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苏教版.docx

    • 资源ID:8029952       资源大小:42.9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苏教版.docx

    1、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苏教版2016-2017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一)子仪大度 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 鱼朝恩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

    2、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选自智囊)【注释】汾阳光: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伊、霍:伊尹,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皆是历史上的名相。尔曹:你们。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

    3、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以袅拥覆 B.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 C.构以不臣 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内容。谈淡郭子仪的过人之处以及带给你的启示。 (二)甲乙相善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始悟其奸,稍稍谯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甲不胜

    4、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渠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可无庸诉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干没:吞没。 谯:责备。反噬:反咬一口。绐(di):同“绐”,哄骗,欺骗。渠:他。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阅读指津】 有些人喜欢事事迎合别人的心意,而他们常有险恶的用心。他们往往损人利己,令人害怕。但有些人却对这种险恶的人深信不疑,结果养虎为患,自食恶果。 本文的甲被乙的唯命是从所迷惑,重用此人,结果反

    5、受其乱。故事蕴含的道理很能发人深思: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反面的声音呢?要知道:对手存在的价值是更好地完善自己!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甲延乙理家政( ) (2)惟其言是从( ) (3)甲不胜愤( ) (4)夜梦城隍语之曰(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及官抚军 及郡下,诣太守B.乙险恶如是 是以谓之文也C.始悟其奸 不能名其一处也D.渠恶贯将盈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2)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 4.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 (三)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

    6、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选自左传) 【注释】杞子

    7、:秦国夫夫。管,钥匙。蹇叔:秦国老臣。远主:指郑君。悖(bi)心:违逆之心,反感。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奈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 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拱:两手合抱。崤(xi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某的祖父。后,国君 【阅读指津】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的势力,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人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 本文的蹇叔在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认为秦师必败,蹇叔料事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

    8、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确实是先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若潜师以来( ) (2)穆公访诸蹇叔( ) (3)公辞焉( ) (4)晋人御师必于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劳师以袭远 以辱二三子B.公使谓之曰 尔墓之木拱矣C.余收尔骨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D.出师于东门之外 晋人御师必于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同为“哭师”, 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四)卫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9、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默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 q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阅读指津】 卫鞍,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

    10、法家代表人物。卫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商鞅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本文写的是卫鞅变法前的准备和变法后执行的力度。为了取信于民,他悬木设赏;为了推行新法,他从太子下手。最终使秦国走向强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孝公既用卫鞅( ) (2)恐民之不信( ) (3)令行于民期年( ) (4)行之十年(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秦人皆趋令 B.复立楚国之社稷 C.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人

    11、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郑同论兵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

    12、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释】传士:博学之士。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不受:不接受尧的禅让。社稷之血食: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孟贲: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 【阅读指津】 高洁的道德完人许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做许由,那么只有隐居的一条路。如果要呆在人类社会,要在世上建功立业,必须抛弃掉道德上迂腐的肤浅之见。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就会随之而来

    13、,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有钱人没有保护措施会被人杀害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亲尝教以兵( ) (2)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3)外无弓弩之御( ) (4)郑同北见赵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人必危之矣B.王若无兵 猛浪若奔C.告以理则不可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D.说以义则不听 入则无法家拂士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

    14、特点。 (六)好显人品 【甲】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娇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

    15、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公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为笑。 (选自钟弱翁好为人师)【注释】守:镇守,做知州。一过:一遍。囊琴:用袋子装着琴。部曲:侍从兵士。放意:随 【阅读指津】 詹懋举跟一个木匠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木匠琴艺的高超。 钟弱翁自己书法不好,却喜欢四处卖弄,并且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结果他有眼不识泰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贬低颜真卿的书法,发现真相后又赞赏有加,给人以笑柄。 同是爱好,有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人显摆而贬低自己,

    16、孰优孰劣,一目了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偶召木工( ) (2)即老人所贻( ) (3)必除去之( ) (4)使僧梯取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詹予以金 今以献公 B.因请观之 受工之直而已 C.乃鲁公颜真卿书 乃悟前狼假寐 D.传者以为笑 自立名为重书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2)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 4.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七)骆统传记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17、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注释】适:改嫁。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黄武:三国

    18、时东吴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 【阅读指津】骆统为三国期间的名人,其效力在孙权帐下。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关于骆统的两件事:骆统母亲改嫁,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第二件事,家乡闹饥荒,为了资助乡邻,他减少了(自已的)饮食,感动了嫡母和姐姐,把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第二段简要交代了骆统的军事功绩和官职变化以及他的英年早逝。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事适母甚谨( ) (2)其姊仁爱有行( ) (3)母亦贤之( ) (4)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乃自以私粟与统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数问其故文多故不悉载A.与相同,

    19、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八) 东坡还宅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归,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

    20、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钦?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塘桥孙氏居暂憩

    21、焉。(选自梁溪漫志)【注释】儋北:地名,在海南省。屋券:房契。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 【阅读指津】 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他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从苏轼学习。元符三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 本文写的是苏轼寄居常州时买人旧宅,结果巧遇旧宅老主悲戚痛哭,于是,他把宅子还给人家,连钱都没要;自己却寄人篱下。由此可见苏轼人品之高洁。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坡倾囊仅能偿之( ) (2)宁不痛心( ) (3)访山水为乐( ) (4)竟不索其

    22、直(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将问之 上使外将兵 B.坡问其故 坡亦喜其人 C.(坡)徐谓之曰 徐喷以烟 D.后择吉日入新第 后天下之乐而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2)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 4.本文表现了苏东坡哪些美德?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九)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

    23、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软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陂陁(tu) :高低起伏,不平坦。乱

    24、流:横渡江水。陵阜:高山睥睨(b n):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阅读指津】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这篇亭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车马之迹不至( ) (2)好客而喜游( ) (3)然将适西山( ) (4)游者至此必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居齐安三

    25、年 兹欲以成吾亭邪 B.行于松柏之间 往往留宿于山上 C.而以适意为悦 而西山之胜始具 D.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子瞻与客人山视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2)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意适”心境的一组是( )A.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B.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C.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羊肠九曲,而获少平风云变化,林麓向背(十)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

    26、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选自新唐书 ) 【注】权嬖:b,权贵。挐:r,纷乱 。李愬:s,唐代名将。悬瓠:h,地名。马摠:zng

    27、,曾任刺史。节: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抚:安抚,抚慰。蠲除:jun,免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于是讨蔡数不利( ) 及行( )且为大患 ( )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度奏罢之A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B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D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1) 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2) 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一)子仪大度1. (1)宅第,大宅子(2)辞行,辞别(3)曾经(4)有的人2. AC

    28、 ( A和C都是介词,用;B是动词,认为;D是介词,把)3. (1)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人,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2)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4.过人之处:府门大开,坦荡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启示:为人坦荡,以德服人。(言之成理即可)【译文】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

    29、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

    30、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 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听说后,都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幢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二)甲乙相善1. (1)请,邀请(2)听从(3)禁得住(4)告诉2. C( A项都是“等,等到”;B项都是“这,这样”;C项分别是代指“乙”和“其中的”;D项都是“充满”)3. (1)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 (2)你不但不怕他,还喜欢他,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译文】甲和乙两人是好朋友,甲请乙帮助自己料理家庭各方面的事务。后来甲当了抚军,甲又请乙辅助公务。对乙的话,甲是言听计从。时间一长.甲发现自己的财产都被乙侵占了。甲发现后,虽然看出乙的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