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docx

    • 资源ID:8037980       资源大小:84.1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docx

    1、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 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 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

    2、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国古代与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政府将建筑当作政治观念的表现,如建筑中的等级观念、城市规划中的皇权意识、礼制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等等。 而民间则将建筑看作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如宅第、宗祠、牌坊以及建筑上的装饰等,都表达人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看法。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中国传统

    3、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工艺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地域特色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地理气候条件;二,历史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三,特殊的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地理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工艺技术方面,也在建筑造型方面反映出来。如北方由穴居发展到窑洞,南方由巢居发展来的干栏式住宅;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天井院。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如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南方建筑的轻巧精致。 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常常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土楼式民居,就是历

    4、史上的移民为自我保护而建的;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是因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官文化宫廷艺术宫廷建筑 士文化文人艺术文人建筑 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建筑官文化的特点是突出政治和权力的意识。大到城市和皇宫的规划,小到建筑甚至服装的装饰,突出皇权和等级观念。在规制上体现政治意识,在艺术上以庄重、华丽为特点,体现皇家气派。在建筑上主要有宫殿、坛庙、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等。士文化的特点是朴素淡雅的书卷气。不讲究尊卑等级,也不要求表现权力意志,也不追求豪华富丽的气派,纯粹只是文人们高雅的审美趣味的追求。在建筑上主要有私

    5、家园林、文人宅第、书院、书楼书斋、风景建筑等。文人艺术尤其对自然情有独钟,尤其以山水诗、山水画为典型代表。文人艺术还喜欢以自然的某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来比喻人的道德品质,如文人画的所谓“四君子”等。 俗文化即民间文化,其基本特征是追求欢乐吉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艺术既不关心官方的社会政治的问题,也没有文人们那种高雅的书卷气息,关心的都是自身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家庭财富、婚姻、官禄、健康和寿命等。其艺术形式的表现是稚拙的、朴素的、甚至粗俗的。例如大红大绿的年画等。民间建筑主要有民居、寺庙、祠堂、会馆、店铺等。 三种文化形态在今天仍然有着明显的表现。官方建筑继续注重权力意者的表现。各级地方政府建筑极

    6、度地宏伟豪奢;等级观念仍然延续,“僭越”的现象时有出现。建筑师作为“士”阶层,其思想往往既不被官方接受,也不被作为俗文化代表的建筑开发商和建筑所有者所接受。一般的建筑开发商和建筑所有者是今天的俗文化的代表。当今俗文化的特点是强烈的商业气息。三,中国哲学与中国建筑1,科学思维与建筑科学科学思维与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哲学的起源看西方哲学起源于自然科学;中国哲学起源于政治学说、道德学说。西方哲学家大多是自然科学家;中国哲学家大多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从研究内容来看西方哲学是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中国哲学是政治哲学、伦理哲学,

    7、研究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哲学重逻辑、重推理,具有思辨性的特点;中国哲学重直观,重经验,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因为哲学思维的习惯,中国不善于建立学科体系,如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同样也因此没有建筑学。所以,中国一直没有从真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建筑。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建筑学研究专著,而是建筑法规和规范。因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者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阶层的工匠。2,自然观与建筑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西方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人与自然对立,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服务。这两种对立的自然观是

    8、因为中西两种文化各自特定的地理条件的产物。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是在自然观上几乎都是统一的。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都是同样的思想,阴阳五行说的风水“龙脉”之类,也是顺应自然思想的另一种表现。象荀子那样提出“人定胜天”思想的极少。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例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建筑和工艺制造等方面也不例外。例如古人砍伐树木“必以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按照自然规律来行事。这种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在园林艺术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中国园林表现的是

    9、顺应自然的审美情趣;西方园林表达的是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在今天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西方古代哲学自然观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到近代以后,大规模工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大,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带来巨大的破坏,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优点,转而学习和接受中国哲学。反过来我们中国人却又因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完全破坏自然规律,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 文子. 上礼中记载:“老子曰:衰世之主.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邱处,

