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ppt

    • 资源ID:7774933       资源大小:3.70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ppt

    1、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及异常问题调整办法实例,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实质。二、传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前应说明的问题四、目标设计思想的重要性。五、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七、利用新的思考方式解决混凝土问题的实例。,主要内容:,先改变大家一个误区,大家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什么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的实质:通过计算和试验调整来确定各种原材的比例关系,使得按照这种比例关系中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要求。也就是说配合比

    2、设计含盖两个具体的过程:一个是计算,这包含有计算过程。另一个就是试验,这是对计算过程的调整。,一、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实质,计算就是粗算出混凝土配合比,这个过程含盖了你所了解的所有知识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试验过程,是对计算出来的混凝土配合比的验证,它包括了试配与混凝土性能试验,如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多使用坍落度筒之类的试验工具来辅助试验,以减少个人主观对混凝土试验结果的影响。,计算与调整,先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初算,初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第二步:确定水灰比(w/c)第三步:确定用水量W0 第四步:确定水泥用量C0 第五步:确定砂率s 第六步:

    3、确定砂石用量S0,G0第七步:根据确定的各种材料的用量,确定初算配合比,二、传统配合比计算方法,依据混凝土强度保证率95的原则:fcu.0 fcu.k+1.645 的确定:各混凝土公司应具备强度历史资料时,用统计法确定的值 或者无强度历史资料时,应查表确定:C35时:=6.0,第一步: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依据鲍罗米公式(C/W=1.2-2.5):fcu,o=a fce(C/W-b)W/C=a fce/(fcu,o+a.b fce)耐久性校核:水灰比还不得大于P109表412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结果两者取最小值。,第二步、初步确定水灰比(W/C),需水量定则:在不用外加剂的情况下,当骨料(石

    4、子)最大粒经一定时,混凝土坍落度(流动度)主要取决于单方混凝土用水量,而与水泥用量(水泥用量相差50100kg/m3范围内)的变化无关。坍落度90mm时:根据所用粗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P86表4-4、4-5选取1 m3混凝土的用水量。坍落度90mm时:先确定坍落度90mm时的用水量,然后每增加20mm坍落度,增加5kg/m3水。,第三步 拌合用水量(mwo)确定需水量定则,塑性和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表612,先确定不掺外加剂的用水量mwo,然后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确定掺外加剂的实际用水量mwa:,掺外加剂的

    5、用水量确定,计算根据确定的水灰比(W/C)和选用的单位用水量(mwo),可计算出水泥用量(mco):校核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得出的水泥用量还应满足P109表412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取值两者最大值。,第四步 水泥用量(mco)的确定,掺外加剂的用水量确定,先确定不掺外加剂的用水量mwo,然后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确定掺外加剂的实际用水量mwa:,第五步 砂率值(s)的确定,、根据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要求,通过试验求出合理砂率:以流动度最大,或相同流动度下,水泥用量最少确定合理砂率;、根据骨料特性,水灰比大小,查表确定砂率(P87);、根据骨料合理级配原则,即砂子填充石子空隙,并稍

    6、有富余(拨开)系数原则,通过计算确定。,第六步 砂、石用量(mso)及(mgo)确定,绝对体积法: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假定质量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mcp(kg/m3)接近一个固定值。则所有组成材料质量加在一起等于mcp。,以上是对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的简述由于今天主要是讲述优化配合比的计算设计,所以,我们就不对传统配合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下面主要是对优化配合比的讲述,及利用新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一、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时是以目标为起点来设计的,它完全的和传统混凝土设计计算时以强度为起点来设计不同。二、科学的混凝土计算方

    7、法是应以体积法为准。传统的以重量来计算,包括假定容重法,都十分的不科学。也有利于体积的概念的形成。这种思想的确立,有利于不同密度,尤其是差别比较大的密度粗细骨料的砂率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以前应明确的几个问题,现在的配合比设计,应该全称可以这样称呼:混凝土配合比目标应用设计,也就是说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时候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前应明确混凝土性能要求、工程结构类型、施工工艺、混凝土浇注时的环境条件以及结构耐久性要求等,还要对现有原材料的性能、设备状况,生产质量水平以及质量控制水平进行综合权衡。也就是说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时是以目标

    8、为起点来设计的,它完全的和传统混凝土设计计算时以强度为起点来设计不同。,三、目标设计思想的重要性,目标分解:(这里先粗略的说一下)1、混凝土性能要求:主要为施工方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坍落度等这些比较直观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2、与性能相关的混凝土的参数,我们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该考虑:混凝土中浆体总量、砂率、外加剂用量、凝结时间、胶凝材料的比例等这些配合比计算时所用到的参数。,四、针对目标设计的思路,1、工程结构类型: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直接影响的是混凝土的流动性,是否满足结构施工要求。比如,狭窄空间混凝土是否是完全的充填,比较宽厚的底板结构是否能保证泵送混凝土的浮浆不能太多等等。影响这些性能

