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8247478       资源大小:645.95KB        全文页数:1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格式.docx

    1、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湖北省是我国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定了4个目标: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以培育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食品和纺织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现代制造、网络通信、纺织、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和航空服务等行业将会有大的发展。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

    2、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百亿产业”,分别是光通信、移动通信、半导体、消费电子、激光、创意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逐渐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制造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近年来,以富士康、中芯国际、美国IBM等为代表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落户“武汉中国光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近50家。这些企业入驻后,每年带来人才需求(指“十一五”期间)年均2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高技能人才。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院实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产业依托,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3、,也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多年来,学院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和学院所在区域的产业特征,利用校企相依、产学相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职业院校专业布局适应面广的优势,灵活调整和设置光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目前,学院已开设专业57个,有国家精品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已经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4、学院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的合作机制,根据东湖开发区及光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华中数控、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武汉联合药业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学院已为周边企业培养4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开发区及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建筑、旅游等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己累计为省内外培训职教师资2000余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均10000人次以上。(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学院成立了继续教育管理处、校企合作管理处

    5、等机构,大力推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建立起了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为葛洲坝集团、平顶山煤矿、海南三亚机场、深圳热工仪表等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001年,以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标志,正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在一系列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目前全院14个系有20多个专业实行了“订单式”培养。2005年,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牵头,联合

    6、全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和湖北旅游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为产学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课程改革方面坚持做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结合。按照“一教双证”的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大力推进“综合课程”与“双证课程”的开发。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索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主体,开发了一批体现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思路,实施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

    7、实习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较有代表性的有产品教学、单元教学、工作室教学、顶岗实习教学、项目教学等。(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原则,努力推进真实生产和仿真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网络。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光电子技术中心等37个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含162个实验实训室);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包括富士康、华为、海尔等行业领先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180多个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并与海尔集团等企业共建了“海

    8、尔培训中心、华中数控培训中心、激光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等共享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六)“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注重“双师”素质的培养与“双师”结构的优化。包括积极从企业引进人才,输送骨干教师到企业培训,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派遣40余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学习、培训和讲学。自2000年以来,学院新增专任教师近400人,其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110余人;获得硕(博)士学位的教师250余人;企业兼职教师达到2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逐年提高。基

    9、本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院于2003年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三级管理与三级督导相结合、教学实施与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相融合,将学院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融合,将学院常规工作检查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相融合,将学院日常教学督导机构与ISO9000贯标管理机构相融合。三、建设内容(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

    10、度融合。1校企合作总体目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学院所处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乃至武汉市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完善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打造中央财政支持的5个、地方财政支持的3个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通过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内涵建设中突出存在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11、建设;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建设等问题。2推进校企合作具体内容(1)专业建设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纺织技术、光电子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由地方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3个重点专业。其中,数控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两个专业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二年制改革的典范;其余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六个专业,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以紧密而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形成内联度、共享度高,适应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要的特

    12、色专业群;整合专业建设成果,形成8个专业包。以此为基础,带动学院整体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2)课程设置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的长效机制,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2门,其中,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27门、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10门(力争有3门左右能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开发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64门。新编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特色的教材100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2部。(3)培养计划依托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创新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工作任务导向、教学实训生产一体

    13、化的1+1(学校1年+企业1年)”模式,适应生物制药行业生产特征的“短时制与全程式结合”模式,“全订单全过程”模式等。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达100,其中“订单式”和“工学交替式(含半工半读)”的培养规模达到办学规模的60%左右,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达到100%。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要求,使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以及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等作为常规培养模式及教学环节的专业达到100%。将勤工俭学和生产性实习实训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与专业学习相一致的顶岗实习制度。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形成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4)师资建设根据

    14、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专业带头人31人;引进骨干教师6人,培养骨干教师70人;选派146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达到80%以上;长期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98人,使专业教师队伍中来自于企业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保证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5)研发课题新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等9个研究所,使学院研究所达到12个,为教师搭建科研及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技术开发与服务提供理论和条件支撑。建设期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不少于25600人次(含2007年完成的100

    15、20人次),其中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不少于11110人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包括纵向、横向科技课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应用方面的培训,带有研制性质的技术攻关等),年均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经费到款额450万元。(6)实训基地通过建设,建成一批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新建34个实训室,改造升级36个实训室,使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等8个实训中心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带动学院其它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84个,使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总量的80。为配合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新建一栋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

