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Word格式.docx

    • 资源ID:8201239       资源大小:61.0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Word格式.docx

    1、k-某种污染物下标。5.1.2 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由式(2)计算: Qaki-见5.1.1定义;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Si-第i功能区面积,km2;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104ta-1km-1,计算方法见5.1.3。5.1.3 各类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 由式(4)计算: Aki-见5.1.2定义;Cki-GB 3095等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mn-3;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1,可参照表1所列数据选取。亦可按附录A2方法求取,或经环境大气质量评价和预测研究后确定

    2、。5.1.4 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几何高度低于30m的排气筒排放或无组织排放源)大气污染物年排放总量限值由式(5)计算: Qbk-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Qbki-第i功能区低架源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其计算方法见5.1.5;b-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5.1.5 各功能区低架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按式(6)计算。Qbki=aQaki (6) Qbki-见5.1.4定义;Qaki-见5.1.1定义;a-低架源排放分担率,见表1。表1 我国各地区总量控制系数A,低源分担率a,点源控制系数P值 地区序号 省(市)名 A a P总量控制区 非总量控制区

    3、1 新疆, 西藏,青海 7.0-8.4 0.15 100-150 100-200 2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阴山以北) 5.6-7.0 0.25 120-180 120-240 3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 4.2-5.6 100-180 4 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陕西(秦岭以北),宁夏,甘肃(渭河以北) 3.5-4.9 0.20 5 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海南,台湾,福建,江西 50-100 50-150 6 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渭河以南),陕西(秦岭以南) 2.8-4.2 50-75 7 静风区(年平均风速小于1m/s) 1.4-2.8 40-

    4、80 40-90 5.1.6 总量控制区内点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30m的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率限值由式(7)计算: Qpki-第i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允许排放率限值,th-1; Pki-第i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排放控制系数,th-1m-2 ,计算方法见5.1.7;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计算方法见5.1.11。 5.1.7 点源排放控制系数按式(8)计算:Pki=kikPCki-(8) Pki -见5.1.6定义;ki -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的点源调整系数,计算方法见5.1.8;k -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的点源调整系数,计算方法见5.1.9;Cki -见5.1.3定义,但使用日平均浓度

    5、限值,mgmN-3;P -地理区域性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见表1。5.1.8 各功能区点源调整系数按式(9)计算: ki -见5.1.7定义,若 1则取 =1;Qaki-见5.1.2定义;Qbki-见5.1.4定义;Qmki-第i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中架点源(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30m、小于100m的排气筒)年允许排放的总量,104t;5.1.9 总量控制区点源调整系数按式(10)计算:k=(Qak-Qbk)/(Qmk+Qek) k -见5.1.7定义,若 Qak -见5.1.1定义;Qbk -见5.1.4定义;Qmk -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中架点源(见5.1.8定义)年允许排放的总量,10

    6、4t;Qek -总量控制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高架点源(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100m的排气筒)年允许排放的总量,104t;。5.1.10 实际排放总量超出限值后的削减原则是尽量削减低架源总量Qbk及Qbki,使得k和ki接近或等于1,然后再按5.1.7的方法计算点源排放控制系数Pki。5.1.11 排气筒有效高度 按式(11)计算:He=H+H-(11) H-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240m时取H=240m;H -烟气抬升高度,m。计算公式见式(12)、(17)、(18)和(19)。5.1.11.1 当烟气热释放率Qh大于或等于2100KJ.S-1且烟气温度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5K时,

    7、H使用式(12)计算:H =n0Qhn1Hn2Va-1-(12) T=Ts-Ta-(4) n0-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见表2;n1-烟气热释放率指数,见表2;n2-烟筒高度指数,见表2;Qh-烟气热释放率,kjs-1;H-见5.1.11定义;Pa-大气压力,hPa,取邻近气象站年平均值;Qv-实际排烟率m3T -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K;Ts-烟气出口温度,K;Ta-环境大气温度,K,取排气筒所在市(县)邻近气象台(站)最近5年平均气温;Va-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以排气筒所在市(县)邻近气象台(站)最近5年平均风速,按幂指数关系换算到烟囱出口高度的平均风速。 V1-邻近气象

    8、台(站)Z1高度5年平均风速,ms-1;Z1-相应气象台(站)测风仪所在的高度,m;Z2-烟囱出口处高度(与Z1有相同高度基准),m;m-见表3。表2 n0,n1,n2的选取 Qh/kJs-1 地表状况(平原) n0 n1 n2 Qh21000 农村或城市远郊区 1.427 1/3 2/3 城区及近郊区 1.303 2100Qh000且T35K 0.332 3/5 0.292 2/5 表3 各种稳定度条件下的风廓线幂指数值m ABCDEF城市0.100.150.200.250.30乡村0.075.1.11.2 当1700kjs-1Qh2100 kjs-1时,烟气抬升高度按式(17)计算: H-

