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图表转成文字表达题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7904116       资源大小:31.6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图表转成文字表达题文档格式.docx

    1、结果与源信息的一致性。即在归结中,答案要点要与图表反映的整体趋向、观点态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与题干中字数和句式的要求一致性。二、典型错误1、 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如:(2002年海淀一摸)将下列图表转换成一段叙述文字,不超过60字。截至1998年6 月,全国注册的私营企业比1997年6月增长情况比较表: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企业户数 企业的从业人员 企业的注册资金 104万户 1458万人 6554亿元1997年6月1998年6月 1997年6月1998年6月 1997年6月1998年6月分析 从三幅柱状图看,只提供了1997年6 月和1998年6 月的私企注册

    2、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的数据。而在作答中,有的同学把“私企”与“国营”对比来分析,甚至误认为这是信息归结题,得出了“下岗再就业人数增加”的结论,从而造成信息多余或无中生有。答案参考 截止1998年6月,我国私人企业注册企业达362万户,从业人员数为3,218万人,注册资金达9,556亿元,分别比1997年同期增长23%、24%和53%。2、 信息遗漏或缺失 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2004金太阳模拟) 阅读下面图表,回答(1)、(2)两题 古调类普 通 话徐 州 话例调类字出白百木诗 时 古老 近 放大什么话和调值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3、阴平55 阳平35 上声214 去声51阴平313 阳平55 上声35 去声51入声去向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1)根据图表所示,说明普通话中去声的来源。(2)比较普通话和徐州话,得出的结论是:分析 本图表比较角度和比较项目多,包含的信息复杂,读图若不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在答案要点组织上很可能丢失信息。如第一问“普通话去声的来源”有的学生归结为“去声和上声”,忽视了“古调类”“上声的一部分”范畴的限制。第二问最易在回答时遗漏信息要点,有的学生归结为:“普通话和徐州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去声调值相同。”但仔细一分析,对这两种话体,既要比较其相同点,又要比较其差异。答

    4、案参考 (1)普通话去声来源于古调类中的去声和上声的一部分。(2)普通话和徐州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且去声调值(51)相同,古调中的入声在这两种话体中分别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但二者在阴平、阳平、上声的调值差别很大。3、 信息推断错误 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作文编号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阅卷教师大学教师中等下等上等中学教师分析 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

    5、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答案参考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4、 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 图表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如对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学生时而以年份为主,时而以产量或发展状况为主,时而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分析;又如复杂表格的分析,不能片面就一个角

    6、度(比较项目或比较角度)来展开,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总之,答案组织表述要全面准确反映图表信息,要符合题干的要求。三、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1、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2、 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

    7、,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3、 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答题时注意: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2)注意题目

    8、中的特殊限制。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3)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4)针

    9、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图表题,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点是:一定要扣住题旨、找对规律、善于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的“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它们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因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考生如果缺乏解题技巧,常常会理不清头绪,答错丢分就在所难免了。那么考生如何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答准题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点借鉴。一是明确题意扣住题旨。一般说来,图文类试题的题干不仅明确揭示了命题意图,而且常常显示了答题区域和答题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找到答题切口,捕捉答题要领,

    10、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有效途径。二是仔细读题找对规律。如果说明确要求扣准题旨是答题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认真仔细地读懂题意,把握题目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答探究性类题目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传达命题者意图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给考生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学会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所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题,必须先读图名,读懂图例,再研究图文内容,有附注的还应仔细地读图例附注等。不能只局限于读某一点,或者某一面,不能随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正面、侧面,从纵向、横向地多层面的分析与探索。其次,及时地筛选信息,努力地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

    11、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以实现质的飞跃,这样才有把握做对做准题目。三是准确归纳善于表达。规律的发现,还只是把图表转化成为文字的第一步。要真正想把问题彻底解决,还必须有赖于准确地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捕捉到的信息及问题内部的规律(包括图表的本质与题目的要旨)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准确、简洁、连贯,符合题意,无懈可击。四、实战训练1、(04年广东2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 分)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12、: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2500040000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2、(1995全国31.)选用下面表内的资料,就某地区女职工增长人数及增长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6分)某地区男女职工人数及增长情况对照表男性职工女性职工人数(万人)1980年1987年1994年64.474.18535.84564.8增长比()1987年比1980年1994年比1987年115114.7125.7144要求: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第一处不得超过14字,第二处不得超过

    13、36字。某地区十分重视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开就业门路。1980年到1994年,该地区妇女就业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 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 这些具体数字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3、(2003年洛阳统考)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发明、发现项目发明年份出产品年份发现到投产间隔年数电话1820187656无线电1867190235电视1922193412核反应1932194210原子弹193919456激光器19601答案:4、(2004年云南一摸)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与统计了全

