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土地养育着我们》WORD版教案1Word下载.docx

    • 资源ID:8036346       资源大小:35.04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土地养育着我们》WORD版教案1Word下载.docx

    1、”然后交流汇报:“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课题1、萝卜的故事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

    2、们所需要的事物大多是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二、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第一幅图画是播种。第二幅图画是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三、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四、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虎子

    3、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4、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日历(应

    4、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第一课时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2、讨论问题: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4、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

    5、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5、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第二课时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2、全班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3、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

    6、,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4、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5、阅读与总结。课题3、妞妞的困惑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

    7、发展意识。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二、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三、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四、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

    8、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2、观察活动。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

    9、具有什么好处?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课题2、劳动者的创造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

    10、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5、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课题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1、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

    11、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2、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

    12、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2、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

    13、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4、发表与交流:(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产品,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

    14、、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1、农业孕育着文明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2、阅读与讨论。

    15、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4、自由讨论。(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教师总结。课题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16、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2、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17、。3、阅读与讨论。欣赏书中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讨论知道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和欣赏书中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4、阅读和观察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的饮食文

    18、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活动课 学做豆腐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

    19、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第五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课题1、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什么是通信?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2、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和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

    21、起来进行。3、教师小结。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教师抽时间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且给予提醒督促。请学生朗读书上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2、讲解活动。按照上节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

    22、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书第33页的课文,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4、教师小结。课题2、信的旅行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受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事实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3、老师拿出事先准

    23、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4、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5、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互相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6、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课题3、绿衣使者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

    24、极情感。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80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在地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2、同学们,我们对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

    25、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3、个人制作。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4、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提示学生,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填写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主题二 路在脚下延伸课题1、路,越走越宽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

    26、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识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专题报告。请老人或其他人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要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报告应当比较具体,范围可以比较小,最好成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3、全班交流。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激,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课题2、四通八达的交通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

    27、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通过上次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书42和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

    28、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3、探究活动二。虎子告诉我们人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5、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课题3、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思想与社会四下《土地养育着我们》WORD版教案1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