    9、的因素会有我们后面将提到的浆体体积,混凝土的砂率,也会有水胶比这些影响混凝土稠度的因素。2、施工工艺:了解施工工艺对于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是否能合理应用于施工是十分关键的。比如:都是C30的混凝土,有大流动性泵送,也有小流动性自卸,了解不同的施工工艺,对于成本的控制也是十分关键的。,目标分解一,3、混凝土浇注时的环境条件:这个因素主要是考虑混凝土未入模前的温度影响和入模之后的水化影响。比如:大体积在夏季就要考虑大掺量掺各料;普通混凝土就要在夏季考虑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而冬季就要考虑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保证混凝土的临界强度。,目标分解二,4、质量控制水平、材料控制水平、设备管理水平的影响:混凝土公

    10、司试验室、生产水平、质量控制水平、材料供应的稳定、材料厂家的生产管理水平、人员的不确定因素,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稳定性,对于这些外在的影响因素的考虑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值,也就是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当这些因素的影响,设计者认为足够大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就应该增大值,也就是说增加混凝土强度的设计值,即:提高混凝土28天设计强度。相反:如果经过统计,值比较小,而生产的管理水平又比较高,质量相对平稳,就可以减小值,减小28天设计强度,降低混凝土材料成本。,目标分解三,一、由目标分解出来的内容,确定总浆体体积(Ve):水泥浆的构成:水+水泥+掺合料+空气+外加剂即:Ve=

    11、Vw+Vc+Vf+V a+Vo目标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施工工艺、工程的结构类型决定混凝土应设计的水泥浆体的总量。强度:C10:约270L,C30约330L,C60约350L前面的这三个例子只是在向大家说明,浆体总量应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同一强度,浆体的体积是随坍落度、施工工艺、工程的结构类型而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由强度再确定水胶比国家规范规定,我国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为95%,因而首先以95%保证率按下式确定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抗压强度。fcu,o fcu,k+1.645 式中,fcu,o为混凝土设计配制抗压强度(MPa);fcu,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为混凝土强

    12、度标准差(MPa)。,二、确定水胶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B=afb/(fcu,0+abfb)式中,a、b为回归系数,可参专下表。fb胶凝材料28天胶砂强度可实测,也可按 JGJ55-2011第5.1.3确定。,水胶的计算:,Vw(Ve-Va)W/Bb/(1+W/Bb)=(Ve-Va)/(1+1/W/Bb)对于Ve的取值,可以根据目标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后面讲,不同混凝土性能要求,Ve 的取值大小)对于b是指所有胶凝材料的加权平均密度,可以简单用下式求出。bcc%+ff%c是指水泥的密度、f是指其它掺合料的密度,如采用多种掺合料,算法应相同。c%、f

    13、%分别是水泥与掺合料的质量百分比。,利用公式推算用水量,Ve-Va-Vw=VbGc=bVbc%Gf=bVbf%Vb是胶凝材料的体积Gc是水泥重量Gf是掺合料的重量通过计算分解出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种胶凝材料的重量。,胶凝材料用量计算,Gs=(1000-Ve-Va)ss s是混凝土的砂率 s是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Gs混凝土单方细骨料用量砂率是确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对砂率的确定做进一步的讨论。1、JGJ55-2011中表5.4.2是选择砂率的,并且说明:坍落度10mm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以根据骨料的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从表中选取。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其砂

    14、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查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调整。,砂率的计算,JGJ55-2011表5.4.2,1、由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查阅相关的资料,都很难有一种算法能比较明确的计算砂率,这和混凝土的性能、细骨料的本身的性能、粗骨料的公称粒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施工工艺等都有关系,因此目前还有没有种可以比较准确计算砂率的数学模型。2、而且,目前广泛采用的以细度模数表述砂子细度的方法的不足之处,即细度模数与不同细度砂子的比表面积没有相关性,而配制混凝土时砂浆的需浆量与混凝土的拌合水量却与集料的表面积直接相关。3、混凝土工作者对目前的确定砂率的方法感到困惑,从而积累或归纳若