    10、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谬戾,四时失序,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于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绝而不流。”建筑行业是消耗资源能源最大的行业之一,保护地球生态,建筑行业责无旁贷。而目前关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和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上。没有人考虑建筑材料的问题,真正不生态的建筑,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的不生态。 从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的眼光来看,木材是最生态的建筑材料,木造建筑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木造建筑的生态优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其材料来源来看,木材不需消耗有限的地球资源。只要植树,取之不尽。,木材的生产不需冶炼、烧制,不需消耗能源,也不会

    11、因冶炼烧制而带来环境污染。,木材废弃后可以回归自然,不会因为建筑垃圾问题而带来环境的压力。此外还有如木材对人体的好处等优点。 但是要采用木造建筑首先要处理好植树造林和木材砍伐的辩证关系。一般人的认识误区是木造建筑就要砍树,但是人们没有想到植树,只要大量植树,形成种植和砍伐的良性循环,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资源。还可以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改善。另外,木造建筑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利于抗震。因为木材的韧性,木造建筑是最利于抗震的建筑。这一点已经被中国和日本的地震历史所证明。3,阴阳五行与风水阴阳五行也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家”本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流派。 阴阳五行说将

    12、世界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正负、南北、奇偶等等。将万事万物的构成分为五种基本元素,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东南西北中(五方)、青赤黑白黄(五色)、宫商角徵羽(五音)、甜酸苦辣咸(五味)、心肺肝胃脾(五臟)等等。 秦汉时期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的思想就和五行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东南西北中五岳庙祭祀与北京社稷坛五色土的象征意义有着内在的文化联系。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主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都是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 风水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关于“气”的理念。“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

    13、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郭璞葬书) 古人的风水思想中有关于人才培育的意识,“风水塔”的信仰就与此有着重要的关系。鲁班经和鲁班尺是风水吉凶思想在民间建筑中的集中体现。4,“善”的美学理念“善”与“美”的关系。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善为美,或“美善同一”。功利主义美学观,“善”即功利,包涵道德功利和现实功利。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是来自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基本倾向是功利主义。“美”字的起源有人认为是“羊大为美”,有人认为是“羊人为美”。不论是“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都是从功利目的出发的。国语/楚语中的“伍举论美”,是中国美学理论的第一个关于美的定义。“灵王为章华之台

    14、,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问题。认为“文以载道”,艺术有教化作用,陶冶人的情操。反对奢侈浪费。道家是超功利的相对主义美学观,“厲与西施,道通为一”。老子从“有”和“无”的空间意识表达了哲学的辩证思想。“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

    15、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墨家是贫民哲学,反对美和艺术。认为艺术浪费,劳民伤财。 法家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反对美和艺术,认为文学害政。韩非子曾经论述墨子和鲁班的争论,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美学观。四,中国政治与中国建筑 1,王权思想与都城、皇宫规划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第一次论述了中国古代建城的礼仪制度,同时也道出了诸侯国都城规划的基本思想。 秦始皇第一次以辉煌的建筑来体现政治权威。著名的“政治工程”阿房宫、长城、骊山陵等,耗尽了国家的财力,导致了强大的秦王朝的灭亡。汉朝初年,刘邦虽然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以勤俭治国。但是萧何的“非壮丽无以重威”

    16、观点,促使汉朝再一次掀起大建宫室的高潮。并且这一观点成了此后中国历朝历代大建宫殿的理论依据。 北京城及其皇宫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城规划的基本思想。 2,礼仪制度与建筑制度中国古代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制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治国方针。礼制的本质是等级制,它涉及到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礼仪制度在建筑方面的最主要表现是建筑制度,而建筑制度中最主要又是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等级制度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屋顶式样、建筑开间数、建筑色彩、彩画式样等等。 3,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表达了浓厚的政治意图和政治色彩。不仅仅在都城和皇宫规划上的王权思想,在一般城市规划

