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8171854       资源大小:25.1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疫情管控符合中国人民的基本诉求,符合人民对社会稳定的渴望,也符合国家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决策,是人民愿意牺牲自我的肯定,相比国外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国外疫情很难控制住的重要因素。形考任务2考核任务形式:调查报告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25分)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

    2、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4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的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多权益受到侵犯而被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影响,同时又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对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和补偿进行调整,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征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监管。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

    3、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

    4、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

    5、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

    6、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

    7、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二)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三)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四)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和公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设(一)建立严格的土地征用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严格区分公共利益性和经营性农地征用,界定土地征用的主体、客体、对象、条件、方式、适用范围、具体步骤,约束公共权力,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土地

    8、征用权的滥用。(二)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结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费用基金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镇社保体系,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三)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四)加强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征地补偿安置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但要求政策科学合理、切合实际,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科学,运作有序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五)改革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征地补偿安金费的监管。形考任务3案例分析运用公共政策利益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9、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1、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2、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3、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1.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或者说,是一种一元化的利益格局。其基本特征是: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经济所有制,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包括局部的利益)服从于整体的利益,个人利益处于一种被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吞噬的状态中;个人利益主要来自于国家和集体的分配,利益获取方式单一,标准趋

    10、同,个人之间在利益分配上保持平均化。这种一元化的利益格局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利益群体的主体意识淡化、利益差别模糊以及社会利益关系单一,低效率的利益组织形式导致社会发展缺乏动力,社会成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被压制于表面的社会稳定之中,但表面的社会稳定下面实质上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利益结构并不是在人民中自发地形成的,而是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结果。再加上整个国家与外界的隔绝,人们也没有与其他利益模式比较的可能,就更加促进了这一利益结构的巩固和发展。这样,久而久之,人们便逐渐习惯了这一利益结构的轨道,并且进而会认为这种利益结构是天经地义的,坚持其轨道乃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11、。这样,该利益结构也就渗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信条,诸如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2、改革开放后:利益分化的时代在我国,社会的一切重大变化都是以党的政策的变化为开端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关系我国命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因为当时我国所面临的选择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面临的选择。也就是说,为了摆脱经济的崩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呢,还是根本上抛弃社会主义制度?这的确是命运攸关的极其艰难的选择。事实证明,中国人的选择是高明的。党在十一中全会及其之后的几年中,总结了过去的教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确定

    12、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明确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反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一系列政策,肯定了在农村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建立特区和开发区及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需求配置社会利益资源的主要方式,它能够使利益主体从利益意识觉醒到利益追求再到利益竞争,有效地调节社会利益资源的配置。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多元利益结构,改变了社会公众在利益获取上对政

    13、府的绝对依赖;控制人们追求利益的意识形态力量正在松弛;社会利益单元缩小至最小家庭和个人,原有的整体利益结构已被炸成碎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向国家的索取性竞争,而且各利益主体争夺资源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相互之间的利益差异也在逐渐拉大,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政府的角度看,上述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向原有的政府公共政策价值观和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导致公共决策变得日益困难。以往那种极端强调整体利益而抹煞个人利益,并以整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借口无休止地要求个人奉献服从的“泛道德主义”政策价值观,以及由政治领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判断来确定整体利益

    14、的决策方式,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利益格局中的公共决策。在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既要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益目标相一致。从社会的角度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市场经济给公众普遍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公众之间的利益差距;它在满足公众的利益愿望的同时,又激发了其更大的利益期望和利益追求。因此,普通公民和社会组织独立的利益意识和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已经意识到,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就应当强化自己

    15、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公民再也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公共政策的客体(对象)而存在,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公共决策方案;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决策权,而要求更多地实际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他们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直接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民主权利。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强烈地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充分地代表自己的利益。他们甚至就某些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向政府讨价还价,施加压力。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各利益主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府依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复

    16、杂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与平衡的过程。公共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这种利益博弈既表现在公民与政府之间,也表现在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的公民团体之间。形考任务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试题 1公共政策是( D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选择一项:A.个人 B.社会组织C.企业D.政府试题 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C )A.权威B.公共C.利益D.权力试题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D )

    17、A.执政党B.非官方决策主体 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试题 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C )A.非政府组织 B.公民C.大众传媒D.利益集团试题 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C )A.思想库B.公共政策客体C.目标群体D.政策目标试题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A.公共政策环境B.全球化C.国际化D.信息化试题 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C )A.政治文化B.普通文化水平C.精英文化D.传统习俗文化试题 8荷兰经济学家( B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A.萨拉

    18、蒙B.科臣C.林布隆D.罗威试题 9( C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A.强制B.限制C.管制D.管理试题 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D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B.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C.理解公共政策D.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试题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A.政策对象B.政策议程C.政策问题试题 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C )地位。A.次要B.权威 C.枢纽D.重要试题 13政策方案评

    19、估的重点内容是( C )。A.效果评估B.价值评估C.可行性评估D.风险评估试题 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C )。A.政治人B.文化人 C.经济人D.精英试题 15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C )出版作为标志。A.公共政策学B.奥兰克计划 C.执行 D.政策执行与评估试题 1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C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A.评估调查 B.评估完成C.评估实施D.评估执行试题 17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A )A.正常利益B.超常

    20、利益C.失常利益D.合理利益试题 18维护和实现( C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个人利益B.家庭利益C.公共利益D.集体利益试题 19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C )和集团分析模型。A.价值分析模型B.史密斯模型C.精英分析模型 D.多源流分析模型试题 20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C )。A.肯尼思阿罗 B.萨缪尔森C.庇古D.帕累托试题 信息未标记标记试题信息文本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试题 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D )选择一项或多项: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试题 22在我

    21、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ABCD )A.司法机关B.执政党C.立法机关D.行政机关试题 23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D )。A.命令型工具B.系统变迁型工具C.激励型工具D.能力建设型工具 试题 2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A.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试题 25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ABD )A.交换 B.强制C.领导D.说服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试题 26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

    22、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B )A.对B.错试题 2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A )试题 28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试题 29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试题 30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试题 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试题 32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试题 33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

    23、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试题 34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A)试题 35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试题 36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试题 37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试题 38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试题 39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试题 4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试题 4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试题 4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试题 4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试题 44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试题 45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注意事项

    本文(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