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823248       资源大小:59.13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水利部办公厅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办规计2005120号)。4、矫勇副部长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精心组织 编制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05年7月27日。5、水规总院、水科院等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技术大纲 2005年8月。6、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水资源2004316号)7、环保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459号)。8、国家环保局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9、水规总院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2005年10月。10、水规总院全国城市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 2005年10月(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县城及县级以上城市(除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范围之外的所有城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是指向城市提供饮用水水源的水域及其相关的陆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类型的水源地。我省重点城市是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襄樊市、十堰市、荆州市、荆门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州、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等16座20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或省直管市。(四)规划水平年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五)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近期(2010年):基本解决建制市和问题突出的其他城市的集中

    3、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问题。提出新水源建设方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完善的管理保护制度、良好的生态屏障、监测体系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影响水源地安全的区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大幅减少进入水源地水域的泥沙,初步恢复水源涵养能力:水质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功能标准,水量和供水保证率满足供水目标要求。远期(2020年):全面解决所有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重要城市应急水源储备水平显著提高。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全面恢复和保障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城市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4、目标对饮水安全的要求。2、具体阶段目标各城市在饮水安全评价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2020年基本解决城市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长期目标,分别提出“十一五”、2020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具体说明各规划水平年增加供水量、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的供水人口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六)规划原则1、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确保饮水安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要统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制订工程规划方案要立足于水量、水质兼顾,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统筹供水水源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统筹供水发展和污水处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水源污染是城市饮水安全的

    5、最大隐患,要标本兼治、控制河湖点源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城市水系,推进污染水体的修复。要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和监管区,以及大中型湖泊滨湖带保护区和重要湿地保护区建设,有效控制河湖污染。2、节流优先,治污为本“节水减污、中水回用”是贯彻“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解决城市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的重要举措。城市饮水安全规划要与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保护与治污同步。3、因地制宜,着眼未来因地制宜建设水源工程。要根据各市县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水源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

    6、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要依托现有的水源,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综合治理,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对己有水源工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城市,重新建设水源工程;对暂时还能满足用水需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饮用水水量保证率偏低的城市,应扩建水源工程,尤其要考虑改变水源单一的供水结构,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第一阶段全面调查与评价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市县自然地理、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规划协调与衔接,按照轻重缓急、水源类型等分期、分类进行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分步实施安排,优先

    7、解决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问题突出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5、加强法制,有效保护“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完备的法制体系是实现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有效保护的重要保障,各市县要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法规,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活动,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完善体制,强化管理。要着力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供水保障应急的机制,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七)城市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各市县要进一步分析第一阶段所提出的城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的调查和评价成果,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污染源),

    8、评价危害,确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设和综合治理防护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是制定工程规划方案的依据,应着力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收集以往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开展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方案,以及在水源型湖泊、水库汇流区开展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建设已有的规划研究成果;2、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市饮水安全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及其效果评价;3、城市建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有无违规开发,是否还存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城市水体排放的情况;4、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否还存在企业排污口、餐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网箱与围网养鱼、水域岸线无序开发的情况,以及打算如何处置;5、沿江(河)城市港口

    9、码头、市政排污口对饮用水水源是否存在污染隐患;6、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的难点分析;7、现有执法监管能力评价;是否发生过水源污染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八)城市需水量预测复核水源工程规划必须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现有水源地进行功能调整与优化配置,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的城市需水量进行预测。影响城市用水的因素很多,中长期预测很难做到准确。为给水源工程规划提供依据,除要求按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进行城市饮用水需水量预测外,同时对工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和其它用水的需水量进行复核修正。工业用水量按单位产值耗水量乘以相应水平年的增加值计算。单位产

    10、值工业耗水量和工业增加值应收集有关部门的最新成果。生态需水量按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方法复核。其它用水量可按占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之和的百分数计算,例如管网漏水量可按1015计,消防用水可按1%计。 (九)审定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安全涉及人民健康,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水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确定水源地保护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因此,应将第一阶段提出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报请省人民政府进行审定。

