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至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183845       资源大小:42.58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至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2观察蜗牛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3蜗牛食性实验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盘子不宜太小。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3、交流实验结果。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5、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

    2、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水的毛细现象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神奇的水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1教师演示染纸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2.探究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升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2、提供实验材料:粉笔、

    3、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3、预测: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4、指导实验方法: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7、两块玻璃片实验: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升的一样高吗?8、实验交流: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3探究水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升1、讨论: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2、观察粉笔内部: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3、出示实验材料: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

    4、细不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4、预测: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样等。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7、实验交流: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4、实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6、整理器材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水的特性探究实验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1、水的表面张力

    5、(可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硬币滴水:1、出示1元硬币: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3、交流实验注意点: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滴、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放回形针: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2、交流实验注意点:开始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放回形针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边实验边观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

    6、表面张力。2、水的压力实验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制作方法: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时封好,这样便于同时撕开。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4、再次预测:抬高瓶子会怎样?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出的角度和远近。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3、水的浮力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楚看到水位的上升。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

    7、放入橡皮泥。小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烧杯里的水位。4、用细线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央,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放入砝码时注意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的中央。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4、水的溶解实验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有什么变化。2、指导实验: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搅拌的方法:用玻璃棒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

    8、溅出或者损坏烧杯。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伤害身体。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3.实验总结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4.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

    9、烧杯里水位上升了。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研究纸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纸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1.比较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

    10、缓用力向两边拉。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比较实验结果。2.观察纸张边缘纤维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3.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2、预测: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

    11、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6、汇报实验结果。4.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一张卡纸(同样大小)。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的),看看那种更容易透光,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等。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对纸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清洗相应的器材,使用过的纸张放进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纸的特点主要有: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

    12、,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3、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观察研究土壤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了解土壤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

    13、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2、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

    14、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4、交流实验现象。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份。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1、观察土壤样品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2.放土1、提供实验器材:过滤器。(工具箱中有)2、在

    15、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的塑料杯中。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4、用小勺轻轻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3.倒水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4.观察比较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沙土渗水性最强,壤

    16、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认识固体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 质量的变化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黄豆、大米、淀粉、天平。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将游标放置于“0”刻度;用左右调节螺旋校准左右平衡;左盘放置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置砝码;5、砝码放置应先小后大,最后调节游标,使两边平衡;6、物品质量应是右盘所有砝码总质量加上游标指示的质量,砝码不要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取用。3、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一次性杯子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4、将它们倒入同一只杯子中混合,将其他两个一次性

    17、杯子重叠在这只杯子下面,用天平时称出总重量。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2. 体积变化1、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大米、淀粉。2、将他们一起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3、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3分离混合物1、可以用工具箱中的两层筛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离操作,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2、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4实验总结比较两组数据,总结出混合后的规律。5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2、把固体放倒水里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教师演示实验1. 调制饱和盐水1、在三个烧杯里

    18、倒上小半杯热水,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2、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2. 制作彩色结晶树枝1、在热水里放入少许绘画颜料,搅拌均匀,对盐水进行着色。2、将着过色的盐水分别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树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3、不能将树枝直接放入烧杯中,应使用小碟子,这样冷却结晶容易依附树枝,而且时间短。(教师演示的可以放在班级中让学生持续观察)4、几天后,让学生把制作的成品带回学校展示、评比。3. 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

    19、净,将待冷却的溶液放置在不易接触的地方。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认识液体3、认识液体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1. 认识液体性质1、每组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水、一杯油、一杯蜂蜜、一杯牛奶,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发现液体共同的特点,填写实验表格。2、观察三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度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3、交流,总结出液体的性质。2. 比较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和流速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调节平衡。2、在烧杯里倒上同样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到已校准的天平上比较。3、在流速比较演示板的凹槽里,滴上几滴牛

    20、奶、蜂蜜、水和食用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示板提起,一定要让液体“自己”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观察、比较哪个流速快。3. 实验总结总结出液体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液体之间又有不同的性质。4. 整理器材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食用油蜂蜜把液体倒进水里4、把液体倒进水里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观察液体沉浮(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演示实验: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

    21、,将食用油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3、学生观察实验。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5、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面。2.探究“鸡尾酒”的调制(学生分组实验)1、出示事先鸡尾酒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怎么调制出来的?2、提供材料:染过色的红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蜂蜜、食用油,分组尝试调制一杯“鸡尾酒”。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液体倾倒的顺序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1、观察将热水倒入冷水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3、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塞,可以用一块小塑

    22、料布遮盖,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4、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5. 实验总结综合以上几个实验,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所发生的现象。6. 整理器材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1.测量质量的变化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2、在右盘多放入100g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

    23、好为100g。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的水。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常误差。2. 测量体积的变化1、用量筒量出100ml水。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量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凹液面,快要接近100ml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至100ml。2、再用量筒量出100ml酒精。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100ml的水。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3、比较总结实验观察比较两

    24、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空气的性质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教师演示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3、刺破其中一只。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4、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空气也有质量。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热空气和冷空气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空气中有什


    注意事项

    本文(三至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