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8308084       资源大小:28.8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

    1、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8.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9.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 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 的英雄之悲。【徐汇区】(二)阅读下面两篇作品

    2、,完成第6-9题。(12分)【甲】赤壁【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乙】 文选自史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借“戟”引发咏叹,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B.【乙】文中曹刿担心当权者缺乏深谋远

    3、虑,故主动献策。C.上述作品中“周郎”、“鲁庄公”都因目光短浅受到批判。D.两位作者都是通过叙写著名的历史事件,表达爱国情怀。9.两篇作品都涉及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甲】诗中,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条件是 ,【乙】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能取胜的重要条件是 。【松江区】(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乙】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4、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甲诗的作者是_(人名),乙文选自孟子,初中阶段出自该著作的课文还有_(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8.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2 分)A甲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是指三国时期。B乙文是一篇议论文,第段紧扣“地利”进行阐述。C甲诗与乙文都认为“天时”能在战争中发挥其作用。D甲诗由“折戟”因小见大,乙文以对比来凸显观点。9. 甲诗中的“_”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_;乙文认为,要统一天

    5、下,最重要的是_。(5分)【虹口区】(二)阅读下面两篇作品,完成6-9题(1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爱莲说(节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乙】文划线句中的“陶”即为【甲】诗的作者 (朝代) (人名)。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下列选项理解不

    6、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居住在偏僻之地就能心存高远”。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C.【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美好情意。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9.【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作者 这一共同的人生态度,但【甲】诗作者对 的向往和热爱并不是【乙】文作者的人生追求。【宝山区】(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9题。【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按照年代顺序,两文的作者依次是_、_。(人名)(2分)_8.下列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乙】文中加点的“与”都是“共同,一起”的意思。B.【甲】文中的四字句和【乙】文中的长句、短句都有音韵的美感。C.【甲】文写景有高低的变化,【乙】文写景则有动静、远近的变化。D.【甲】文先发表感慨再写景议论,【乙】文先叙事写景再抒情议

    8、论。9.【甲】文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_之情;【乙】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_之情。【青浦区】(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69题(12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乙文选自

    9、儒家经典 。8.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巧用典故,增强了文章说服力。B.甲乙两文的标题都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C.甲乙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9.甲文通过写“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围绕着 的关系,论述了“ ”的观点。【普陀区】(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

    10、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11、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甲】诗作者是唐朝诗人 ,【乙】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甲】诗以 为叙事线索,【乙】文以 为叙事线索。9.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体现卖炭翁对艰辛生活充满绝望。 B.【乙】文描绘桃花源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C.

    12、 两文开篇首句都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D. 两文都以环境描写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现实。【闵行区】(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甲】石壕吏【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6.甲诗的作者是_,乙文选自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论证了一家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B.乙文叙述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C.从写作意图看,甲诗和乙文都提示人们,将思考聚焦于战争中的

    13、“人”。D.在写法上,甲诗将“翁”与“妪”对比,乙文将“得道”与“失道”对比。9.甲诗表达了作者 _的感情。乙文体现了作者_的政治主张。【静安区】(二)阅读以下古诗词,完成69题(12分)甲破阵子乙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甲词题目中“壮词”的意思是;乙诗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7.甲词中“天下事”指乙诗中“干戈”指。8.下列对诗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从报国无门、借酒浇愁落笔;乙诗从回顾平生、追忆战斗生涯写起。B.甲词中“八百里”指军营辽阔;乙诗中“风飘絮”形容大

    14、宋即将覆灭。C.甲词上阙主要写将士驰骋杀敌;乙诗中间两联主要写个人官场失意的惨状。D.甲词乙诗都抒发了精忠报国之志,作者的情绪都由慷慨激昂转向低沉压抑。9.甲词最末一句抒发作者的悲愤;乙诗尾联抒发作者的气节。【金山区】(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砥,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15、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甲乙两文都属于“记”,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乙文作者的诗歌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8.甲文主要写 以及潭中游鱼;乙文主要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是以游踪为行文线索来叙写内容。B.甲乙两文所写地点都是偏僻且无人问津之处。C.甲乙两文都借现实生活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D.甲乙两文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嘉定区】(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

    16、9题(12分)【甲】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6.【甲】诗的作者是庄子是家学派代表人物。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下列对两篇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

    17、项是(A.【甲】诗描写诗人送别故乡亲友的情景;【乙】文描绘鲲鹏展翅的壮丽图景。B.【甲】诗和【乙】文都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辽阔高远的景象。C.【甲】诗写出了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及对未来的憧憬,诗歌风格雄奇瑰丽。D.【乙】文作者通过大鹏与野马、尘埃的对比,突出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徙于南冥。9.【甲】诗和【乙】文都出现了“水”这个意象。【甲】诗尾联描绘了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乙】文借鲲鹏击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黄浦区】(二)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破阵子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18、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6.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8.下列对甲 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19、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9.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认为会是哪一句?简述理由。【奉贤区】(二)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第69题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怀。【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6.甲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代哲学家_。(3分)_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

    20、适心境。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岀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4 分)【崇明区】(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69题。【甲】过零丁洋【乙】鱼我所欲也(节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21、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甲诗作者是 (人名),乙文选自“四书”之一的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甲诗中作者的“”,就是乙文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的“”。9下列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作者飘忽不定的行踪。 B“呼尔而与”“蹴尔而与”写施与者很讲究礼仪。 C甲诗乙文都追忆了作者难忘的人生经历。 D甲诗乙文都表明了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浦东区】(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11题(24分)材料一 过零丁洋文天祥材料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22、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材料三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尽以家赀为军费。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注释】对策: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江万里:南宋末年爱国丞相。愀(qio)然:神色改变的样子,这里指神情严肃。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赀:通“资”,钱财,财物。6. 文学常识填空。(1)材料一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 代的政治家、文学家。(2)材料二选自 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出自这本书的作品还有 。7. 解释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1)年二十举进士 举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