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227041       资源大小:31.4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Word下载.docx

    1、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一)以外资为主体不利于出口的健康发展(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低(三)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不强(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五)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六)国外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策略(一)政府层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培育国际品牌,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政策支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均衡发展(二)企业层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人才战略提升管理水平跨国经营【摘要】:高新

    2、技术产业是当今国家抢占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动权的制高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从而加剧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21世纪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标志之一。本文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探究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我国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的对策。【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问题、对策【

    3、正文】:一、高新技术产品的含义和特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其创新能力不仅极大地推动着国家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更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高新技术产品的含义高新技术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从定量角度出发,以R&D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比重、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使用年限在3年以内的资本份额(即新资本率)等作为指标;另一种则以行业划分为准,凡是在这些产业运用的技术就为高新技术。我国采用了后一种定义方法。高新技术在国际上比较统一公认的惯例是指:以高新科技成果为基础,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高知识密

    4、集度的尖端技术或先导技术,泛指一系列高新技术群。目前,国际上习惯以美国商务部制定的分类为标准,把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产品定义为高新技术产品:1.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属于所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2.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据此确定了十大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设备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武器技术。2006年,我国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修订发布了新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将高新技术产品划分为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

    5、、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等九大技术领域、48个大项共计1601种产品。另外,我国在海关统计上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按技术结构划分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其它技术九个类别的产品。1.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品集聚了当代各门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机器人技术,一个机器人涉及到机械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思维逻辑、人工智能、微型电视摄影技术、光技术、语言分析合成和发送技术等等,可以说集现代各门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成为各门最新知识高度密集的产品。2.高收益性。高新

    6、技术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费用高、垄断性强、初期市场进入障碍多,一般企业难以介入,因而替代品少。所以企业可高定价获得先期的巨额垄断收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后,不仅企业本身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节约各种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增加整个经济的活力。3.高风险性。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高新技术产品是新兴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定型,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高。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比一般企业风险要大的多。4.高竞争性。高新技术产品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目标、技术指标及性能

    7、价格比,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较量、去竞争。只有经受严酷的国际竞争的考验、挑选,才能生长出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美、日、欧为主体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争夺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和支配权。美国1983年提出了耗资高达1万亿美元、几乎包括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对宇宙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持其在21世纪政治与经济在全球的支配地位;90年代中期推出了新的“国家出口战略”, 强调加速全球经济及贸易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创造美国竞争优势,提高美国高新

    8、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00年,美国的高新技术转让占了其外贸出口额的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据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45%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21世纪初在日、欧等技术大国的追赶下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8%,2006年达到19.7%,始终保持其霸主地位。日本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竞争对手。70年代,日本在大力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加强了自主开发,产业结构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80年代,日本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高技术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6年日本提出

    9、了与“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相对应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凸显了其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意图。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提出科技创造立国,从一个技术追赶国转变为科技依靠国。日本走了一条引进、学习、改进、创新到自立的发展道路,开发出许多在国际上抢手的高新技术产品,短短几十年出口额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欧洲面对美国、日本高科技的严重挑战和欧洲市场将被美、日瓜分的严峻形势,欧洲18个国家集团于1985年提出“联合振兴计划”,即著名的“尤里卡计划”。欧洲空间机构1987年正式决定开发载人航天飞机计划。不久又制定了涉及信息、材料、环境、生命、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总体规划。1994年建立以欧盟为核心囊

    10、括全部欧洲国家的“统一的大欧洲经济区”。欧盟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为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各主要成员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德国、英国、法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当今,在电信、航空航天、核电、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欧洲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欧洲高新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1. 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目前,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以发达国家为主,2005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2005年全球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国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份额见下图:如图所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世界份额前15名

    11、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2.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得到高速增长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但比重逐年缩小,近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在国际出口市场所占的份额迅速增长。中国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接近国际市场份额的20%,年均增长38%;新加坡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已经占到世界出口份额的6.7%;韩国2006年IT服务产品出口额增长27.6%,带动软件出口额同比增长13%,达13.4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根据台湾市场情报中心2008年的数据,台湾企业提供了全世界约70%的芯片代

    12、工服务,约92%的笔记本电脑,70%的LCD面板,35%的服务器和34%的数码相机。台湾短短20多年已经在半导体、光电、PC、电子精密制造几大领域成为世界巨人。1. 21世纪初,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9.11”事件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衰退,以美、日、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受到影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度占总产值的额度呈现下降趋势,2006年世界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份额分别为19.7%、12.7%、8.3%、5.9%、5.4%。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滑坡严重,各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普遍呈负增

    13、长。世界产业结构面临重新洗牌及调整。国际主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指标比较 (单位:亿美元)国 家 总产值 增加值 出口额中国(2006) 5266.99 1261.19 2944.27美国(2005) 15011.65 5681.29 2330.8日本(2005) 4180.56 1613.42 1226.8德国(2005) 1627.71 604.22 1375.5英国(2005) 1291.11 456.96 828.41法国(2005) 1518.51 426.77 696.73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2007年)。2.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4、迅速近10年间,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亚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正不断提高。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战后短短30年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0-300年的工业化历程,并使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韩国在近30年的工业化过程当中,高新技术产业成绩显著。目前韩国已是仅次于美国

