善生态环境。读下表关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78题。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310.210.100.020.07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4.9165.8725.0877.0446.2076.1754.8857.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长江三角洲低的原因主要有: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丰富 农业投入不足 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粗放经营 土壤差异 生产习惯差异A. B. C. D.【解析】 东北地区与

    11、长江三角洲相比,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短,经验不如长江三角洲丰富;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更高,土壤肥沃。8.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投入不足 土壤条件较差A. B. C. D.【解析】 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商品率低主要是由于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较少;水网稠密,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提高粮食生产商品率。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9. 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 D植被破坏严重,水土

    12、流失严重【解析】 从图示经纬度可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本区是我国主要红壤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粘度大而贫瘠,这是导致该地区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10.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发展“立体农业” 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一一苹果【解析】 甲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在适当的地形区安排相应的生物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发展。11.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

    13、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避免环境污染 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 B。 C D.【解析】 对于城郊来讲,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既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又为城市人群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加强城乡联系,同时还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综合题(共45分)12.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5分)(1)该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2分)(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3)据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14、推断该区域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特点: ;成因: 。(6分)(4)图中P地的年较差大约是 ,与附近同纬度地区相比,其年较差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1)气温年变化幅度由低纬(南)向高纬(北)增大(2)黑龙江北部(3)特点:冬季寒冷,南北温差较大;夏李温暖,普遍高温。 成因:冬季大阳直射南半球,该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由北向南递增,北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区太阳高度较冬季大,纬度高的地区日照时间较长,南北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相差较小。(4)39C左右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P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 其原因是该处地势较高(大兴安岭)。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5、(16分)材料一:大豆是喜温作物。大豆最适生长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0一25。大豆各个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差异很大。播种到出苗时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5%。出苗到开花,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30%,开花至鼓粒阶段,需水最多,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关健时期,大豆鼓粒至完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20%。材料二:图13为美国大豆产区分布和生长周期图材料三:豆粕是用大豆榨取豆油后留下的残渣,主要用来作饲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豆粕生产大国通常也是大豆的重要产区。材料四: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

    16、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材料五:表二为“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客观评价美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 (2)结合材料三,简述生物柴油、甘蔗酒精等生物能源的优点:。 (3) 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3分) (4)某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将“东北大豆的出路”研究性学习成果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解析】 通过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就可分析美国大豆生长的区位条件,此题要注意回答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通过比较东北

    17、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分析美国大豆生产的优势和东北大豆榨油的劣势。并提出东北发展大事生产的可持续之路,即从基地建设,农业技术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等方面提供建议。(1)有利条件:温带人陆性气候为主,种植期和开花期主要在夏季,此时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有利于大豆生长; 不利条件:大豆生长期间的旱涝灾害,收割期间的寒潮、霜冻灾害,会导致大豆减产(2)可再生、清洁无污染(3)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加工成本高(4)建立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

    18、附加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2007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疯涨的粮价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了抗议和骚乱。材料二 随着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宣布,粮食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可以超过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到2008年,我国已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增产。材料三 我国四种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图。(1)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我国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增产对世界粮食安全有何意义?(3)材料三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 【答案】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气候变化、能源价格上涨以及生物燃料生产扩大等。(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巨大。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增产,可以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利于稳定国际粮价,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3)高温多雨 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区域农业发展同步检测参考答案15 A D B A B 69 C A D D15 B A A C A 611 B C C A B D12(15分)13. (16分)14. (14分)(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气候变化、能源价格上涨以及生物燃料生产扩大等。高考试题库


    注意事项

    本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09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