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7905386       资源大小:59.3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Word下载.docx

    1、“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何能(不请示父兄)就马上行动呢?“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问孔子)说:“仲由问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您却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这使我迷惑,所以大胆的问问(为何回答不同)。“冉有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前进一步;仲由一个人能顶两个人,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有中等水平以上才智的人,可以讲高深

    2、的知识学问;对中等水平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讲那些高深的知识学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默默的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的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历史文献,行为典范,忠诚老实,讲究信用。)(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逾(y)绥(su)喟(k

    3、u)莞(wn)箪(dn)馑(jn)哂(shn)俟(s雩(y)牖(yu)恸(tn)2一词多义(1)及(2)弥(3)如(4)以(5)尔(6)方3词类活用(1)端章甫:端,古人用整幅布做的礼服,又叫玄端。章甫,古代一种礼帽的名称。端和章甫这里都用作动词,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3)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4)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的用法与之同。4掌握通假(1)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2)子路不说(说通“悦”)(3)夫子矢之曰(矢通“誓”)(4)毋吾以也(以通“已”)(5)鼓瑟希,铿尔(希通“稀”)(6)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一)精读

    4、文本,质疑析疑1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_【详细解答】“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子贡把他人比作丘陵,把孔子比作日月,通过日月和丘陵的对比,说明了孔丘的才德是他人无法超越的。2当子贡反驳子禽的话时说道:“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请辨析子贡这句话所说的对象是指谁。【详细解答】子贡的这句话说的是陈子禽。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怒的成分。他认为子禽这样说是不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警告之语。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

    5、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3如何理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详细解答】这是颜渊赞叹老师孔子及其学说的话。意思是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得深邃。后常用以表达对伟人或某种学说的赞叹、仰慕之情。做学问者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以学问来充实,但此心总有不满足的时候,想要停止都做不到,于是不停地进取。4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详细解答】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

    6、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Y 1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我们在公冶长篇里已见到过子路、颜渊和孔子在一起谈论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老有所乐,壮有所为,幼有所养,老、壮、少三代都有着落,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人人过着美好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而曾皙所描绘的那一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太平图景,不正是这样一种境界的生动形象的写照吗?所以,表面上看来,曾晳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

    7、国家,那么,曾晳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2文章中对孔子与弟子的讨论、闲谈在全篇中俯拾皆是,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文章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讨论和闲谈,主要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个成功教育家的重要的教育思想。以师生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工作,并且以一种真诚、深厚的情感来对待学生,才能在学生中形成一个高大的形象。这样以一种日常生活的交往、言谈的写法来体现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显得更加丰富多姿,真实可信。3第10则是怎样运用语言来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第10则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

    8、华的委婉曲致,尤其是曾点的高雅宁静,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于孔子,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更是体现得出神入化、异常生动。从他们发言的内容来看,也是各有特色,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子路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是大型的诸侯国了。而且,这个国家,照子路的设想,当时正处在危难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一副力挽狂澜的架势,不仅有他一贯豪侠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有大政治家的气魄。冉有则是一个谦谦君子,自认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而且还只能三年才使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达到小康,至于礼乐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自己则无能为力。如

    9、果说冉有是谦谦君子,那公西华就更是委婉曲致了,他压根儿就不提治理国家的事,甚至说自己根本就不能做什么事业,而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在宗庙或外交场合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罢了。其实,这个司仪并不小,相当于今天秘书长或总务官之类的角色。所以孔子最后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认为他实际上还是在说治理国家。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子路的豪侠气魄也罢,冉有的谦逊也罢,公西华的委婉曲致也罢,都是说的治理国家的志向,只有曾晳来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说法,一句话也没有谈到国家大事,而只是描绘了一种优哉游哉的春游境界,一幅老少同乐的“清明上河图”。妙就妙在孔子的态度,他不仅没有赞许豪气干云的子路,反而会心地笑了一笑,略带有讥

    10、讽的味道。对谦逊的冉求和委婉的公西华也不置可否,却偏偏对那个不说国家大事而说春游的曾晳由衷赞叹。4选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本节所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非常奇妙。子贡、颜回赞美孔子的话,简直是称颂人品学问的典范之语,千百年来很难再见到更精彩的说法了。孔子因为冉耕患病,反复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而对颜回去世,反复说“天丧予”;因为子路生气,而反复说“天厌之”。这些话或表达感慨,或抒发哀痛,或显示诚心,用字不多,而淋漓尽致。至于孔子称赞颜回的那一段话,共二十八字,而“回也”二字重复了三次,“贤哉”二字重复两次,且又多出了“人不堪其忧”五字,此章正因为多出了以上这些字,便富有了文学性

