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docx

    • 资源ID:8060904       资源大小:17.9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docx

    1、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和肝线粒体损伤相关血清酶活性的变化,为揭示砷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及选择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酶学指标提供资料。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经饮水给予75mg/L三氧化二砷6个月。处死动物6个月,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肝脏线粒体,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线粒体呼吸酶及血清酶活性。结果 砷中毒大鼠肝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下降;血清谷氨酸脱氢酶、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精氨酸酶、腺苷脱氨酶、谷胱甘肽硫转酶活性升高。结论 慢性砷中毒能够导致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ATP酶的

    2、活性下降。血清中与肝细胞及线粒体功能有关的血清酶活性升高,进一步证实了砷中毒对肝细胞及其线粒体的损害作用。上述5种血清酶的测定,对于慢性砷中毒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 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贵州省是我国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之一,目前仍然存在众多的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病患者。迄今为止,砷毒性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有关砷中毒的酶学研究中发现,砷中毒时并不是体内所有酶的活性都受到抑制,有些酶的活性反而升高,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1-4。砷进入机体后,主要经血液进入肝脏,并主要分布于肝脏线粒体2。因此,研究砷中毒时与肝细胞及肝细胞线粒体受损相关

    3、的酶显得甚为重要。此外,在慢性砷中毒时,血液中多种生物学指标的改变可能早于临床表现,因此,探讨血液生化指标,对于临床慢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慢性砷中毒时大鼠肝脏线粒体相关酶及肝脏损伤相关血清酶活性的改变,以便为进一步揭示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并为选择有意义的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酶学指标提供有价值的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试剂及物品 脲酶(英国默克公司);瓜氨酸,氨基甲酰二锂磷酸盐(美国Fluka公司);其余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 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2月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只,饮用含75mg/L三氧化二砷(

    4、As2O3)的蒸馏水,常规大鼠饲料喂养。对照组20只,饮用蒸馏水,以同样的饲料喂养。2组均于染毒前、染毒3个月及6个月时测定大鼠毛砷含量。染毒3个月时,随机抽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10只,股动脉放血处死;6个月时,处死全部动物,取肝脏及血液进行检查。1 3 毛砷含量测定 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法5。1 4 大鼠线粒体制备 取大鼠肝2g。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6。按考马斯亮蓝法7,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定量线粒体蛋白。1 5 线粒体酶活性测定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测定及线粒体ATP酶活性测定参照文献8进行,COX比活力=Kmin/mg线粒体蛋白。ATP酶活性单位以mol/(mg prom

    5、in)表示。1 6 大鼠血清酶活性测定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测定,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测定及血清精氨酸酶(Arginase)活性测定参照文献9进行。OCT活力国际单位为:每升血清每分钟在37时,由OCT的作用产生1mol瓜氨酸定为一个国际单位。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毫国际单位GDH=吸光度20 51000。精氨酸酶单位=鸟氨酸的微克数0 505。血清腺苷脱氨酸(ADA)活力测定参照文献10进行,其活力单位指1ml血清使腺苷产生1g氨氮为一个活力单位。血清谷胱甘肽硫转酶(GST)活力测定参照文献11进行,一个GST酶单位活性,相当于在37条件下1min催化1mol CDNB与GS

    6、H结合的能力。1 7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 0软件进行分析。毛砷含量呈偏态分布,结果以GSG表示。结果均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的统计学检验。2 结果2 1 大鼠毛砷含量测定(表1)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大鼠死亡,在染毒6个月时,大鼠数量为16只。砷染毒3个月后大鼠毛砷含量即显着升高,与实验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同时染毒3个月与6个月时毛砷含量相当,说明大鼠砷染毒后,已处于稳定的砷中毒状态。表1 各组大鼠毛砷含量测定结果比较2 2 大鼠肝脏线粒体酶活性变化(表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染毒3个月后其肝脏线粒体COX活力显着降低(P0 01),而染毒3个月及6个月

