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三历史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最新.docx

    • 资源ID:7908867       资源大小:198.4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三历史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最新.docx

    1、初三历史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最新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引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从理论到实践的产生过程。吉田松阴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启蒙导师,后世叱诧风云的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都是他的弟子。他的征韩侵华的思想对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对外政策影响极大。而征讨清国方略则已经在国策层面上完成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工作。如果联系近代史实就会发现,日本早在1874年就曾试图侵略中国台湾。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无论从思想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可称蓄谋已久。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

    2、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的不平等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一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也是本目的重点。在这一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以下背景知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的根本特点是“垄断”;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简况。此外,教师还可以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能力差异自行决定,是否在讲授本目以前就与学生一起梳理出一条日本近代侵华的线索,并点明其特点是“灭亡中国”。这项活动也可以放置于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基本结束之后再进行。对于马关条约的巨

    3、大危害,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出如下分析:首先,在领土方面:这是继俄国割占东北、西北地区大片领土以来的又一次大片领土的割让,最为严重的是台湾省,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又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它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次,在经济方面: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只得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加重其负担,另一方面大借外债。西方国家通过给清政府附带有政治条款的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在华投资设厂被正式写入条约文

    4、本,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从此,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瓜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地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第三,马关条约之后,使西方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斗争更加激烈、更加尖锐。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争夺中,遭受更大的损害。所以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渐高涨之时,八国联军借口剿灭义和团运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

    5、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教师应适当补充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原因,兴起、蔓延的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概况等背景知识,否则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史实,对他们的历史思维的培育将会产生妨碍。对义和团的评价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中心任务,但是在教学中对此避而不谈也不可取。建议教师就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差异和教学时间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为主要目的的农民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失败的背景下,由农民阶级发动的一场旧式的革命运动,不过这场运动突出反映了外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以之为运动的主导方向,这是包

    6、括太平天国运动在内的以前历次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出自于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表现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之间关系的能力。义和团运动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时,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阶级分散、落后、狭隘、自私、愚昧、迷信、保守的特性。他们也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斥和打击,进行了一场盲目排外的运动,这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具备任何先进性。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表明农民阶级因为其固有的局限性而既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7、,也不可能成为自身的解放者。”上面的评价能够从多角度对义和团运动进行比较客观的审视和反思,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对于辛丑条约,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其内容的特点,即: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者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播放相关视频材料或展示相关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展示颐和园石舫和日本吉野舰的对照图片,说明二者的差别:前者为19世纪末最华美的艺术品之一,后者

    8、则是当时航速最快的巡洋舰之一。展示吉田松阴的画像,引导学生直接阅读了解他的相关思想,导入新课。播放走向共和北洋水师甲午风云等影视作品的相关片段导入新课,但需注意选择适当的片段播出。如甲午风云中丑化刘步蟾的错误信息就不宜选用了。 “甲午中日战争”一目重点在于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战争的背景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及其崛起;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什么?东方封贡体系的简单含义,或以朝鲜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为例说明之;面对日本蓄意挑起战争的行为,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态度?以上四点需要教师补充相应数量的课外知识,但是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于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甲午中日战争

    9、的影响、此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乃至当今的中日关系等问题都会有很大助益。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是本课重点之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逐条思考条约主要内容,并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条款是对前述条约的继承和发展,哪些条款则在性质上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时代特色。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见上文教材分析)。教师应补充“三国干涉还辽”的史实,以便学生全面掌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课本语焉未详,建议教师自行制作相关课件,对此加以概述。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两目的核心内容为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

    10、巨大影响。建议教师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之前,适当补充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兴起的背景知识。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请教师在充分展现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因素之外,不要有意删减反映农民盲目排外、仇外的史料。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够以故意无视自身缺点和错误的方式来进行。辛丑条约的影响应由学生自行思考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如能与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效果当会更好。2教学案例案例一黄海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师)虽然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还在,但是黄海海战仍然是以中国海军的失败而告终。记得咱们曾经提到过,北洋水师在世界上的排名应该

    11、是超过日本联合舰队的。请大家看这样两段资料: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的第8位。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海上列强。此时日本亦雇有大批欧美专才,订购船舰,锐意发展海军。然日本海军全部吨位炮位及海战潜力,实远落我后;在世界排名仅为第16位。晚清七十年第191页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炮火、航速等方面占有更明显的优势。日本联合舰队舰炮总数比北洋舰队多92门,其中最为重要的速射炮一项,日本方面为192门,而北洋舰队只有27门。日本海军参战各舰的平均速度比北洋各舰快1节,特别是第一游击队的4艘快速巡洋舰更是北洋诸舰望尘莫及。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31页我们一度远远领先于日本,但