    14、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起结果见表1和表2。请概括这两个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表1:因特网手机即时聊天电子游戏92%5%3%表2:6%8%80%答案由35.8万人增加到64.8万人(或:由358000人增加到648000人)。前七年女职工的增长率分别为115%和125.7%,后七年则为114.7%和114%(或前七年男女职工分别增长了15%和25.7%,后七年增长了14.7%和44%)。解析图文转换实质上考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答题除了注意观察图表寻找规律,准确转换外,还应注意字数要求,阿拉伯数字、百分号每两个算一字。答案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15、。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C级。本题属图文转换题,图文转换实质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转换后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答案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答案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经济领袖认为网络对年轻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而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成长是有害无益。图表转换 (注:2005年11月30日于江苏省房山中学完成整理与修定) 江苏省房山中学王绪祥 一、解答要领 图表的主要目的就是直观地表示,形象的展现,其外在具像一目了然,而图表转换成

    16、文字题,则是将有形的图转换成文字的一种语言运用表达题,或者说是将图表抽象化的一种综合能力题。这种题主要考测的是一种概括能力和推断能力,是用文字对图表进行说明、总结、评价的,在解答图表转换文字题时,要目光敏锐、思维敏捷、推断准确、归结得当,答案明确简洁,文字高度概括,表述适度得体。解答时要做到“四看”和“四用”。“四看”:一、看题干,明要求。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确定思维的角度,有的放矢作答。如“概括表述规律”“说明启示”,抓住本质“写出结论”,等等。二、看冠名,立主体。文有文题,画有画名,图表也有图表名。看准图表名,抓住思考、推断、作结的主体和重点。如“遗忘规律图”的有关“遗忘”的“规律”;“动

    17、物受刺激后运动情况”的动物在“受刺激”后的“运动情况”。三、看构成,理关系。图表是由点、线、面来构成,面对图表,必须解读图表的构成,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条件、因果等),从而确立它们所示的意思及意向,做出准确的推断、正确的归结。四看变化、断实质。图表的变化都是由自变量(参数)和因变量或其中各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来体现的,因此,可以借助图象和表值的变化推断它的意向,揣摩图表的意义,揭示图表的实质,从而给图表下出结论。“四用”:一、用比较方法定结果。一般情况下,图表都不是单一不变的,都是有不同的变化的,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断,导出结果。二、用概括方式下结论。图表的内涵一般都比较丰富,无论有无字

    18、数限制,答案都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三、用准确的语言写答案。结论必须符合图表的内容和意向,归纳答案时语言要准确(当然不排除概括性的模糊语言)。四、用陈述句作表述。面对考测推断、概括能力的图表题,要想对其进行说明、总结、评价,要采用陈述句作表述。随着新课标的施行,高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性能力进行检测。图文转换就是一种特定情境试题。图文转换题因其能够让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适应了当前高考的要求。图文转换题综合考

    19、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并能将图表中隐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说到底仍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2005年高考浙江卷、天津卷、湖北卷的语言表达题同时出现了这一题型。因此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图文转换题的材料多选择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复习图文转换题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图文转换题的命题方向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

    20、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即概括寓意、拟加标题、描述画面以及综合考查。例1、仔细阅读右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2005年高考湖北卷)1、 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此题考查了拟加标题和概括主题。例2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2005年高考天津卷) 这一题考查了描述画面和概括主题。例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005年高考浙江卷)此题则将概括寓意与拟写广告综合起来考查。二

    21、、 应答技巧1、概括主题的方法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要注意的是,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如例1画面的主体是一棵大树,大树的浓阴下有两棵小树。大树是“实”的,但它只是主体,并非主题。它的象征义是“虚”的,即溺爱,才是真正的主题。细心的考生只要留意到大树树冠的形状像个倒置的“心”形,注意到小树的矮小、弯曲,是不难得出答案的,回答时既要揭示主题,也要简要概括画面的内容。此题可概括为,“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

    22、了小树的成长。作者借以讽喻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2、拟加标题的技巧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如例1可拟为“溺爱”;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可拟为“溺爱之下难成材”。3、描述画面的原则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例2 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描写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可描述为 “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4、综合考查题的答题要领这种题型,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和要求,可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内容作答。如例3画面的主体是陷阱,讽刺的现象是吸毒,人物的心理状态是试试看,抓住这些内容,结合广告的文体特点,可拟为“不要陷入吸毒的陷阱”或“毒品是生命的陷阱,请勿尝试”看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分别找出其中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图表转成文字表达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