    11、,充分表达出孔子称赞颜回的情感。“人不堪其忧”五字,正是称赞颜回的反衬,是加倍渲染。此章正因为能多用复字复句,又从反面衬托,所以表现赞叹的情味十分充足。G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的形象,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以吾一日长(zhn)乎尔 一箪(dn)食多见(jin)其自不量也 饥馑(jn)B子路不说(shu) 是故哂(shn)之浴乎沂(y) 舍(sh)瑟而作C夫子矢(sh)之曰 喟(ku)然叹曰

    12、绥(su)之斯来 道(do)之斯行D冠(un)者五六人 以俟(s)君子千乘(chn)之国 瞻(zhn)之在前【详细解答】A“见”应读“xin”,当“显示”讲;B“说”通“悦”,读“yu”;D“乘”作名词,应读“shn”。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 BC D【详细解答】A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B动词,治理/动词,担任;C均为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D表承接的连词/表修辞的连词。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D)A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B异乎三子者之撰。C浴乎沂,风乎舞雩。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详细解答】A、B、C均属介宾短语状语后置,而D属疑问

    13、句中介宾短语的宾语(由疑问代词充当)前置。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 B【详细解答】两个“也”字都表肯定语气。5下列有关古代天文历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详细解答】秦汉时一个皇帝可能有好几个年号。

    1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6写出上面三段文字中所用的熟语。(最少4个)(1)_(2)_(3)_(4)_【详细解答】(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2)循循善诱_(3)诲人不倦_(4)割鸡焉用

    15、牛刀_(5)诲人不倦_(6)欲罢不能7下列句子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D)A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B闻弦歌之声C夫子莞尔而笑 D小人学道则易使也8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详细解答】(1)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2)我只不过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育别人从不感到疲倦,(对于我)尚且可以这样说。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

    16、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吿子下)注:造次:仓促,急迫。乡:趋向。9在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详细解答】勉励人们践行仁道。10为什么孟子会认为现在所谓的“良臣”是古人所谓的“民贼”?请简要分析。【详细解答】因为真正的“良臣”应该引导君主趋向道义,立志求仁;而现在所谓的“良臣”却在帮暴君开辟疆土、侵略邻国,搜刮财富、充实府库,这样只会贼害百姓,所以是古人所谓的“民贼”。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绥(su)之 喟(wi)然卓(zhu)尔 诲(hu)人B莞(wn)尔 箪(dn

    17、)食瓢(pio)饮 曾皙(x)C侍(sh)坐 饥馑(jn)哂(x)之 以俟(sD舞雩(y) 户牖(yu)哭恸(dn) 铿(kn)尔【详细解答】A喟:ku,C哂:shn,D恸:t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D)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夫子矢之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其人也而有斯疾也!A BC D【详细解答】知通“智”,矢通“誓”,以通“已”,希通“稀”,莫通“暮”,与通“欤”3下列句子中的“尔”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如有所立卓尔夫子莞尔而笑吾无隐乎

    18、尔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作计乃尔立A/ B/C/ D/【详细解答】形容词词尾/代词“你”/代词“这样”4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AD)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详细解答】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5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B)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详细解答】方圆:A方形,C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副词,正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可

    19、使足民。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稍稍宾客其父D粪土当年万户侯。【详细解答】都是使动词,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7下列对第1、2节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1节中,子贡把孔子的才德比喻为日月,形象地阐明了孔子的才德像日月一样崇高、伟大,是无法超越的。B子贡把叔孙武叔诋毁孔子比作人自己断绝跟日月的关系,这对日月并没什么伤害,是自不量力的表现。C在第2节中,子贡运用“上天”的比喻,着重突出了孔子的高不可及,这是针对“仲尼岂贤于子乎”的问话而来的。D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突出孔子的崇高伟大和高不可及。【详细解答】没有象征。8对选文10一节的

    20、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子路“率尔而对曰”,表明子路率直自信,勇于任事的性格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详细解答】“不满”不当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完成912题。“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21、,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夫子何哂由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D)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鼓瑟希(稀疏)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C童子六七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咏而归(唱歌)D吾与点也(介词,和,同)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详细解答】与:赞成;三子:三个人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

    22、,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端章甫。 B鼓瑟希,铿尔。C孰能为之大? D左忠毅公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详细解答】ABC都是名词作动词用,D是使动用法11对下列各文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何伤乎?有什么受伤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戴帽子的有五六个人,未戴帽子的有六七个人。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又是谁呢?12选出下列对本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C)A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育循循善诱,于谈话中蕴涵丰富哲理。B从在文中的表现看,子路是个轻率急

    23、躁的人。C孔子之所以赞许曾皙的观点,是因为曾皙所谈论的不是政治。D冉有是孔子的一个性格比较谦逊的弟子。三、课后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

    24、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D亮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