    12、为什么在黄海海战爆发前中国的海军实力却被日本赶上甚至超过了呢?(生)中国没钱购买新的军舰。(师)中国的确不富裕,但是日本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发达。在经济总量上日本仍然不是中国的对手。再说,没钱买新的军舰,难道还不能自己造吗?我们的洋务运动不是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了吗?(生)中国科技太落后了,洋务运动治标不治本,引进的技术固然不差,但是以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还不能全都学会。中国当时若想更新军舰,只有购买这一个办法。(师)就算如此,那就买吧。我们的钱哪里去了?(生)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用了。(师)你们都知道这件事。谁知道她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来修建颐和园?海军经费短缺是否是慈禧太后一人之过?(生)(师

    13、)请看下面这两段材料: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 (修颐和园之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两。其时正当中法战争失败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料名义上作为建设海军之用的购船经费,大半都被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因此,自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册 第277页(学生哗然)(师)别忙,再看一

    14、段: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日本海军史第27页(学生愕然)(师)两相比较,中国与日本的最高领导人,在建设海军的态度方面可谓判若云泥。这样迥异的态度对中日两国的海军建设有何直接影响呢?还得再看一段材料:在甲午前夕英国的

    15、阿摩士庄厂知道它老主顾(李鸿章)的脾胃,特以新下水的世界最快、时速23海里的4 000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人知道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但是举朝只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人买去,就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其后把我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者,即此姝也。晚清七十年第205页(师)吉野号巡洋舰单艘造价白银60万两。而定远、镇远这样的超级海上堡垒,单艘造价也不过170万两银子。你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慈禧太后挪用的两千万两白银海军经费可以干点什么?(生)大约可以再买10艘以上的定、镇级铁甲战列舰。(师)注意咱们前面提到过的海战常识,光有主力

    16、舰还不能算是一支真正的海军,假如一艘定、镇级铁甲战列舰配上四艘吉野级的巡洋舰可以组成一支特混舰队的话(生)再增加四支这样的特混舰队。(师)别忘了,北洋水师本身还能组成两支这样的特混舰队。一共六支世界先进的特混舰队游弋在中国的海疆,中日战争会怎样?(生)日本必败无疑。(师)呵呵,恐怕中日战争根本就不会发生了。至少不会在19世纪末发生。可惜,中国的特混舰队变成了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长廊,还有那永远跑不动的华美绝伦的石舫。所以石泉先生说:盖颐和园成,而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势定矣!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第42页案例二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师)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

    17、高潮。究其根源,义和团为什么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生)列强侵略中国,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师)这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生)义和团以反洋教著称,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是一种文化侵略。因此义和团运动具有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性质。(师)文化侵略。这个词有意思。那么什么是文化侵略呢?是帝国主义列强以输出文化为手段,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吗?传教士是否都是外国间谍或者侵略者的帮凶呢?(学生讨论)(师)我们来关注一段材料:当时所有的基督教会都是以“反孝”甚或“仇孝”作号召的。他们认为人只能向上帝尽孝,不应向父母尽孝。基督教这种上帝独大的“反孝”立场,因此与当时“百善孝为先”

    18、的中国伦理,便针锋相对了。晚清七十年第364、365页 (师)敬祖宗、孝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西方的基督教强调一切人都是上帝的造物,所以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针锋相对算不算文化侵略?(学生争论)(师)我个人认为,如果基督教徒不强迫中国人接受这个教义,那就不能算文化侵略。反之,则当然算文化侵略。再看一段:中国以名教为治,天主教不敬祖宗神祉,所奉唯上帝,所尊为教王、神父,等于无父无君,悖理败伦。教化民德大坏,以致忘本而无忌惮。入教的妇女与男子齐集一堂,礼拜诵经,婚嫁悉由自愿,不经媒妁,不拜天地。可谓廉耻道丧,人伦澌灭。育婴堂收养孤儿,目的在挖眼剖心,用以制药。开设医院、学校及救灾恤贫,亦系别有

    19、用心。近代中国史纲上册第205页(师)这段材料出自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国史纲。请大家思考怎样评价这段材料中提到的三种冲突?(生)属于中外文化冲突,但是中国人的反应似乎有些过激了。(生)前两个冲突或许还可以解释为因为传统文化的缘故,可以理解。但是第三个案例却不能不说产生于民众的愚昧。(生)真的有人认为西药是用人眼珠子制成的吗?(师)是真的。1871年发生的天津教案就直接起源于这个原因。(生)那这一项不能算文化侵略。(师)好,那我们至少已经发现了民教冲突的三个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文化冲突和部分中国下层人民的迷信和愚昧。这三者当中,帝国主义的侵略无疑是最核心的因素,但是其他两个也不宜忽视。我们来看一

    20、些义和团运动的揭帖,大家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第一册,第112页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重新认识百年中国上册第79页 (学生哗然)(生)“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一句能反映中国人民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一句能反映中外文化冲突。(生)后面的内容多反映下层人民的迷信和愚昧。(师)不要简单地以文字量的多少来判别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帝国