    7、组酶活性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表明砷中毒时,大鼠肝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已较早并持续地受到抑制。同时染毒3个月及6个月组大鼠肝脏线粒体ATP酶活力均显着降低(P0 01),而染毒6个月组则较染毒3个月组的酶活性进一步下降(P0 01)。说明砷不仅抑制肝脏线粒体ATP酶的活性,而且其抑制作用可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表2 各组大鼠肝脏线粒体酶活性变化2 3 大鼠血清酶活性变化(表3) 砷中毒3个月及6个月大鼠血清谷氨酸脱氢酶及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力均有显着升高(P0 01),由于这2种酶位于线粒体基质内,砷中毒时其活性升高,表明砷中毒不仅可能使大鼠肝细胞受损,而且也使线粒体

    8、受到损伤,致使酶释放到血液中;染毒3个月及6个月组大鼠血清精氨酸酶活力显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而染毒6个月组酶活性较染毒3个月组有降低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染毒3个月时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显着升高(P0 01),而染毒6个月时其酶活力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 05)。表明砷中毒时,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变化可能只在急性和亚急性期的血清酶学指标才有一定意义。染毒3个月时血清谷胱甘肽硫转酶活性仍无明显改变(P0 1),染毒6个月时才出现该酶活力的显着升高(P0 01),可能该酶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表3 各组大鼠血清酶活性变化3 讨论

    9、本研究采用饮水加三氧化二砷复制慢性砷中毒大鼠模型,辅以毛砷含量检测观察大鼠的砷中毒状况。钟复光等5对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发砷含量对慢性砷中毒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毛砷含量与对照组及染毒前大鼠比较明显升高,说明实验动物已经处于严重的砷中毒状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砷可显着抑制肝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酶的活性。这2种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必然引起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能量产生障碍,导致线粒体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机体细胞功能12。这可能是慢性砷中毒时,砷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本实验研究还发现,砷中毒大鼠血清GDH及OCT活性均显着升高。由于这2

    10、种酶均定位于肝脏线粒体基质,是肝脏线粒体的特异性酶类。其血清酶活性增高,反映了砷中毒不仅可使肝细胞,而且可使其线粒体受到严重损伤,以至酶自线粒体和细胞内渗出到血液中增加其活性。精氨酸酶、ADA及GST都是存在于肝细胞的特异酶类。血清精氨酸酶及GST活性升高,可能是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内酶释出到血清中引起。ADA属于一种巯基酶,每个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13。大鼠染毒3个月时血清ADA活性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肝细胞膜受到砷中毒的影响而通透性增高,使ADA泄漏到血液中所致。而随着砷中毒时间的延长,体内积蓄的砷可能与肝细胞内和血液中的部分ADA的活性巯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这可能是其血清中酶活性回降

    11、的原因之一。本实验共检测了5个血清酶在大鼠持续砷中毒时的酶活性变化,从寻找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酶学指标的角度看,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精氨酸酶在大鼠砷中毒期间一直升高,其活性变化持续的时间较久,可能更适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参考文献】 1 李艳红,王晓君.砷的毒性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6,17(1):7-10. 2 朱建华,王翔朴.砷在砷中毒性肝脏内的亚细胞水平分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7(2):40-436.3 刘泰,王国荃,肖碧玉,等.氟砷联合作用对肝肾损伤的研究J.地方病学通报,1997,16(4):292-295.4 荀黎红,吴丛雅.地方性砷中毒与人体多系统损

    12、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8,19(4):145-148,156.5 钟复光,单可人,何燕,等.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接触者发砷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61-263.6 汪谦.现代医学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5-342.7 张龙翔.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8.8 方学军,迟彦邦,李靖.胆道梗阻再通后肝线粒体呼吸酶活力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17(3):201-202.9 王继贵.临床生化检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39-277.10 刘信荣,孙文献,郑德成,等.腺苷脱氨酶活力测定方法探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11(5):266-268.11 张振中,刘利娥,刘洁,等.谷胱甘肽 S转移酶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30(4):419-421.12 沈同,王镜岩.生物化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6-73.13 Abd Ellah MR,Nishimori K,Goryo M,et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in bovine liver diseasesJ.J Vet Med Sci,2004,66(11):1421-1422.


    注意事项

    本文(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血清酶活性变化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