    16、第二工业实训中心。3选择重点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将在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纺织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空中乘务等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重点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详细建设方案见 附件一。(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号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多种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

    17、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

    18、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教育发展。2加大对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力度的意义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摆上更高的战略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实现高技能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我院积极响应了国家大力发展高技能人才教

    19、育的号召开展帮扶当地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此项目的成功不但体现了我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院校的风范,同时有助于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作用,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我院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更利于我院的长远发展。3牢固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湖北省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与发展情况,结合中部地区、湖北省和武汉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

    20、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步确立了学院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定位。4社会服务积极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示范作用开始显现。(1)广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学院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管理、建筑、旅游等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培养中级人才职教师资(即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并积极参与扶持相关中职学校的教师转岗培训,加大对湖北省设计工业学校、罗田理工中专等省内学校对口专业培训(附件一),累计培训职教师资3000余人次,各类职业

    21、技能培养与鉴定年均10000人次以上。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根据中法政府协议,学院“中法湖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聘请法国工程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举办了三期职业教师培训班,为来自全省44所职业院校的教师以及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职工进行了培训。(2)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中国光谷”的中心,周边高新技术企业林立,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占地理和教学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社会弱势群体的再就业培训。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建设院校,积极发挥学科技术优势,先后进行再就业阳光工程的培训,主要针对社会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从计算机基础到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学院与中铁

    22、十一局,竹叶山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等大型企业长期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并先后承担并完成了神龙汽车公司“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等2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与海尔集团合作在学校设立了“海尔电子培训中心”。学院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先后开发出限电器、调频教学电台、微放管自动测试台等十多种新型实用产品,其中多项获国家专利,“通信设备过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多路多参数自动测试分选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学院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是近几年来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3)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扩大社会和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

    23、。菜单式培训。在职业培训中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企业对职业岗位上知识和技能的菜单式要求,按点菜的方式,配置出灵活多样、实践性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培训教学计划。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全日制教学。2004年,应竹叶山集团人才资源部对部分员工实施“物业管理”岗前培训的要求,经双方初步协商后,我院拟制“物业管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对培训学员采用脱产方式进行全日制学习。学员应按学院要求在学习培训期内住校学习(住宿安排待进一步落实),学院对学员将按全日制普通学员的管理方式,严格进行学习考勤和生活管

    24、理。培训师资以现场的管理师和工程师及实训指导教师为主,学员以实习、实训操作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 弹性学制。开展学分制弹性学制培训试点工作,为在职职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在职职工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弹性学习时间,接受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和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学员在2-5年内达到规定学分后,经过技能鉴定和毕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书。学分制。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双证沟通”,建立与各种工学结合方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以利于学员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支持学员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因材施教,满足学员多

    25、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强化时间教学环节,吸收企业参与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坚持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改革学员学业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评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基础工作,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5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的计划(1)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全面启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完成全部实验实训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完成新建27个、改扩建24个实习实训室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7个。(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重点专业为主,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5人,引

    26、进和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30人。选送32名教师到国内外一流技术大学进修,选派39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65人左右。(3)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自主开发和购买优质教学资源相结合方式,完成7个重点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开发专业教学包4个、课程包19个、网络课程22门。完成数字化图书资源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采购工作,完成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建设的采购招标及主要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并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4)社会辐射与服务能力建设:开发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职教师资培训包,完成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培训每年不少于500人次。校企合作培养

    27、企业职工每年不少于2000人次。培养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不低于1000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不少于10000人次。派出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面向社会和企业在职职工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高培训,每年2000人次。继续做好与省内和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交流与支援工作,至少再与省内1所高职、西部地区1所高职开展对口交流与支援,培训中西部院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300人次,全面发挥示范性建设院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向国外宣传我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全省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境

    28、外就业培训与交流300人次左右。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详见附件二。(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1积极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或一门课程、一个实践环节单独操练的做法,强调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院拟在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两个专业中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若干项目之中。“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方案详见 附件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29、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方案详见 附件四。2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适应改革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只有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1)明确“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我院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按照新形式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

    30、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具体的建设思路为:一是重视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将“双师”素质的提高与“双师”结构的优化并举,特别注意强化专业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二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批在行业和企业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技术专家;三是以产学合作为桥梁,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讲授的机制;四是以教育部正在推进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国家和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五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建设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使我院“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典范。近两年的具体目标为: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近30人;引进培养骨干教师60余人;每年选派70


    注意事项

    本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