    21、主义的侵略是引发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根本原因。对此,李大钊先生说:自有洋人入中国以来,便给中国带来不安和扰乱,便给中国农民带来困苦和艰难。他们不认识帝国主义,却认识了洋人。洋人在他们的认识中便是帝国主义的代表。李大钊选集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解题关键:读懂诗人心中的难过和悲苦之情。思路引领:逐句分析诗中的含义,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答案提示: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着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哪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这首诗简明易懂,情感充沛,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

    22、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解题关键: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思路引领: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分层次列举相应的侵华战争及条约,可以酌情加上历次侵略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答案提示:参见本课知识结构图。学习延伸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解题关键:注意题目

    23、规定的思考角度。思路引领:结合材料中给出的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的赔款总额及其使用方式,并尝试思索19世纪末中日在哪些方面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尝试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再加上3 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总额已超过四亿日元,中国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因此只有向欧美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属于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中国经济因此倍受摧残。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日本的资本积累。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这是日

    24、本军国主义政权性质的体现。他在客观上是日本军队的实力暴增。以海军为例,甲午战争时中日海军实力大体相当,日本略占优势;但在十年之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打败俄国海军,已经俨然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林。陆军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被承认为亚洲乃至世界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俨然名列世界五强之一。皇室获得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赔款作为天皇支持日本海军建设的回报。这一点显示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统治格局,是日本政治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表现。教育基金虽然比例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将近1160万日元。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以

    25、后,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越拉越大,主要表现在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等等。由于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逆转始自甲午战争”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朝鲜知守不知攻,知己不知彼,其人深沉狡狞,固陋傲顽,觉之不觉,激之不激,非断然以兵莅之,则必不为我用也。况朝鲜蔑视皇国,谓文字有不逊,以与耻辱于皇国,君辱臣死,实不戴天之寇也,必不可不伐之,不伐之,则皇威不立也,非臣子也。朝鲜当天朝加兵之日,则遣使于清国,告其所以伐朝鲜之故;若清国必出援兵,则可并清而伐之。1870年日本外交

    26、官佐田白茅征朝论翁同等奏陈和战方策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静。现在倭兵在韩,颇肆猖獗;而英使在京,仍进和商之说。我既豫备战事,如倭人果有悔祸之意,情愿就商,但使无碍大局,仍可予以转圜,此亦不战而屈人之术也。盖国家不得已而用兵,必须谋出万全;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掣。刻下各国皆愿调停,而英人尤为著力。盖英最忌俄,恐中、倭开衅,俄将从中取利也。我若遽行拒绝,恐英将暗助倭人,资以船械,势焰益张。且兵端一起,久暂难定;中国沿海地势辽阔,乘虚肆扰,防不胜防;又当经费支绌之时,筹款殊难为继,此皆不可不虑者也。然果事至无可收束,则亦利钝有所勿计。翁同等覆陈会议朝

    27、鲜之事折(1894年),录自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十四姚锡光记述黄海海战的一个片断倭舰之攻我也,以快船为利器,而吉野为其全军前锋,绕行于我船阵之外,驶作环行,盖既避我铁甲巨炮,且以其快炮轰我左右翼小船,为避实击虚计。自我超勇沉后,平远、广丙亦来会,而船弱不任战。倭舰复分两枝,以快船四艘为一枝,兵轮五大艘为一枝,左右环裹而攻,于是我阵乱。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粤人,素忠勇,且甚怨闽人之诈也,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时已逾申刻矣。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卷四台湾巡抚

    28、唐景崧电告台民不服割台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录自清季外交史料卷一九义和团揭帖一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

    29、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蓝。不下雨,麦苗干,教堂恨民阻老天。神发怒,佛发愤,派我下山把法传。我不是邪白莲,一篇咒语是真言。升黄表,焚香烟,请下八洞各神仙。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侨析生京津拳匪纪略卷三山东巡抚毓贤奏陈民教相仇事窃思东省民教不和,实由近来教堂收纳教民,不分良莠。奸民溷入教内,即倚教堂为护符,鱼肉良懦,凌轹乡邻。睚眦之嫌,辄寻报复。又往往造言倾陷,或谓某人将纠众滋扰教堂,或谓某人即是大刀

    30、会匪。教士不察虚实,遂开单迫令地方官指拿,地方官或照单拘拿惩责,百姓遂多不服。结怨既久,仇衅愈深,外匪乘机构煽,以报怨复仇为名,因以闹教生事。其中固难保无被诱之拳民,然亦有拳民绝不与闻者,固不能概诬拳民以闹教之名也。毓贤覆陈山东办理教案并无偏袒情形折,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瓦德西论瓜分中国事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俄国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

    31、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条),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2课文注释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底,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战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6月9日至11日,清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两千四百多人先后在朝鲜登陆,部署在汉城至全州一线。日本则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的名义派出陆战队400人入朝,10日公然占领汉城,至16日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三历史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最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