    15、干经验性规律。在此这里也只能向大家传达一些思考方式,能为大家以后在计算砂率方面提供一些思路。,砂率的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1、确定砂率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试验方法来确定。2、建议采用确定基准砂率,然后根据混凝土设计目标的不同,再根据细骨料的情况来确定砂率的办法,比较容易计算,计算结果比较合理,便于接近最佳砂率。这个实验的方法来自美国垦务局Denver实验室的经验,以细度模数2.75为标准状态,砂子细度模数每增减0.1,混凝土砂率相应增减0.5%;同时砂率每增减1%,混凝土用水量相应增减1%。,砂率确定的推荐方法:,笔者通常的做法,以普通泵送混凝土为例,如下:砂子的细度模数是以2.7为基准模数,水

    16、胶比是以0.45为基准水胶比,坍落度是以200mm为基准坍落度,含泥量是以2.5%为基准含泥量,以碎石最大公称粒径31.5为基准粗骨料粒径,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率确定为42%。调整方法如下:1、砂子细度模数每增减0.1,混凝土砂率相应增减1%;2、水胶每增减1%,砂率相应增减0.4%。3、含泥量增减1%,砂率相应减增1%。4、坍落度每增减20mm,砂率相应增减1%。5、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每增减10mm,砂率相应减增2%。,砂率确定的推荐方法:,砂率s一确定,粗细骨料的重量也就随之确定了。粗骨料的密度用g表示,细骨料的密度用s表示。细骨料用量Vs=(1000-Ve)sGs=Vss粗骨料

    17、用量Vg=(1000-Ve)(1-s)Gg=Vgg外加剂用量Go=Gb(外加剂确定的掺量),其它材料用量的确定,1、外加剂的掺量尽量要根据试验来确定。2、在试验过程中尽量要做含气量试验,这样做主要是:1、试验出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便于计算配合比含气量,修正配合比。2、目前个别外加剂生产商,过多的加入劣质的引气剂,致使混凝土含气量特别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3、过低的含气量又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体积(浆体体积),合理的含气量,我推荐普通混凝土3%左右。3、建议大家学习混凝土的同时学习外加剂知识,不懂外加剂的技术人员,技术的发展会有瓶颈。,外加剂的几点看法,1、试配时尽量采用30L以上的试拌量,

    18、这样可以减少试验过程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小与理论结果的偏差。2、做抗压试件时,尽量采用150*150的标准试件,相对100*100的试件,它代表的结果也更真实,偏差更小,更接近于真实强度。,试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调整砂率,可由混凝土和易性来目测或者坍落度法检测,也可以用倒坍法来检测,实际砂率的应用,经验十分的重要。2、强度如果偏大或者偏小,应在浆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或者增加水胶比。一般情况下浆体体积不会变化,如果的确存在问题,也可以调整浆体总体积。3、如果外加剂增加掺量还打不开混凝土的流动性,一般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外加剂减水率不够,另外就是适应性差。如果都可以排除,就要从配合比本

    19、身找原因,有可能计算有问题。,调整配合比的几个问题,设计一个C30混凝土。原材料情况:水泥冀东PO42.5,表观密度3050 kg/m3,28天强度52.0。唐山唐龙,矿粉S95,表观密度2900 kg/m3粉煤灰二级,表观密度2300 kg/m3,砂的细度模数2.9,含泥量3.5,表观密度2650kg/m3粗骨料为碎石525mm,表观密度2750 kg/m3,混凝土坍落度要求220mm。外加剂为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2.2%时减水率20%,含固量35%。,例1,fcu,o fcu,k+1.645 fcu,o 30+1.645538.2W/B=afb/(fcu,0+abfb),一、先计算水胶比,

    20、JGJ55-2011W/B0.5347.1/(38.2+0.530.2047.1)W/B0.58JGJ55-2000W/B0.4647.1/(38.2+0.460.0747.1)W/B0.55W/B0.4847.1/(38.2+0.480.5247.1)W/B0.45以上三个数据与实际生产或试验的数据都并不相符,按经验来看,C30的水胶比一般在0.470.52之间。,根据各期的标准来计算水胶比,冀东水泥PO42.5,唐龙矿粉S95,大唐国际电厂二级粉煤灰,矿粉与粉煤的比例为2:1,胶凝材料胶砂强度如下表:,综合考虑以上问题,笔者一般选定的方法为定水量法,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学者进行过论述,这里就

    21、不一一的讲明了。笔者在国内与国外(日本与美国)的一些学者的观点的阐述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到以下用水量的观点,主要是供大家参考。大流动性混凝土用水量:,先假定用水量法:,结合混凝土设计要求,假定浆体的体积为345L,结合混凝土性能试验,得知加入外加剂的含气量为3%。Ve-Va=345-3%1000=315L结合用水量选定,选定用水量为180L由此可知:胶凝材料总体积:Vb=Ve-Va-Vw=345-180-30=135L平均胶凝材料表面密度:bcc%+ff%=3.0550%+2.930%+2.320%2.86kg/L,假定混凝土浆体的体积算胶凝材料用量:,Gb=bVb=2.86135=38

