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165119       资源大小:58.3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x

    1、3.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原则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31)。3.5.1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32。3.5.2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原地质矿产部地发199847号文件的规定(见附录A)。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31 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中型二级三级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321. 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危害大。1. 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较多,发育中等、危害中等。1. 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危害小。2. 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

    2、变化大、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30度;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气温温差大,不利于自然排水。2. 地貌类型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形坡度30-15度;年均降水量中等、降水较集中、气温温差变化较大,自然排水条件一般。2. 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较平缓,地形坡度15度;年均降水量小、降水不集中,气温温差变化小,有利于自然排水。3. 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构造破碎带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变化大、地层岩性复杂或松散软弱层厚、分布广。地震基本烈度9度。3. 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性较复杂。地震基本烈度9-7度。3. 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矿

    3、层(体)和围岩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一。地震基本烈度7度。4. 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4. 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第四系覆盖层薄、面积小,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4. 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基本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5. 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

    4、,散体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稳固性差。 5. 矿床围岩岩石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育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局部存在饱水的软弱岩层和松散层, 稳固性差。5. 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低;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固性好。6. 开采不合理,开采方式不规范,多次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6. 开采方式欠规范,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6. 开采合理,开采方式规范,无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般。7. 矿

    5、石、废石(土)、矿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大、危害重。7. 矿石、废石(土)、矿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危害轻。7. 矿石、废石(土)、矿渣中不易分解有害组份,矿坑水水质良好,对水土资源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和危害。注:每类7项条件中,有2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4. 评估工作程序 评估工作程序见图41。5. 危险性评估基本要求5.1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该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特征等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现状等对已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

    6、估,同时兼顾其他重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对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地质灾害,评估时应考虑自然因素周期性的影响。5.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级见表51。5.3 现状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及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5.4 预测评估是指对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依据矿山类型和规模、矿床赋存特征、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历史与现状等,预测矿山工程项目及其布局(

    7、重点是露采边坡、爆破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影响、采空区、固体废弃物及尾矿堆放场)在建设、生产、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涌水、井巷工程变形破坏等地质灾害及其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5.4 综合评估是指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进行综合评判。任务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情况,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对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最终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图41 工 作

    8、程 序 框 图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51 评估要素危险性分级开采方式和强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稳定状态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地质灾害防治难度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危险性大开采深度大,面积大,完全未按照设计开采或没有开采设计,开采技术不规范。开采深度不大、矿体厚度大,采空区面积大,有重复开采。崩落法开采,塌陷区未处理;空场法开采,采空区未封闭、放顶或充填;充填法开采,充填方式不正确。完全未按照设计开采或没有开采设计,开采技术不规范。较复杂或复杂差(地质灾害严重,已发生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矿业活动必然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城镇,重要构建筑物,主要采矿设施,特殊、重要的资源与环境功能区。大(受威胁人数10

    9、0人,财产500万元)防治难度大,难以治理。危险性中等开采深度较大、面积较大,大部分未按照设计开采或没有开采设计。开采深度较大、矿体厚度较大,采空区面积较大,无重复开采。崩落法开采,塌陷区部分处理;未按照设计开采或没有开采设计,开采技术不规范。较复杂或中等中等(地质灾害较轻,已发生过小型地质灾害,矿山活动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村庄、居民点,一般构建筑物,附属采矿设施,较特殊、较重要的资源与环境功能区。中(受威胁人数10-100人,财产100500万元)防治难度和治理投入不大。危险性小开采深度浅、面积小,按照合理设计的开采,开采技术规范。开采深度较大、矿体厚度小,采空区面积小,无重复开采。崩

    10、落法开采,塌陷区已处理;空场法开采,采空区已封闭、放顶或充填;充填法开采,充填方式正确。按照设计开采,开采技术规范。中等或简单好(地质环境条件好,未发生过地质灾害,矿山活动一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临时性采矿设施,构建筑物等,一般性资源与环境功能区。小(受威胁人数10人,财产100万元易防治,治理投入小。6. 各级别评估技术要求6.1 一级评估6.1.1 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矿业活动安全、矿业活动是否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因防治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评估。6.1.2 现状评估6.1.2.1 详细查明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水文,

    11、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地层、岩性、构造,地震及区域稳定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状况等。6.1.2.2 滑坡: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业活动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3 泥石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分析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对矿业活动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4 崩塌:查明与斜坡崩塌相关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

    12、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分析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等,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5 地面塌陷:查明形成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震动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分析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提出拟采取防治措施。6.1.2.6 地裂缝:查明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矿业活动的危害及影响,并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它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

