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炼第1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7895874       资源大小:838.6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炼第1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

    1、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商鞅变法1.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这个“网络系统”包括()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B.C.D.答案 B2.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A.B.C.D.3.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 D4.北京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列名胜古迹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相关的

    2、是()答案 C5.历史概念中往往隐含了使用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历史概念属于较客观的事实性描述。以下历史概念属于事实描述的是()A.商鞅变法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答案 A6.(节选)女性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材料一礼记内则中写道:“西周时期,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妇女地位的描述有“昭王少,宣太后自治”“孟子之母,教化列分为当世冠中(第一人)”,另有鲁庄王迎娶哀姜时,令宗妇觐见时所用的礼物与男子觐见时相同。在春秋战国时期,妇女还经常替代男性从事农业劳动,也有很大的家庭话语权。张晓敏春秋战国至西汉中期妇女地位研究(1)依

    3、据材料一、二说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 (1)变化:西周时期,妇女没有私产,地位相对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妇女有私产,有较大话语权,社会地位逐渐提高。(4分)原因:在西周宗法制度下,妇女没有财产权和分配权;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减少;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妇女对社会贡献变大;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导致男性减少,女性承担更大的责任。(任意3点得6分)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商周时期使用的青铜臿(起土器)和青铜铲,在湖北盘龙城早商遗址、河南殷墟晚商遗址、山西曲村西周遗址和河南洛阳西周墓葬、河南陕县上村岭两周

    4、之际的墓葬中都有发现。这说明当时()青铜器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青铜器分布范围较广青铜农具完全取代了石制农具青铜器沿用时间较长A.B.C.D.2.史记载,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妇女纺织之事),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齐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3.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

    5、巩固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4.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实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B.C.D.6.(节选)节庆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以农立国,对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非常关注。为了适应农事和生活,人们就定出一些节日,以调剂生活,增

    6、进群体活动的乐趣。民间的宗教意识和祈福于神的心理以及躲避灾害的愿望,促成了拜天敬神的仪式和咒术、禁忌等,并确定于特定的时间。中国人的伦理思想是返始报本、慎终追远,于是以祖配天、敬天法祖的思想和仪节,就牢牢地凝结在中华民族的群体中。我国古来以孝治天下,所谓“凡能孝于亲者,必能忠于国”。故“忠孝节义”四大德目,自古影响个人性格与立国精神。如清明祭扫,以示不忘先人;中秋团圆,以叙天伦之乐;重阳登高,以崇敬老之礼。摘编自蓝吉富、刘增贵主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1)阅读材料一,说明影响中国传统节庆产生的诸方面因素,分析中国传统节庆中体现的价值观念。(8分)答案 (1)影响因素:农耕时代生产、生活的需要

    7、;鬼神意识影响下祈求幸福和躲避灾害的愿望;传统天人观念和家国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价值观念:注重孝道和敬老,崇尚以德治国。(2分)考点三“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1.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2.钱穆先生认为“(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倒置”。他认为汉儒推崇孔子更注重其()安贫乐道传道

    8、授业通经致用德治仁政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4.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 “行仁政,民之悦之”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5.(节选)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材料一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

    9、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他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答案 (1)社会状况:出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或嫡长子继承制)雏形出现;存在等级差异;重视祖先;敬鬼事神的意识浓厚;商与周边部族存在松散的政治联系;王室与贵族间有联姻;存在各种礼仪。意义:证实商代存在;印证文献史料或订正其错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探史料 提能力探究一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10、史料呈现史料1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史料2(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制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3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

    11、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摘编自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分封制的弊端史料2: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史料3: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解读时空定位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周时期,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历史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的影响会长期存在重点阐释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西周时期政治

    12、体制的特点。说明西周时期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明宗法观念及宗法结构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思路分析可以从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入手,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阶级关系的变化等知识回答。答案 (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3)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如商鞅

    13、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2.根据史料2、3,概括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思路分析结合史料,联系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的影响分析回答。答案 (1)西周宗法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2)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3)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表现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3.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思路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统治者往往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据此分析回答。答案 (1)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14、,存在分崩离析的隐患;宗法制是稳定政权的重要支撑。(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探究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动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史料1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春秋变为“二十五家为一社”的小规模集体耕作制;到战国则演成“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的家庭耕作制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种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史料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15、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史料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形成和特点孟子描绘的小农经济理想图景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1、3:生产

    16、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儒家的仁政理念西周到战国生产模式的变化。指出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的主体地位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从侧面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明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与转型1.根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思路分析可以从史料1中“家庭耕作制”“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自给自足”等信息,史料2中“无失其时”“勿夺其时”隐含的信息入手分析。答案 (1)分散

    17、性: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2.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思路分析把握“转型”的含义,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 (1)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为百家争鸣奠定物质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探究三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史料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

    18、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史料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史料3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史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孟子主张“仁政”

    19、史料4: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时代背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老子主张“无为”。指民众的自我教化、觉悟墨家主张的“兼爱”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体现了“兼爱”思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强调道德的作用韩非子重视赏罚,反对实施仁义。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诸子百家的思想各异,但彼此吸收、融合,这些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史料1体现了道家怎样的治国思想?思路分析可以从史料1中“无为”入手,分析其内涵回答。答案 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其

    20、治国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道家强调要顺应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墨家的思想主张。思路分析从史料2中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含义入手,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进行评述。答案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无法适应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3.史料3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进行简要阐释。思路分析可以从史料3中“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入手,分析其内涵回答。答案 施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省刑薄敛,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反对滥用民力。体现了儒家朴素的民本思想。4.史

    21、料4体现了韩非子对儒家的仁爱思想持什么观点?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思路分析第一小问,直接提取材料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回忆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回答。答案 反对儒家的仁爱思想。主张通过严刑重罚来维护统治。5.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思路分析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儒家、法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回答。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儒家的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适应了时代要求。【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

    22、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2016北京文综,12,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3.(2017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

    23、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答案 参考答案 要点(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

    24、;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天津文综,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3.(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

    25、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4.(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5.(2019浙江4月选考,1,2分)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

    26、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B.C.D.6.(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7.(2018课标,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8.(201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炼第1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