    22、6kgGc=Gb50%38650%193kgGk=Gb30%=38630%=116kgGf=Gb20%=38620%=77kgW/B=180/386=0.47 符合水胶比选定范围,各胶凝材料,砂率的调整原则砂子的细度模数是以2.7为基准模数,水胶比是以0.45为基准水胶比,坍落度是以200mm为基准坍落度,含泥量是以2.5%为基准含泥量,以碎石最大公称粒径31.5为基准粗骨料,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率确定为42%。1、砂子细度模数每增减0.1,混凝土砂率相应增减1%;2、水胶每增减1%,砂率相应增减0.4%。3、含泥量增减1%,砂率相应减增1%。4、坍落度每增减20mm,砂率相应增减1%

    23、。5、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每增减10mm,砂率相应减增2%。现有原材料情况:砂的细度模数2.9,含泥量3.5,粗骨料为碎石525mm,混凝土坍落度要求220mm,水胶比0.47。实际砂率应为:s=42%+(2.9-2.7)1%+(0.470.45)0.4%-(3.5-2.5)1%+(220-200)/20)1%-(25-31.5)/10)2%46%,计算砂率,细骨料用量Vs=(1000-Ve)s=(1000-345)46%301LGs=Vss=798kg粗骨料用量Vg=(1000-Ve)(1-s)=(1000-345)(1-46%)=354LGg=Vgg=3542.75=974kg外加剂用量G

    24、o=3862.2%=8.5kg,其它材料重量,例一所示,C30配合比计算值如下:,混凝土实际用水量要减去外加剂的含水量:W180-8.5(1-35%)174.5配合比如下表:,对例一进行总结,设计一个C30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情况:水泥冀东PO42.5R,表观密度3050 kg/m3,28天强度52.0。唐山唐龙,矿粉S95,表观密度2900 kg/m3粉煤灰二级,表观密度2750 kg/m3,砂的细度模数2.6,含泥量2.0,表观密度2650kg/m3粗骨料为碎石531.5mm,表观密度2750 kg/m3,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60mm。外加剂为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2.2%时减水率20%,含固量

    25、35%。,例2,1、尽量少的用粉煤灰。2、少用一点缓凝减水剂。3、减小一点砂率。,路面混凝土中应注意的事项,fcu,o fcu,k+1.645 fcu,o 30+1.645538.2W/B=afb/(fcu,0+abfb),一、先计算水胶比,JGJ55-2011W/B0.5356.7/(38.2+0.530.2056.7)W/B0.68JGJ55-2000W/B0.4656.7/(38.2+0.460.0756.7)W/B0.65W/B0.4856.7/(38.2+0.480.5256.7)W/B0.52以上三个数据与实际生产或试验的数据都并不相符,按经验来看,C30的水胶比一般在0.470.

    26、52之间。,依据不同标准计算的水胶比,冀东水泥PO42.5,唐龙矿粉S95,胶凝材料胶砂强度如下表:,综合考虑以上问题,笔者一般选定的方法为定水量法,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学者进行过论述,这里就不一一的讲明了。笔者在国内与国外(日本与美国)的一些学者的观点的阐述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到以下用水量的观点,主要是供大家参考。大流动性混凝土用水量:,先假定用水量法:,结合混凝土设计要求,路面混凝土由于砂率偏小,坍落度偏小,假定浆体的体积为325L,结合混凝土性能试验,得知加入外加剂的含气量为2.5%。Ve-Va=325-2.5%1000=300L结合用水量选定,选定用水量为180L由此可知:胶凝材料

    27、总体积:Vb=Ve-Va-Vw=325-180-25=120L平均胶凝材料表面密度:bcc%+ff%=3.0560%+2.940%2.99kg/L,假定混凝土浆体的体积算胶凝材料用量:,Gb=bVb=2.99120=359kgGc=Gb60%35960%215kgGf=Gb40%=35940%=143kgW/B=180/359=0.50 符合水胶比选定范围,各胶凝材料,砂率的调整原则砂子的细度模数是以2.7为基准模数,水胶比是以0.45为基准水胶比,坍落度是以200mm为基准坍落度,含泥量是以2.5%为基准含泥量,以碎石最大公称粒径31.5为基准粗骨料,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率确定为42