    11、在划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区保护区以后,要及时开展水源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进一步明确水源污染防治重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十)制订现有水源地功能调整与优化配置方案本次规划不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城市供水规划,而是要解决城市水源地的安全建设和综合治理,主要是进一步界定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范围,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都会考虑城市供水能力的问题,所以在城市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中供水能力不作为重要内容,而是把水源地安全建设、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涵养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规划。要注重流域与区域各项规划的衔接。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是针对一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不安全的问题怎么安全达

    12、标。对于取水口设置不合理、供水设施不完善的水源地,首先应进行整改;在饮用水与生态用水紧缺的情况下,可考虑分类供水,另辟水源作为工业、农业及景观用水,从而使饮用水水源得到补充。饮用水水源单一的城市,应考虑设置备用水源。对于新建水源要结合各市、县正在开展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的工作,遵循下列原则进行规划:(1)从城市发展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长期供水计划相协调;(2)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超采和合理开采地下水;(3)优水优用、节约用水。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要保障生态用水。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一)基本要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3、工程规划是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椐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发现的问题,按水源地的重要性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工程方案,包括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主要针对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规划中要注重跨行政区的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评价为“不安全”、己经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源地应采取全面的保护和治理措施;评价为“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水源地,根据需要,主要采取隔离防护等基本的保护工程措施。水源地防护工程规划,主要是提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隔离防护的方案。即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14、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水源地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是通过对保护区内现有点源、面源、内源、线源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直接进入保护区的污染源采取分流、截污及入河、入渗控制等工程措施,阻隔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水体。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规划,要按照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根据水源地的具体特点,选择采取生物和生态工程技术,对湖库型水源保护区的湖库周边湿地、环库岸生态和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营造水源地良性生态系统,以达到保护水源地的目的。这是新时期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应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在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建设隔

    15、离防护工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直接进入保护区的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治理,提出排污口封闭、搬迁、分流,面源治理,固体废物清理处置,污染底泥清淤等措施的工程方案。(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污染物控制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单元,结合相应的水功能区划,计算相应的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与纳污能力,并根据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排放量,提出入河削减量、相应的排放削减量以及总量控制方案。具体方法参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并可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部分有关规划成果。(2)地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

    16、离工程(如防护林),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隔离工程原则上应沿着水源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各市县可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和工程类型,填写表21。(三)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1)保护区点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根据水法第三十四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在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活动,禁止对开展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并按照生活饮用水保护区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治理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点源治理、保护区内人口搬迁、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等治理工程

    17、。工业、生活污染点源治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点源以及入河排污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关停,确保水源保护区内没有排污口。提出工业、生活污染源治理的工程方案,明确治理项目类型、所属行政区、行业,估算治理后的废污水削减量及污染物削减量,便于相关部门进行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人口搬迁为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应对位于保护区内的人口进行搬迁,提出搬迁人口数及相应投资。集中式禽畜养殖污染控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九号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畜禽养殖场,对原有养殖业限期搬迁或关闭等有关规定,提出规划水平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厂搬迁或关闭计划。暂时不能搬迁的

    18、要采取防治措施,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对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废水、粪便要集中处理,规模化养殖场清粪方式要由水冲方式改为干检粪方式;畜禽废水不得随意排放或排入渗坑,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畜禽废渣要采取堆肥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工程方案成果填写表22。(2)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面源污染。提出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相应投资等。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填写表23。(3)保护区

    19、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内源污染主要是指水下沉积物的污染释放、水产养殖、流动污染线源等三部分。底泥治理工程对底泥污染严重并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根据底泥污染和影响水质的程度拟定底泥清淤方案,提出清淤的范围及厚度、土方量、主要污染物及超标情况等,填写表24。水产养殖治理工程水产养殖尤其是投施化肥网箱与围网养鱼污染对周围水体的影响较大,水平方向将影响300m500m;在垂直方向,越是深水处、接近底泥的部位,因沉于底泥的残饵、鱼类粪便的二次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浓度越大。因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禁止网箱与围网养鱼。湖泊养珍珠对水质污染也很严重,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制止。规划要提出现状水源保护区

