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转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doc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927490       资源大小:23.3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转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doc文档格式.docx

    1、6.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7.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账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3.领用药品试剂,需填写请领单、由使用人和室负责人签字,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单位科、室间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科室负责人签字。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范进

    2、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四、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1.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产地、数量、要求,硬质中性玻璃仪器应经计量验证合格。2.大型器皿建立账目,每年清查一次,一般低值易耗器皿损坏后随时填写损耗登记清单。3.玻璃器皿使用前应除去污垢,并用清洁液或2%稀盐酸溶液浸泡2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4.器皿使用后随时清洗,染菌后应严格高压灭菌,不得乱弃乱扔。五、安全制度1.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蒸馏易挥发、易燃液体时,不准直接加

    3、热,应置水浴锅上进行,试验过程中如产生毒气时应在避毒柜内操作。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4.工作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5.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6.每日下班,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六、环境条件要求1.实验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

    4、染。2.实验室应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实验室外及个人物品、仪器等,实验室用品要摆放合理,并有固定位置。3.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内,并及时处理。4.实验室应具有优良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5.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6.实验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实验室应有准备间和无菌室,无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安装空调设备及过滤设备,无菌室内空气测试应基本达到无菌。7.严禁利用实验室作会议室及其他文娱活动和学习场所。第二节实验室技术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

    5、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6.接种样品、转种

    6、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

    7、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

    8、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2.装放(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3.设备检查(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4.灭菌处理(1)干热灭菌法:此法适应于在干热

    9、情况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较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的灭菌。a.器械器皿应清洗后再干烤,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炭化。b.灭菌时安放物品不能过挤,不要直接接触底和箱壁,物品之间留有空隙。c.菌时将箱门关紧,接上电源,先将排气孔打开约30min,排除灭菌器中的冷空气,温度升至160调节指示灯,维持1.5 2h。d.灭菌完毕后或温度升温过程中,须在6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2)手提式高压锅或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清水,立式高压锅加水16L(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更换).b.手提式压力锅将顶盖上的排气管插入消毒桶内壁的

    10、方管中(无软管或软管锈蚀破裂的灭菌器不得使用)。c.盖好顶盖拧紧,勿使漏气;置灭菌器于火源上加热,立式压力锅通上电源,并打开顶盖上的排气阀放了冷气(水沸腾后排气10-15min)。d.关闭排气阀,使蒸气压上升到规定要求,并维持规定时间(按灭菌物品性质与有关情况而定)。e.达到规定时间后,对需干燥的物品,立即打开排气阀排出蒸气,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3)卧式压力锅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按下列步骤进行:a.关紧锅门,打开进气阀,将蒸气引入夹

    11、层进行预热,夹层内冷空气经阻气器自动排出。b.夹层达到预定温度后,打开锅室进气阀,将蒸气引入锅室,锅室内冷空气经锅室阻气器自动排出。c.待锅室达到规定的压力与温度时,调节进气阀,使保持恒定至d.自然或人工降温至60再开门取物,不得使用快速排出蒸气法,以防突然降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e.使用自动程序控制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在放好物品关紧门后,应根据物品类别按动相应开关,以便按要求程序自动进行灭菌,灭菌时必须利用附设仪表记录温度与时间以备查,操作要求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5.灭菌温度与时间(1)干热灭菌器灭菌温度160,1.5-2h。(2)压力蒸气灭菌锅灭菌温度与时间.物品灭菌时间1151

    12、21不含糖等耐热物质培养基含糖类等不耐热培养基15-20min 30min染菌培养物30min器械器皿(二)间歇灭菌方法1.灭菌方法系利用不加压力的蒸气灭菌,某些物质经高压蒸气灭菌容易破坏,可用此法灭菌。(1)将欲灭菌物品置于锅内,盖上顶盖,打开排水口,使器内余水排尽。(2)关闭排水口,打开进气门,根据需要消毒1020min。(3)灭菌完毕关闭进气门,取出物品待冷至室温温度,放入37温箱过夜,次日仍按上述方法消毒,如此三次,即可达到灭菌目的。2.血清凝固器使用方法,培养基中含有血清或鸡蛋特殊成份时,因高热会破坏其营养成份,故用低温,可使血清凝固,又可达到灭菌目的。(1)在使用该法灭菌的血清等分

