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8016211       资源大小:43.2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1、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A summary of tourist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the Grand Canal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Gao QianTutor Qin Chunxia Abstract: For 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Grand canal, exerting tourist functions of the old canal, getting ready for the cities along

    2、the Grand canal apply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anal, overall briefs the scenery spo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estim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for the canal by reading abundant of literatures between 1999 and 2007, then exhibits t

    3、he progress of analysis about touri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analysis and theory research from culture protection angle.Key words: The Grand canalcanal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 protection;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拱霞桥,北至北京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61800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

    4、、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省市,全长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我国古代贯通南北的唯一交通大动脉。它与万里长城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1987如今,万里长城虽已废弃不用,但早在年便被列入了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而千里运河作为中国独一无二“活”的文化遗产,却不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主要原因在于运河两岸的资源分散、缺乏科学系统的资源分类整理和统一合理的发展规划,致使两岸资源如同散落的明珠,大大降低了大运河的整体文化价值。因此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古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其深厚内涵,让古老的运河在新世纪焕发生机和光彩,是我们当代人不可推卸

    5、的责任。一、运河的历史变迁及旅游资源概述(一)京杭运河的历史变迁2京杭大运河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即开始兴建,到十三世纪末才正式完成,前后共1800历时近年,从创建到完成是一个不断开凿、扩展、改造的过程,几经变迁,古今面貌也很不相同。春秋秦汉时期是运河开发的雏形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开凿了南方的长江中下游的邗沟和黄淮平原地区的鸿沟,秦汉时期扩展到北方黄河流域的汴渠以及海河流域白渠和平虏渠,都是构成京杭大运河的早期段落。605608隋朝公元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邗沟,开挖了黄河、涯河之间的通济渠;610年,又下令开挖了南通黄河、北到涿郡的永济渠;年又修整了三国孙吴时期开通的联结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这样,形

    6、成了全长两千七百公里,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隋运河。( 1283 ) , , 元代至元二十年年建大都于燕京之后为了达到南粮北运的目的便由济宁向北至东平开掘了一条“济州河”。从此,运河不再绕道洛阳直接将山东与江南沟通,成为了中国南北运输的主航道。明朝直到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才将北京段的运河疏通又建造了上新、中新、下新, 三闸以调节运河的宣泄同时还大规模疏浚会通河。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而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至此全部畅通。清朝因漕运的需要,将大运河重新疏浚扩展,随着漕运逐渐改为现金以及海运的发展,运河渐渐失去了漕127-30运

    7、功能。(二)运河旅游资源概述1794今天的京杭运河全长千米,直接贯通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132省、浙江省,流经个县市。沿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物质景观还是文化景观都别具特色,耐人寻味。海外游客称之为“活古迹”、“历史的画廊”。2000根据李天元()按旅游资源的属性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264-66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水景,作为运河两岸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有的甚至因为景色优异而形成独立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是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常州天目湖、淳安千岛湖风景区、“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镇江中泠泉、无

    8、锡“天下第二泉” 、扬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等。其次是地质地貌景观,主要有泰山风景名胜区、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苏州西山景区、常州天目山景区、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建筑,沿河不仅有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宫廷建筑,也有古朴典雅、带有浓郁的风土民情的小城镇建筑。北方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和清雅淡泊、富有田园气息的私家园林业点缀在运河的两岸,给古老的运河增添了无限的风光。风格别致、千姿百态的拱桥宝塔等建筑沿运河两岸随处可见。回族同胞建造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绵3,:延在运河各个城市之间。其次是文学艺术,许多历史名著的作者诞生在运河岸旁如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西游记的作

    9、者吴承恩都诞生在这里;各种戏曲、绘画、杂技等文艺精品也沿运河应运而生;江南刺绣、竹雕、木刻、泥塑、陶器等特种手工艺也成了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运河圈内孕育出了众多的文艺家、科学家、政治和军事家,各种先进的思想从这里向全国传播。因此很多故居、陵墓、革命纪念遍布运河两岸。22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景区的分类系统,选取了沿线座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廊坊、天津、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 、徐州、宿迁、379-80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所进行的统计结果。1 表京杭运河旅游资源汇摘统计表11世界文化遗产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十三陵;昆曲;古

    10、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37颐和园;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第二批10北京宋庆龄故居;飞来峰造像(杭州);第三批38周恩来故居(淮安);环秀山庄(苏州);第四批25盂城驿(扬州高邮市)、天津利顺德饭店第五批52普哈丁墓(扬州)、孔水洞石西泠印社28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嘉兴13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曲阜、徐州、淮安、扬州、6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周庄镇、甪直镇、同里镇、西塘镇、乌镇、6国家地质公园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北京)1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山风景名胜区(镇江)等11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岛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等68国家AAAA级旅游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旅游区、泰山200