    17、和功能布局上都体现出来。例如地方城市中的衙署(政府机构)、学宫文庙等一定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另外,对城市的管理也包括在城市规划的范畴之内。例如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就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化一方面表现在政治意识上,另一方面则较多地表现在商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例如城市广场,中国古代没有城市广场,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聚会演讲的习惯,也没有城市社交的习惯。 五,宗教文化与宗教建筑 1,中国宗教的特殊性中国本来是没有宗教的国家,上古时代只有迷信(迷信不等于宗教)。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随后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入则是很晚的事情。注意一个错误的概念。道教是在佛教传入

    18、以后,仿照佛教的形式,结合春秋时期道家哲学的内容而创立的,不要和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混为一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不懂宗教,没有宗教感情。,宗教只信“一神”,而一般中国人是见神就拜。在中国的寺庙里可以同时供奉着不同宗教的神祇。 ,宗教的本质应该是奉献,而不是求取;应该是苦行,而不是享乐。而中国人拜佛都是有目的,有所求的。 2,宗教意识与儒家文化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有儒家思想的信仰,“仁、义、礼、智、信”,其内容与宗教的道德观相似。儒家是哲学,不是宗教,把儒家叫做“儒教”是错误的。儒家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所说内容全都是现实政治、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现实生

    19、活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祭祀不是宗教,祭祀的本质是感恩和纪念。祭祀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对天地神灵的祭祀和对人物的祭祀。祭祀建筑与宗教建筑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祭祀建筑具有礼仪教化的作用,如天坛、地坛、社稷坛、孔庙、家庙、五岳庙等。3,外来宗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的宗教建筑除了塔和石窟以外,没有什么特色。其平面布局和建筑造型与宫殿、祠堂、民居建筑没有太大区别。塔是印度“Stupa”(窣堵坡)和中国的楼阁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藏传佛教建筑除外)。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文化传播过程中本身的特性。例如清朝的“中国礼仪之争”;又如伊斯兰教在内地的传播等事例。六,中国

    20、艺术与中国建筑1,礼乐文化的约束本来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礼”和“乐”是相对应的两个东西,“礼”是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乐”是文学艺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形态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礼制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礼乐文化,对文化艺术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产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文学艺术,在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偏颇的、片面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维也被约束在礼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越礼乐文化所限定的“体统”。2,象征性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喜欢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概括起来有形的象征、色的象征、数的象征以及自然属性的象征等。 形的象征主要表现手法是

    21、以建筑形体象征天地自然的某种属性,并延伸到社会人文的属性。例如天坛、地坛建筑象征天圆地方;风水观念中的山水地形的象征。色的象征是以建筑的色彩象征某种特定含义的事物或某种特殊的信仰。例如天坛建筑的色彩象征;五方五色的方位观念等。数的象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道教神仙方术中的“术数”。例如天坛建筑的数字象征;建筑等级制的数字概念也包含有象征意义。自然属性的象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某些自然事物的自然特性来比喻和象征人类的某种道德品质。例如中国文人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等。3,工匠和艺术家中国古代建筑不是由建筑师设计,而是由工匠按照经验来建造。工匠不是知识阶层,没有很高的文化知

    22、识修养,在建造建筑的时候一般要听命于主人的意图。除了官方的建筑以外,更多的建筑是由文学家、艺术家来决定的,尤其是园林建筑更是如此。园冶中所说“三分匠,七分主人”,就是这种特殊现象的表述。文人艺术家有较高的文化水品和艺术修养,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来设计,工匠们只是照他们的旨意行事,实现他们的设计意图。因此,如果没有国家指令或者文人设计的,纯粹由工匠决定的民间建筑,往往并不一定符合美学规律。但是同时往往又因为不受法式约束,而带来随意的、巧妙的创造。4,文学艺术与风景、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风景园林建筑,和文学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艺术家参与设计,另一方面是源自于中国古代欣赏自然美的风景文学和风景文化。文学艺术家参与建筑和园林设计,促使他们对建筑和园林研究,并用文学的手段予以记录和描写。另一方面,中国古人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情趣,导致了风景文学和风景文化的发达。对风景和园林建筑的爱好和文学描绘,推动了对建筑艺术审美观念的发展。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楼”、“四大名亭”就都是因为和文学的关系而著名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