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3课 宋明理学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118064       资源大小:71.1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课 宋明理学文档格式.docx

    1、(二)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

    2、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展示一:三教图(清丁云鹏),教师:请大家欣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教图(清丁云鹏)(稍停)。现在是抢答时间 1.你们认为该图图中的三教是什么宗教,三个人又分别是谁 ?2.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三教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学生抢答。我们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两组各加10分。那么在当时三教合一的情况下,理学在儒道佛三教之间在相互吸纳滲透和儒家学者的探索思考中就应运而生了。那么什么是儒学呢?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呢?学生抢答并根据教材内容复述。回答正确,组加10分。我们

    3、大致都了解了理学体系,现在我们深入了解理学大家的主要思想。首先我们结合课本了解程朱理学,并归纳二程和朱熹主要观点。学生自读,并在课本上画出观点。展示二:多媒体展示三位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理”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理”呢?学生寻找资料,积极讨论,并积极回答:一组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二组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四组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大家说的都正确而都不全面。理学就是三位同学观点的综合,即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

    4、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那么理学相对于以前的儒家思想来说哪些是继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时期的发展呢?各组举手示意,寻找第一个举手的组回答:五组 理学继承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论述了理为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的准则。完全正确,加十分。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呢?我们先看一段材料展示三: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探究:什么叫格物致知?从学习程朱的思想,你认为他们是为了让人们探究真理吗,为什么?学生激烈讨论,几分钟后得出结论,

    5、几个组尝试回答。焦点主要集中在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上。同学们前面问题回答较好,对于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上,同学们回答有点问题,现在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所谓格物,指接触外在事物;致知,指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由此可见他们的学说还是在理学的指导下,对事物进行探究,而他们的思想也是服务于理学的内核三纲五常的,以来规范人们的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其中,有段资料说,有人曾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否再嫁?”程颐断然回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由此看出他对

    6、人性的压抑可见一斑。所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正因为如此,南宋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请大家分析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1)政治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促使学术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2)经济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理学兴起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科技文化的进步显著: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

    7、对儒家经典大义的探究成为时尚。(4)思想因素: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那么接下来我们再了解另一个思想派别-陆王心学展示四:陆王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图像及介绍,并让学生找出两人的思想观点陆九渊-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也”,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去寻找,求理的方法是内心反省(即“发明本心”)。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修养的关键在于克服私欲,“致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贤。

    8、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明中期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封建统治。上面就是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主要观点,请大家归纳一下心学的主要特征。(5分钟)归纳完毕,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述。9组抢答: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正确,加十分。那么我们再回忆一下,理学的主要特征。(5分钟)8组: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通过外在学习,明道德之善,克服私欲。回答完全正确,展示五:观点争鸣:宋明理学的利弊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清人戴震曾说

    9、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观点2 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你如何认为呢?可以各抒己见。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

    10、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利轻义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各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反馈,表扬优秀的

    11、前三名,并进行当堂检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本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继续发展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明末清初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如何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评价。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宋明理学,初步把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分析宋明时

    12、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预习内容(一)三教合一的趋势 三教:、。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1)儒学:吸收、的精神,呈现新的发展。(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3)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2、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和融汇。(1)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唐朝: 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佛、道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两宋: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从而

    13、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代表生 平思 想观 点学派程颢北宋儒学家。号称“明道先生”。 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提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洛派程颐号称“伊川先生”。朱熹南宋儒学家。理学集大成者。(1)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 (2)深化“”:“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闽派3、理学影响:(1)适应了的政治需要

    14、,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朱喜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学派。(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三)宋明: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生平:南宋儒学家,号“象山先生”。(2)观点:“”是万物的本源,“心”就是“”。 强调“,”,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心学:把理学发展为心学(1)概况:号阳明先生,继承发展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形成“陆王心学”。(2)主要观点:概 况备 注心即理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都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宣扬“

    15、”“”的例题认识论致良知认为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易被侵蚀。主张加强,去人欲,恢复良知本性。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用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无法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4、传播概况: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原因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学习过程探究一:丁云鹏)1.你们认为该图图中的三教是什么宗教,三个人又分别是谁 ?探究二

    16、:归纳二程和朱熹主要观点。理学相对于以前的儒家思想来说哪些是继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时期的发展呢?探究三:思考:探究四: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大家分析一下程朱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探究五:根据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主要观点,请大家归纳一下心学的主要特征。探究六: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探究七:观点争鸣-宋明理学的利弊(三)反思总结宋明理学观点影响二程陆九渊王阳明(四)当堂检测1.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来 B.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C.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D.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17、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A格物致知 B 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4.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与品德 发奋立志 敬畏天理A、 B、 C、 D、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

    18、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7.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19、.注重儒家伦理道德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五)课后练习与提高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 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 王夫之2.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C.

    20、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3.一位参加过南宋末期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南宋灭亡之后又参加了元朝的科举考试,考试时他发现考试内容增加了 A四书 B四书章句集注 C五经 D春秋繁露4.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 B.隋唐 C.北宋D.南宋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6.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谁将生死

    21、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7.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22、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途径的主张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宋明理学 答案1-8 C B A A B C D C1-6: B A B D C D7.(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注意事项

    本文(第3课 宋明理学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