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复习高三历史考前指导如何解答材料分析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976940       资源大小:150.2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复习高三历史考前指导如何解答材料分析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价。 步骤分析 第一步:浏览材料、明确主题。 从材料中的“永乐二年”、“顺治元年”等有关时间和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题所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政策”这就是本道题的主题。这时,应该马上从脑海里调出有关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占据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的斗争、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等知识点和“闭关锁国”这一外交政策,从而为进一步阅读材料打下基础。第二步:分析问题、细读材料。显然,本题是要求比较明清两个时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异同点,并归纳出其历史影响。带着这个问题,仔细的阅读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体意思,这是解

    2、答本题的关键。比如材料二的摘引“台湾”就很重要,它隐含着当时清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心态和目的,即“害怕反清势力的增长,维护满清的长久统治。”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先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如第问,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许下水”、“不许越界”,材料三的“内外隔”等;第问,材料一的“因以为寇”,材料三的“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就是本题重要的材料信息。再根据材料意思和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第问的“相似之处”很好概括,就是“禁海”;第问的“不同”,应具体从材料中的意思出发,结合所学,得出“海患”、“固统”这一关键区别。第问,应该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去理

    3、解其历史影响。这样,已经初步形成本题的答题提纲。第四步: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根据上述提纲,在试卷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注意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概括说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简单翻译材料,避免“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 明清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贫穷挨打的重要原因。 解答材料解析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解答材料题一定得紧扣材料,上述四个步骤始终没有离开材料,其中关键步骤应该放在第二、

    4、三步上,这两个步骤做好了,动笔书写答案应该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确的。而考生们恰恰容易忽视这两个环节,不少考生害怕时间不济,往往是材料都没有读完,意思也没有完全明白,就匆匆下笔,结果是离题千里,答非所问,命中率低下。因此解答材料题(包括问答题),一定要养成“明题意、列提纲”的良好审题习惯。2、下笔作答时,应该根据材料的语言环境和提取的有效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可把教材中的表述、老师授课的讲述和材料中的原话照搬照抄,同时做到语言精炼、流畅,书写清晰、规范。 由此可见,解答材料题是有其特殊规律和方法的,考生们如果能很好的落实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四步法”,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二、高考历史

    5、知识点串讲根据考试说明及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的有关情况,历史学科的复习要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下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对有关知识点进行串讲,并对部分热点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机器的建立。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第一、阶段划分: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2、秦汉确立和发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强化: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

    6、败。第二、主要措施: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

    7、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二)、中国古代的经济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赋税制度: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方田均税法。(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征税依据:人口:租调制、租庸调制土地和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税收种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赋税制度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土地私有

    8、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松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后期以后的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

    9、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历代政府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管辖以及关系的处理,主要有汉、唐两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别要注意汉唐元清四个时期。1、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如西域(汉、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区(汉、唐、宋、明、清)、东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汉、唐、明、清)、台湾(元、明清)。2、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元朝的民族

    10、分化政策进行比较)( 四)、中国的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主要有两汉时期,开始建立同周边的交往,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连结起来。唐朝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同时加强同西亚、欧洲联系,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加强。明清时,对外交往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继续加强同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二是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现了西学东渐。2、中国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通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半殖民地性质(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

    11、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签订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国革命,日本在华势力上升。华盛顿会议后到九一八事变,通过代理人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对华侵略。194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干涉中国。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主

    12、革命。主要有:A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B 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 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中以后三次革命运动为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等。(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上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见第五)经济近

    13、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中共土地政策)。二是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被破坏抗战受到毁灭性打击恢复调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情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大跃进到文革时的曲折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思想文化的现代化:(1)、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新思潮萌发和洋务派的思想学习外国的技术;洪仁玕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早期维新派开始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社会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14、,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91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运相结合;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大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发展历程:17世纪19世纪

    15、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革命后确立了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在英法美等国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后,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世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2)、

    16、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3)、反法西斯争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争。(4)、中国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5)、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八)、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现代的进程:1、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后移到大西洋沿岸。2、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4、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5、70年代

    17、后,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运行体制的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中期到70年代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南斯拉夫改变了这种体制,但出现了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民族主义倾向)70年代以后,苏东剧变,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社会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苏联在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建国后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亚洲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及经验

    18、。(九)、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封建改革: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2、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3、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十)、思想文化的发展1、世界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618世纪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明清时期的科技)与西欧近代科技兴起进行比较。2、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3、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思想

    19、、近代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及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在1618世纪中国出现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相比较。三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1、近代前期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关系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是这一时期列强的共同目的; .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中国; .影响:使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世

    20、界领土瓜分完毕,列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 .侵华国家增多,实力有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争夺;.影响: .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列强各自扶植代理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局面; .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中国收回一些权利;2、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中国社会各政治力量作出了如何应对?结果如何?最先进的派别是什么?并根据史实说明其先进性。.急剧变化: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急剧向殖民地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原因: 这种变化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21、中国封建势力的卖国投降造成的。.各派政治力量的应对: . 光绪帝为维护清朝统治,支持维新变法,但没有实权,昙花一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镇压革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为应付国内危机,遏制革命,进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政治上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要求抵抗外国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被顽固势力镇压; .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试图以暴力手段,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22、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武装起义,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先进。因为: 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自己的政党,提出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开始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这顺应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趋势;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

    23、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全面偿试;.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简述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

    24、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中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实行以华治华,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扶植军阀,形成新的划分势力范围;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中国历史在曲折反复中发展:二次革命、两次复辟、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进行激烈斗争;.多种社会思潮更迭: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相继成为社会思潮主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经济的阶级的基础;5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试用史实简要说明,并对向西方学习加以评价。.特征:.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

    25、科技为主要特点: 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

    26、标: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评价: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反映了近代中国一些先进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完全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6.概括说明近代前期,中外文化交流各个阶段的主要侧重点,并归纳其交流进程的主要特点。 侧重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努力探求西方地理、历史知识,探求西方坚船利炮等军事技术,力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活动主要限于著书立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

    27、派将林则徐、魏源等思想扩大,掀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核心的洋务运动,还创办文化教育,西学更大范围传入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议会制度、天赋人权学说等相继搬入中国,掀起改良和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伦理思想展开猛攻,并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 特点:.近代先进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探求和研究始终围绕救亡图存进行,充满爱国精神;.近代前期,中外交流始终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从过程看,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器物到政治再到伦理文化;.在中外交流中,欧风美雨涌入,但始终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化体系。7概括指出并

    28、简要说明 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教训和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1)特点: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满清专制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失败。(2)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失败,护法运动破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趋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战屡败,陷入困境。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4)必然性: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复习高三历史考前指导如何解答材料分析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