    11、4表格来源:国家地理杂志年第三期435根据赵西君、刘科伟、王利华选取沿线个景区做样本,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中国有资源分类系统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沿线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文化遗产,古2366%城、文化遗址等景区系统包括了个景区,占总数的;以“水”为主导的风景河720%5湖类景区系统包括个景区,占;名山胜迹、园林景区系统包括个景区,占546-4714%。以“水”为主导的风景名山胜迹、园林景区系古城文化遗址类景区系统河湖类景区系统统4古城帝王礼教/古建陵墓军事古城名人宗教筑文文化纪念古建故居建筑化遗遗址地类筑类名人类景址类类景景区景区陵墓区景区区杭州沧州北京武进扬州苏州阳谷曲阜邗江徐州吴县淮安嘉兴北

    12、京桐乡邹城德州淮阴聊城兴化高邮扬州余杭临清沛县临安常州天津济宁无锡宿迁盱眙镇江东平吴江故城微山3 图京杭大运河经济带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谱系注:源于赵西君、刘科伟、王利华浅析运河旅游资源的结构及开发对策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66%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尤其以历史文化遗产居多占总体的,但是这些资源大多成点状分布与运河沿线,并未形成一条相关联连的旅游文化带,只是在部分区域内有所串联开发,下面从运河穿过的主要省份来看区域内的运河开发和保护情况。(一)山东省京杭大运河南北纵贯了山东省西部地区,沿途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2003但是运河流经的地区是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年运河沿

    13、线主要的五个102.7228.68%地区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的国内旅游收入为亿元,增长率为;国3834.476.19%际旅游外汇收入为,增长率为。山东省现已形成的运河文化旅游形成的主要旅游产品包括,鲁南古运河民俗游、微山湖综合游、东平湖综合也有、运河古城游、江北水城游;运河流经地市的节庆活动有枣庄的枣庄榴花节、山亭梨花节、滨湖芦花节、抱犊崮红叶节;济宁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微山湖荷花观赏节、梁山水浒武术节;泰安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肥城桃花会;聊城的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冠县梨花节、阳谷蔡伦造纸节;德州的乐陵金丝小枣节。主要旅游商品包括,工艺美术类产品有,枣庄的伏里土陶;济宁的碑帖

    14、、楷木雕、:尼山砚、鲁锦泰安燕子石、赤灵芝、何首乌、大汶口文化彩陶、泰山神工艺品、泰山风景摆5件;聊城的牛筋工艺腰带、聊城剪纸、郎庄面塑、珂尼陶艺、剪纸、木版年画;德州的黑陶等。饮食类产品有,枣庄的涛沟桥大米、峄城石榴、黄梨、樱桃、瓜拉边茶、微山湖咸鸭蛋;济宁的孔府菜、孔府糕点、孔府家酒、玉堂酱菜、微山湖全鱼宴、麻鸭卧雪、糟鱼、醉蟹、松花蛋、咸鸭蛋、四鼻鲤鱼、鳜鱼、芡实;泰安的泰山豆腐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药膳、道家菜、泰山煎饼、东平湖粥、肥城桃、芡实;聊城的魏氏熏鸡、高唐驴肉、托板豆腐、酥枣、进京腐乳、武大郎烧饼、布袋鸡、呱嗒、老王寨驴肉、烧麦、济美酱菜、十香面、临清汤;德州的德6州扒鸡、保店

    15、驴肉、乐陵金丝小枣、宁津珍珠琪。(二)江苏省江苏省境内以平原为主,并无高大的山岳景观,但是有丰富江河湖海等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江苏省新的旅游战略目标定位为“情与水的中华文化之乡”,这样的契机,为运河旅游开发带来了新的生机。1.苏州市结合沿河整治把沿河的枫桥古镇、运河公园、横塘古驿站、彩云桥、石湖风景及宝带桥景点进行水上沟通,把姑苏胜迹连成一片,形成了“舟楫绕城过,胜景依水来”的运河风光带。无锡市是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市区段古运河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水桥,全长6.6公里为古运河游览之精华。2.无锡市最早开展运河旅游的城市,早在1981年,无锡市旅游局就在全国率先推出“欲游古运河,请到无

    16、锡来”的旅游项目。九十年代以来,无锡市将古运河市区段列入江苏省历史文化区,并划分了保护区范围,制定了市区古运河的规划,保护区范围为吴桥莲蓉桥,江尖人民桥南门吊桥清明桥下甸桥,河面恢复以米市、布码头、水弄堂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貌,突出整治运河水量不足,保住穿城之河,以船为载体,慢船、仿古船、快船、宾馆船、船屋、船菜相结合的水乡船文化,开展品船菜、赏剪纸、采珠、7垂钓等活动。3.常州市古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许多景点比较集中地分布于运河两岸。为适合旅游的发展,改建了西仓人行桥、朝阳桥,移建了方济桥、文亨桥,将蓖箕巷改造成为仿古建筑步行街,增建了半月岛等8个景点。同时在运河联氨增建了游船码头,增加沿河大