    13、过量开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地裂缝展布与地下采空区变形的关系,地裂缝生成与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与爆破振动的关系等。6.1.2.7 地面沉降: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重点是地面沉降区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地面沉降区与采空区的关系,以及构造沉降等),评价地面沉降对矿业活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8 矿坑涌水:查明矿坑涌水的位置、水量、原因、危害等,分析发展趋势,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9 井巷工程变

    14、形破坏:查明矿山开拓系统主控工程变形破坏的位置、程度、原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能否继续使用,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2.10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评估区内自然和矿业活动下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等主要中有害组份的含量、迁移、富集、成因、发展趋势等主要特征,评价其对人体健康及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范围、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3 预测评估6.1.3.1 露天开采1、预测采场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和达到最终境界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对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应作为重点评价。2

    15、、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简单、中等、复杂),评价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3、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4、根据评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等主要中有害组份特征,预测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加剧有害组份迁移、扩散、富集对人体健康和水、土环境造成影响或危害的范围、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6.1.3.2 地下开采1、

    16、根据矿层(体)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围岩条件,开采方法,计算并确定充分采动后所形成采空区的面积、跨落带及裂缝带的最大高度,分析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计算最大下沉量、最大水平移动带,预计移动盆地主断面、移动盆地边界,从而预测评价采矿活动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崩塌、采动滑坡、采动滑移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2、根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巷道地压显现的一般规律,预测评价矿山地压显现可能诱发顶板冒落、片帮、底鼓等灾害类型及危险性,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3、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简单、中等、复杂)、矿坑涌水条件(矿坑充水方式、水源,矿坑涌水通道、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因素),评价矿

    17、坑涌水对矿山工程建设及生产的影响和危害,评价采空区积水对相邻矿山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危害,预测矿山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4、根据排土(石)场、尾矿库的地质、地形条件,拦渣坝、尾矿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5、根据评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等主要中有害组份特征,预测矿业活动可能诱发、加剧有害组份迁移、扩散、富集对人体健康和水、土环境造成影响或危害的范围、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

    18、治措施。6.1.4 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半定量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分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确定其等级,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及可行性作出评估,提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6.2 二级评估二级评估应将地质灾害对矿业活动的影响或危害以及矿业活动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或专项分析。基本查明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对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预测评价矿山工程建设、生产过程及达到最终采矿范围后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及危险性。采取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

    19、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分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确定其等级,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及可行性作出评估,提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对评估区重大地质灾害应参照一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6.3 三级评估三级评估可以从简,对评估区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初步查明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矿业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以及对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7. 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7.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为主,对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矿区,当基础资料不足时,

    20、一、二级评估可安排少量的钻探、物探、槽探、触探等实物工作量。7.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地震、气象水文、植被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其中需要重点收集的资料是:矿床地质勘查资料、成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7.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以环境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采用穿越法、追索法及剖面测绘等方法进行。对地质灾害点及典型环境地质现象必须进行定点观察、测量,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调查工作底图及成图比例尺最小不能超过1:25000,一般采用1:10001:10000。现场调查工作完成情况,须经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随评估

    21、报告(说明书)一并提交。8. 成果提交8.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危险性评估说明书。8.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应该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突出重点、资料详实可靠、论据充分、结论客观可靠。文本、图、表简明扼要,表达清楚,实用性强。报告书编写和附图编制要求见附录B。8.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内容参照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内容而定。9. 附录9.1 附录A: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9.2 附录B: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内容要求(试行)。新建、改扩建、在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依据矿业活动阶段性质、特征等,应有所

    22、侧重和不同。附录A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矿种类别矿山开采规模级别备注计量单位/年煤原煤万吨9090-3030石油原油万吨5049-1010在部登记油页岩矿石万吨200200-50烃类天燃气亿立方米54.9-11二氧化碳气煤成(层)气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20-10地热(热气)10-5放射性矿产金(岩金)1515-66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210-6060金(砂金机采)8080-20银30-20其他贵金属铁200-60锰铬、钛、钒铜100100-30铅锌钨锡锑铝土矿钼镍钴镁铋汞稀土、稀有金属 续表(完)石灰岩100-50硅石白云岩50-30耐火粘土萤石硫铁矿50-20自然硫30-10磷矿蛇纹岩硼矿岩盐、井盐湖盐钾盐K2O或KCl万吨10-33芒硝50-10碘按小型矿山归类砷、雌黄、雄黄、毒砂金刚石万克拉宝石发证权限按中型划分、矿山规模按小型归类云母工业云母石棉石棉万吨1-0.10.1重晶石石膏滑石长石高岭土、瓷土等膨润土叶腊石沸石石墨石墨万吨1-0.30.3玻璃用砂、砂岩建筑石料石料万立方米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泉水万吨附录B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内容要求1 前言1.1 任务由来1.2 评估工作目的、方法与技术标准1.3 评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