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散文写景咏物类阅读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179251       资源大小:202.3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散文写景咏物类阅读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注:本文写于1982年5月,其时,在文革期间身受迫害的作者一家人刚刚摆脱政治的厄运,又遇上作者小弟身患绝症,焦虑和悲痛一直难以排遣。(1)开头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2、?开篇简洁,单独成段,吸引读者注意;为下文描写紫藤萝打下基础;与结尾呼应。(2)第-段从哪些角度具体描写紫藤萝?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绘色绘形、整体局部、形神兼备。比喻、拟人。(3)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赏析画框语句的妙处。这句话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藤萝花比作帆和笑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花的生命活力,活现了花儿的灵气与神韵,洋溢着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与喜爱。(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说明效果)(4)“我只是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过渡,由对紫藤萝的描写转为抒情。(5)文章描述的紫藤萝有哪些特点?茂盛繁密,充满生命活力(6)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3、”,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深化了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7)联系时代背景与作者际遇,谈谈“紫藤萝瀑布”带给作者哪些感受和联想。紫藤萝鲜活的生命使人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带走了心中关于生与死、手足情的焦虑与悲痛;紫藤萝的命运沉浮正是十几年来作者家庭乃至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个人、家庭、国家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阻挡不住生命长河的前进。遭遇不幸时,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振奋精神,乐观面对新生活。只有每朵花尽情开放,才能汇成花的瀑

    4、布;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才能创造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写景写物类抒情散文特点总结与高考考点分析1.结构思路方面高考选取的文章大多结构清晰、浑然一体,能让考生迅速把握文意。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连接性词语和标志性词语,这样就能迅速把握文意;考试时,可能让你分析开头结尾的妙处、过渡段落的作用等等。练习:勾画出紫藤萝瀑布中体现思路的句子,分析其妙处。2.内容主旨方面这类类散文或绘景,或写物,题材广阔,常常因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能从寻常景观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阅读时,要了解作者“描绘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描写了什么物,表达了怎样的情志?”以本文为例,作者托物言志,从紫

    5、藤萝旺盛的生命力,写到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认识。紫藤萝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虽也遇到过不幸,但终于燃起生命之火。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经历过文革的“我”也加快前行的脚步,使生命之花再次盛开。考试时,可能要求你探究主旨(如“边读边思”中的第7题),要注意文章题目和抒情议论的段落(常在文末),有时候,文末小注也要注意。还可能问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要结合文章回答,表明态度,举例说明。3.表达技巧方面这类散文语言生动形象,深刻含蓄,作者善于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考试时,对生动形象的语句,会让你品

    6、味其所用技巧与表达效果,这就要你熟悉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的作用,学会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作用。对深刻含蓄的语句,可能会让你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内涵或情感,这就要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中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主旨来理解把握。有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来领悟句子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散文的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试从本文中找几个句子表达形象、寓意深刻的句子加以赏析。二、经典考题分析:岳桦(20XX年全国II卷)岳桦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

    7、,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

    8、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

    9、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

    10、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10)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11)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

    11、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有删节)写景写物类抒情散文命题角度与答题技巧分析命题角度一:分析结构,把握思路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3)将自己对岳桦与其

    12、他景物的感觉作对比,突出对岳桦的深刻印象。变式提问:文章标题是岳桦,第二段却写了对长白山其它景物的印象,这似乎与主题不符,是否可以删除?【答案】不可以(1分)。第二段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1分),通过对比突出对岳桦的深刻印象,为文章主旨服务(1分)。2文章主要描写岳桦,为什么7、8两段却写到了白桦?【答案】这是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白桦和岳桦生长位置、外表形态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了岳桦倔强壮烈的品性。【解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为“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说明效果”。3.第3自然段:“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起

    13、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写长白山的其他景物转向了对岳桦的描写。【解析】回答某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一类题目,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要注意本身的内容作用,二要注意与上下文的结构作用,三要注意对思想主题的作用。内容上,对为表达某种意思或情感;结构上,多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等;艺术手法上,多为突出描写主体、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等。【高考备忘】散文结构思路方面常用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等。散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

    14、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特殊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下面几点考虑:1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开头,结构角度可能是引起下文、统领下文、埋下伏笔等;内容方面可能是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等;效果方面可能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制造悬念等。2如果这句话在文章中间,可从结构的角度思考“承上启下”,“由前面的过渡到对的描写或论述”;“由具体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等。单独成段的也可能有强调某种事物或情感的作用。3如果这句话在文章末尾,可从内容、结构角度考虑总结全文、揭示或深化主旨、照应开头。命题角度二:筛选信息,归纳要点4.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

    15、分)(1)它们的生长环境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2)它们的外表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3)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解析】问岳桦与白桦迥然不同的主要理由,就是问他们的区别,“迥然不同“是在第七段出现的,将下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即可得出白桦的特点,再相应找出岳桦相对应的不同即可。概括类的题目在阅读中一般占到5分左右,要力保不失分。概括类题目要找准区域,用原文的话进行概括、梳理、筛选、组织,结合分值分条作答。要学会抓各段的中心句,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命题角度三

    16、:鉴赏语言,分析技巧5.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下面的文段加以赏析。(1)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2)既描写出岳桦树的外形,又摹写出其精神;同时赋予了岳桦树以人的精神品格;(3)表达出作者对岳桦树倔强不屈、顽强抗争性格的赞美之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6.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拟人,比喻,对比。(2)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更突出表现岳桦的内在品质。【解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也应是“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说明效果”,用“运

    17、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的句式。不过本题结合分值,作答时省掉了“具体分析”的环节。【高考备忘】常见艺术技巧分析如下: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三、描写手法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

    18、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3.正面描写: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四、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

    19、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五、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叙散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文章中的记叙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

    20、情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六、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

    21、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七、选材技巧1以小见大,由平凡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2视角独特:即素材本身不新鲜,但审视材料的角度与众不同。3线索贯穿:以为线索,将贯穿起来,思路清晰,材料集中。 命题角度四:理解含义,领悟内涵7.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神秘的力量和意志: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答案】绝地中的桦为了生

    22、存而迸发出的生命能量和生存意志;岳桦为生存艰难挣扎,付出沉重的代价,体现着不屈的意志。8.解释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1)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2)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1)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2)岳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超越了树本身;他们的生命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一种精神载体。【解析】散文语言含蓄蕴藉,有时候,作者用比喻手法;有时作者的语言富有哲理,高度概括和抽象,我们阅读时应该透过语言表面看出作者要表达的真意。理

    23、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的题目,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不是其本意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找出关键语句,整合有效信息作答。回答时,可以用“替换法”:或以本体替换喻体,或用常见的等义词替换深刻的词语,化抽象为浅显,变深奥为直白。命题角度五:深入探讨,个性解读9. 根据文中白桦和岳桦的不同处境和不同性格,你对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两方面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答案】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探究性的题目回答时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但是,个性应该是符合情理的个性,不可能是任意为之的。回答时首先要亮出观点,然后或结合文本,或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精选习题演练:听雨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

    24、面的问题。(时间:18分钟,分值:18分)听 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

    25、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

    26、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

    27、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

    28、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1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答案:1(4分)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散文写景咏物类阅读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