    9、见5.1.11定义,m;H1-2(1.5VsD+0.01Qh)/Va-0.048(Qh-1700)/Va,m;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 D-排气筒出口直径,m; Qh-见5.1.11.1定义; Va-见5.1.11.1定义; H2-按式(12)所计算的抬升高度。5.1.11.3 当Qh=1700kjs-1ORT35K时,烟气抬升高度按式(18)计算:H=2D+0.01Qh)/Va -(18) H -见5.1.11定义;Vs -见5.1.11.2定义;D-见5.1.11.2定义;Qh-见5.1.11.1定义;Va-见5.1.11.1定义。5.1.11.4 凡地面以上10m高处年平

    10、均风速Va小于或等于1.5m/s的地区使用式(19)计算抬升高度:-排放源高度以上环境温度垂直变化率,K/m。取值不得小于0.01K/m。5.1.12 点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1h平均)限值按式(20)计算:Cpki=2.78QpkiQv-110-5-(20) Cpki -第i功能区内允许点源烟囱出口处排放的某种大气污染物(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mgQpki-见5.1.6定义;Qv-见5.1.11.1定义,在式(20)中应使用1小时平均值并将单位折算为mN-3s-1。5.2 总量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制定方法 5.2.1 二氧化硫排放率超过14kg/h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30m。5.2.2 二

    11、氧化硫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5.1.1-5.1.5计算,其中 见式(4)使用GB 3095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实施值,取相应等级的年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作目标值。5.2.3 二氧化硫点源排放量限值按5.1.6-5.1.9计算,其中 见式(8)使用FB 3095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相知。5.2.4 采暖期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限值应以式(21)计算:试中: Qwai -第i功能区采暖期二氧化硫允许排放总量,104t;M-采暖期月数;aa-二氧化硫总量季节调整系数,0.6=aa=1.5,并以aa=0.6作为目标值;Qai-第i功能区二氧化硫年允许排放总量,104t。5.2.5 采暖期低架源二氧化硫排放

    12、总量限值应以式(22)计算: Qwbi-第i功能区采暖期低架源二氧化硫允许排放总量;M-见5.2.4定义;ab-二氧化硫低架源季节调整系数,0.6=ab=1.5,并以ab=0.6作为目标值;Qbi-第i功能区二氧化硫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5.3 总量控制区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 5.3.1 氮氧化物排放率超过9kg/h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30m。5.3.2 氮氧化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5.1.1-5.1.5计算,其中Cki见式(4)使用GB 3095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5.3.4 以交通工具为主要氮氧化物排放源的地方,低架源排放分担率Cki可以取为表1举值的2倍。5.4 总量控制区一

    13、氧化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 5.4.1 一氧化碳排放率超过180kg/h的排气筒高度必须超过30m。5.4.2 一氧化碳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按5.1.1-5.1.5计算,其中Cki见式(4)使用GB 3095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的0.4倍。5.4.3 一氧化碳点源排放量限值按5.1.6-5.1.9计算,其中Cki见式(8)使用GB 3095相应的日平均浓度标准限值。5.4.4 以交通工具为主要一氧化碳排放源的地方低架源排放分担率a可以取为表1列举值的2倍。5.5 总量控制区各污染源的设置 5.5.1 在总量控制区按5.1.1-5.1.5所计算的各类允许排放总量限值减去各原有源实际排放总量后若有

    14、足够余额,则可建立相应的新排放源。否则将新源排放两加入原来实际排放总量后按5.1.10原则对各源削减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5.5.2 由于建立热电厂而削减了的其他源的排放量份额,在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下,应划归热电厂使用。这时应该按5.1.7-5.1.9重新计算热电厂所在功能区的值以确定该厂允许排放率。5.5.3 若排气筒处于不同功能区的边界附近,则按下列情况分别采用Pki(见5.1.6). 5.5.3.1 若排气筒距边界在10He范围内,那么计算该排气筒排放量时应采用邻近功能区最小的Pki值。5.5.3.2 若排气筒距边界在25-10He范围内,而排气筒又在Pki较大的功能区内则取于相邻功能区P