    28、%。1、砂子细度模数每增减0.1,混凝土砂率相应增减1%;2、水胶每增减1%,砂率相应增减0.4%。3、含泥量增减1%,砂率相应减增1%。4、坍落度每增减20mm,砂率相应增减1%。5、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每增减10mm,砂率相应减增2%。现有原材料情况:砂的细度模数2.6,含泥量2.5,粗骨料为碎石531.5mm,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60mm,水胶比0.50。实际砂率应为:s=42%+(2.6-2.7)*101%+(0.500.45)*1000.4%-(2.0-2.5)1%+(160-200)/20)1%41.5%修约为41%,计算砂率,细骨料用量Vs=(1000-Ve)s=(1000-325

    29、)41%268LGs=Vss=710kg粗骨料用量Vg=(1000-Ve)(1-s)=(1000-325)(1-41%)=407LGg=Vgg=4072.75=1119kg外加剂用量Go=3591.7%=6.1kg,其它材料重量,例二所示,C30配合比计算值如下:,混凝土实际用水量要减去外加剂的含水量:W180-6.1(1-35%)176配合比如下表:,案例:C50混凝土无法生产,生产后泌水,混凝土和易性太差,强度不足等问题全部存在。材料情况如下:水泥为P.O42.5水泥;粉煤灰不稳定,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外加剂为高浓型的聚羧酸外加剂掺量1.0%时,减水率22%;砂为水洗砂,含泥量1%,表观密度

    30、2.65kg/L;碎石的情况是含泥量与石粉含量低,表观密度2.75kg/L。生产配合比如下:,七、遇到问题后的调整方法实例,该项目为高速公路项目的一个大桥,C50混凝土主要应用于箱梁,箱梁部位主要的特点是,中间有内模板,所以,浇筑时要求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保证底模内充填完全、密实。但是,施工方要求,坍落度不能大于160mm,这就造成了混凝土流动性与小坍落度的矛盾。另外,甲方要求,混凝土中不能加入引气剂,主要是考虑浇筑后混凝土的外观,后经施工多次要求,最后改为混凝土中含气量不能大于2%。,其它情况,1、最大的问题浆体体积不够Ve=Vc+Vw+Va=Gc/c+Gw/w+Va=460/3.05+15

    31、5/1+20=326L2、经过对砂进行筛分,得出结果为细度模数2.8,含泥量为小于1%,但是510mm的碎石为10%。3、对510mm的碎石进行试验检测,试验结果比较理想。对1025mm的碎石进行检测,发现含510mm的碎石为15%。4、砂中含10%的510mm碎石,砂应该相应提高用量,但是并没有提高,造成砂率明显偏低。,配合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浆体体积不足,造成的主要问题是,浆体不能完全包裹骨料并提供足够的富余浆体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2、骨料的情况,按道理来说比较理想,但是在粗细骨料都含有510mm碎石的情况下,在配合比中又加入了30%的510mm碎石。这样就造成510mm碎石的含量在粗

    32、骨料中过多,主要的问题是比表面积大,不考虑砂率大小的影响,单独就碎石级配而言,就不合理。,分析,3、碎石太多,砂又太小,造成砂率太小,比例不平衡,水泥浆不能使混凝土具有所要求的流动性。4、以上几个原因造成混凝土流动性不良,为了提高混凝土流动性,试验室用了提高外加剂掺量的方案,期望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变,提高混凝土的可浇筑性,但是外加剂掺量的提高降低了混凝土中浆体的稠度,致使混凝土浆体的握裹力变差,进一步恶化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致使混凝土离析泌水现象出现。,分析,1、提高浆体体积,因为刚刚接触该工地,前后一共只有一天多的时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此次调整只是为了单纯的调整浆体体积,不并改变混凝土的水

    33、胶比。基于强度、坍落度、骨料粒径等的共同因素将浆体总体积设定为Ve=350。Ve=Vw+Vc+Va Vc=(Gw/(W/B)/cVw=Gw=155kg W/B=155/460 Va=20L经过代入计算:Vw=167 Vc=163 Gc=497,解决方案,2、计算合理砂率砂率的调整原则砂子的细度模数是以2.7为基准模数,水胶比是以0.45为基准水胶比,坍落度是以200mm为基准坍落度,含泥量是以2.5%为基准含泥量,以碎石最大公称粒径31.5为基准粗骨料,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泵送混凝土砂率确定为42%。1、砂子细度模数每增减0.1,混凝土砂率相应增减1%;2、水胶每增减1%,砂率相应增减0.4%。3、含泥量增减1%,砂率相应减增1%。4、坍落度每增减20mm,砂率相应增减1%。5、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每增减10mm,砂率相应减增2%。现有原材料情况:砂的细度模数2.8,含泥量1%,粗骨料为碎石5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