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物理凸透镜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7911870       资源大小:362.0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理凸透镜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f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u=40cm30cm=10cmA若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A符合题意;B若f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C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CD不符合题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照相机利用了这种成像特点C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透

    2、镜向光屏适当移动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答案】ADA、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20cm,fu2f,即f20cm2f,即30cm2f,解得10cmf15cm,故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A正确;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故B错误;C、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C错误;D、蜡烛和光屏不动,透镜向光屏适当移动,当物距、像距与上次正好颠倒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知,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

    3、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该透镜的焦距满足8cm f C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答案】BA由题可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不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即可得则透镜的焦距满足,故B正确;C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

    4、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项不正确;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项不正确。故选B。5某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C当u16cm时,该凸透镜可作放大镜使用D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A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所以f=8cm,即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B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

    5、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B正确;16cm时,有两种情况:若uf,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若 f2f,由于凸透镜的焦距增大了,则像距也会相应增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得到一个像,故D错误。故选:C。二、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

    6、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1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

    7、故B错;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应选A。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工人师傅

    8、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19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

    9、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波长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 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

    10、其单位为秒。显然,。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 8m/s (22C时), 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

    11、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

    12、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产生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A超声波医学检查 B水瓶琴C天坛回音壁 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B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C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A波速变大,波长变长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C波速变大,频率增大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答案】空气 D B A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空气产生振荡,把声音往另一侧的观众传播;(2)2“传声筒”的声音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A超声波医学检查,只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水瓶琴强调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B项不合题意;C天坛回音壁只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出现回声现象,C项不合题意;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只要是利用声音在听诊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这与“传声筒”原理一样,选项D符合题意;(3)3A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在空气中声速为334. 8m/s(22C时), 水中声速为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凸透镜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