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261550       资源大小:429.0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1、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岩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读图,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丁为变质岩或沉积岩。6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C)Aa Bb Cd或c Da或b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d或c。(xx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下图为部分板块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D)8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D)Cc Dd【解析】第7题,图中d板块是南极洲板块,其周围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在段板块界线中,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都是生长边界,

    2、D项对。A、B、C项错。第8题,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结合前面分析,图中d是南极洲板块,a是非洲板块,b是印度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与此相关的板块是d南极洲板块,D项对。(xx山东烟台高一期末)读“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9关于图中岩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Aaa BaC D10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A如果P处河流为平直河道,则河流自南向北流B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为凹岸C该地区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岩层DP处河谷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无关【解析】第9题,沉积岩早于形成,侵入岩形成时代最晚。第10题,如果P处河

    3、流为平直河道,北半球应右岩侵蚀,左岸堆积,河流应自南向北流。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堆积,应为凸岸。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读图完成1112题。11有关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A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没有关系B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没有关系;褶皱形成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C褶皱形成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貌,在地貌重压之下产生了地质构造D褶皱形成后,在断裂作用下产生地质构造,并形成了断层陡坡,在陡坡坡下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了地貌【解析】断层切断了向斜,因而的形成早于;断层形成后,断层右侧岩块相对上

    4、升,图示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并顺着地势形成了一条河流。在断层陡坡的坡下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冲积扇。12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地貌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不可能是(D)A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a B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河流入海水量减少aa D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解析】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只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入海泥沙增多。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14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A)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

    5、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解析】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应该先出现褶皱,然后岩浆喷涌,后来出现断层,最后又发生沉积。第14题,褶皱顶部岩石破碎,又因断层存在,可以建采石厂;因地基存在断层,不能修建铁路和隧道等。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516题。15单元地貌是(C)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死火山16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解析】第15题,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第16题,单元岩层背斜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

    6、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xx四川遂宁期末)下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1718题。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侵蚀作用最强D甲、乙、丙三地中,乙地堆积作用最强【解析】A项,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故正确。B项,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物体运动惯性、河道的形状有关,故不符合题意。C项,甲乙丙三处中,乙处侵蚀作用最强,故不符合题意。D项,甲乙丙三处中,甲处堆积作用最强,故不符合题意。18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C)河道弯曲,水流不

    7、畅修建大坝,泥沙淤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壳断裂,局部抬升A B C D【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增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调查了我国东部某河流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920题。19图甲中AB段河流(A)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20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河床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D)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解析】第

    8、19题,由图丙可以看出,B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比A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平缓,两水文站之间有湖泊,湖泊对河流干流有调节作用,因此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的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20题,图甲中EF处河道弯曲,E岸侵蚀严重,F岸堆积,图乙中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示区域地势(B)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22宝

    9、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D)【解析】第21题,根据河流上游支流状态判断出西北侧为河流上游,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第22题,由材料可知,埋藏地点在瀑布的右岸,只能是和中的某点,又根据比例尺算出1 108米相当于图上距离的1108厘米,可量出点符合要求。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23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A峡谷 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 D沙丘24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B)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25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D

    10、)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解析】第23题,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多形成峡谷。第24题,沿海地区、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第25题,读图可知,清代中期以来,开垦者开始从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带沿河谷上游向丘陵区、山地区转移,在山间河谷地带形成聚落。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26(xx浙

    11、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左图为岩浆岩形成过程示意图。材料二右图1为某家庭装修用的岩浆岩地板板材照片;图2为安徽黄山岩浆岩景观图。(1)图中甲箭头表示的是_岩浆上升(冷却凝固)_;乙箭头表示的是_重熔再生_。(2)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的角度,说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差异。_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_。(3)右图板材属于_侵入岩_(侵入岩或喷出岩),判断理由是_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_。(4)列举常见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各1例。_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_(5)图2景观

    12、的形成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有_侵蚀作用_和_风化作用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箭头表示岩浆变成岩浆岩,因此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第(2)题,侵入岩和喷出岩都是岩浆岩,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第(3)题,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属于侵入岩。第(4)题,侵入岩和喷出岩都是岩浆岩,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属于喷出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27(xx广西钦州高新区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_环节:地表径流;