    15、、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也是继日本、印度之后的亚洲第三大软件大国;印度近10年来经济增长平均超过7%,在全球普遍陷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印度经济经受了世界金融风暴的考验,20082009年度的增长率为6.7%,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增长引擎”。其中最强劲的经济驱动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和软件外包服务,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在2006年总额仅600亿美元左右,而2007年印度的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就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台湾的电子产业已经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集聚效应”独步天下。当今全球消费者手中的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包括各种最新的音乐播放器、智能手

    16、机、游戏机、PC等,都由甘愿匿名的台湾企业设计、研发、组装和出品。台湾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铸造厂、最大的EMS合同制造服务商、最大的笔记本代工商等等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将台湾排在了全球IT产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末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199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0.0亿美元,1998年为202.5亿美元,这阶段以31.7%的高平均增长率增长,但出口规模小。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9年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9年的247亿美元猛增长到2002年的678.6亿美元,年均增

    17、长32.5%,但这阶段进口增长比第一阶段更快,年均增长率为30.6%。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52.7%,逆差逐步缩小,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终于摆脱了长期逆差的局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高达1,613.4亿美元,实现了41.1亿美元的顺差;到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3,478.3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473.0亿美元,从此跨入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国的行列。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近年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93200

    18、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的34.0%的平均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156.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67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增长速度仍达到13.1%,2009年金融危机致全球经济衰退加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受其影响出现明显下降,出口额为3769.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3%,2010年出口克服危机影响止跌回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在我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总体形势良好。如图所示。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国际上贯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I)衡量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它是指一个

    19、国家某类产品的贸易差额与该国该类产品的贸易总额之比。计算公式为:TCI=(Ei-Ii)/(Ei+Ii),其中Ei表示某国i类产品的出口总额,Ii是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i=1,2,3,n。TCI指数为正时表示本国i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TCI指数为负,则表明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额都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从1997到200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一直为负,说明逆差虽然在减少,但进口一直大于出口。2004年则由负转正,达到了0.01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顺差,贸易顺差达41.1亿美元。2005年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0.045,从2

    20、005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支柱产业。至2007年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了0.057,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达1005.3亿美元,表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实质性转变。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但在出口结构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生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是正数,特别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在2007年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了0.563,说明我国在生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21、、航空航天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历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为负数,说明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较弱,还有待进一步形成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型分工,不断融入到这些领域的产业分工之中。4.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体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然以外资企业为主体,2006年出口额247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8.1%。2007年出口额3012.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6.6 %。相比之下,内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规模很小,2006年出口额仅为335.9亿美元,2007年为465.8亿美元。不足外资企业出口额的1/4。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份额最大,2008年其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

    22、重达到67.59%。“十一五”头三年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逐步提升,2008年为7.41%,比2006年提高0.5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表现良好,出口额的比重一路攀升,从1996年的万分之一到2001年的不足百分之一,跃居到2008年的5.16%。5.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方式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2007年出口额高达2968.7亿美元,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5.4%。而加工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贸易又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2008年进料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为71.66%。20

    23、09年所占比重为72.4%。相对加工贸易,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可以被视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产品。2007年我国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391.2亿美元,不到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1/7,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1.2%。“九五”以后,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4.3%一路下降到2003年的7.2%,直至“十五”后期这一比重才有所回升,2007年已上升到“九五”中期的水平。这说明,虽然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实施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24、从企业性质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所占份额较少。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很强,如果外资企业向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图的市场转移时,就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还不多,生产多集中于增值较少的装配环节,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集中和单一,迫使很多企业只能采用降价的方式参与出口竞争,因此产品的附加值率低,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我国国内特殊时期的引资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加快,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

    25、发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这种产业转移的形式决定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特点,再加上我国一度以低廉的土地、能源、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引资,并长期对外资企业实行特殊优惠待遇,使得我国在加工贸易链条当中所获取的价值非常有限。在这样的产品利润分配链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很容易被跨国公司“边缘化”,从而导致在高新技术产业当中从事非高技术工种的局面。长久来看,非常不利于我国“贸易强国”目标的实现。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多年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始终处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的前三位,且市场份额高度集中。2006年中国香港、美国

    26、和欧盟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9.7%。2008年出口到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的高新技术产品总额超过700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75%、23.57%、23.45%。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见,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比较集中,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不强,不利于中国克服突发性政治经济事件中的消极影响。虽然中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以水平型为特征,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资金缺乏,创新不足,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多为模仿型、改进型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少,尤其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品牌。在中国,十大高新技

    27、术产品进出口企业中摩托罗拉、希捷、戴尔等国际性品牌占了相当的比例,中国出口规模较大的手持无线电话机、激光视盘放像机、自动数据处理机、打印机、彩色电视机等终端产品中,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中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只有10%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90%是利用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是中国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应地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型制造企业。如果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只是被动地承担产业转移的结果,被动地任由产业结构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永远只会停留在全球贸易产业链的低端,甚至还有可能损害国家的长期发展。(五)财政

    28、、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有健全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仍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由商务部等10部门共同实施的科技兴贸战略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政策措施激发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必须看到,由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手段有限,支持额度有限,仅依靠政府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在某些基础研究和公共资源领域,政府适当的

    29、投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不断增大,但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而言,除了政府的支持手段外,仍需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投资体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企业的融资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技术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不具备对创新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撑乏力。但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自身包袱过重,而民间和私人的投资机构稀缺,落后于日益增长的民营企业的需求,融资渠道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兴企业的成长。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一些国家加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度,纷纷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产品,这些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认证等设置限制,包括安全、卫生、


    注意事项

    本文(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