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届高三适应性考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152419       资源大小:44.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届高三适应性考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文化虽然不能也不可能在组织上“入世”,但在思想上、理念上和态度上,却必须入,也应该入。怎么入?与世界文明接轨。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 。也就是说,文化,还得是各个民族自己的;文明,则必须也只属于全人类。文化与文明,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文化表现为方式,文明体现着价值。任何文明的背后,都有价值观来支撑。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一旦违背这种价值观,就会被视为“不文明”。比方说,以平等为价值观,则一切歧视(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就不文明。由平等的价值观,又可以推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因此,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也不文明。至于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不同

    2、民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同为尊重,举案齐眉是一种方式,女士优先也是一种。这就是文化。A.文明求异,文化存同 B.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C.文化入世,接轨文明 D.尊重他人,言行文明6.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4分)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是一段深深的情。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7.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害怕陌生人40.0觉得自己很一般52.7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

    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分)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诗学是国学吗?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学”好不

    4、好,学问怎么样。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诗就是你的“学”,对不对?不一定对。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有人也会写诗,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诗分唐宋。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

    5、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还有诗余做补充。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了。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无禅就无宋诗。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陈寅格把宋代理学称作“新儒家”,因为它跟先秦,跟汉代不一样了。新在哪里?在于

    6、它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大的思想汇流,所以不得了啊!朱子的学问,包括二程、周、张,都了不起。这是宋代思想的大格局。以诗来讲,宋诗的地位同样是很高的。讲中国诗的历史,唐了不起,宋也了不起。元代的诗其实也很了不起,像元遗山元好问,他的诗也了不起。明诗能轻视吗?明诗又是大家辈出。明诗有什么特点?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有唐诗的余韵。清诗又开一新局,清诗是返宋的。从清诗可以看到宋诗的神韵,最典范的代表就是晚清同光体诸大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返宋,他们得宋诗的神韵和一些基本的规制,形成了一个流派。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问的诗跟无学之诗,是完全不同的。有学问的诗

    7、,味道深远,有学问衬底,故深。所以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主要是学问。学问的累积如何,决定了诗的基本面貌。诗经里的诗,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诗经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比如解易,解语、孟,研究诗经的传注什么的,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过去很少有大学者不会写诗的,这是中国学问的一个传统。当然有的写得好,也有写得不够好。但是诗文和“学”的轻重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跟后来文人雅士写的诗,是不同的概念。诗经是中国人文的源头,它的博大渊雅,是后来任何一个单独个人无法达到的。诗三

    8、百篇,已经成“经”了。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区别就在这里。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古人蒙学开始,一般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先念苏东坡的诗,是要挨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词曲,白话小说,是自己偷偷念的书。诗经进入了学校教育,李白、苏东坡不能。诗经与后来的学者文人写的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彼此的地位价值不一样。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渊薮,是诗学的源头。我们不能说,

    9、杜甫、李白是中国文化的渊薮。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流裔。诸子百家、四部的学问,都是“六经”的流裔,诗文更是流裔的流裔了。(摘自刘梦溪国学与诗学)8关于“学”与“诗”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国学念得好,诗歌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国学的功底,诗歌文章也写不好。B古今的大家,诗好实质就是因为学问好。骨子里没有学问,也就没有德范的支撑,当然诗就索然无味。C作者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范曾先生的学问根底好,还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作者相通。D古人诗可以看成学的别体,但是不看成学的本身的见解有道理。诗就是“学”的说法有道理但不一定对。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

    10、”,是因为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B诗经里的诗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C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这表明过去的大学者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D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因为他们的诗创作时间太晚了。10文中说“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结合原文说说“新生面”包含哪些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行走在乡间的音乐 安 庆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他

    11、们手里握着棍子,塔塔塔敲在乡间的土路,心很静地走,路上的尘土被长棍敲打出一星一星的泥点,风吹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四邻八乡的路上,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脸被吹成了什么样子,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乡间的夜晚静下来,乡村的电还是稀罕物,家家还都备着煤油灯,我听见瞎子的梆子还当当地响。母亲说:瞎子没有吃饱或者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站在门口往瞎子坐的地方瞅,听一阵阵一声声沉闷的梆子把夜敲得愈来愈深。后来,梆子声停了,我知道他被领走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或者有被主