    15、ki的平均值作为该排气筒的排放系数;如果排气筒在Pki值较小的功能区则取所在功能区的Pki值。5.5.3.3 若排气筒距边界在25He以远,那么就取排气筒所在功能区的Pki值。5.5.3.4 在(1、2类或2、3类)功能区边界500m以内的低架源排放总量应算入相邻较高类别(1类或2类)的功能区内。5.5.4 各功能区按各点源排气筒实际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行业性质及最佳可行和最佳使用技术分析所确定的允许排放量不得大于5.1.6所计算出的耘锄排放限值。5.6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排气筒应符合以下规定 5.6.1 排气筒出口处烟气速度Vs不得小于按式(23)计算出的风速Vc的1.5倍。-排气筒出口高

    16、度处环境风速的多年平均风速, K-韦伯斜率;- 函数,=1+1/K。5.6.2 工矿企业点源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它所从属建筑物高度的2倍,并且不得直接污染邻近建筑物。5.6.3 若由5.1.11计算出的排气筒几何高度为Ho,在排气筒四周存在居住、工作等需要保护的建筑群,其平均高度为He ,那么排气筒的实际高度应设计为:H=Ho+2/3Hc-(25) 5.7 关于排气筒组的一些规定 5.7.1 若干邻近的排气筒(以下简称排气筒组),其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该组中最大排气筒高度时,则该排气筒组的允许排放量按一个排气筒计算,其高度按式(26)计算: He-排气筒组等效单源有效到度,m;He

    17、i-排气筒组中第i个排气筒的有效高度,m;N-排气筒组中排气筒的个数。5.7.2 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超过该组中最大排气筒高度是,各排气筒在不稳定大气(见附录B1定义)中落地浓度叠加值不得超过由式(27)所计算出的数值C。C=rPki/p-(27) C-各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叠加值的限值;r-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的一次浓度限值与日平均浓度限值比,对二氧化硫为3.3、氮氧化物为1.5、一氧化碳为2.5;Pki-该排气筒组应使用的某种污染物的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见5.1.7定义;P-当地的地理区域性点源控制系数,见5.1.7定义。5.8 非总量控制区污染物排放量限值计算方法 5.

    18、8.1 该区内暂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5.8.2 该区内点源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计算方法及规定同于5.1、5.5、5.6、5.7条中所有有关点源排放的条款,但点源排放控制系数计算式(8)中的调整系数及 均取1,P值在表1中非总量控制区栏中选取。 值则按点源所在功能区或农作物保护区的类别执行GB 3095中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浓度标准或GB 9137规定的相应作物日平均浓度限值标准。6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方法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系指各种非能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6.1 排放各种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大气污染物的排气筒,其高度一般不得低于

    19、15m。如因生产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设置低于15m的排气筒,该排气筒按无组织排放源对待。6.2 单一排气筒(指以其高度为半径的范围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其他排气筒者)允许排放率按式(28)确定。Q=CmRKe-(28) Q-排气筒允许排放率, Cm-标准浓度限值, R-排放系数;Ke-地区性经济技术系数,取值为0.5-1.5。表4 排放系数R 地区序号1)1234567功能区分类一类二类三类排气筒有效高度m153924120121883016324824364029588721426311223350459013565971734516064128192479414172708817626

    20、46699801402804201002003006813620417735453125638486172258218436654158316474106212318注: 1) 地区序号见表1 6.2.1 标准浓度限值 取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任何1次浓度限值(mgmN-3);该标准未规定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取TJ36规定的居住区1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mgmN-3 ),该标准只规定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一般可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但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积累的物质,如苯、汞、铅等,则直接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6.2.2 排放系数R根据排气筒所在地区类别,大气环境质量功

    21、能区类别及排气筒高度,从表4查取。排气筒高度在两档之间时,用内插法确定。6.2.3 处于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排气筒,其排放系数R可按式(29)计算: K-功能区调节系数,按一、二、三类分别取0.17,0.33,0.50;Va-排气口高度上的风速(见5.1.11.1), He-排气筒有效源高,m。用本标准5.1.11所述方法确定。6.3 单一排气筒(定义同6.2条)出口处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按式(30)计算: C-排气筒出口处允许排放浓度限值;Q-见6.2条定义;Qv-排气筒排气率,mh-1。6.4 排气筒组允许排放率确定方法:6.4.1 当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该排气筒组中最高排气筒的高度时,按排气筒组各排气筒最大落地浓度之和不可超过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允许排放率限值,见6.2.1。6.5 在总量控制区凡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大气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按第5章方法确定。表5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m/s卫生防护距离L,mL10001000L2000L2000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1)4007005304703502603802902501900.010.0210.0150.0361.851.791.770.780.


    注意事项

    本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