    20、内水产养殖的类型、数量、养殖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并估算禁止网箱与围网养鱼后相应的总磷、总氮污染物的削减量,填写表24。流动污染线源治理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对包括航运、水上娱乐等流动污染线源提出禁止、限制、设备改造等治理措施。(4)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综合整治工程方案成果各市、县在完成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后,填写表25。(四)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于重要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采取隔离防护及综合整治工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还可有针对性地在主要入湖库支流、湖库周边及湖库内建设生态防护工程,通过生物净化作用改善入湖库支流和湖库水质。但应特别注意

    21、生态修复工程中植物措施的运行管理与保障措施,以免对水体水质造成负面影响。1、入湖库支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1)生态滚水堰工程对污染严重且有条件的入湖库支流下游,可建设生态滚水堰工程,形成一定的回水区域,增加水流停留时间,提高水体的含氧量。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滚水堰上游的湿地和滩地营造水生和陆生植物种植区,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水生植物的选择应以土著物种为主,并适应当地条件,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吸收能力,便于管理等。(2)前置库工程对污染严重且有条件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可在支流口建设前置库,一方面可以减缓水流,沉淀泥沙,同时去除颗粒态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前置库良性生态系统,降解和

    22、吸收水体和底泥中的污染物质,蓄浑放清,改善水质。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拦河堰的堰址和堰高,因地制宜布置前置库生物措施,合理选取适应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的生物物种。(3)河岸生态防护工程通过对支流河岸的整治、基底修复,种植适宜的水生、陆生植物,构成绿化隔离带,维护河流良性生态系统,兼顾景观美化。提出各类入湖库支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等,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成果填写表26。2、湖库周边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湖库周边生态破坏较重区域,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物隔离工程建设,在湖库周边建立生态屏障,减少农田径流等面源对湖库水体的污染,减轻波浪的冲刷影响,减缓周边水土流失。对湖库周边的自

    23、然滩地和湿地应选择合适的生物物种进行培育,为水生和两栖生物等提供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成果填写表27。3、湖库内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于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污染、富营养化较重、存在蓝藻爆发等问题的湖库,可在湖库内采取适当的生态防护工程措施,保障水源地供水与生态安全。在取水口附近及其他合适区域布置生态浮床,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物种进行培育,通过吸收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生态浮床宜选择比重小、强度高、耐水性好的材料构成框架,其上种植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在受蓝藻爆发影响较大的取水口,应采取适当的生物除藻技术,或建设人工曝气工程措施减轻蓝藻对供水的影响。湖库生态修复与保护

    24、工程方案成果填写表27。4、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成果各地市州在完成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后,填写表28。(五)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染综合整治工程1、重要地下水水源保护区隔离工程各城市的重要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建设隔离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防止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隔离工程原则上应沿着水源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各地可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污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2、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在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污水灌溉,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严格禁止采用渗坑、渗井等向地下排污;保护区内各

    25、种建筑物施工必须得到卫生防疫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同意才可进行。在准保护区内科学控制污水灌溉用水定额,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1)地表污染综合治理治理地表各类污染源是防止地下水污染、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地下水源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地表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方案。(2)地下水污染治理地下水受到污染后,应根据污染状况、范围、性质和使用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来确定多种适宜可行的治理措施。3、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成果各市、县在完成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后,应填写29。 市(县)重要地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工程方案统计表表21城 市 名 称水源地名称水

    26、源地类型涉及县隔离工程类型1隔离防护面积(km2)投资(万元)填表说明:1、隔离工程类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 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工程方案统计表1表22城市名称水源地名称地类型涉及县工业、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入河排污口关闭工程搬 迁人 口(人)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畜禽数量)投 资(万元)治理工程类型行业废污水削减量(万t)污染源污染物削减量入河排污 口名 称污染物削减量COD (t)氨氮(t)总磷COD 氨氮 (t)1、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工业、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入河排污口关闭工程、人口搬迁和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四部分,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治理工程的类型填表。 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方案统计表1表23城市名称编号工程名称工程类型1、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填写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 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源污染治理工程方案统计表1表24水源地水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