    17、规模绿化和风情灯光装饰等。对运河沿岸的旅游景点进行了重点建设,如天宁寺、东坡公园等。4.扬州市扬州旅游规划的格局是以线带点,重点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路线和旅游度假区,古运河风光游览线也在重点之列。现已开辟了两条古运河游览线,南线自扬州市到著名古渡瓜洲,串联起瘦西湖、何园、个园、古码头,并与镇江京口渡口等景点合作,实现区域旅游效益;北线从扬州到古代著名驿站高邮,沿途以自然风光为主,经淥洋湖、822-25邵伯湖、高邮湖,体味苏中里下河的湖乡风情。5.淮安市制定了里运河旅游开发规划,运河慈云寺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准备建成苏北地区最大的佛寺;拟建中的里运河风光带,主要包括里运河风光带第二期工程(北门

    18、桥北大桥或至陈家花园旧址),对韩信,溧母墓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做好慈云寺庙市、古运河博物馆与运河文化广场、中舟公园等项目的规划。淮安市还准备推出“乾隆运河水上游”线路。6.徐州市6旅游开发构建了六大游览区,古运河游览区是六大游览区之一,主要包括邳州的古运河两岸的碾庄烈士陵园、王杰烈士纪念馆、大墩子遗址、关帝庙、马迹亭、奶奶庙、摩崖、地震石刻、彭城相墓等景点,集中分布于京杭大运河的两岸,可形成以古运河为轴线的新兴游览区。在市区,准备开发青山公园至北洞山汉王墓之间的大运河索道(箱式观览),游客既可饱览大运河风光,游客探寻汉墓神韵。吴江对运河沿线作了“珍珠项链工程”的总体规划,因地而建,因势而设地点缀

    19、园林小品,把松陵、八坼、平望等运河两岸地区建成集旅游、运输、农作、绿化为一体的综合风光带。沿运河两岸建成标高5-10米宽的立体绿化带,沿线将建成三里桥公园、三里桥运河公园、夹浦桥北堍桥、三里桥南堍及古纤道遗址、八坼滨河公园及平望大桥绿地等六处景点。7.镇江市 , 开发了四条旅游线第一条,贯穿运河镇江段沿河水上旅游线不仅可以游览老城, 区古运河风光带、六朝陵墓石刻还可以饱览“江河交汇”的天下奇观。第二条, 贯穿“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谏壁船闸以及将要开发新建的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北湖公园和雷公岛等沿江水上旅游线。第三条,贯穿新河街、西津渡古街旅游线。第四条924-25,贯穿润扬运河旅游线把

    20、镇江的徒阳运河与扬州的古邗沟连成一体。(三)浙江省运河杭州段现存的主要旅游资源:老虎山、青龙山、皋亭山、清水潭、珠儿潭、游龙潭、;浴龙池等自然景观半山水田畈古人类遗址、杭州洋关、拱宸桥、欢喜永宁桥、万物桥、高家花园、香积寺塔、夏衍故居、司徒雷登故居及武林广场文化中心、沿河景观房产等现代城市风貌;墅园、半山公园、武林广场、环北公园、省展览馆、中国剪刀博物馆、省体育馆、卖鱼桥、拱宸桥沿河古街等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存在问题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虽然存在地域性,但是在运河旅游开发热的浪潮中,各地开199927.67%发存在着许多共同问题。张帆()有关运河旅游市场潜力的调查显示:有的人对运河旅游不

    21、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运河缺水和污染严重,并非是人们对运河文化古10迹不感兴趣。1.污染严重京杭大运河是东线南水北调的输水明渠。它不同于一般的大江大河,运河水的自净能力十分有限。沿线共有县级以上城市25座,县城和县级市107座。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工11厂的工业废水原先都是直接排放至大运河及其支流的。例如无锡是全国率先开发运河旅游的,最终因运河水质被污染,两岸风情被破坏,导致旅游收入大大下降。对此,沿线城市纷纷在运河规划中把整治水质污染,净化水质,绿化河岸作为运河旅游开发的重点。另外,各地区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运河环境。 2.航道不畅7至清朝以后大运河就有很多地方废弃不用,加上近现代的工业污染严重

