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790454       资源大小:264.3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

    1、四川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P14-2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如: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例P15-16)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P16: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生物因素: 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P17 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 寄生(如:蛔虫和人) 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

    2、北极熊的体色) 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P18上 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P19下 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第三章 细胞1、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

    3、能单位。 2 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3、显微镜的使用 P34-35 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

    4、(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操作步骤:1 取镜安放: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镜筒和转换器2 对光:目镜、物镜、反光镜要在同一直线上。用左眼观察,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大光圈;光线过强,用凸面镜.小光圈) 3 放置玻片标本4 观察: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降镜筒-升镜筒-细调)5 收放: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将镜头降至

    5、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4、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的三个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 P39形态多样,原因是无细胞壁 植物细胞 P42形状规则,原因是有细胞壁 注:两者的比较见P43表格6、细胞结构与其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在光学显微镜下最不易看见)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液泡: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7、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过程(注意记住各个结构形成的顺序) 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细胞 在细胞分裂前,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1、实验:验证绿叶

    7、在光下合成淀粉(1)暗处理:植物提前放道黑暗中一昼夜: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遮光: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对照实验,看 见光部分、不见光部分能否制造淀粉;(3)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4)脱色: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由绿色变黄白色;(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5)染色: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目的是为了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色(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色(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8、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含叶绿素)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原料)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了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P833、 光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 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淀粉、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同化作用)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化学能)植物增产的措施:白天升温,晚上降温;加入二氧化碳。4、光合作用意义: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也为生物圈中的

    9、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生物来源。(食物、氧气、能量)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产量):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延长光照、(间作、套种)8、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异化作用)场所:线粒体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9、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10、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1: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受热而腐烂,是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

    10、热量,所以堆放蔬菜的地 方一定要保持通风散热,才能防止蔬菜腐烂。例2:栽花或种植庄稼都需要经常松土,是因为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 要经常松土。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X Kb 1. C o m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从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具有容纳、磨碎、搅拌、运输的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 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 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11、、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 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的过程。淀粉在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

    12、)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1、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2、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为血浆,下层深红色为红细胞,两层之间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3、 血浆 成分:水(含量最多)、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 红细胞 特点:数量多,成熟的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作用: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 特点:数量少,形态大,有细胞核,可穿过毛细血管作用:吞噬病菌,防御作用(有炎症时,白细胞含量

    13、最多) 血小板 特点: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作用: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4、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5、 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判断血管的类型:动脉血液由稍大的血管流向分支的小血管;静脉血液由分支的小血管流向稍大的血管;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6、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心脏的四个腔:同侧的相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相通的。 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左心室壁最厚 左心房 肺静脉四个腔(上房下室)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心脏 及相连血管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只允许血液从心 瓣

    14、房流向心室 膜 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只允许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7、血液循环定义: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 全身毛 各级静脉 上、下腔 右心房 动脉 细血管 静脉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体循环的特点:左心室 右心房,动脉血 静脉血,血液在全身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氧出二氧化碳进)。肺循环的特点:右心室 左心房,静脉血 动脉血,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肺泡进行物质交换(氧进二氧化碳出)注意: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量

    15、供应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食物中储存能量1、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1、生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3、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1)、呼吸系统的组成:(图见书上53页)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

    16、温暖吸入的气体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下降,气体吸入;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上升,气体排出。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扩散动脉血变静脉血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1、 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

    17、汗液的形式排出。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排出。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最主要的排泄途径)2、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3、泌尿系统的组成(图见书上60页) 结构: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肾脏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功能:形成尿液泌尿系统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图见书上62页)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

    18、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另一 肾单位 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原尿)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滤过 重吸收 P63 尿的形成:血液 肾小球 原尿 肾小管 尿液注意: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但能滤过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第十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人体内的调节过程十分复杂,其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P71人的自我调

    19、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三、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P7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

    20、腺体活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四、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的形成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参与反射的中枢大脑皮层下的脑干和脊髓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固定、不会消退暂时,可以消退。改建重组实例“吃梅止渴”“望梅止渴”、“想梅止渴”第三节 激素调节一、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如垂体,肾上腺、胰岛、性腺。2、外分泌腺:有导管、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3、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