    12、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我记得一个叫“萧瞎”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老萧。他每年都要到我们村里来几趟,差不多是按季节来的,他会说我上次来的是春天,这次来麦子已经收过了。他会算农时,知道农忙时没有人顾上和他聊天、听他拉弦子、唱坠子、说书。他坐在十字路口,有几个人走来,站在他身边的老霍问他:走过来的

    13、是男还是女?他把弦停下来,须臾间说:三个男的两个女的。真准,这就是靠耳朵行走靠耳朵生活的智慧。萧瞎书说得不算好,但他拉得二胡好,清清亮亮,缠缠绵绵,惟妙惟肖。有一曲沉郁悠扬的二胡,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一个深夜,我站在远处,忽然被这首二胡曲打动了,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我问萧瞎,他说:这也是一个盲人拉成的名曲,盲人名叫阿炳,很多年前一个流浪街头的艺人,他会拉几百首乐曲,可留下的只有几首。就是从此我开始喜欢阿炳的,至今我常放的乐曲里肯定少不了二泉映月。后来,我又喜欢上了他的听松寒春风曲;喜欢上了另外的二胡曲良宵将军令病中吟等,电视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痴迷地坐着不动。萧瞎的

    14、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人拉他过去。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你不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的儿子,那个儿子最后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就是二胡,据说现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

    15、的善举了。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了。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都站着等他晃动卦签的人,都是希图从卦签中得到求助

    16、的。他竟然死于非命,一天夜晚两个年轻人爬进了他的院子,他很机灵,听见了,寡妇那天正好回了娘家。他抓起床头的竹竿,但无济于事。他藏在一个什么地方的钱被翻到了,他爬起来,被偷钱者推倒,他死在了床下案后来破了,但一个曾经的行走的艺人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一个乡间的艺人最后毁在了钱上,一个诱惑很多人的卦仙没有算出来自己要遭的祸。他留下了被偷的钱和一个小院,那个小院现在不知道归谁了。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怏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找到什么在我心

    17、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2期)11. 解说第段“他们的心里有灯”和第段“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两句中“灯”和“东西”所指代的内容。12文章第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的用意何在? 13巧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14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赏析。(5分)15请结合现实,探究追忆“乡间音乐”的意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

    18、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

    19、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

    20、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毅留徇齐五岁 徇:巡行B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矜:骄横C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 害:嫉妒。D 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王:称王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乐毅于

    21、是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 焉用亡郑以陪邻D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22、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22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

    23、去若逢相识问,春袍今已误儒生。注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严士元是吴(今苏州人)人,曾任员外郎。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2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2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李诗“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刘诗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

    24、,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24.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惑矣!(韩愈师说)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王勃滕王阁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四、

    25、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每当自己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我们应当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一定会做得好一点,因为,我们还会继续成长。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成长”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五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A说shu,C荫yn,D椎chu2.D(A而尔,B刮挂,C经筋)3.C(“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4.A(B项“将训练的残酷当作教育”搭配不当,C项关联词构成的两个分句轻重颠倒,D项两面对一面)

    26、5.B6.示例: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烟波日暮寻觅乡情(评分标准:句式一致1分;内容和意境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2分,如本题前一部分强调“永恒”,后一部分强调深情;文采1分)7. (1)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8. D(A原文无此意;B原文是“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C原文说的是: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9.D(“创作时间太晚”观点错误。原文“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10.宋诗营造出一个新的格局,(1分)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既有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又有对禅宗和道家、道教思想的结合。(“思想”有具体内容1分)除了宋诗这一体裁外,还出现了诗余新体裁,(1分)并且出现许多大家。11“灯”,指的是纯净的心灵世界,“东西”指代的是饱受苦难却乐观积极的心态(或对艺术的执著,不屈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12前者说明了萧瞎敢爱、敢于追求人生的幸福以及机智、风趣等性格。后者说明萧瞎的艺术影响,传统文化已经得以传承,又让我们看到了乡间音乐的希望和生生不息、薪火传承。(每点2分)13本文有三处对比:将村民热衷听二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宁波市五校届高三适应性考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