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965556       资源大小:4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档格式.docx

    1、长处:能迅速集中、调动资源;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 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等。短处: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易产生产需求脱节;难以调节好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 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 (1)传统误区:长期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一直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特点:把计划与市场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

    2、的基本思想 实行计划经济及其实行的前提条件具备社会化大生产、全社会单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经济消亡等。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原因(1)前苏联社会主义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1)从马克思到列宁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管理基本构想的理论支持。 其全面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2)俄罗斯中央集权的民族传统和后起国家赶超需求的经济社会条件。第一,俄罗斯“农村公社”的传统是苏联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根据和社会根据; 第二,推进赶超战略,实现国家快速发展,是苏联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现实战略需要; 第三,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强化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种政治需要,是最大的

    3、政治。3)结论 我们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认识应当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地产生的。第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是,在构建过程中忽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计划管理构想所规定的若干必要条件。比如,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计划管理的人员能够顺利获取一切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信息,等等。而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构建中对上述必要条件重视不够。第三,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缺乏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革的内在机理和内在需求,在形势发生深刻转折后,难以及时改变发展态势,做出新的选择。(环球视野摘

    4、自2009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研究)“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概念出自列宁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说道: “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计划经济体制指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2)我国选择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1)客观条件: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

    5、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等。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 193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由1913年只相当于美国的6.3%,到1985年达到美国的80%。 苏联的国民收入1985年是1913年(十月革命前最高年份)的89倍。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 通货膨胀严重,现代工业很少,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政治热情高涨,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6、。2)主观条件: 受传统观点的影响,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才实行市场经济。理论上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才实行市场经济。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中人力、物力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在没有自己现成经验的条件下,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作为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典型模式,必然会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直接影响。(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

    7、、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苏联经验,中共中央决定于1955年3月在上海举办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因此,1955年3月建成中苏友好大厦,建筑面积计54108平方米,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1984年改名为上海展览中心。 )普遍存在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思想理论认识。4、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对计划与市场的探索传统观点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出现的内容丰富的多种流派的市场理论。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近30年中的探索 19561957年,我国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不要市场的讨论; 19581959年,进行了

    8、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讨论; 19611964年进行了关于价格形成机制的讨论。30年中的探索以毛泽东、陈云等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他指出,把什么东西都集中在中央和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 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第五章讲过) 刘少奇提出,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

    9、、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决策高度集中; 信息结构以纵向传递为主; 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计划内容上以实物为主; 经济经济调控方式以直接调控为主。2、建国初特定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1)在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3)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蜀道变通途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1958年5月我国第一部国产“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 :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提前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

    10、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运转:在短短的建国不到十年时间内,已跨入原子时代。 1959年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计算机时代.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仅用二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1965年基本自给。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成功发射。 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第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第二,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11、第三,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现象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第四,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思(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三个方面利益。(2)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认为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太早了(3)针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业、货币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4)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毛泽东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评价: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计划经济体制

    12、的反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由于当时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提出的改革措施至多只是加强一些市场调节的力度和作用,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此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这种探索没有也不可能继续得到前进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理论上解决什么问题? 就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相容的问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 1979年11月

    13、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谈话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时说: “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1987年12月,邓小平

    14、在筹备十三大时同中央几位负责人的谈话中又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党中央先后作出三个重要决定,即:1984年10月20日

    15、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

    16、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由“限制论”到“补充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由“补充论”到“结合论”。(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党中央三个重要决定之一)首次

    17、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第三阶段: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由“结合论”到“基础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南方谈话)(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江泽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18、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三个重要决定之二)进一步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至此,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3)1997年十五大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确定下来。(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三个重要决定之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5) 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特征: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

    19、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本质特征的不同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同。分配制度原则不同。宏观调控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 “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江泽民 )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不是区分“资”和“社”的标志;

    20、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既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能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性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市场经济共性(1)资源配置市场化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机制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企业具有商品生产者所应具有的全部权力,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

    21、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独立地承担经济风险。(3)市场规律普遍化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由市场说了算。(4)宏观调控间接化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日常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去调节和规范企业经营活动。(5)市场活动法制化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要按照一套法规体系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

    22、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的现状(1)我国商品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

    23、合 ,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 ,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总体上仍然处于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2)我国的要素市场已初具规模。 货币市场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格局; 股票市场迅速发展; 基金和企业债券市场逐步发育; 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 技术市场、土地市场的交易量不断增加; 市场法规逐步健全 ,市场监督机构和认证机构有所完善 ,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有所缓解。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体系主体中存在信用观念不强的现象。 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问题 市场风险机制的建设还比较落后 市场中介组织的内部运营管理不规范,外部竞争不平等 地区市场发展不平衡

    24、 ,地区或行业产品市场差距较大 ,虚拟交易还不够发达 ,物流服务还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过程什么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他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

    25、共同发展所替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过程主要有:1978绝迹1987补充1992共同发展1997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前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 (1975年)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占83.2%; 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占16.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占90.2%; 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占7.7%。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26、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趋势 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 依据之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依据之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

    27、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依据之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十六大提出两个 “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

    28、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的类型 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平等。 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在城镇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中也占较大的比重。

    29、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所以它们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指国有经济对其它经济形式的影响力、渗透力、带动力,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1)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注意事项

    本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