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讲义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2 诗歌形象的鉴赏Word格式.docx

    • 资源ID:8186674       资源大小:43.6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讲义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2 诗歌形象的鉴赏Word格式.docx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考点对接】结合全词,赏析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答:本词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哪些?词中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全词借古抒怀,为我们呈现出一位英雄暮年,壮心不已,报效祖国但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将军形象。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孙权、刘裕和廉颇,另一类是刘义隆。第一类是建功立业

    2、的英雄形象,词人借此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的渴望。第二类则是失败的形象,借此讽谏主战派不要仓促北伐,否则会落个仓皇北顾的下场。【技巧点拨】人物形象鉴赏的“4大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标题“怀古”就暗示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人形象和借古讽今、借古伤己的情感表达。如后面的注释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时机而痛心。3.抓描写,

    3、分析形象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本词中“凭谁问”三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答题步骤】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大思考角度”,分点概括分析。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意义,主要

    4、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

    5、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圆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

    6、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主要人物形象举例豪放洒脱、傲岸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

    7、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爱恨情长柳永的雨霖铃、李商隐的无题考点二景物形象的鉴赏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

    8、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阴雨、空林、迟来的烟火,农家早炊与田头野餐,水田白鹭飞行,夏木黄鹂鸣啭的山水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风光的喜爱。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景物形象鉴赏“3注意”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

    9、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表感情,明

    10、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

    11、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

    12、,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萧疏凄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考点三

    13、事物形象的鉴赏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要知人论世

    14、,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

    15、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简要分析诗中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

    16、和菊花有着怎样的关系?答案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守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歌形象的鉴赏 (时间:90分钟分值:104分)题组一对点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

    17、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中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人物形象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注】 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

    18、时。分:料想。“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即可。)3.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荷花点点,菱芰点缀,秋风徐来,栏杆生凉,夕阳照篱的初秋荷塘图

    19、。4.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5.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秋夜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20、?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6.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邓剡【注】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 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雁”这一意象的特点: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

    21、瑟的芦花之上。“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7.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注】 篆香,对盘香的喻称。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

    22、目中的梅花精神。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8.事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蚕唐于濆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春蚕明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注】 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蜚:通“飞”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讲义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2 诗歌形象的鉴赏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