    13、装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试管、平皿也经灭菌后使用。(2)将培养基按要求使成斜面或高层,加足水后,接上电源,升温75901h灭菌,放37温箱过夜,再如此灭菌三次。3.煮沸消毒:可用煮锅或煮沸消毒器,水沸腾后再煮515 min,也可在水中加入2石炭酸煮沸5 min,加入0.02甲醛,80煮60 min均可达到灭菌目的,但选用煮沸消毒的增消剂时,应注意对物品的腐蚀性.4.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按正常情况已属无菌,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查放置,以免再度污染。(1)物品取出,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2)取出的物品,如为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14、(3)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4)启闭式容器,在取出时应将筛孔关闭。(5)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这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8)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记录灭菌品名、数量、温度、时间、操作者。四、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消毒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1.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2.经微生物污染的培

    15、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3.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 min高压灭菌。4.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烈性菌的冲洗液必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5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 h后,煮沸洗涤。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洗涤。5.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烈性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五、培养基制备要求培养基制备的质量将直接

    16、影响微生物生长。因为各种微生物对其营养要求不完全相同,培养目的的不同,各种培养基制备要求如下: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2.PH测定及调节:PH测定要在培养基冷至室温时进行,因在热或冷的情况下,其PH有一定差异,当测定好时,按计算量加入碱或酸混匀后,应再测试一次。培养基PH值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影响结果的观察。但需注意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指示剂、去氧胆酸钠、琼脂等一般在调完PH后再加入。3.培养基需保持澄清,便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基

    17、加热煮沸后,可用脱脂棉花或绒布过滤,以除去沉淀物,必要时可用鸡蛋白澄清处理,所用琼脂条要预先洗净晾干后使用,避免因琼脂含杂质而影响透明度。4.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为好。5.培养基的灭菌既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热而降低其营养价值,一般12115min即可,如为含有不耐高热物质的培养基如糖类、血清、明胶等,则应采用低温灭菌或间歇法灭菌,一些不能加热的试剂如亚碲酸钾、卵黄、TTC、抗菌素等,待基础琼脂高压灭菌后凉至50左右再加入。6.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

    18、常反应,培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7.目前各种干燥培养基较多,每批需用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或生化反应观察,各种培养基用相应菌株生长试验良好后方可应用,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在配制时也应测PH,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8.每批制备的培养基所用化学试剂、灭菌情况及菌株生长试验结果、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六、样品采集及处理要求1.所采集的检验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采样时应首先对该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贮藏方法条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存在。2.根据食品的种类及数量,采样数量及方法应按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3.采样应注意

    19、无菌操作,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容器不得使用煤酚皂溶液,用新洁尔灭、酒精等消毒药物灭菌,更不能含有此类消毒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杀死样品中的微生物,所用剪、刀、匙用具也需灭菌方可应用。4.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送检过程中一般不超过3h,如路程较远,可保存在15环境中,如需冷冻者,则在冻存状态下送检。5.检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样品名称、送检单位、数量、日期、编号等),观察样品的外观,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拒绝检验。(1)样品经过特殊高压、煮沸或其他方法杀菌者,失去代表原食品检验意义者。(2)瓶、袋装食品已启开者,熟肉及其制品、熟禽等食品已折碎不完整者,

    20、即失去原食品形状者(食物中毒样品除外)。(3)按规定采样数量不足者。对送检符合要求的样品,检验室收到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如果条件不具备,应置4冰箱存放,及时准备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检验。6.样品检验时,根据其不同性状,进行适当处理。(1)液体样品接种时,应充分混合均匀,按量吸取进行接种。(2)固体样品,用灭菌刀、剪取其不同部位共25g,置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中,用均质器搅碎混匀后,按量吸取接种。(3)瓶、袋装食品应用灭菌操作启开,根据性状选择上述方法处理后接种。七、样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1.检验室收到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2.样品检验过程中所用方法、出现的现象和结果等均要用文字写出试验纪录,以作为对结果分析、判定的依据,记录要求详细、清楚、真实、客观、不得涂改和伪造。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注意事项

    本文(转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doc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