    22、等原因,,导致运河断水运河不运河。例如由于历年来历史、自然等的因素,山东段运河目前只有济宁以南河段还保留通航的能力,济宁以北的运河零零散散,时断时续,以往的大运河已不复旧颜。这样的运河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泛舟河上,顺流而下,尽享大运河的风光可想而不可及。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了对运河的整治。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期间,在大运河江淮段修建了淮安绍伯仙女庙船闸,促进了该段的水运;通过导治沂河的工程消除了中运河北段洪水决堤成灾、枯水期阻碍交通的现象;引黄河灌溉济卫工程完成,增加天津临清间南运河的水量,改进了此段的航运;永定河引水工程完成,使通惠河水量增加,为回复航运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六五“

    23、期间,国务院又将京杭大运河的整治、续建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江苏省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对苏南运河沿线进行了52公里“卡脖子”的先期整理;从1992年投资27亿元对剩下的156公里进行大规模的整治,使苏南航道达到四级标准。杭州则投资15亿元将运河沿线的旧区改造,运河截污工程完成,杭州段彻底改观。3.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运河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将运河作为一个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对运河的水工设施、运河使用时期相关建筑、运河使用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缺乏必要的认识。沿河建筑被挪作他用,对运河随意改道,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直12接淹没了许多文物,也改变了其故道,对今后的历史研

    24、究造成阻碍。4.旅游开发没有创新,资源配置雷同,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由于运河流经的中国南北132座城市,范围较广,因此运河文化存在明显的地域性,这也对运河文化的统一管理规划造成了许多难题。加上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需要协调好就更难。因此,在申遗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市争抢“运河城市”的名誉。5.没有统一的运河形象原来的运河文化旅游,是运河沿线的各地市地方旅游的一部分,河文化旅游支离破碎。运河沿线景点关联性不强,有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拳头旅游产品,河文化旅游还没有正式走入人们的观念。没有统一的形象也就直接导致运河旅游的市场包装和促销无法开展,无法将京杭运河向

    25、长城一样推向世界。(二)解决措施1.保护沿线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运河文化的研究,对运河文化遗产及相关文物点进行比较全面的文物调查、研究和规划并制定详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案。 加强运河保护的宣传工作,运河沿岸的人们特别是城镇领导重视运河的保护工作。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将南水北调工程与运河保护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寻找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结合点。广泛筹集资金,运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2.提高认识,做好旅游规划应尽快的组织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古运河发展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开发。旅游规划要和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要从保护旅游资源的角度着眼,处理好

    26、城市改造与“保护”、“保留”的关系。3.设立能统揽全局的管理机构8需要成立一个能统揽运河文化旅游全局的管理机构,各地的运河文化旅游系统、科学地开发、管理和运作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少地区间的纷争,免重复建设统一促销,造京杭运河旅游的整体形象。4.重视运河形象包装,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旅游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计旅游产品,加强市场促销的力度。在促销中,要13有统一的运河形象和自己的品牌,加强运河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运河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我们既不能因为其长久性而忽视了今天的保护工作,不可急功近利,开发利用。扬州运河开发规划中提出必须十分爱护运河资源

    27、,亮点主要是生态资源。1孙寿荫.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J.历史教学,1997(8).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京杭大运河精彩无处不在J.风景名胜,2005(2). 4郭来喜,吴必虎,刘峰,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3).5赵西君,刘科伟,王利华.浅析运河旅游资源的结构及开发对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4). 6黄洁山东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10(5). 7柴惠康.重振古运河之旅雄风J.江南论坛,1997(5).8潘宝明.扬州运河旅游资源整合

    28、开发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2003,7(4)9蔡晓伟,裴伟.发挥运河文化功能发展镇江旅游业J.镇江高专学报,2004,17(9)10张帆.对大运河开发潜力的思考J.旅游科学,1999(2) 11郭金凤,刘海军,贾辰波.京杭大运河:在污染中哭泣J.神州,2004(8)12马文波,肖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J.东南文化,2003,3(155)13金平斌,沈红心.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功能开发研究J.杭州师范学报,2001,3(29)14郭爱民.保护大运河文化景区打造“东方莱茵河”J.水利发展研究,2004(11)15何为刚.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J.济宁师专学报,19

    29、97(3)Stephen L. J. Smith. A comment on forecasting recreation demand in the upper Savannah river basin 16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292.,()17大运河九大热点J.风景名胜,2005(2).18王永波.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J.东南文化,2002,4(67).19黄元甫.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J.历史学习,2001(5)20程建军.藏风得水,风水与建筑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1王国平.确立京杭大运河保护新理念J.江南论坛,2006

    30、(6)9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旅游管理姓名高 倩学院题目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DocInC2C豆丁网()是全球优秀的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pdf, .doc, .ppt, .txt Flash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的文档文件,并以PlayerYoutube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