    21、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含量极少,作用大(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二、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腺体类别导管分泌物去向举例外分泌腺有导管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内分泌腺无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三、四类激素的对比激素种类产生部位生理作用缺乏(过多)时引起的病症生长激素垂体调节人体的生长变化规律(身高、体重)幼年期过多:巨人症不足:侏儒症成年阶段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婴、幼儿时期过少:呆小症(智力低下)成年人不足:甲状腺肿过多:

    22、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胰岛降低血糖浓度缺乏时,形成糖尿。性激素性腺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显著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四、相关知识点:1、甲状腺的合成需要碘:如果碘不足会患甲状腺增生肿大(大脖子病) 补充:食盐中加碘;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生植物。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胰液,通过胰导管输入十二指肠。 内分泌部:胰岛素(当人体的胰岛素过少时,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如: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2、

    23、性状是指生物体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两同一不同(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以下的例子是相对性状吗?A、兔的长毛和粗毛(不是,因为不是同一性状的比较)。B、兔的长毛和猫的长毛(不是,因为不是同种生物的比较)。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1、基因、染色体、DNA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小片段。染色体与DNA 的关系: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与DNA 的关系:在DNA 上不是所的的部分都有遗传作用,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就叫基因。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以

    24、下是数量关系: 1个 许多条 1个 多个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每条) DNA 基因(控制性状)2、人的细胞可分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两种,其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6条,而且这46条染色体是两两成对,为23对,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成分是一样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的,基因的位置也是相同的,当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成对的染色体会彼此分开,所以每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基因是成单的,染色体数为23条,不成对。(注意:当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除外)基因位于一

    25、对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图1、4上的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图2上的不是一对基因,所以只有图3是正确的。A、B分别有示两对染色体,横线表示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3、当男女生殖细胞相结合时,两方的染色体配对在一起,受精卵的染色体又变为23对,46条了。母体细胞(23对,46条) 卵细胞(23条) 受精 发育 受精卵(23对) 新个体父体细胞(23对,46条) 精子(23条)4、不论是精子、卵细胞,还是体细胞,遗传信息都主要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

    26、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1、显性基因占主导地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 隐性基因会被掩盖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 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Aa)。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AA或Aa。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确定基因型aa。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 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基因型+环境;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注意:相同环境下,基因相同,表

    27、现出来的性状相同,但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不一样)。亲本:高豌豆(纯种) 矮豌豆(纯种) AA aa子一代: 高豌豆 Aa(所以豌豆的高就是显性性状)如父母中只要有一方为AA,不管另一方是Aa、aa,后代都会带有一个显性基因A,所以都为显性。如后代为隐性性状,父母双方都必须至少有一个隐性基因。2、如何书写遗传图?例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杂交 (1)将亲代所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写出(成对的基因分开) (2)每个亲代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与对方所产生的生殖细胞自由组合(注意:显性基因要写在隐性基因前)3、如何确定相对性状中的显性和隐性?假设法(1)先假设一

    28、方为显性,那另一方必为隐性性状,然后代入到题目中,计算是否符合题意。(2)再反过来假设另一方为显性,然后代入检验是否正确。例:父母双方为双眼皮,孩子为单眼皮,请问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吗?假设:A、单眼皮为显性性状,那双眼皮就为隐性性状,那父母都为隐性,生出的小孩就不可能为显性,所以这一假设不合理;B、假设双眼皮为显性,那单眼皮为隐性,根据父母若都为杂合子,后代就有可能出现隐性性状,所以符合题目,故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第4节 性别与性别决定1、 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共有22对,这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而且没有性别之分,另一对(第23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

    29、染色体。2、在男性中的性染色体为XY(异型),女性中的性染色体为XX(同型),其中,X染色体比Y染色体要大,所以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条+X或22条+Y;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条+X。3、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只有一种,就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这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产生的后代男女比例为1:1。当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出的小孩是女孩,当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出的小孩就是男孩,所

    30、以人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决定了,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是男性。男性:产生精子 X XX (女孩) Y XY (男孩)女性:产生卵细胞 X XY (男孩) X XX (女孩)第5节 遗传与环境1、生物体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的,有的性状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如同种花生长在不同土无壤中结出的花生不同,有的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如人的ABO血型,如果是环境引起的就不能遗传,一般能遗传的性状是由于遗传引起的。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3、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由于生物所处的环境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如将同样的种子一些种在肥沃的土中,结出来的种子大,一些种在贫瘠的土中,结出的种子小,如将这些小的种子种回肥沃的土中,又会结出大的种子。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