    13、成因:、处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_(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_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年较差增大。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

    14、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_甲处。原因: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_地为海啸;地为滑坡、泥石流。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河流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为河口三角洲中,为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由此可知,水循环尤其是地表径流会塑造地表形态。第(2)题,图中、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将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由于植被减少,蒸腾作用减弱,降水也会减少,气候将变得干旱,气温日、年较差均增大。

    15、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3)题,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容易在此汇集。第(4)题,地位于沿海,地震易引发为海啸,地位于高山地区,坡度陡,地震易引发为滑坡、泥石流。28(xx山西太原市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出甲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名称,并简述其成因。_背斜。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该处岩石受到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2)说出乙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名称,并简述其构造地貌的成因。_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3)若该地区计划在丙处修建水库,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不可行。丙地位于断层线

    16、上,地壳不稳定,修建水库易发生渗漏现象,应避开此地。【解析】第(1)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甲地岩层走向是向上拱起的,可以判断是褶皱的背斜部位。第(2)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乙地岩层走向是向下凹陷的,可以判断是褶皱的向斜部位,又由于向斜部位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通过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山岭。第(3)题,考查内力作用地质构造,根据丙地岩层断裂,可以判断此地为断层,断层部位岩层破碎,水库易渗漏,且该地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29(xx广西钦州市高新区期末)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

    17、、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背斜_,理由是_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_。(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_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山谷_,凉水河的流向是_自东向西_。(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_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

    18、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弯曲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30(xx广西钦州高新区月考)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背斜_,判断依据是_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外力侵蚀(溶蚀)作用_。(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喀斯特地貌_。(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_不可能。乙处为沉积岩,矿产为外力作用形成;而丙处为

    19、花岗岩,矿产为岩浆冷却形成,它们的成因不同,矿产也不可能一样。(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_A_。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_在B处修水库不仅淹没的范围大,而且淹没了较大的村镇甲;B库区为喀斯特地形区,地质不稳;坝址附近为陡崖,地质条件不稳。(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_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6)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_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以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

    20、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影响等知识。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为一盆地(谷地)地形。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丁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本章能力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2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21、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解析: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答案:1.C2.B某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结合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4位于断层线上的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

    22、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及新老关系可知,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背斜顶部适宜储气,故在a处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利于储水,在此地开采易发生透水事故。丁处为断层,岩石破碎,易被风化和侵蚀,形成沟谷和河流。3.A4.B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56题。5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6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第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6题,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

    23、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5.B6.D读冀东南堡油田示意图,回答78题。7冀东南堡油田所处的地质构造可能与下图中的_相同()A甲 B乙8冀东南堡油田位于_上()A大陆坡 B大洋盆地C沿海滩涂 D浅海大陆架第7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甲处为背斜,乙处为向斜,丙为火山,丁为断层。第8题,海底石油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域。7.A8.D读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回答910题。9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A岩浆岩 B沉积岩C变质岩 D喷出岩10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

    24、是()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第9题,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第10题,由图示可知,该河谷中间岩层相对两侧下降,是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的。9.B10.C以“祝福祖国,共享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于2009年9月19日9月27日、10月8日10月15日在山东省17个城市进行。结合火炬传递路线图,回答1112题。11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其形成最可能与哪一地质构造有关()A向斜 B背斜C断层 D火山12火炬在山东省境内

    25、传递过程中,可以看到的地貌景观是()第11题,泰山是典型的断块山,由断层构造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来。第12题,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四幅景观图中只有A项会出现在山东境内。11.C12.A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遵循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1314题。1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表形态塑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背斜成谷 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 D向斜成山14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第13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出该地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图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根据高低规律可以判断该地为山地地形。第14题,背斜是典型的褶皱构造,褶皱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13.C14.A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6若图中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第15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及新老关系,可判断甲是背斜、乙是向斜、丙是地堑,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上覆沙丘,说明该地水资源缺乏,且易受风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